《秋天》的教学设计1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
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
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
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
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
B讨论:
(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
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
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
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
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
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
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
C学生完成练笔。
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 :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秋天》的教学设计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大自然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现在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欣赏那迷人的景色。
2、播放秋季美丽景色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画面。
3、你知道刚才呈现的画面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吗?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呢?(相机板书:秋天)
4、小结:是呀,美丽的秋天到了,那可真是迷人的景色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秋天》。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自然段。
导学:一篇文章往往是由几个自然段组成的,也有的只有一个自然段。自然段有自己的开始标志,也就是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两个字的位置)。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明序号可以帮助我们来分清每个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师标出第1自然段的序号)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来标出课文中的`其他自然段吧。
2、学生尝试找出其他自然段,在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前面标出序号。
3、(多媒体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明确课文一共有3个自然段。
4、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倾听,注意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5、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6、教师逐段检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情况,要求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1)指名读第1自然段,相机指导生字读音。
了:在本课读轻声le,要读得又轻又短。
片:三拼音节,注意前鼻韵母an的读法。
子:在“叶子”一词中读轻声。
(2)检查第2自然段的朗读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人”为翘舌音,开火车读准字音。
“一会儿”为儿化音,引导学生读好儿化音。课件出示“儿子、女儿”,指名读词语,与儿化音区分开。
初步感受“一”字的变调。
a、细心的同学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同样是“一”,为什么有时候读yī,有时候读yí,有时候读yì呢?你在课文中找到了吗?读一读。
b、课件出示词语:一(yí)片片 一(yì)群 一(yí)会儿 “一(yī)”字
指名读,请小老师领大家读,齐读。
c、小结:这是“一”字变调的不同读法。汉字可真有意思呀!
(3)指名读第3自然段。
教师指导学生读好“啊”字。
7、同桌互读,检查生字读得是否准确。
三、学习生字
“大、飞、会、个”。
大:象形字。甲骨文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大”是汉字部首之一,含“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飞:(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动作,出示“飞”字的古文字)“飞”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组词:飞机、飞鸟。
会:认识“人字头”。运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人+云=会。组词:开会、学会。
秋:(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秋”字。)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古代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这种做法一方面可以使土地肥沃,另一方面可以烧杀害虫。所以“秋”字是禾加火组成的。组词:秋天、秋季。
了:运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识记“了”,也可和“子”对比来识记。强调“了”由两笔组成,注意“了”的笔顺。
四、引导观察,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书写的四个字“了、子、人、大”。
2、学习“了”字的书写。
(1)出示课件,学生跟随课件演示书空“了”的笔顺。
(2)启发学生自己看田字格字帖,找准每一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自己练习写两遍“了”字。
(5)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师生评议,教师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相机指导。
3、运用迁移法学习“子”的书写。
(1)教师先示范“子”的书写,教师示范并口述横的书写要领: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再示范横的写法,强调最后一笔横从横中线写起,略微向上倾斜。
(2)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3)投影展示,师生评议。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现在正值秋季,请同学们投入到秋的怀抱中去找一找秋天的变化,寻找秋天的足迹。
《秋天》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通过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2、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们兴趣盎然,纷纷说出了自己识记生字的好办法。教师通过字理识字,展现了丰富的字理图,例如对“片”“大”的教学,增强了对生字的直观性、整体性认识,“秋”字的字理故事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充分发挥了字理教学的重要作用。
《秋天》的教学设计3
设计简说:
《秋天》一诗为写景之作,语言清新活泼、富有诗情画意。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又组成三幅复合画面。画面的组合造成了既流动又整合的特殊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因此,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绝妙的意境成为突破本文的关键。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说、品、绘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领会诗歌活泼自然的语言美,清丽温润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绝妙的意境。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揣摩、品味诗歌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绝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说“秋”
情景导入:(播放秋季美景图后)大自然的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尤其是秋天,更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你知道哪些咏秋的诗文呢?(生“引”秋)你眼中或心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生“谈”秋)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都有一颗感受美的心灵,让老师对秋也充满了憧憬与留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的美妙多彩吧!
二、读“秋”
1、有人说,读诗读出情感就必须懂得诗或懂得诗的情感。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告诉大家,你是带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来读这首诗的?(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品味诗歌作铺垫。)
2、宋代词人苏东坡说“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我要求同学们再把这首诗朗读一遍,朗读时做到:①字正腔圆 ②有板有眼 ③有情有味(生自由读)
3、生自告奋勇选读诗歌片断,师生点评、指导。
4、师生齐读诗歌,再次感受诗歌的感情和节奏。
三、品“秋”
师述:秋天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要真正领略她的魅力,不仅要读,更要用心去“品”。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品秋论诗”环节。
1、师配乐朗读诗歌,生闭目聆听并展开想像的翅膀,尽量想像文中所呈现的画面。
2、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头脑中所呈现的画面或景象。(露珠、镰刀、瓜果、农家院;渔网、渔船;蟋蟀、牧童、牧羊女。)
3、在这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呢?(生品评、欣赏自己喜爱的诗节或诗句,小组交流后,师生共赏。)
示例赏析:伐木声飘出幽谷——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味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
4、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练的语言给自己喜欢的诗节命名。(提示: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四、绘“秋”
师述:秋天是美妙的,如果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自己理解到的秋天,肯定是件快乐的事。就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描绘心中的秋天吧!
提示: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来绘“秋”呢?(绘画、写作、背诗文、歌唱等)
1、学生准备: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交流。(播放背景音乐《庆丰收》)
2、交流展示、欣赏评价。
延伸作业:
1、学习本文后,你收获了些什么?(可以从用词技巧、写作方法等方面谈)
2、充满感情和想像的阅读散文《秋之韵》,你会领略到秋天的另一种美。
板书设计 :
读
说 秋 品
绘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小年快乐的祝福语短信19句2023-08-20 21:29:50
小年祝福语150条2023-08-23 03:40:51
小年祝福语大汇总31条2023-08-22 04:44:48
北京版一年级语文上数星星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3 20:27:43
北京版一年级语文上数星星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3 20:27:43
第十课LessonTen英语课堂教学设计2023-08-10 11:26:14
文成公主进藏优秀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5 05:41:17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