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选修6高中历史教案五篇

时间:2023-08-19 04:39:53 文/秦风学老师 历史学文网www.xuewenya.com

选修6高中历史教案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阅读教材,识记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有为”的具体表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分析从汉初“无为”到汉武帝“有为”的时代背景;依据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理解汉武帝尊儒措施的影响;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教材,识记汉初统治者实行“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有为”的具体表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汉武帝尊儒的主要措施。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分析从汉初“无为”到汉武帝“有为”的时代背景;依据董仲舒“春秋大一统”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主张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与影响;理解汉武帝尊儒措施的影响;初步感悟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创设问题情境: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三教九流,各种学派即相互批驳,又相互融合,形成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说到底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产物,同时又是为政治所服务。时代不同,需要不同,统治者对思想学说的态度措施也不同。请问:春秋战国到秦朝,统治者最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汉朝统治者又喜欢什么样的思想?为什么?

引导:春秋战国到秦朝,统治者喜欢法家思想;汉初统治者推崇的道家(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汉武帝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8-11,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从‘无为’到‘有为’”(注意“前言”、历史纵横等部分)

A(1):简述汉初统治者“无为而治”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表现。

【2组学生板演预测】历史背景:西汉初期,经历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战争的破坏,社会经济凋敝,急需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表现:休养生息,如减轻田租、减免赋税和徭役、士兵还农等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如何理解“无为而治”

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是道家基本的政治主张。无为,即“不为物先,不为物后”,顺乎自然以为治。无为是实现无不为、无不治的前提和条件,“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大的影响。汉初的黄老之学吸取了先秦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适应秦末政治-之后,民心思定的形势,强调清静无为,主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采取不干涉主义或少干涉主义,借以安定民心,发展社会生产。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思想在当时起了积极作用。唐代初年和宋代初年的统治者都曾利用无为而治的思想协调处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有所收效。魏晋玄学家则通过宣传无为而治,引导人们消极、遁世、清谈、无所作为,对社会产生了消极影响。

怎样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呢?

从历史经验来看,至少应把握以下五条:一是与民休息,宽容大度。二是顺乎自然,恪守天道。三是清心寡欲,淡泊名利。四是以正避邪,谨言慎行。

A(2):汉武帝为何要放弃汉初的“无为”,而追求“有为”呢?这能说明什么?

【3组学生板演预测】原因:一方面,汉武帝时汉朝的经济实力得到恢复和增强,人民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因此统治者有实行“有为”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另一方面,社会也潜伏危机,如诸侯割据、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等,统治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必须采取积极有为的措施。

说明:“无为”和“有为”的政策都是适应当时历史条件所指定的,依据客观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采用不同的治国思想,制定不同的治国政策是历史的必然。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阅读教材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联系“学习之窗”和“资料回放”)。

A:简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主张,你是如何评价他的这些思想主张的?

【4组学生板演预测】思想主张:(1)“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3)儒家道德观点:“三纲五常”

评价: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加强君权的需要,有利于为何封建统治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性,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者所推崇的正统思想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推崇孝道和仁义礼智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弘扬,但过分强调君权,对中国后代历史发展不利,其儒家道德中也有些腐朽的思想,如果过分强调父权和夫权等等。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B: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有何特点?汉武帝为何接纳他的思想主张?

【5组学生板演预测】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学、阴阳五行家的思想、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众家。(2)引入“天人感应”说,强调君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3)政治思想上,主张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同时又以神权限制君权。(4)以维护君权为最终目的,儒家思想渐沦为官方哲学,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

原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的时代需要。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特别提示】董仲舒的新儒学中的可取和需要批判之处

(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主义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有重要现实意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虽有利于思想统一,维护中央集权,但限制其他学术流派发展的做法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

(4)“三纲”充满封建意识,应当摒弃。“五常”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中的封建成分,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信”是今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

3.阅读教材第三目“儒学成为正统”

A(1):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儒学得以推广并逐渐取得独尊的地位?

【1组学生板演预测】措施: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家学者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家学说。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B:自秦朝到汉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主要治国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儒家思想为何能成为正统思想?

【1组学生板演预测】变化:法家——道家——儒家。

原因:秦朝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学受到打击(历史原因);汉初黄老思想到汉朝中期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现实原因);董仲舒改造儒学,形成新儒学,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自身原因);汉武帝以皇帝意志尊儒倡儒(决定性因素)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知识梳理】【师生互动小结】

一、历史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恢复发展了经济,增强了国力,但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汉初局势发展要求汉武帝“有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危机,以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董仲舒的新儒学

1.含义: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2.目的:适应统治者的需要,维护统治

3.思想主张: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行为规范标准,提出“三纲五常”。

4.特点: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三、措施与影响

1.措施:思想方面: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政治方面: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教育方面: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影响: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地位大大提高;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合作探究】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o为政》

材料二:董仲舒说:孔子修《春秋》,把一统当作首要的大事,因为这是天地的常道,古今的通义。现在学士们各持异说,朝廷无法一统,法制屡变,臣民不知所从。请将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废绝不用,专用儒术。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2组学生板演预测】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2)按照材料二之主张,汉武帝是怎样“专用儒术”?这一做法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组学生板演预测】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考官“博士”,兴办太学。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材料三:西汉时期的儒生董仲舒,把战国以来的道家、阴阳家等学派中有利于封建统治的思想吸收进儒家思想。他强调“大一统”,他认为,全国人民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这叫“大一统”。他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他还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说。他把“天’塑造成有意志的神,天在人间设立了一个权力的“君主”即皇帝。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遂被接受。

──《中国古代文化教学参考》

(3)根据材料三,概括董仲舒思想的核心,指出董仲舒观点的实质和影响。

【4组学生板演预测】核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实质:董仲舒认为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受命于天,依照天意进行统治,神化君主权力,是唯心主义思想。影响:在当时对巩固政权和国家统一安定起了积极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检测反馈】【5组学生板演预测】

1.《中国文化概论》认为,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二重性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对此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春秋乱世,维护礼教纲常不被统治者所接受②“一手伸向过去”体现儒家学说的复古性、守旧性③“一手伸向未来”体现儒家学说维新、开明的特点④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因适应统治者需要而成为正统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点评:视学生回答情况进行知识讲解与思维方法指导。

课后小结

本节课主要阐述儒家思想在汉代开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过程。涉及到一个“中心人物”——董仲舒,两个思想核心——“大一统”和“天人感应”学说,以及两个“隐性”知识点,即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和西汉的选举制度“察举制”。

课后习题

1汉代儒学大师董仲舒创立了新儒学,赋予了儒家学说新的含义,表现在()

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

C.君权神授D.以德治民

2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

A.圣人B.儒者

C.官吏D.帝王

3汉武帝问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4西汉某年,位于辽东的高祖庙和长陵高园殿发生火灾,董仲舒起草了一篇《灾异之记》奏稿,指责在辽东立高祖庙不合礼制,发生火灾是上天的警示,皇帝应该整顿吏治,杀一批不法大臣以谢天。该奏稿内容体现了董仲舒的哪一主张()

A.春秋大一统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天人感应

D.君为臣纲

5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封禅泰山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B.祭祀天地神祇

C.宣扬“君权神授”D.报答天地之恩

板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选修6高中历史教案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卓别林是世界-最杰出的喜剧大师,并享有“保卫和平的战士”的盛誉。他一生拍摄了80多部-,一人身兼制片、编剧、导演、演员、作曲、摄影等,被萧伯纳称为“-艺术中的天才”。他的-有深刻的社会思想性和战斗力,有力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法西斯统治,希特勒曾以死亡来威胁他。

卓别林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电视)是如何发展的?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最为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1)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2)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什么?试举三例。

答案:(1)向往-,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的革命精神。(2)《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什么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现代主义音乐

(1)原因: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特点:在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流行音乐是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的通俗音乐。

(3)兴起和发展:

①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②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

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世界刚刚经历了二战。战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同时,冷战的梦魇和核战争的阴影让世界忍受着极限的煎熬与折磨。而摇滚乐正是对紧张战争状态的模拟与揭示,以此来对心灵的紧张状态进行舒解和缓冲,进而表达对战争和残酷政治的反抗与-。

问题:你认为摇滚乐之所以能风靡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有人称赞摇滚乐有时代气息,有人反对摇滚乐,说它给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提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摇滚乐直白的内容、强烈的节奏中蕴涵着永恒的力量、-和信念,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情绪追求,带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摇滚乐的演奏者有些着装奇特、行为怪异、吸毒等生活方式使摇滚乐有着享乐、自我膨胀和堕落的一面,给青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1)经典精华与大众化、多元化并存。

(2)民族特色与跨国交流、共同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的起源与发展

(1)条件

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动力)。

(2)发展过程

①发明诞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机,1895年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短片,标志着-诞生。

②无声片(又称“默片”)——20世纪初至1927年。

③-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20至40年代。

④二战后,-艺术发展更为迅速(1945年后)。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0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视与人类生活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合作探究]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①社会进步的产物。

②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

③娱乐性强、艺术鉴赏性强。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启迪。

④对人类影响无处不在。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迅速反映生活,具有艺术欣赏的便利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及时跟踪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接受空中课堂教育,欣赏影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消极影响:

①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②电视中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产生负面影响。

③电视视听影响人的左脑发展,特别对在读书时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维过程起了消极的作用,电视会降低读书能力,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电视,影响学业。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课后习题

板书

板书设计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1.时代背景

2.音乐成就(举例)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1.现代主义音乐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的起源与发展

选修6高中历史教案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最为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1)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2)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什么?试举三例。

答案:(1)向往-,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的革命精神。(2)《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什么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现代主义音乐

(1)原因: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特点:在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流行音乐是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的通俗音乐。

(3)兴起和发展:

①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②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

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世界刚刚经历了二战。战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同时,冷战的梦魇和核战争的阴影让世界忍受着极限的煎熬与折磨。而摇滚乐正是对紧张战争状态的模拟与揭示,以此来对心灵的紧张状态进行舒解和缓冲,进而表达对战争和残酷政治的反抗与-。

问题:你认为摇滚乐之所以能风靡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有人称赞摇滚乐有时代气息,有人反对摇滚乐,说它给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提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摇滚乐直白的内容、强烈的节奏中蕴涵着永恒的力量、-和信念,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情绪追求,带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摇滚乐的演奏者有些着装奇特、行为怪异、吸毒等生活方式使摇滚乐有着享乐、自我膨胀和堕落的一面,给青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1)经典精华与大众化、多元化并存。

(2)民族特色与跨国交流、共同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的起源与发展

(1)条件

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动力)。

(2)发展过程

①发明诞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机,1895年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短片,标志着-诞生。

②无声片(又称“默片”)——20世纪初至1927年。

③-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20至40年代。

④二战后,-艺术发展更为迅速(1945年后)。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0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视与人类生活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合作探究]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①社会进步的产物。

②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

③娱乐性强、艺术鉴赏性强。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启迪。

④对人类影响无处不在。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迅速反映生活,具有艺术欣赏的便利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及时跟踪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接受空中课堂教育,欣赏影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消极影响:

①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②电视中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产生负面影响。-

③电视视听影响人的左脑发展,特别对在读书时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维过程起了消极的作用,电视会降低读书能力,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电视,影响学业。

[课堂小结]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选修6高中历史教案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2、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3、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2、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3、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3、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导入法:

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维新变法主张迅速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积极思考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寻求新的救亡图存的方法和道路。他们痛感封建-制度的-,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认为只有进行社会改革,变法维新,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使中国富强起来,才能避免迫在眉睫的被瓜分危机。

由此导入新课学习。

一、早期改良思潮:

1、维新派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同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程逐渐深入有关。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学习西方的长处,改革内政的主张。洋务运动期间派出国的留学生和外交使节回国后,扩大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它促使一些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更加迫切地向西方寻找真理,挽救民族危机,使中国富强起来。同时这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反映。这些人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3、思想主张:

(1)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2)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王韬介绍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有君主、-和君民共主(即君主立宪)三种类型,他认为君民共主越。郑观应说:“君主者权偏于上,-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4、影响: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起承上启下作用。

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属于资产阶级的性质,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它不仅比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而且与洋务派划清了界线,同时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4】康有为

康有为(1859~1927),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他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有梁启超、陈千秋等人。

1895年,他到北京参加会试,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又未上达。当年5月底,他第三次上书,得到了光绪帝的赞许。7月,他和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不久又在北京组织强学会。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请求变法。次年1月,光绪皇帝下令康有为条陈变法意见,他呈上《应诏统筹全局折》,又进呈所著《日本明治变政考》、《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二书。4月,他和梁启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其具体细节目前尚有较大争议。

变法失败后,光绪皇帝被软禁,康有为之弟康广仁被杀,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反对革命。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

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同时在袁世凯提出祭孔的时候,康有为致电黎元洪、段祺瑞,提出祭孔要行跪拜礼,叫嚣“中国人不拜天,又不拜孔,留此膝何为?”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离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

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张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2、主要著作和思想:

(1)思想: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变法理论依据,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康有为的早期思想强调“变”,认为“变”是“天道”,是“物之理”,提倡“托古改制”,他将公羊“三世”之说和《礼运》“大同”思想结合,推演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并认为只有变法,才能使中国富强,最后达到“大同”的境界。这一思想理论在同洋务派、顽固派斗争中起到进步作用,但其“变”,只是“渐进”,而不是“骤变”,这是他后来思想蜕变的根源。

(2)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于1891年刊行,康有为怀着对“祖宗之法,莫敢言变”的强烈不满,详细论证了古文经《左氏春秋》、《周礼》等书都是“伪经”,完全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尽管康有为的论断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但却引起人们的思考:既然传统的经典是假的,那么从中引出的信条就不足为训了。这就打击了正统思想赖以立论的基础,为变法维新开拓了思路。

《孔子改制考》于1898年刊行,康有为把孔子打扮成一位社会改革家,同时推孔子为“万世教主”。康有为曾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经过康有为的装扮,孔子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先师,以此来抵制封建顽固派对变法维新的阻扰和压力。

(3)特点: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大同”思想和“托古改制”的理论,是他借用传统的儒学,来阐发自己的维新思想,以瓦解封建主义思想体系。

【合作探究】材料参见教材“学思之窗”,回答: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该题的答案可呈开放性。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究竟是有利,还是有弊,还是利弊兼有?主张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均可成一家之言。以此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4)评价:一方面有利于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敢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

(2)内容: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三项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

1895年4月(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政府因甲午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奋。当时康有为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立即联合各省应试举人,讨论上书-。由康有为起草“万言书”(即《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经康有为、梁启超等奔走联络,“万言书”征集到一千三百余名举人的签名,并于5月2日呈递都察院。虽然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送应举之人赴京,后世遂以“公车”为举人赴京应试的代称,故史称此举为“公车上书”。它是资产阶级改良思潮发展为-的起点,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第一次以社会政治力量表现出的群众性的爱国行动。

2、《中外纪闻》:-宣传

为了扩大变法维新的影响,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初印一千份,后增至三千份,随《邸报》免费赠给京官,以便开通风气,由是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强学会:政治团体

(1)时间、地点:1895年8月,北京→上海分会

(2)宗旨:研习西学,交流变法思想。

(3)参与阶层:康有为等维新派发起,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外国传教士加入。

1895年8月,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并得到翁同龢、张之洞等中央和地方官员的支持。康有为亲自撰写《强学会叙》,提出中国正处在“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瞬,日洞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的危急之中,呼吁挽救民族危机。强学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一些外国传教士也加入了强学会。不久,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并出版了《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形成了南北呼应。

维新派的活动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御史杨崇伊于1896年1月20日奏劾强学会结党营私,贩卖西学书籍,刊印《中外纪闻》,-外省大员。强学会和《中外纪闻》遭封禁。但无论是公车上书、《中外纪闻》,还是南北强学会,已使维新之风渐开且再难遏抑。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5】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梁启超12岁中秀才,17岁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战争。11月,段内阁-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梁启超一生勤奋,各种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将近三十六年而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他每年平均写作达三十九万字之多,这体现了多么惊人的勤奋和才华啊!

(2)维新活动:

①创办《时务报》,担任主笔:时间——1896年;地点——上海。

②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

内容: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

a.政治制度: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文教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影响:深受社会各阶层人士欢迎,大大推动了编发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2、谭嗣同:

(1)生平简介:

【人物介绍6】谭嗣同

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汉族,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维新派人物。在北京半截胡同14号是他在朝为官时的故居,也是在这里被清政府逮捕。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钻研儒家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旧学有较深造诣。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往来于直隶、甘肃、新疆、陕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数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1896年2月入京,结交梁启超、翁同和等人。旋奉父命,入赀为江苏候补知府,供职南京。

曾游历天津、湖南、湖北等地。1896年底重抵南京,闭户养心读书,成《仁学》2卷。1897年,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等人设立时务学堂,筹办内河轮船、开矿、修筑铁路等新政。1898年,创建南学会、主办《湘报》,积极宣传变法,成为维新运动的激进派。同年4月,得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推荐,被征入京,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林旭、杨锐等人参与新政,时号“军机四卿”。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著作《仁学》,后人将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其候刑时,据说曾题诗“望门投趾思张俭,直谏陈书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维新活动:

①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1897年)

②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创办时务学堂,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蓬勃开展。(1897年)

3、严复:

(2)活动与主张:

①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

1897年10月26日,严复在天津创立《国闻报》,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严复虽然持有激进的思想,但处事谨小慎微,从不参加实际维新政治活动,也从不去报馆,而且找了个福建人-成充当馆主,所著文章也不署名,但严复是该报最主要的创办者和主编者。这份报纸,贯穿着严复个人的思想倾向与对中国社会变革的理想。

在《〈国闻报〉缘起》一文中,严复称该报“略仿英国《泰晤士报》之例”。在阐述该报的宗旨和目的时说:“《国闻报》何为而设也?曰:将以求通焉耳。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一曰通中外之故。为一国自立之国,则以通下情为要义;塞其下情,则有利而不知兴,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国必弱。”。

《国闻报》在创立之初,每天销售1500张。从创刊后就面临顽固势力及保守势力的威胁,不得不于1898年3月27日对外称盘给日本人西村博,实际上编辑人员基本没有变动,1898年5月3日,直隶总督王文韶奉谕饬查《国闻报》,而且警告严复及《国闻报》。而刊登谭嗣同等戊戌政变六君子被害消息、对维新派表示支持等文章,成为《国闻报》于1899年正月真正卖给日本人的导火索。维新派办《国闻报》前后有一年多时间,售于日本人后,一直办到1901年改名为《天津日日新闻》,以-方若为主编,彻底变成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文化工具。

②介绍西方社会进化论名著《天演论》,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内容:借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只要实行变法,就会“自强保种”,符合“天演”和进化,否则将会走向灭亡。

意义:《天演论》传播的进化论解构了中国传统的历史循环论,对“公羊三世”的历史进化论也是有力的冲击。《天演论》的发表促进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也对行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起到影响。

4、维新活动的影响:

(1)方式: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上书等

(2)作用:

①启发民智:如严复的《天演论》进化思想的启蒙作用;

②组织力量:如成立强学会等;

③制造-:如“公车上书”、《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等创办。

④形成局面: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课后小结

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是维新变法兴起的背景。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实际上是维新变法活动兴起的历史根源之一,学习时要注意理清早期维新思想与康梁维新思想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车上书是维新运动兴起的标志,它使维新思潮开始付诸实际的-。维新派通过办报纸、立学会、兴学堂等活动,传播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起到了启发民智的作用;在各项维新活动的过程中,一批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应运而生,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并由他们组织起了维新运动的主要力量,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基础;学会、学堂、报纸、著述是宣传维新思想的主要渠道,为维新运动作了-准备。在此基础上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选修6高中历史教案5

(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板书课题: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板书: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成为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出示康、梁的图片),哪为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维新变法运动作为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从“公车上书”开始的(板书),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怎么讲?(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冲破了长期以来清朝的黑暗统治下政治-沉闷的局面,特别在封建知识分子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公车上书”之后维新运动并未就此停止,而是更广泛的展开了。

看第三个黑体字(板书),这一目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教师强调知识要点:强学会、重要的报刊、学会。强学会成立后《万国公报》该为《中外纪闻》,强学会称为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康有为、梁启超都曾提到日本、-的改革,其用意就是希望中国也能通过维新变法运动走上独立富强之路,请看大屏幕(出示维新派的代表言论,学生齐读),通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出维新派对改革的认识

和态度,认为改革是的出路。中外历由那些改革曾是国家富强起来?(小组讨论回答,加分)联系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从我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你有什么看法?(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分)由此可以看出顺应时代的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改革-生产力发展的旧体制才能推动生产了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现在我国进行的体制改革就是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经济体制,是“大改”,一定能使中国走向光明的未来和富强之路。

(小结)小组派代表总结,学生自己出练习题。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高二政治提分学习方法推荐2023-08-13 16:04:46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模板2023-08-23 03:46:40

高三历史教案大全最新范文2023-08-26 11:03:50

高中政治学习方法重点2023-08-25 21:36:54

高三历史教案大全最新范文2023-08-26 11:03:50

如何写好高一历史教案最新模板2023-08-21 05:34:19

岳麓版高一第二课历史教案范文2023-08-24 17:10:41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8-11 06:19:22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8-22 10:39:33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2023-08-21 13:19: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