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粘结粘连奁朔方撒在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1)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2)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3)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集体交流。
(3)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4)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二)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什么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词句参考:
树立远大理想美好人生顽强意志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课后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两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但是,也有困惑:①海南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雪,又没有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②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加上主动、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课文;
2.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与朗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学的第二周,下了一场春雪。请大家描绘一下雪景,谈谈对雪的感受。
面对这片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
二、整体感知
1.疏通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
凛冽(lǐnliè)博识天宇精魂消释升腾
2.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
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三、朗读课文
听课文配乐朗读(播放画面),学生听读;
分小组朗读;
学生挑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谈谈朗读处理的根据。
全班配乐朗读。
四、理解感悟
1.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
滋润美艳,隐含生机。但不能持久。
2.文章通过哪些方法,表现出“滋润美艳、隐含生机”这一特点?
对比:江南的雨(单调);
比喻:“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健壮的处子的皮肤”;
烘托:繁盛的花丛、纷喧的蜜蜂;
孩子们塑雪罗汉。
五、品味语句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成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坚强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气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江南的雪蕴育着的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六、课堂小结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江南的雪给作者的感觉就是美艳、绚丽、有趣。但这种美因为未经磨练,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不能持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3.课外阅读《野草》。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拼音。
3.江南的雪具有什么特点?
滋润美艳,隐含生机。但不能持久。
二、理解文本
1.“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这两部分通过什么联接?
通过“但是”一词,也体现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性。
2.北方的雪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学生寻找相关语句,并朗读)
孤独:(除此以外,别无他物)
坚强不屈,毫不妥协:“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
献身:“死掉的雨,雨的精魂”。
3.你怎样理解“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4.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
北方的雪,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三、课堂小结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里,这种美平和、恬静,却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他更为看重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像北方的雪一样,以孤独不妥协的姿态向世界宣告她的存在,那张扬的个性,像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作者的感情在对北方雪的描写中得到深化。这种写法就是我们常讲的:借景抒情。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完成《语文练习册》;
3.你曾在雪地里做过什么事,有过什么忧喜?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板书设计:
6雪
鲁迅
南方的雪美艳绚丽有趣
北方的雪孤独雨的精魂(借景抒情)
教学后记:
讨论的学习方式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雪》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重点词语的积累。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学习欣赏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欣赏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文字。
(2)通过两幅雪景的比较阅读,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重点: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蕴含其中的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季),为什么?(因为春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那么你们最不喜欢的季节是哪个呢?(冬季)为什么呢?(因为冬季无比寒冷),难道冬天除了寒冷就没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吗?(有,我最喜欢冬天的雪。),好,既然大家都喜欢冬天的雪,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一
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散文诗集《野草》的《雪》。《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战士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春天。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师: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磬(qìng)口灼(zhuó)灼凛(lǐn)冽(liè)旋(xuàn)风旋(xuán)转脂粉奁(lián)粘(zhān)连粘(nián)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生:我描绘的画是这样的:在冰天雪地里,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堆雪人,雪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蜜蜂纷纷来采蜜。
师:非常好的一幅“冬花雪野图”。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画的是雪雾,什么是雪雾?就是凛冽的寒风把雪花吹得满天飞舞。
师:我非常欣喜于同学们仅仅读了一遍文章,就能勾勒出这样美妙的画面。
下面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我描绘的是两幅画,一幅是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有各种各样花的点缀,充满生命的力量;另一幅是蓬勃奋飞的朔方雪,在旋风中蓬勃奋飞,看起来相当的勇敢、坚强,显示出北方特别的雪景。
师:这位同学能够着眼于全文,为我们概括出两幅不同的画面。
(师板书:北方的雪南方的雪)
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的一个词传神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点,谁能找出来?
生:我认为是“滋润美艳”。
师:好,如果你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生:“滋润美艳之至”比我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之至”是到了极点的意思,这个短语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
师:哦,这位同学理解十分到位。
师:谁来说一下,什么地方体现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这一特点呢?
生:江南的雪有梅花、杂草、蜜蜂来点缀,它不单调,显得生气盎然,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无穷的快乐。
师:江南的雪就是在作者的笔下就那么完美无瑕吗?
生:是有瑕疵的,塑雪罗汉虽然给我们带来欢乐之后,但美中不足不持久,第二天就逐渐消释了,难免给人留下遗憾。
师:同学们对江南的雪理解得比较独到。下面谁来找一下朔方的雪特点的句子?
生:“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全面。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有,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因为它决不粘连。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决不粘连。
三、赏析: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滋润美艳的江南雪那份秀丽而心动,为永远如粉如沙朔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我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决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深沉的、厚重,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呢?
生:有,我比较喜欢“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非常好,请坐下。
师:刚才同学们对两幅雪景图的看法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作者更喜欢哪一幅呢?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原因是它不单调,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杂草作为点缀,人们还可以在雪地里塑雪罗汉,南方的雪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表现了他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刚才这位同学认为鲁迅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好。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作者喜欢的是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当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旋转升腾,这正映照着鲁迅先生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独自抗争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看法,那么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呢?
生:我认为他更喜欢的是北方的雪,虽然他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南方的雪,但是在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地是把自己的人生精神投入其中来描写北方的雪的。
师:是的,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作者最欣赏的还是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是孤独的,被表现为死掉的雨,北方的雪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
五、总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雪景,并在比较重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向往美好
北方的雪—旋转升腾—奋力抗争
八、教学反思: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进鲁迅的生命,去感悟他在孤独中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学生坚强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1、加强朗读训练,品味散文诗的特点。
2、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体味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主旨。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在反复诵读课文中,比较南北雪的异同。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第二课时:通过品味语言,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主旨。
第三课时:做练习。
教学考点及落实:
1、从文中分别找出描写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句子,并概括出它们各自具有的特点。
明确: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一说“优美”);
北方的雪:苍凉悲壮(一说“壮美”)
2、作者是怎样描写南方雪的?
明确:(可提示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品味雪景)
写江南雪景,首先概括它的特点,着力于静态美的描绘,多用暖色调的形容词,笔致绵密、舒缓,给人以平和、安谧之感。并以“隐约着青春的气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一虚一实,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而蜜蜂的纷飞喧闹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更渲染了田园牧歌式的恬淡气氛。
3、作者在课文开头前三段描写了江南雪景,用意是什么?
明确:作者在开篇中着重描写了江南雪的美艳、孩童的欢乐、雪罗汉的有趣,表现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寄寓了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境
4、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景的?
明确:写朔方雪景,则重在动态的表现。朔雪的“如粉,如沙”,似乎孤独、寂寞,运笔大刀阔斧,粗犷、急促,产生了无比壮观的艺术境界。
5、写朔方的雪时,着重从哪三个空间进行立体描写?
明确:作者写朔雪时,着力从“无边的旷野下”、“在凛冽的天宇下”、“弥漫太空”这三个空间来写,以突出腾飞的朔雪那种横扫千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6、课文4、5、6、三段描写北方雪景,用意是什么?
明确:鲁迅以粗犷的笔墨描写“朔方的雪”包含了作者对害冷环境的反抗,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彷徨、孤寂,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
6、两幅雪景图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明确:作者写江南雪的优美,正是为了衬托出朔方雪的壮美,在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
7、文中作者描写了雪罗汉的形象,在全文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明确:从内容上说,作者以特写的方式来写“大阿罗汉”暗示出虽然“阿罗汉”洁白、明艳、非常优美,但曾几何时,便化为子虚乌有“暗示平和优雅的事物固然美好,但经不起外力打击,不可过于眷恋。从结构上看,作者以实写虚,”化景物为情思“,从想象到现实,层层推进,笔触随情感而跳,愉悦的情绪因雪罗汉的消融而渐入深沉,继而立刻进入对朔方的雪的描写,作者不感到突兀。总之,雪罗汉无论是内容上还是结构上都是连接朔雪之景的桥梁。
8、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欢喜,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9、理解文中关键性的语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内涵。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明确:“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明确:“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明确: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10、文章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如何?
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生动形象、语势强烈
《雪》教学设计5
知识技能:
1、积累“读一读、写一写”部分的14个词语;
2、体味“雪”的含义,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朗读中揣摩作者的心绪;
3、学习文章借景抒情和对比的表达技巧。
过程方法:
1、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2、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
培养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做一个奔放的挑战者和战斗者。
教学重点:
品味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本文语言的内在含义,领悟作者的个性精神。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品味鉴赏法;3、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音乐欣赏《塞北的雪》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或一个简短的句子来概括塞北雪的特征(指名回答)。
同学们,纷纷扬扬的飞雪不仅孕育出秀美的春天,更催生成一篇凝结情思的华彩美文。1924年岁暮北京的一场落雪,鲁迅先生破例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了:“大风吹雪盈空际”颇富诗情的文字,18天后,他,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笔,慷慨淋漓地描绘了两幅迥异的雪景图——雪。一篇明朗的题为“雪”的优美散文便诞生了。收入在他的散文诗集《野草》中。今天,我们在先生情思凝结的美文中,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二、检查课前预习字词掌握情况
重要字词:
博识消释褪尽凛冽升腾脂粉奁磬口胭脂目光灼灼朔方蓬勃弥漫旋转精魂
三、听读课文,学生整体感知
1、提问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它们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请同学们快速找出。
听读完后,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三、品味欣赏
(一)江南的雪
1、学生自由朗读“江南的雪”语段,
2、教师出示问题:江南的雪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去描绘的?
3、学生发言,集体讨论;教师明确,板书:滋润美艳
4、全班女生齐读,感受江南雪的优美的特点。
5、你觉得文中的哪些字、词或句子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从文中找出,并说说你的理由。
温馨提示:(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这一句“冰冷的”“坚硬的”这两个词,强调了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运用联想由冬景想到春景,不但突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蕴藏生机的特点,而且表现了作者对江南的雪的喜爱之情。
(5),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孩子塑雪罗汉时手被冻的形状。
(6),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
作者用排比的手法罗列出在江南雪野中的各色花草,突出了江南雪景的美艳之至。
6、学生找出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让全班试着齐读。
(当学生读到雪中的花时,顺势提问:雪天真有这么多的花吗?这是作者的联想。板书“联想”。)
7、全班齐读第一部分。
(二)朔方的雪
1、请一位男生朗读“朔方的雪”部分的内容;
2、教师出示思考题: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温馨提示:如粉如沙决不粘连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不畏艰险、与惨淡人生抗争到底的不屈不饶的战斗精神)
3、在这里,你觉得哪些句子很不好理解,请在课本中划出,先单独思考。
4、将难解句子提交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这些疑难句子,教师作适时指导。
(1)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温馨提示:比喻形象生动、传神逼真地描绘了朔方的雪的孤独而倔强的性格。)
(2)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温馨提示:把雪比作人,表现了朔方的雪坚强,独立,倔强的形象。不仅如实地反映了北方严冬的景象,而且也暗示了当时冷峻严酷的社会现实)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温馨提示:赞美了朔方的雪的完全的献身精神。它是凝聚了所有坚强不屈精神的内核。)
(4)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温馨提示:作者以炽烈的感情、豪放的语言和刚劲的笔力,描绘了北方飞雪磅礴的气势我们由北方飞雪冲破酷寒的压迫、自由驰骋于太空的壮举,自然联想到当时作者及进步人士所作的种种不屈的斗争)
教师讲解指导时穿插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1924~1926年所写23篇散文诗,书前有题词一篇。以曲折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苦闷和现实社会的抗争。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6、全班同学齐声朗读这四个句子,从有声语言中读出作者的精神气质和美好理想。
四、学以致用
本文写了塑雪罗汉的情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100字以内。没见过雪的同学可以写想象作文片断。
五、巩固朗读
最后,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思维,再次走进作者对江南雪景的美好追忆,感受作者对“雨的精魂”的深情赞美。
(要求:女生朗读第一部分“江南的雪”,男生朗读第二部分“朔方的雪”。)
六、板书设计
温德华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食物从何处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6 18:00:16
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2023-08-24 15:53:35
课文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08-16 18:15:53
酸的和甜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6 06:55:17
食物从何处来第一课时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6 18:00:16
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2023-08-24 15:53:35
课文松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08-16 18:15:53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