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考历史教案1
教学建议
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和秦朝的历史地位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l)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①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3)历史地位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②开创了对中国历史有深远影响并被后世继承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给予汉及后世统治者以深刻教训。
④秦修筑的万里长城是影响深远的古代伟大工程。
关于秦始皇的评价问题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第一,功大于过说。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第二,前功后过说。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过参半说。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残暴。他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第四,功大过亦大说。秦始皇在中国历是一个功大过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错。综合史学界对秦始皇的评价,一般都肯定其在统一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同时指出其残暴、严苛压迫和剥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非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这里应把“秦的暴政”和“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区别,封建专制主义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对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容易产生“暴政”,这是因为专制主义制度具有其残暴性。但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不等于“暴政”。“暴政”是超越当时社会生产力条件的过度的剥削和压迫威胁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统治。所以,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而是“秦的暴政”。
例: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D.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期不仅要取缔与-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说压手段所能统一的。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战国时期,而不是汉武帝在西南地区设置郡县开始。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开始开发西南,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这是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开发西南地区的开始与中央政权设置郡县地方行政机构是两个不同的历史现象。
例: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始于
A.战国时期 B.西汉 C.蜀汉建立以后 D.南朝时
答案 A
高中学考历史教案2
教学建议
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认识
1.武帝的这一政策与秦代有很大不同,儒学独尊后,其他思想学派并未被禁止。而且所提倡的儒学本身也广泛吸收了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统一的思想带有一定的综合倾向,因而获得了成功。
2.尊儒兴学,把教育、考试与选官结合起来,是武帝的创造,在客观上促成了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社会风尚,儒家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各方面,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范式。同时,改变了汉初“非功侯不得封相”的惯例,使大批读书人通过读书而进入仕途。
3.封建政治与儒学密切结合起来,初步形成了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
4.但从本质上看,这仍是一种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汉武帝运用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民族思想的自由发展,禁锢了思想界的探索精神,违悖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的消极作用。
对汉武帝的评价问题
汉武帝是中国历的帝王,在其统治时期,通过文治武功,使西汉统治过火鼎盛时期,其他向来被称为“英主”,其一生,既立有丰功伟绩,也有重大失误。他与秦始皇相比,即“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又“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司马迁之语)史学界对其晚年的政策调整关注较大。他为调整统治政策,在有关西北屯兵的争论中,借机颁布了轮台“哀痛之诏”,公开向天下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公开否定自己,果断地调整统治政策,从而有效地缓和了社会矛盾,挽救了统治危机,带来了后来的“昭宣中兴”。他这一行举,可以说是古代帝王罪已以收民心的一次显成功的尝试,他比秦皇始、唐太宗高明的多。但也有人对他这一行举持否定态度,认为在统治危机和内外出现困局情况下,是悲观消沉情绪的反映。
秦汉的统治思想问题
任何统治阶级为维持统治,都会根据政治、经济的形势和政治需要,确立自己的统治思想。作为封建大一统开始形成时的秦汉统治者,在确立统治思想方面进行了种种探索。战国时期的泰国,有实行法治的传统,商鞅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秦国的丞相李斯与韩非是同学。战国时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更是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在看到韩非的书后说:“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后韩非在秦国因被李斯嫉妒而侵害,但他的思想被嬴政采纳,法家思想成为秦的统治思想。秦始皇以吏为师、崇尚法治,实行严刑峻法,将法家思想定为一尊地位。法家思想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建立的需要。
西汉王朝是在农民大起义摧毁了暴秦统治基础上建立的,汉高祖及臣下,多数是秦末大起义中出现的下层人物,他们能比较认翰的思考秦亡的教训。汉初统治者面临经济凋敝的局势,为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统治秩序,确立了以道家“无为”思想为特征的黄老政治为统治思想。刘邦实行的恢复经济、轻徭薄赋、约法省禁就是黄老政治的具体体现。在刘邦、孝惠、高后、文、景统治的五六十年间,一直实行黄老政治。黄老政治的实行,恢复了经济、稳定了统治。
到汉武帝时这种情况有了变化。黄老政治的实行,诸子百家学说的流行,不适应思想统一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进而在太学和地方学校中,讲授儒家经典,通过考试合格者可入仕。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历代的统治思想。但是,董仲舒兼采百家之长,融儒法为一家。汉武帝虽尊崇儒术,但实际上是“霸王道来之”,儒法并用,是经过改造的儒家思想。
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l)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封建皇帝个人专断独裁,控制一切军国大事,地方一切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2)战国时的韩非提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践了韩非的理论,通过创行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郡县制,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和文化措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汉承案制,刘邦承袭了秦始皇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经惠、文、景帝,到汉武帝时,通过解决王国问题,进一步控制了地方政权;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确立了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两汉时采取中外朝制度和设立尚书台,实行刺史制度和上计制,从而完善了这一制度。到东汉初,这一制度进一步加强并定型。
(4)这一制度是建立在封建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政治、经济的需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御外族入侵和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但也有明显的弊端:加强了人民的控制和统治,皇帝个人作用对政局影响大,容易产生腐败和专权,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腐败长期延续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其积极意义日益减少,弊端日益加重。
关于王莽改制的评价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前,对王莽改制是一致否定的。此后,有了三种观点。第一,基本肯定说。认为王莽是一位有胆识的改革家和理想主义者,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第二,基本否定说。郭沫若认为:王莽实行的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和措施,不但未使动荡不定的封建统治秩序稳定下来,相反给人民增添了更多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更加尖锐了。第三,主观与客观说。作为改革家的王莽,清醒地看到了西汉后前危机的深刻根源,首先是土地兼并和奴婢数量的膨胀,其次是豪民富商的高利贷掠夺和财货垄断。他的改革是针对大地主阶层的,本意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但结果竟变成了一场对人民的浩劫,这是他根本没有料到的,他成了西汉腐朽统治的替罪羊。
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
(1)刘邦对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继承,又有改造,除继续采用郡县制外,也实行分封诸侯王制度,即郡国并行制。
(2)由于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威胁了皇权,景帝采取削藩政策,还用武力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进一步削在王侯权势,通过实行“推恩令”等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汉武帝以后直到东汉,虽一直保留封国,但国象对王国权势限制很严,王国封地也越来越小,势力越来越小,诸侯王实际成了只有爵位而无实权的封建贵族。
(3)汉武帝时为监察地方,全国分13州,设置刺史。后来,刺史权渐重,积久成制,成为行政长官。西汉末到东汉,刺史改称州牧,级别提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州也成了地方行政区划了。
高中学考历史教案3
教学建议
教学设计思路
在讲述甲骨文时,应利用书中提供的《二里头遗址陶器上的符号》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较成熟的文字。通过展示适当的甲骨文图片,使学生对甲骨文以及其史料价值有进一步的了解。讲述科学和技术时,教师应强调周人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环保知识。
可以采用由学生列表归纳夏、商、西周时期各自文化成就的形式进行小结。
甲骨文
甲骨文字是商朝后期写或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卜辞”,也有少数为“记事辞”。
甲骨文,有刀刻的,也有朱书、墨书的。刀刻的甲骨文字有的填满朱砂,其字体与今不同,因此难以辨认。现已发现的甲骨文字有四五千个。经过文字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分析、判断,能够辨认的已近两千。这些甲骨文字,多为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文字,许多字的笔画繁复,近似于图画,而且异体字较多。这说明中国的文字在殷商时期尚未统一。另一方面,甲骨文中已有形声、假借的文字,从而说明文字的使用已经有了相当长久的历史。
当时人们用被灼烫过的甲骨上的纹络来判断事物的吉凶。占卜完毕,就将占卜的时间、人名、所问事情、占卜结果,以及事后验证刻在上面。由于,占卜之事大到国家军政大事、帝王起居,小道百姓生活,包括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成为现今人们研究上古史的重要史料。
易错概念
我国的信史开始于商朝,而不是公元前841年(西周)。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把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理解为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了。
典型例题
例1 与夏朝相比,商朝文化的进步表现在( )。请从下面表达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奴隶地位低下 ②青铜冶铸技术提高
③成熟的文字再现 ④历的确发纪年开始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夏、商时期文化发展的掌握,要求学生在掌握了夏、商两朝文化的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纵向比较。
例2 从商代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 )。请从下面表述中挑选正确选项。
①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 ②今天汉字的雏形
③商王的社会活动 ④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例题分析:本题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同时,也是在考查夏、商、西周时期我国天文学的发展情况。汉字大约产生与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早期,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因此,说甲骨文是中国文字最初的起源形态是不准确的。
高中学考历史教案4
结构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2. “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重点:“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主要内容
难点:“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的区别
问题什么是专制和专制主义?二者有什么区别?
专制: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一种政体形式
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 --一种理论形式
导入
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先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他成功地将-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毛泽东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反异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
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提问: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封建统治)
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什么巨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由于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提问:“君权神授”理论的核心是什么?(鼓吹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这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开始。
提问: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及专制统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然后教师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引起议会向国王之间的斗争。詹姆士一世以后,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专制统治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课后研讨
托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说∶“你能对一个人所贡献的服务,就是将他从错误引导到真理。”因此,在一本美国的历史课本上写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引导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理智,另一条是信仰。所以,一个基督信徒从非基督信徒那里所学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坚固他对基督的信仰。”
你认为,情感比理智跟可贵还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贵?
思路:持正方意见。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贵。回顾历史,正是无数情感的要求,激励着我们敢于尝试,冲破梦想,冲破理智的局限。情感给创造以激情,情感给梦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贵,就在于它能冲破理智的局限而勇于尝试,从而实现更伟大的飞跃。当客观形势和人生追求发
生背离,情感的抉择更为高贵;当生命的价值受到挑战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为有利;所有的善行义举,背后都是情感的强大推动;任何远大理想,目标都是情感内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见的只要论据正确,理由充分即可。在现实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两种行为态度。大到国际争端,小到感情纠葛,理智驾驭情感都比情感驾驭理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不管是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还是从现实层面进行比较,理智比情感对人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小结
专制主义理论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从-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勾勒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论证天主教的教义,形成完整的神学体系,即托马斯主义,成为中世纪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近代君主专制统治便应运而生。
教学反思:
西欧中世纪-会的地位
背景
“君权神圣” 教会与王权的长期斗争
内容 国家观
政体观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背景 (都铎、斯图亚特)
“君权神授” 表现 (压制、暴政、迫害)
后果(资产阶级革命)
高中学考历史教案5
[课堂导入]
《芝加哥论坛报》这样说道:“他们默默无闻地为重塑中国的现代经济繁荣贡献微薄的力量,把幅员辽阔的国家转变成为西方有力的竞争对手。”这里的他们指的就是备受关注的农民工。这些年来,大量内地农民涌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为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子女教育,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可以说,农民问题,依旧是困扰中国繁荣富强的一个大问题,亟待解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中国历有好几个朝代就是没有解决好农民问题而发生了农-动,走向灭亡。现在我们就来根据所学回忆一下有哪些朝代是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走下灭亡的:秦等。那这些农民起义的一般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可以背背李绅的《悯农诗》)当历史的车轮进入近代社会之后,这些农-动到底呈现了那些新特点?他们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太平天国运动。
(板书: 太平天国运动)
[讲授新课]
我们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
【设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又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一段。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板书)
(一)兴起的原因(板书)
1、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
2、 间接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 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谁?洪秀全。(洪秀全的有关介绍)
(二)过程(板书)
【过渡】: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38岁生日。教徒自然都要赶去道贺。等大家都吃饱了,喝高了的时候,洪秀全在生日宴会上一鼓动,大家也一附合,于是宣布起义。下面我们根据书上内容,看看其进军过程。
金田→武宣东乡称天王→永安(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汉三镇→南京 到了南京后,洪秀全不走了。为什么?因为南京好啊,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既可以衣袖飘摇,又可以金戈铁马,适合建都。《金陵图经》上说:昔楚威王见此有王气,埋金以震,故曰金陵。秦始皇至此,他也望到了这里的天子气,始皇的办法是,在南京郊外开挖河流,以泄散王气,并把金陵改称秣陵,这条河就是朱自清先生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孙中山曾这样说过:在世界中之大都市诚难觅如此佳境也。更何况这里还是“文章锦绣地,温柔富贵乡。”(可以背背杜牧的诗)既然这里有王气,又可以享受荣华富贵。那就在这儿定都吧。
【设问】:定都天京后所面临军事形势怎样?(注意从目的、物质财富、根据地等方面引导出)
【设问】:为此洪秀全、杨秀清采取那些军事措施?结果如何?
北伐遭到了失败,西征取得胜利,东征书上没提,我们就不管了,总体上说太平军脱去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太难过进入全盛时期。
【过渡】:我们常说,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
【设问】:太平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颁行比较完整的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现在我们来看看?《天朝田亩制度》
二、《天朝田亩制度》(板书)(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太平礼制》 )
1、内容:很多,但书上只重点提了两点
《天朝田亩制度》从字面上理解是太平天国的土地制度。但实际上它不仅涉及土地问题,同时还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司法等各个方面的社会改革措施。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因为以土地问题,所以称为《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既以土地问题,那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的。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进步性) 分配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空想性)
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其核心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也就是说天下田大多是地主阶级的,而现在把天下田,包括地主阶级的土地拿来收归公有,分给天下所有的人,包括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来耕种。这就意味着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封建剥削,获得土地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最迫切的要求。中国历,农民在历次斗争中也都提出过
类似要求,如“均贫富”、“均田免粮”等。但像《天朝田亩制度》这样,把农民的斗争目标提出的如此明确,这还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它把农民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要求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空想性、落后性)
⑵产品分配问题: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空想性、落后性)
“按照“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原则规定: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如有婚丧等事,则由国库发给一定数量的钱币和实物。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所谓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讲讲农村公社时期事情化和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化堕落的事情以助于理解)。所以说这一纲领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
三、天国的悲剧(板书)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板书)
1、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板书)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阶级局限性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2、经过(书内容和画图结合)(板书)
3、影响: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战略进攻走向战略防御的转折点。(板书)
【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这个时候虽然洪教主虽然骄奢淫逸,但还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二)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板书)
【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但是这已经是回光返照吧了)—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过渡】当然除了在军事做出这些回应之外,为重振朝纲,在洪仁轩的而主持下颁布了《资政新篇》。
(四)《资政新篇》(1859)(板书)
【设问】:《资政新篇》是洪仁玕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内容包括那些方面?
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2 (2)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
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
3、 评价:
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它没有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消灭封建剥削制度联系起来,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不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这个方案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任何积极作用,而且,太平天国迫于当时严峻的形势,《资政新篇》没能实行。(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
【设问】:作为中国历规模,斗争水平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
1、 失败原因:
(1)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2,时代特点:
(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
(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
(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
(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文案2023-08-20 23:47:42
关于七年级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方案2023-08-12 04:24:17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标准范文2023-08-24 05:19:14
有理数加法北师大版数学初一上册教案2023-08-22 07:59:40
高中历史教案范文标准范文2023-08-24 05:19:14
高中历史教案北师大版范文2023-08-19 05:38:38
新高中必修三历史教案范文2023-08-24 05:28:26
高中阶段历史简单高效学习方法2023-08-11 06:19:22
初中历史多媒体课堂导入方式的选择最新资料2023-08-22 10:39:33
高效的高二历史学习方法2023-08-21 13: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