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提出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且学会与同学共同交流解决。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2、让学生体会张骞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
2、有关丝绸之路的地图(示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我们的生活、学习都离不开路。说说你们知道的路都有哪些?
2、在这么多路之中,有一条有名的丝绸之路。对丝绸之路,你们了解多少?
3、学生交流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同桌或小组交流,个别介绍。
(点评: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4、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丝绸之路。
板书课题:
丝绸之路
二、质疑课题,自主阅读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会提出:
丝绸之路是从哪里到哪里的?丝绸之路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丝绸之路?张骞是怎么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师依据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
2、学生提问后,同位轻声读课文,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引导他们从刚才的提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同座位、小组交流筛选后的问题。
(不要求完全统一,确保学生个性化地阅读。)
4、带着问题学生自读自悟,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自己的体会做批注。
(点评:疑是思考的开始,问题是产生学习的起点。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去进行阅读实践,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5、小组内交流。
6、文中的哪一段既写了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又写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找出来,读一读。
7、巧妙地把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叫它过渡段。请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过渡段的作用。
8、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独立阅读:
理出文章层次,找出重点部分。默读3~12自然段,仔细品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对难以理解的内容要多读、多思、多悟,然后和同位交流。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做指点和讲解。如:“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
⑴带着问题反复读有关段落。
⑵同位说一说丝绸之路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开辟出来的?
⑶为什么在这种特定环境中张骞能开辟出丝绸之路?
⑷开辟丝绸之路说明了什么?
2、小组讨论,回答。
3、交流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
(点评: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给每一个孩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四、重点品读,体会作用
1、默读第13自然段,思考:
丝绸之路发挥了怎样的巨大作用?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自主学习,书写生字
1、自己学习生字,放手自主识字。
2、学生独立书写,独立检查。
3、同位互查生字书写。
(点评:要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独立识字,写字,调动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热情。)
六、作业
把丝绸之路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2
教学背景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以历史记载过的一个小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随后通过详细叙述张骞通西域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课文第四自然段是一个过渡段,它巧妙地把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这两部分内容衔接起来。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丝绸之路地图 资料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引入新课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张骞出使西域的资料。你们知道了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请拿出来我们做以交流。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给予评价,并对认真搜集资料的学生给予鼓励。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资料,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2.这篇文章的题目《丝绸之路》,那么看了这个文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好,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用学过的方法解决。
2.读后交流: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抓住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学习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划一划,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机指导朗读,并且让学生明确以下内容:
(1)从“不计其数”“浩浩荡荡”“夹道欢迎”“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安息国欢迎场面的隆重。
(2)从两国使者的互赠礼品的场面描写,体现了这条路是中西方友好的往来之路。也体现了这是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之路。
(3)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奠定了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使他们能够互通有无,赞扬了丝绸之路,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4.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想象当时那种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5.同学们在课前收集资料的时候,已经了解到张骞在开发丝绸之路是历尽了千辛万苦,但可以说他创造的是一条伟大的路,那么,此时的,面对这伟大的创举,最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并说出来。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并写下来。
四、体会写法感读课文
1.读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在体会一下文章的首尾与中间一部分的联系。
3.再一次品读全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练习设计
1.请你仿写文中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 ( )( ) ( ) ( )( ) ( )( )。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画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用────标出。
摹写句子:
(2)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你是导游,你能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吗?现在你就带着小朋友走向世界各地,向它们介绍一下。把你的导游词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矗、凹”等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解
西部历史的兴趣。为了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时,先向学生呈现世界版图上丝绸之路所经路线,让学生了解当时有一条横贯中亚、联系欧亚两洲的交通大道。它对一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因为大量的中国丝和丝织品由此道西运,所以这条交通大道在19世纪被欧洲学者称为“丝绸之路”。介绍这些资料的目的是使学生对丝绸之路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对丝绸之路产生探究的兴趣。其次,由于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以自读自悟为主。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认识生字,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当学生交流读书收获的时候,我先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入手,提问学生“丝绸之路给你怎样的印象?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接着要求学生交流,把自己最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丝绸之路对加强东西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起的重要作用,点明了这条路伟大的历史意义。最后,我从写法上对学生进行了指导,让孩子们认真读读课文的开头、结尾,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并说一说首尾与中间部分的联系。虽然我在不断尝试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但由于这条丝绸之路发生的年代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实在是太远了,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太陌生,所以对了解丝绸之路兴趣不是太大。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3
【教材内容】
《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需一个课时)。
【教材分析】
《丝绸之路》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学情分析】
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然后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候、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起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理念】
1、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二、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检查预习情况,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
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生发: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
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⑶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⑴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⑵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
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4、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5、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执着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运用“金钥匙”中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体会并批注。
教学重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苦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情境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这条路吗,它东起长安,向西经过漫长的7000多公里,辗转到达罗马各地。这7000多公里又是什么样子呢?看,它长路漫漫;看,它白雪皑皑;看,它黄沙滚滚。让我们一起喊出它那响亮的名字——丝绸之路。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谁的什么事?
师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打
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五、班内汇报,文字训练
(一)条件艰苦
1.“那时候,交通不便,没有公路,没有铁路,没有汽车和飞机。罗马位于
(1)生读、谈。
(2)对比:
(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2.“他带着一百多人出发,渡过黄河,进入浩瀚的沙漠。”
“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把它们写在你的积累本上。
(2)自由读,谈,点红“煎熬”,观察煎熬的字形,说说你的理解。
“人迹罕至”、“白雪皑皑”……
(3)齐读。
(二)时间长
生:“牧草由绿变黄,又由黄变绿;雁阵向南方飞去,又从南方飞回,一转眼,就是第一年过去了。”
师:十一年的光阴,一个人的青春不在,年华已逝。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时间长,而要写牧草和雁阵呢?
生回答,自由读。
(三)人为阻挠
“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生想象、读。)
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
(一)回到长安
师:张骞克服了千难万险,历尽了种种磨难。把我们心中无尽的感慨表达出来吧!”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
在这里加上什么词,更能表达你的心情?
“公元前126年,历尽千难万险,出使西域十三年的张骞()回到了长安。”
(二)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中的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通西域的过程。
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生谈。)
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
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
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
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
1.自由读。
2.指名读。
3.看图说(课件)。
4.看短片。
5.齐读。
八、
九、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非常著名的道路,里面也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比如唐蕃古道就是和文成公主有关的。我们学习的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课下同学们可以多了解一下。
请同学们在积累本上记下一个,课后去查找资料进行了解。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5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边自由朗读课文,边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2、走进“丝绸之路”,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1.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发挥想象: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3)再读全文,谈感受。
作业
1. 小练习册
2. 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关于丝绸之路信息。
3.板书:
2丝绸之路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教学反思:
优点:在理解丝绸之路还是什么样的路时,除了文中的商贸、文化、友谊等以外,孙浩天同学还说:“这是一条艰险之路,漫长之路。”这说明他思考了。
不足:崇思雨一节课都在走神。 改进措施:多提问不举手的学生。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两汉对内对外关系。对内,出使西域和设置西域都护;对外,打通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同欧洲国家──大秦的友好往来。本课体现了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学情分析
1.学生的很多知识是通过互联网得到的,学生上网应正确引导。
2.初一学生的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强,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图片或播放影片、音乐,用图表进行对比,展开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初一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弱,课时指导他们学会看图、识图,利用图文结合寻找更多的有效信息,帮助他们学会联系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综合思维和能力。
4.初一学生年龄小,接触的历史不多,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足,应注意培养他们学会全面分析问题、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5.初一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期,适时强化他们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总结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献身精神。
6利用地方史,让学生走近身边的`历史,了解身边的历史,激起他们学历史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的史实。
2.掌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3.了解班超出使西域的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学习,培养学生思考认识的能力。
2.通过学习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两汉灵活多变的内外政策,反映了古老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通过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 “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
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
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
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大汉国方面:
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⑶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⑴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⑵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
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矗 凹”等九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激发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为祖国腾飞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4、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运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具准备】
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表现当年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出示“丝绸之路”路线图,大致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生字词。
2、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最好能说说理由。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师: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
1、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⑴ 出示表现“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图画或影像。
⑵ 重点抓住“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这句话。
(联系2~10自然段,或联系生活中的影视作品、课外阅读中所获得的信息进一步理解、体会丝绸之路为促进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
2、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安息国与中国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马”“高兴得连连点头”等,从以上地方可以看出两国的友好与融洽。)
3、交流资料,深入理解:
⑴ 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⑵ 相机介绍:
张骞、班超、玄奘与丝绸之路。
⑶ 自由读13自然段,讨论:
①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②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③ 再读全文,谈感受。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流利准确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以及开辟的意义。
2、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感受他的坚韧、勇气、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难历程。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对丝绸之路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情境导入
二、略读回忆,整体感知
师:想不想再次踏上这千年古道,沿着先人的足迹,去了解那时的故事呢?那就请打开你的语文书,略读全文,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学批注,潜心感悟
你从哪里感受到张骞历尽了千难万险呢?请同学们自己从书中找到答案。(出示自学提示:1.生读自学提示。2.默读、批注。)
四、同桌交流,查漏补缺
五、汇报交流,感悟语言
(一)自然条件非常恶劣
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1、“罗马位于中国西边七千多千米的地方,中间隔着茫无边际的沙漠、冰雪覆盖的高山和偏僻的荒野,自然条件非常恶劣,沿途还有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1)生读、谈。
(2)对比读。
(3)春风都吹不到的荒漠寂野,怎么不让人心惊胆战?再自己读一读。
(4)师生配合读。
2、“张骞等人马不停蹄,专拣人迹罕至的荒原前进。他们忍受着炎热和干渴的煎熬,穿过沙漠戈壁,翻过帕米尔高原白雪皑皑的山岭,终于到达了富饶的西域各国。”
(1)想象一下当时恶劣的环境,自己读读,体会让你感触深的词语。
(2)指名读,生评价。
(3)齐读。
(二)人为阻挠
“他们依靠太阳和星星辨别方向,日夜兼程,想躲开剽悍的匈奴骑兵。但还是不幸被匈奴骑兵发现了。战斗中,张骞一行人寡不敌众,死的死,伤的伤,活下来的都当了俘虏。”
师:很多人再也不能魂归故里了。(生再读。)
“张骞被软禁在草原上放牧牛羊,一举一动都受人暗中监视。”
师:他在匈奴人那里受到诱惑,也受尽了屈辱。(学生想象、读。)
六、再次默读,感受人物
(一)想象张骞回到长安的样子。
(二)观看录像《汉武大帝》中的片段。
(三)再次默读
师:是什么支撑着他在遥远的异国他乡度过了这艰难的十三年?是什么使他手持汉节不离不弃?不着急回答,让我们再静静地看一看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
师:13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相貌,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但张骞始终如一的是什么?(学生交流。)
仅仅是勇气、毅力、责任感就可以打通这条丝绸之路吗?
“张骞学会了匈奴话,和匈奴牧人融洽相处;同时默记地形、道路、牧场、沙漠、泉水、水井的分布情况。他耐心地、不露声色地等待着,准备着。”——智慧。
师:莽莽草原,滚滚黄沙,他含辛茹苦十三载。张骞也赢得了世人对他的赞誉(课件)。
七、了解意义,心生自豪
万里绝域、黄沙背后富饶的丝绸之路就此打开。打通了这条路,到底意义何在,它的价值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到,自己读一读。
1、 自由读。
2、 指名读,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2、通过杜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张骞与丝绸之路》。里面的生字词大家都认识吗?咱们开火车来读一读。
绚丽夺目目瞪口呆......
小结:大家的火车开得又快又稳,都要赶上现在的磁浮列车了,那么,你能选一个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吗?
2、指名说句子。
3、谈话:大家的生字词掌握的不错,那这篇课文只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
小结:简单点儿说,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张倩开辟丝绸之路的经过和深远意义。
二、新授:
1、谈话:那么,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在这中间他又经历了哪些苦难呢?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三到五自然段。
出示课件思考:略
2、学生反馈:谁来说说,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呢?(从哪儿出发
①指名读课文中的句子:第四自然段
②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从都城出发,经过了哪些地方呢?师相机板书:
离都城---渡黄河---入沙漠---翻高原---到达西域各国
③课件出示线路图,师解说
那么,在这过程中,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3、学习第三自然段,指名说,感受交通的不便利和自然条件的恶劣
过度:除了交通的不便利,自然条件的恶劣,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他们还遭遇到了什么呢?
理解:俘虏
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一下,对方会怎样对待俘虏?
是啊,张骞他们人手遮眼法的屈辱达是一年之久,最后在一个寒夜逃了出来,请大家想象,讨论一下,他们是怎样逃出来的呢?逃脱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一些什么样的困难呢?
过渡:他们为什么会遭受这样的磨难呢?请看(课件背景资料介绍)
过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倩奉命出使西域,历尽种种磨难,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从中,你感受到他是怎样的人呢?
指名说
小结: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
4、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
5、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深远意义
过渡:
从大家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艰辛,也体会到了到达西域各国之后成功的喜悦,那么,张骞付出毕生精力,开辟的贯穿亚洲,延伸到地中海,直达欧洲的丝绸之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请大家快速的魔都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板书:联接欧亚大陆
谈话:正是因为开辟了丝绸之路,西汉王朝的经济才空前繁荣,创造了一代盛世,咱们因该饿、为他而感到----?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齐读一遍这句话。(出示)
6、过渡:课文学到这儿,我们知道写的丝绸之路,为什么开头要以古罗马皇帝去剧场看戏的故事引入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A:为了指出这是一条商路
B:写出了丝绸之路所起的作用,与结尾“纽带”相呼应。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学写8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
3.通过读文知道张骞是怎样开辟丝绸之路的。
教学重点难点:
1.自主识字写字。
2.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
教学准备:
师:查找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资料、中国地图。
生:搜集阅读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板书课题。学生自由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拼读。
2.教师范读课文。生字词正音。
二、自主识字。
1.选择喜欢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读准音,记清形,组组词。开火车游戏。
2.汇报交流:交流记忆方法,集体解决难字。
(1)检查字音。
(2)疏通难字。
(3)扩词比赛。
3.巩固识字。字词游戏,生字回文。
三、指导书写。
1.认一认。认读会写字8个。
2.记一记。自主观察汉字,记忆字形。
3.说一说。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4.看一看。观察教师范写难字。评议。
5.写一写。独立练习书写。共同评议。
四、分层作业。
1.认读生字和词语,把生字漂漂亮亮地写一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充实,我的词语库。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二、导入。
1.交流与丝绸之路有关的话题。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读题。质疑。
三、感悟课文内容。
1.感知课文主要内容。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细读感悟课文。出示自读提纲,自读交流。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自然条件艰苦的句子读一读。
4.结合找出的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想一想:张骞是怎样克服困难开辟丝绸之路的。
5.想象说话,朗读指导。练读、范读、互读评读。张骞受到哪些屈辱?逃出来遇到哪些困难?
6.出示与西域地理环境有关的图片或推荐影片。欣赏感受。
四、延伸。
鼓励学生结合课外的知识讲一讲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的故事,以巩固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张骞与丝绸之路
从都城出发
渡过黄河
进入沙漠
不幸被俘
忍受屈辱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2
学科名称
《丝绸之路》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的讲读课文。
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24人,男生21人,汉族学生19人,少数民族学生26人。该班大多数同学喜欢学习语 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敏捷、善于思考、语文综合素质较好,同时也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困生缺乏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习兴趣不浓,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教学内容分析
该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
教学重点及难点
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及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会找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
1、安息国与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
(预设: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由于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
4、齐读课文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13自然段。
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
(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
(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
四、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
2、完成配套练习。
教学资料
丝绸之路所经过的省区和文明遗址:
新疆:楼兰古城大小部落的演变、丝绸之路。
西藏:农奴制度下的王权统治、与中原王朝的联系。
云南:宋朝时的云南大理国(元代又并入统一的国家版图)、少数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与缅甸、泰国的双边关系。
贵州:夜郎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与自治。
四川:三星堆遗址、蜀巴文明、宜宾等地的酒文化、历史遗迹(都江堰)。
甘肃:长城文化、敦煌、丝绸之路。
宁夏:西夏文明、丝绸之路。
陕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汉、唐的国都)、先秦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黄河流域文明。
自我问答:
在讲授这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3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等方式,查询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历史变迁或人物故事等相关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导入
出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旅,悠悠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番,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进一步激疑:
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
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⑴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
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⑵交流,教师在对话中点拨:
安息国(今伊朗)方面:
迎候之远──边境线上;迎候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目。
大汉国方面:
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记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价;罗马国和安息国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⑶小结:
一条路,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⑴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为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⑵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⑷交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以向深层探究:
为什么说将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⑸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⑴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⑵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⑶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
(杨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达先生曾撰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代长安的种种胡化景象。)
⑷小结: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
望着这座群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座群雕,作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的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认为是难课的理由):
《丝绸之路》这篇课文先以一个小故事点出了中国丝绸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接着讲了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张骞历尽千辛万苦,献出了毕生的精力打通通往西域的道路,开辟丝绸之路的历史过程;最后点明了丝绸之路发挥的巨大作用――“它成为促进亚欧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纽带”。 全文涉及的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复杂,在教学时难以把握。对于语文学习又应该有语文的味道在其中,如何复述课文,如何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是本课的重点。总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统一,在这课的教学中我认为很难。
设计理念:
让学生以一位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交流资料等,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自主阅读,不断探究;在感兴趣的具体语言实践活动中,感受课文意境、积累课文语言,积累和文章有关的诗句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要求会写、会认的7个生字。
3、了解丝绸之路的来历及其开辟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运用“金钥匙”介绍的方法默读课文复述课文。
5、通过反复读文,体会过渡段的作用,并学习运用这一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选用诗句的投影;推荐阅读的文章《茶马古道》等。
2、学生搜集和丝绸之路的相关资料(故事、常识性知识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话说丝绸之路
引入新课,交流资料。
1、师板书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你有哪些疑问?生质疑。
2、交流有关丝绸之路资料。知道有关丝绸之路的哪些知识?(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各组互相补充,教师随机评价、筛选有用信息;教师补充信息:海上丝绸之路)
走近丝绸之路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交流所获。
2、检查自学情况:生字词语的朗读和书写;重点段落的朗读。
第二课时
走进丝绸之路
古诗引入,积累语言。
学生读背描写西域的诗句:“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感悟内容,解决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问题二:张骞在开辟丝绸之路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从哪儿能体会到?
情感升华,体会艰辛。
1、教师出示资料《张骞与丝绸之路》。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张骞是位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
2、做小导游,复述课文。(小组内互相练习说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交流情况,随时提醒学生要抓住关键词句来复述课文。)
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激发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有一条路,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出示地图教师根据地图讲述。
师: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驼队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西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今天,让我们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一起认识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指名轮流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解答上课开始提出的简单问题。
师: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开辟了这条丝绸之路。这条路在历史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它在沟通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重要价值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依据。
三、精读课文,交流体会
幻灯出示探究问题
问题:丝绸之路在东西放物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1.认真读课文,探究问题。
2.交流体会。
句1:“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从这个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因为有了这条路,从此,两过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
3.默读课后“资料袋”。同学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师: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中国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因此古罗马出现了中国丝绸的热效应。从此以后,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内就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店铺。而当时中国的丝绸,全部都是经过丝绸之路进入罗马城内的,而这条路的开辟者就是张骞。
4.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全文。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古老而美丽的故事。这是古老的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史,而今我国西部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有兴趣,课后可以去做个了解。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全面调查举例的教学设计2023-08-21 20:57:17
课文新型玻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9 03:28:20
优美的青年节祝福语合集73句2023-08-27 04:34:47
语文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3-08-17 12:15:12
全面调查举例的教学设计2023-08-21 20:57:17
课文新型玻璃优秀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9 03:28:20
语文课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2023-08-17 12:15:12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