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堂教学实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流露出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下面是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 范读课题,自主解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
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师:对!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排;
生: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黄沙岭在江西上饶四十里乾元乡。
生:题目的意思是晚上作者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生:我还知道词的上半部分叫上阕,下半部分叫下阕。
[点评:开门见山,入课干净利索,直接导向课题的解读。“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以此引出学生的已有知识,课堂起点立足于当下,是目中有人的教学。]
二、 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全词)
师:好!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读全词)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见”读xiàn,不读jiàn
师:对!为什么读“xiàn”?
生:就是出现的意思。
师:请你把这一句再读一读。
(生读最后一句)
师:这个“xiàn”,还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记性真好!我们一起读一读全词。
(生齐读全词)
[点评:读通读顺,是深入文本的基础。教者没有平均用力,因疑而教,抓住最易错的字,链接已知,强化感知。]
三、 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上阕
师:读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画上“?”,小组讨论讨论。
(生分小组学习,教师参与并指导)
师:好,刚才我发现第一组的同学先自主学习,然后各自带着问题共同讨论交流。第三组呢?
生:我们先作了分工,然后独立完成各自的任务,最后再汇报交流。
师:看来你们挺注重合作效率。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惊鹊”就是鹊儿被惊醒。
生:“鸣蝉”是指蝉儿鸣叫。
生:老师,“别枝”是什么意思?
师:谁来帮帮他?
生:我知道“别枝”就是旁枝、斜枝。
师:那么这一句什么意思?
生:“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鸣唱。
生:老师,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
师:有道理,词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是很大的。这幅画面是明媚而柔和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师读生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师:黄沙岭的景色多么迷人啊!能读出这种感受吗?一起体会一下。
生(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师:还读懂了什么?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许多行人侧耳细听。
生: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
师:好!你说说看。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一下,“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青蛙专吃害虫,一片蛙声说明青蛙很多,青蛙多,害虫就少,丰收也就大有希望。稻花飘香又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点评:“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对上阕的解读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阅读、互动交流,构建了一个相互启发的对话场。学生步入个性化阅读的天地,独特见解灼灼闪光。]
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掌声!“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谁能把这种喜悦读出来吗?
生:“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多少年来,与农民朝夕相处的辛弃疾,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他能不高兴吗?男生齐读!
男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辛弃疾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女生齐读!
女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课件]“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丰年。”朝朝出,天天望,一份耕耘终有了一份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兴奋呢?齐读!
生(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这里不仅有稻花飘香,更有辛弃疾心头漾起的兴奋和惬意!再读!
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师:一路上,风景如画,天籁如歌,谁读一读词的上阕?
(生读上阕)
师:不错!如果将“惊鹊”“说丰年”读重一点,心情会更愉快。谁再来体会一下?
(生读上阕)
师:真美!咱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读上阕)
[点评:对词的感悟,不在于字面之意,而在于背后的情味和意蕴。这里扣住词人的心情,以一连串的反问或感叹的句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品读词句,读中悟情,悟中抒情,以引领学生读出词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掀起了课堂的高潮。]
四、 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下阕
师:黄沙岭有青蛙歌唱,有稻花飘香。走着走着,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默读下阕,看看能读懂什么?
(学生自由学习下阕)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从这句话可以想象,辛弃疾遥望天空,尚有七八个星儿闪烁。忽然,山的前边,有轻微的雨儿飘落。
生:老师,这句应该颠倒理解,就是……就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师:你能发现这里的倒装写法,不简单!掌声!
生:老师,“社林”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社”是指过去的土地神庙。古时候农民会在土地庙周围栽上许多树,“林”说明树木茂盛,所以称“社林”。
师:看来你预习很充分。还读懂了什么?
生:“溪桥”就是溪上的小桥。
生:从“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中,我仿佛看到了辛弃疾,在土地庙的树林旁,拐了个弯儿,溪上的小桥一过,看到了熟悉的旅店。
师:多么有趣的农村生活啊!不过,把“旅店”说成茅草屋更恰当。同学们,读到“忽见”,有什么感受?
生:“路转”说明道路非常的弯曲。因为树木茂盛,道路弯曲,辛弃疾当然找不着旧时的茅店,所以在十分着急中“忽见”。
师:噢,树木茂盛,道路弯曲,旧时茅店不易寻,辛弃疾一时着急,可忽然找到了!
生:老师,我有不同意见,虽说辛弃疾刚出来时是明月当空,可下雨前,乌云密布,天一定很黑,辛弃疾看不见,所以找不着。
师:能联系实际,合理想象,真棒!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旧时茅店很难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可忽然看到了!
生:老师,我认为,夏天的雨来得很突然,可能辛弃疾还完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一时没有准备,正在着急的时候茅店出现了,所以“忽见”。
师:好样的!能设身处地的想象!辛弃疾欣赏月夜,呼吸稻香,一路陶醉,可意外的雷阵雨使辛弃疾十分焦急,忽然,旧时茅店意外地出现了。齐读!
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这一阵子词人是什么心情?
生:由焦急变为惊喜,因为在雷阵雨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茅草店。
师:读出你的惊喜!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生:放松。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草店,心情放松了。
师:读出你的轻松!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生:兴奋。进了茅草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
师:你真会想象,读出你的兴奋!
生:“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请同学们再细细品味,这里的“忽见”如此丰富,如此生动,如此传神,齐读!
生(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师: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有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师:太好了!能带着这种感受读好下阕吗?
(生读下阕)
师:我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忧后喜的心情,谁再来体会一下?
(生读下阕)
师:似乎感受到了词人先紧张后放松的心理,咱们齐读。
(生齐读下阕)
[点评:教者注意激发和尊重个性化阅读,坚持因学定教,顺学而导。对下阕的品味,主要采取“自由论坛”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所思所想。“情”要靠 “象”去显,教者紧扣“忽见”,让平面的词句通过学生的想象体悟,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把学生引入了词的意境,想词人所想,感词人所感,急词人所急,学生的感悟与朗读实现了无缝焊接,词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五、 整体感悟,赏读记忆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词(读全词)。上下阕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生1:上阕喜悦,下阕焦急。
生2:上阕舒缓,下阕急促。
师:大家听得认真,悟得真切,相信你们也能读出词的味道。
(生自由读全词)
师: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跟着词人一起漫步吧!
(一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想)
师:与词人一路同行,有何感受?谁来谈谈自己的经历?
生:一个夏天的夜晚,月光皎洁,清风一阵阵地吹拂。辛弃疾走在黄沙岭的路上,两边是茂密的树丛。忽然一只鹊儿被惊醒了,扑腾着翅膀。青蛙呱呱地鸣唱,稻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可是,不一会儿,乌云遮住了月亮,只剩下天边闪烁的几颗星星,山的前面飘落点点雨滴。词人着急起来,他加快步伐,走出树林,跨过一座小桥,咦,前面的土地庙旁出现了以前见过的那间茅草店。
师:多美的夏夜,多奇妙的经历啊!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齐读全词)
师:能背下来吗?
生(齐):能。
师:咱们来试一试,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看书。
[生齐背全词,范读的运用是独到的。学生对文本已有了整体感悟,此时的范读,进一步推动学生感同身受,渐入词的“后花园”。边听边想象,也进一步帮助学生丰富和融合词的意象和情味。背诵是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中水到渠成地得到了落实。]
六、 链接词人,拓展阅读
师:你们了解词人辛弃疾吗?
生:他号稼轩。
师:为什么以“稼轩”为号呢?
生:我知道,“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轩”……
师:过去书斋、茶馆、饭馆的名字常常用“轩”,现在有的店铺名字还用呢。
生3:“稼轩”说明辛弃疾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生4:我在资料上得知,辛弃疾在黄沙岭建有“黄沙书院”,他在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师:是啊,辛弃疾晚年在农村生活多年,写下了许多描绘农村的词,我们以前也学过一首,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生5: (背《清平乐村居》)
师:很好!辛弃疾不仅写过许多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还留下了不少爱国杰作。出生时,家乡已被金人占据,他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你们了解他这方面的词吗?
生6: (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师:你真棒!老师也带来一首自己喜欢的词,读读看。
[课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师:刚才大家读得有滋有味,咱们交流一下,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沙场秋点兵。”可以想象辛弃疾正在检阅他的部队。
生:我最喜欢“可怜白发生。”因为辛弃疾虽然白发苍苍,但仍想去战场拼杀。
生:我最喜欢“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因为我仿佛看到辛弃疾率领自己的铁骑,风驰电掣般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奋勇杀敌。
师:同学们真会欣赏!谁能读出这番感受?
(生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师:读得很雄壮,很豪放!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
(生齐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师: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下周咱们开个赛词会,感受辛弃
疾的词,感悟辛弃疾的人生。好不好?
生:好!
[课堂的厚度体现在这个环节。对词人的介绍,以及几首不同风格辛词的链接,操练了整体感悟的阅读方法,拓展了本词的文化背景,丰厚了本课的文化底蕴,辛弃疾的精神、气质成了《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后的无限风景,经典的大幕在学生面前豁然开启。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使得本课成为一个意味无穷的起点站,学生将驶向广阔的经典诵读天地。]
拓展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的表现手法
首先在词调的选择上,作者选用了易于表现活泼欢快情绪的小令《西江月》。
《西江月》词,为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这首《西江月》的“蝉”“年”“前”“边”四字都在平声“先”韵内,而结句的 “片”“见”两字虽属仄声,但在词韵中也属同部。这样平仄韵同部互协,可以增加词的声情之美,而这两个仄韵字都安排在上下阕的结句上,声调短促,戛然而止,使整首词更显得和谐有力。
《西江月》每句字数大致整齐,为六、六、七、六句式。上下阕开头两个六字句,易于对偶。这首《西江月》上下阕开头两句对偶都很工稳。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关于“别枝”的解释问题。据我所看到的,大致有三种解释:一种是释“别”为“离开”,这里又有两种细微的不同说法,一是说月光“离别了树枝”,一是说乌鹊“离开枝头”;第二种是释“别枝”为“斜出的树枝”;第三种是释“别枝”为“另一枝”。我认为第三种解释是比较好的。因为“明月”两句对仗十分工稳。“明月”对“清风”,都是自然景象,真可谓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惊鹊”对“鸣蝉”,“惊”“鸣”都是动词,而且都有使动的意思,“鹊”“蝉”皆属能飞善鸣的动物;“别枝”对“半夜”,“枝”“夜”都是名词,“半”在这里作形容词用,“别”亦应是形容词,若作动词,则与“半夜”不对偶。再说,词的下阕开头两句:“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数量词对数量词,名词对名词,方位词对方位词,对仗非常工整。怎么能够设想,精通词学的辛弃疾会在同一首词的对偶处出现不对偶的现象呢?其实,这里的“别枝”,与唐代方干《寓居郝氏林亭》诗之“蝉曳残声过别枝”中的“别枝”是一个意思。苏轼的“月明惊鹊未安枝” (见《次韵蒋颖叔》《杭州牡丹……》两诗),周邦彦的“月皎惊乌栖不定”(《蝶恋花·早行》),说的也是明月使鹊惊起,不能安栖,意境也是相同的。
其次,是作者采用了侧面烘托和动静相映的表现手法。
明月、清风、稻花、星雨、茅店、溪桥,原都是无情物,而惊鹊、鸣蝉、青蛙,自然也不会有人的感情。但对这些客观景物的描写,却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心情。对于夜行黄沙道中的作者来说,他所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令人心情舒畅、欢欣鼓舞的。整首词的中心是“说丰年”,而着重表现的是作者因年丰而引起的欢快情绪。
词的上阕着重于“面”的渲染,一、二两句静中有动,而偏重于静境的描绘,鹊惊、蝉鸣,则愈益显出环境的幽静;三、四两句动静交混,而着重于动静的点染,蛙声一片,稻香一片,都是为了突出“说丰年”三字。上阕对“面”的渲染,已形成欢快喜悦的氛围。
词的下阕则着重于“点”的刻画。作者选取了夜行途中一个带有戏剧性的特写镜头,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颗石子,激起层层涟漪。这个妙趣横生的小插曲,使全词声情为之一扬。词的下阕一、三两句写静,二、四两句写动,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节奏轻快,跌宕起伏,末句的“转”字、“忽”字,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夜来飞雨,并没有使作者懊恼,扫兴,相反,更增加了词人的兴致。有的同志认为“七八个星天外”是“写云层之密”,只是从云层里透漏出来七八个星星。但从整首词看,这样解释则缺乏情致。这一句是和词的首句相照应的,写的正是“月明星稀”的实景。黄遵宪《早行》诗:“东方欲明未明色,北斗三点两点星。”写的也是这种情景。如果云层很厚很密,那么酝酿时间必然较长,星星只能透漏出七八个,那么月亮定是黯淡无光了,这样作者思想上必然早有防雨的准备,这与上阕所描写的悠然恬适的心境是不相称的。再说,作者经常来往于黄沙道中,对沿途景物非常熟悉,如早有准备,那结句的“忽”字就无着落。盛夏时节,天气多变,刚才还是月明星稀,清风徐徐,想不到刹那间飞来几片乌云,接着撒下“两三点雨”,作者猝不及防,不暇思索而匆忙躲雨,及至“路转溪桥”, “旧时茅居”才蓦然出现在眼前。“忽”字在这里用得是很传神的。所以我说这是“夜来飞雨”,是盛夏的阵雨。如果是未雨绸缪,大雨将至,那就未免有点大煞风景了,而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也不和谐。五代卢延让《松寺》诗云:“两三条电欲为雨,七八个星犹在天。”唐李山甫《寒食》诗亦云:“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辛弃疾在遣词用字上显然是受了他们的影响,但不能据此断定“七八个星”是由“云层之密”所致。
再次,全词用语明白如话,而又灵活多变,这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轻快活泼的情调。
辛词好用典,好发议论,但这首小词,作者一不用典,二不发议论,而是采用白描的手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实地描写出来,清新活泼,摇曳多姿,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使人读来感到异常亲切自然。应该说,像辛弃疾《西江月》这样描写农村风光的抒情小词,在整个古典词中是不可多得的。
推荐文章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33:56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30:34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2:4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2023-08-10 18:54:4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2023-08-20 14:54:55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2023-08-27 08:19:59
关于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赏析2023-08-17 06:41:40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教案2023-08-10 18:54:4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2023-08-20 14:54:55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赏析2023-08-27 08:19:59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