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修金刚经的四重境界

时间:2023-08-26 09:07:08 文/孙小飞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修金刚经的四重境界

  《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以下是修金刚经的四重境界,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修金刚经的四重境界 篇1

  第一境界:破相

  破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什么是我相?

  自我的一切执著形象。

  什么是人相?

  分别执著别人的一切形象。

  什么是众生相?

  芸芸众生六道中的生命。

  什么是寿者相?

  执著于长寿永久的形象。

  佛说: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第二境界:破迷

  佛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佛不是让你求他:

  而是让你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得大自在。

  第三境界:破法

  佛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法无定法,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执著。

  第四境界:信受奉行

  金刚经是让我们实修实证的践行。

  烧香-磕头:这些只是仪式,不是修行。

  真正的修行

  是在红尘中修身齐家,守护自己的心语意念,积德行善付出不求回报。

  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

  让我们回归佛性,开启悟性的源泉,给自己的人生路,点亮一盏明灯吧。

  金刚经的四种层次

  一.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全名叫做《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传介到中土的大量佛教经典中,《金刚经》是译介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经典之一。这部经跟中国人特别有缘,念经者,欢喜念金刚经;讲经者,欢喜讲金刚经;注经者,喜欢注金刚。自从鸠摩罗什法师把它翻译成汉字以来,历经南北各朝、直至唐宋元明清,人们已经把《金刚经》与儒家的《论语》、道家的《道德经》并列视为释儒道三家的宝典。

  须菩提出生于婆罗门教家庭,古印度拘萨罗国舍卫城长者鸠留之小,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金刚经是须菩提与佛陀对话的记录。因为须菩提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著称,号称“解空笫一”,所以金刚经的主题就是“解空笫一”之经典。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结尾中的这句偈言,就是对“解空笫一”之总结。“空”这个概念的义理深刻,所以“解空”既是金刚经的主题与精华之所在,也是令凡夫俗子难以理解的地方。

  金刚金难以让世人理解,就连“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也在金刚经中多次流露发表这种感概。金刚经第六品一开始,须菩提就对佛陀说:“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能实信不?”金刚经第二十一品中,须菩提又对佛陀说:“世尊,颇有众,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为了弥补义理深刻,难以理解之不足,金刚经也作了一些通俗化的说教。例如,金刚经第十五品之中,佛佗就对须菩提说:“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有佛有塔,修行功夫高的人就会在黒暗之中,看到它放射的光芒,而且在金光中还有很多天龙护法在护持。根据“一切唯心,万法唯识”唯心的道理,不知多少人都消除无量之业障,而获得无量之功德。

  获得这种功德的途径是诵颂,是不加理解的.诵颂。获得这种功德的根据是信心,是心诚则灵,是信为道源功德母。因为相信金刚经所在的地方就相当于有佛有塔,所以本文把理解金刚经的这种层次,称之为“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二.法布施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深受佛界欢迎,历代研习不衰,流通甚盛。各类注、释、论、颂、疏、记、解、述多不胜举。除了早期鸠摩罗什、僧肇等人的注释外,后来较为著名的有隋代智顗的《金刚般若经疏》,吉藏的《金刚般若经义疏》,唐代智俨的《金刚般若经略疏》,窥基的《金刚般若论会释》、《金刚般若经赞述》,义净的《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宗密的《金刚经疏论纂要》、慧能的《金刚经解意》(亦名《金刚经六祖口诀》)。据慧能说,唐初时已有800余家注疏。

  宋代也出现了数十家注疏,著名的有子璿《金刚经纂要刊定记》,柏庭善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会解》等。明清又有50余家注,著名的有宗泐、如玘同注的《金刚经注解》、元贤的《金刚经略疏》、智旭的《金刚经破空论》、《金刚经观心释》,德清的《金刚经决疑》、曾凤仪的《金刚经宗通》、清代通理的《金刚新眼疏经偈合释》等。

  近现代以来,最少又出现了20多家注释,其中著名的有印光法师的《金刚经研究》、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王恩洋居士的《金刚经释论》、太虚法师的《金刚经讲录》、《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释》、圆英法师的《金刚经讲义》等。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滿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上述内容摘自金刚经第十一品。佛陀在这里提出了物布施与法布施这两个概念,并认为法布施的福德远胜物布施。什么是法布施?就是"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法布施的境界更加高尚,相对于个人的追求幸福,法布施是金刚经的第二个层次。

  在长达1500多年的历史中,各代所出《金刚经》注释总数近千家,成为所有佛经注释之冠。因为有了这些注释,千余年来,不晓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刚经,念诵金刚经,因金刚经而得到感应,因金刚经而得道开悟,这些都是法布施的功德。

  三.呵佛骂祖

  禅宗六祖慧能之后,南禅就一花开五叶。这五叶分别是:沩山灵枯和仰山慧寂开创的“沩仰宗”;黄檗希运和临济义玄开创了“临济宗”;云门文偃开创了“云门宗”;洞山良价和曹山本寂开创了“曹洞宗”;清凉文益开创了“法眼宗”。

  慧能时期的禅学,可以称之为“祖师禅”;在慧能之后的禅学,则可以称之为“越祖分灯禅”,因为“超佛”不已的新追求,必然导致“越祖”。而且,禅宗的注重于当下之间的体验,也以当下为最尊贵,另外“智齐于师,减师半德;智过于师,方堪传授”的主张也使学禅者的个性得到了无限的开发。因此在马祖道一之后,喝佛骂祖的德山,佛、祖俱不礼的临济,便一齐出现了。

  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裹,佛也无,法也无,达摩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是担粪汉,等妙二觉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佛是老胡屎橛。"又有一僧问韶州云门山文偃禅师:如何是佛?云答:"干屎橛"。他也曾说过:"释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老僧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这两个事例就是禅宗呵祖骂祖的两个代表之作。这两个代表之作之中,唐五代祖师的喝佛骂祖,堪称妙语如珠,精采纷呈,堪称为中国佛教立心,为学佛学创新者开路。

  金刚经是禅宗借以传教的主要经典,喝佛骂祖思想之源头就金刚经,其理由在于金刚经的宗旨是不能执着于相。佛教信徒对外道不感兴趣,而是一心一意地信仰佛教,这个事实就是执着于相。更有甚者,佛教信徒还经常说外道不是真理,只有佛教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个事实就证明了佛教信徒不但是执着于相,而且执着得完全彻底,执着得与金刚经背道而驰。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曰:"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就象亚当与夏娃拥有原罪一样,宗教在人世间中也肩负着一种原罪,这种原罪就是认为自已的理念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种原罪用金刚经的语言来说,就是言如来有所说法,就是谤佛。

  佛教不是纯粹的宗教,佛教的一半是哲学,金刚经中就是集中地蕴藏着佛教中的哲学思想。有宗教之中,佛教肩负的原罪是最少的,而金刚经中则完全没有,金刚经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没有宗教的原罪,这种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中是极为罕见的。

  禅宗为何出“呵佛骂祖”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无相思想,就在于禅宗大师真正地理解了金刚经的无相思想。因为禅宗大师真正地理解了金刚经的无相思想,“呵佛骂祖”的现象就堪称为金刚经的第三层境界。

  四.金刚经定律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

  "佛说xx,即非xx,是名xx"这个定式是金刚经的主题。宗教与哲学在这个主题面前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对于这个定式,宗教人士只能是不厌其烦地,逐字逐句地解释。这种解释的结果,是离金刚经的本意越来越远,是哲学水准越来越差。对于这个定式,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就可以采取与宗教人士完全不同的诠释方式。

  哲学诠释方式是使用上述归纳论证方法,把这个定式演变成为一个定律,这个定律就可以称之为金刚经定律。换言之,金刚经定律就是"佛说xx,即非xx,是名xx"。把定式演变成为定律之后,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列举事例予以证明。

  金刚经中已经列举出三十多条事例,学习了金刚经之后,我们也应当沿着佛陀的这种思路,列举出更多的事例,从而把定式完全地演变成为定律。定式完全地演变成为定律,就是把感性认识转换为理性认识,这种转换是"取法乎上"的必由之路,这种转换是继承和发扬传统哲学的唯一方法。

  "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第八品结束时的这句格言,说明了哲学的最高境界在于舍弃。怎样才能舍弃金刚经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金刚经总结成为一个定律。本文把金刚经总结成为一个定律之后,就可以舍弃金刚经五千余字的复杂内容,成为到达理想彼岸的哲学之舟。

  扩展

  金刚经第一品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第二品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金刚经第三品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第四品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第五品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身相见如不。不也。世尊。不可身相得见如。何故。如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

  金刚经第六品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是义故。如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第七品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可说。何故。如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者何。一切贤圣,皆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第八品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第九品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斯陀含名一往。而实无往。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阿那含名为不,而实无不。是故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第十品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第十一品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第十二品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是名字。汝当奉持。所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三十二相见如不。不也。世尊。不可三十二相得见如。何故。如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故。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故。须菩提。如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故。如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故。如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第十八品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有肉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有天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有慧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有法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有佛眼。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悉知。何故。如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心不可得。

  金刚经第十九品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布施。是人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不说得福德多。福德无故。如说得福德多。

  金刚经第二十品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不应具足色身见。何故。如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可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不应具足诸相见。何故。如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故。若人言如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第二十二品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刚经第二十四品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经第二十五品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故。实无有众生如度者。若有众生如度者。如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金刚经第二十六品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三十二相观如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三十二相观如。佛言。须菩提。若三十二相观如者。转轮圣王即是如。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三十二相观如。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色见我。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

  金刚经第二十七品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不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不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第二十八品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故。须菩提。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金刚经第二十九品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故。如者。无所从。亦无所去。故名如。

  金刚经第三十品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金刚经第三十一品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所说义。何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刚经第三十二品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推荐文章

甘肃高考排名918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50:34

浙江高考排名24496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45:40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08:41:46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8:37:10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31:59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2024-06-09 08:27:13

金刚经的殊胜功德2023-08-17 08:10:32

金刚和金刚心的涵义2023-08-16 16:21:51

金刚经的涵义2023-08-12 14:19:35

金刚经细说2023-08-24 00:12:01

金刚经的殊胜功德2023-08-17 08:10:32

金刚和金刚心的涵义2023-08-16 16:21:51

金刚经的涵义2023-08-12 14:19:35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