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和欣赏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
⑴诵读法,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⑵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体会比喻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⑶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设计】
(抓特点──研表达──悟感受)
一、导入新课
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内含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二、整体感知(配乐朗读)
思考: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说说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温晴
三、研读课文
1、阅读第二自然段,文中有一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济南冬天温暖的原因,请找出来。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这圈小山阻挡北风,呵护济南城的地势,被喻作“小摇篮”,这不仅富有质感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暖舒适的程度,而且道出小山慈母般的温存体贴,似乎正因为慈善,济南的冬天才有别于大风不止的北平和多雾的伦敦,而具有鲜明的个性:温晴。这个特征正是济南冬天一腔温情的外露,是慈善的外化,可以说这个比喻已涵盖了特征和神韵。
2、阅读课文第五段,你觉得哪个比喻特别美?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济南的水清亮而贮满绿,济南的天碧蓝透亮,天光水色相映,“自上而下”的空间是“那么蓝汪汪的”,“空灵的蓝水晶”的比喻,把济南天地间无垠的空间点染成一个一尘不染、纯净闪亮、令人心驰神往的诗化境界,而这一比喻扣住的恰恰是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才显得“蓝汪汪”,水才显得“澄清”,水藻才显得绿;因为晴,水天才能相融,水天一色,才能包裹济南秀气与清纯,进而生成诗情画意的境界。
3、济南的冬天不仅山暖,水清,雪景更美。济南的雪后景象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老舍先生又是用什么样的比喻来表达他独特的审美体验的呢?请阅读第三、四自然段。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顶着一髻儿白花”诠释着雪的“小”和它下得恰到好处,使雪景愈加清新自然协调;“好象日本看护妇”的比喻,则不仅描摹出矮松的形态,更揭示出被小堆积雪装点的她所具有的优雅端庄的气度和绰约玲珑的美。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座座染白的山尖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白色山尖连接碧空,碧空衬托银色山尖,一个“银边”的暗喻,描画的是山装点天的装饰美,天与山交融的和谐美,蓝与白相衬的色彩美。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名手画的吧”前句两个“卧”字分别描绘了山坡隐现小村庄、屋顶闪现积雪的生动情态,处在远山中并和谐统一在其中,不是水墨画又是什么?这一贴切的比喻,是对雪后远景诗情画意的准确涵盖,又是作者鲜活感受的生动表达。
4、美的事物总让人产生美的联想,美的联想又总能产生一写美的比喻,这样美的“雪后小山”让老舍先生产生了什么样的联想啊?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积雪与草色交织,作者由积雪与黄草相间共存的情景展开联想,并将此描绘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这是个令人产生美好遐想的比喻!请想象:环顾四周,晶莹的积雪与暗黄的草色和谐相间,组成一幅朴素的赏心悦目的图案,装点着小雪后的小山,小山显出的是秀气动人的身姿,这样的美景,不就是一位文静的少女静立在温暖的冬日下,正沐浴着阳光的普照?雪后山景不就是穿在少女身上的“花衣”,而且还带着“水纹”?雪后的山秀气十足,可爱迷人!新颖别致的比喻浓缩进作者美好的想象和对济南的冬天深深的喜爱之情。
在自然的联想中作喻,抒发由衷的喜爱之情。进而传达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印烙鲜明的感情色彩。文中的其它比喻,大多是作者运用自然的联想巧设而成,如由水的“清亮”和天的“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比喻莫不既传神地绘就景物的风韵,又抒发作者由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小结
冬天是萧条冷落又似乎是冷酷无情的,但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却是温暖而充满人情味的!这是大自然以鲜明的特征给作者强烈的印象使然,又是作者在观赏景物时产生独特体验和自然想象的结果。
回味《济南的冬天》全文,发现文中的比喻恰恰体现着这两方面的特征。细细品味这些比喻,仿佛置身于一片神奇的天地,既可享受济南冬天的秀丽和慈善,又能触摸作者一腔温情,它们描摹着自然的的冬天,绘就出作者内心的“春天”。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巧。
2、能力目标:
在阅读中分析济南冬天的特点,体会和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反复阅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设计理念】
张扬师生个性,强调阅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审美情感──细致观察,热爱自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曾经在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期间,他曾经写过两篇文章,分别是《济南的秋天》和《济南的冬天》。在《济南的秋天》这篇文章里他曾这样写道:“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瑞士是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被称为世界花园,夏日美景宜人,西湖山水更是名闻天下,作者却说济南的冬天足以和夏天的瑞士,春天的西湖想媲美,究竟济南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让作者如此不遗余力的赞美它,热爱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体味作者笔下如诗如画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介绍文学常识:
多媒体展示作者情况: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文创作。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龙须沟》《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本文写与1930到1931年间,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2、指点学生有感情的分段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朗读情况。
3、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的这一特点?具体是怎样应用的?
对比手法。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晴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来描写济南冬天的呢?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小。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4、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扣紧“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山水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赏析下面这段话: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写山水之前,用拟人的手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的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总体的印象。文章紧扣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既表现济南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爱。而且其中一睡一晒一醒更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体会文中这几个字的妙用: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具体可感,十分传神的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
3、章描写山水冬景之美的段落中划出你最喜爱的句子,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写下你喜爱它的原因。
学生交流,教师点评。
4、出示课件,展示济南冬天山水之美的图片,并配以适当文字描述,引导学生立体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四、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问题,学生回答:
1、给下列生字注音:
暖和()宽敞()地毯()
狭窄()髻()水藻()
2、解释加粗词语在下列句中的意思:
⑴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⑵慈善的冬天。
⑶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
⑷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小结本课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六、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用生动鲜活的语言描述今年潍坊的第一场雪。
【执教人反思】
这是一篇文笔优美动人,用词精练准确的写景抒情散文。老舍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因此准确生动的语言是本文最大的特点。学习这样一篇文章,在一课时内完成,只能由教师来根据实际选择侧重点。这节课是从整体结构着眼,从体味语言的角度来赏析,这样可以感受语言内容的精彩,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作者的语言美及文章的意境美。这节课很好的体现了“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学习目标均达成,重点突出,各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
导入部分,意在提起学生的好奇心,设置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通过描绘瑞士的夏景,西湖的春景,引起学生兴趣,究竟济南这样一个老城的冬天有怎样的魅力,能够如此吸引作者。
主体部分,有两个重点,难点。一是对课文结构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同时把握课文结构,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自己总结概括,提炼文章结构,领会文章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精巧的写景顺序。二是对课文语言的品味赏析。这里先由老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分析作者语言的生动准确。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教师的引导学会如何品位作者语言。然后教师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划出喜欢的句子并赏析,教师给予恰当的点评,通过学生的自我赏析及教师点评的使所有学生都能体会文章语言之美,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又深入体会分析了文章语言。在这里,比较重要的是教师的点评,必须能够对学生的赏析予以概括评价,同时也要向学生展示该段语言的内蕴,教师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及应变能力。我觉得,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这节课,课堂气氛是民主自由的,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以及恰当的语调,为学生营造一种优美温暖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体味课文,真正有所收获。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不走形式,学生便展示给我们精彩的回答,并得到热烈的掌声,整节课效率较高。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教师创设的课堂氛围虽然优美舒缓,但缺乏课堂高潮,如果能够使学生的情绪更高的调动起来,再活跃一些会更好。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展开描写,并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的写法。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并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4、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设想】
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课前预习
1、济南的冬天是( )。请你用一个或两三个词语来形容,并说出理由。
学生的回答:
⑴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 )
⑵ 老舍带着我们欣赏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
阳光下的山和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
授课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同学们,四季更替,星转斗移,大自然是那样富于神奇的魅力。东西南北,不同地域,四季景色又都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个性特色。我们的省会城市──济南,因了人文、地理因素的特点,四季景象更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让我们在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的引导之下,一起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
初读课文:
⑴ 本文的作者是谁?(老舍)
⑵ 能不能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⑶ 教师补充:
老师还要补充一点,1930年,作者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为游子,他真切的感觉到了祖国的亲切与温暖,这种感受,在文中流露的很充分。
2、分析理解:
精读重点段落,思考问题:
朗读第三段,要求:
⑴ 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⑵ 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朗读第五段,要求:
⑴ 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⑵ 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写作特点: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3、学习反馈:
阅读抒情散文,一要把握景物特征,二要感悟作者情感;写抒情散文,一要写出景物特征,二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情景交融。
4、拓展阅读《济南的秋天》:
要求学生依据《济南的冬天》的问题设计,设计三个问题,并讨论解决问题,完成《济南的秋天》一文的阅读学习。
5、阅读思考:
⑴ 作者对济南的秋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明确: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⑵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济南的秋天景象?景色有什么特点?
明确:济南秋天的山和秋天的水。写出了秋山多变化的、淡美的山色;秋水的清澄和甜美以及水中迷人的绿色。
⑶ 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的秋天怎样的情感?那些词句向你传达了作者的情感?
明确:作者对济南秋天的感情是赞美和喜爱。从“济南的秋天是诗意的”、“(上帝)把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了济南”、“像诗一样的温柔”、“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羡慕死诗人呀”、“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等词句可以看得出来。
6、课堂检测:
⑴ 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三个词来概括。
⑵ 作者通过哪三个比较来说明“济南真算是个宝地”?
⑶ 本文采用了怎样的描写顺序?
⑷ 本文是怎样描写阳光朗照下济南的山的?
⑸ 本文是怎样描写小雪点染后的山的?
⑹ 本文是怎样描写济南冬天的水色的?
⑺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7、课外练习、阅读拓展。
【板书设计】
一、济南的天气
异地之冬 北平 伦敦 热带
(对比) 多风 多雾 日光毒,响亮
(奇迹) (怪事) (害怕)
济南的冬天 无风声 无雾响晴 温情
引出 “宝地”(喜爱)
二、冬天的济南
济南冬天的山: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舒适、可爱、充满温情(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美、秀气(看护妇、镶银边、穿花衣、害羞。)
城外远山 ─—素淡、雅致(小水墨画。)
济南冬天的水:暧──不结冰
绿──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不忍冻)
活──清亮通透 (空灵的蓝水晶)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4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欣赏了春天那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后,今天我们要步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冬日的景色。(板书文题)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中,不仅感受不到这些,反而使人感到暖暖的春意。那么,称为“宝地”济南的冬天确如作者诗情画意的渲染吗?就让我们在老舍的引领下一起去观赏济南冬天的水墨画,去体味浸蕴其间的浓郁情致,给出一个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多媒体显示:
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解题
《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四、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掌握字词。
投影:
(1)注音:
济南(jǐ)伦敦(dūn)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
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2)释义:
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设若:假若。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3.听朗读录音,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依阅读提示,思考:
(1)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
(2)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3)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如用淡雅的山水图定格,仿照《春》中画图的形式进行概括。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1)济南冬天的“温晴”。
(2)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3)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4.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1.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进行答题。
投影:
(1)全段的中心句是:
(2)全段的层次划分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8)你在对全段的朗读要求上有什么体会?
明确:(1)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5)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7)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2.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吟咏体味第3语段。
六、课堂练习
阅读课文第4、5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投影:
1.第4段作者三笔两笔就勾画出一幅水墨画,它的特点是()
A.朦胧B.淡雅C.古朴D.灵秀
2.济南冬天水的特征是(多项选择)()
A.暖B.绿C.清D.亮
3.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的冬天()
A.充满了绿意的特点B.舒适、清亮、迷人、美丽的特点
C.温晴的气候特点D.景色优美,是少有的冬季游览胜地
4.①“这是张小水墨画”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③“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④“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①暗喻②暗喻③明喻④明喻
B.①明喻②明喻③暗喻④明喻
C.①暗喻②暗喻③暗喻④明喻
D.①暗喻②暗喻③借喻④明喻
5.“就凭这些绿的精神”中的“绿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B 2.ABCD 3.C 4.D
5.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的奉献精神
七、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2.文章本是有情物,济南“慈善”的冬天让人备感亲切,得益于先生朴实亲切的文风,犹如与读者促膝谈心一般。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对济南冬天情真意挚的语句,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既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又显得语意恳切,为全文“一锤定音”。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体现老舍亲切文笔的语句举要:
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
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二、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1.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在小组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体味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对于修辞手法的辨析,采用“替换法”即通过与改为一般表述的比较,看表达效果的不同。
(投影显示)如:
(1)组: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2)组: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
(3)组: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教师点拨、明确:
(1)组甲句中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2)组甲句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乙句则少了那份美感。
(3)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传神之妙是乙句用一“倒映”所不及的。
2.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3.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
思考:(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1)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4.诵读全文。男女同学合读第1语段,男同学读绘写山景的2、3、4语段,女同学读写水色的第5语段。
三、对比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四、课堂练习(分发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阅读《清泉赞》,完成下列题目。
你大概不止一次地看见过从地下冒出的清泉,或者在如茵的绿草旁边淌着的流水吧?你有没有注意到,当它还是涓涓细流的时候,就表现了倔()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为了拦一洼泉水,曾特意挖了一个小潭,潭口围着石块,潭边长上青草,还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对于刚刚冒出地面的泉水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熟悉的、安逸的小天地。它蛮可以在这里留连()徉,直到春花凋谢、秋草枯黄,让这些东西沉落潭底,变成()滓,连同。但是,不,涓滴之水,志在海洋。小水潭________不了它,小石块________不住它,小花草________了它。打了一个转身,滑下斜坡,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的字注音。
2.请将“吸引”“挽留”“阻拦”三个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的空格中。
3.文段中画线部分中的“这里”是指____________;“这些东西”是指__________。
4.“它唱着歌,汩汩地向前流去”运用了_______________修辞方法,它在表达效果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潭留不住泉水的原因是(用文段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中加粗的“冒”和“淌”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7.文段借流向海洋的小水流歌颂了一种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8.这段文字描写的对象是什么?赞颂了它怎样的性格?你从中产生了怎样的联想?请简要回答。
参考答案:
1.jiàng cháng zhā hé
2.挽留阻拦吸引
3.小潭潭边的青草、鲜花
4.拟人生动形象(作用意近即可)
5.因为泉水具有倔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生命力
6.不能。“冒”是由下向上溢出,“淌”是由高向低漫流。(意近即可)
7.勇往直前志向远大(意近即可)
8.泉水;倔强、进取;联想到那些不甘平庸寂寞、倔强进取的普通人。
五、课堂小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绘山景、描水色。“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戛然而止,似乎意犹未尽,话犹未了,明敏的读者是否会饶舌地续写“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以抒发胸臆呢?我想,是会的。但老舍先生不会,谁让他是丹青高手呢!
六、布置作业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济南的冬天》把济南比作“山水如画”“蓝水晶”,这些比喻既优美又易于理解。结尾处又把济南比作“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似乎既不优美又不好理解,能不能换个比喻?换什么比喻好呢?
2.参观山水画展,联系课文描绘的图景,培养观察、欣赏能力。也可以自己选定一篇,抓住特点,寓情于景,发挥想像力,写一片断。组织学生在班里交流,搞一次画作欣赏的主题活动。
3.开放探究
阅读朱自清先生的《冬天》,回答问题。
冬天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罢。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人,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的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1933年2月
(1)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冬天?是分别通过什么事情写冬天的?
(2)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冬天是怎样的冬天?你是通过哪些语句感受到的?(从原文中找出至少三个句子)
(3)为什么不说豆腐煮在锅里,而要说“养”在锅里?
(4)“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①“我们都喜欢这白水豆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②作者连用两个“等着”,这在表达上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
(5)作者为了突出表现文章的主旨而在选材上有精心的安排,请就此作一点分析。
参考答案:
(1)第一个冬天,童年时与父亲兄弟围着小洋锅吃白水豆腐;第二个冬天,与朋友夜游西湖;第三个冬天,与妻儿在台州。
(2)是一些温暖的、洋溢着亲情和友情的冬天。(例句略)
(3)“煮”在锅里的豆腐是“死”的,只是一种食品。“养”在锅里的豆腐则是“活”的,是一种有生命的、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生物。
(4)①这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②能充分表现“我”急切盼望的心情
(5)作者精心选取与冬天的寒冷形成强烈反差的热闹、温馨的几件事,来描写他心中如春天般的冬天。
●备课资料
一、课文赏析
谈《济南的冬天》的美学教育价值
《济南的冬天》一文,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教育因素,教学中亦存在可贵的美学教育价值。
人们常将优秀的散文家誉为丹青高手,老舍就是这样的一位丹青高手。他在《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中,就是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为我们铺展了三幅淡雅的工笔画。第一幅为我们展现的是“小山摇篮图”;第二幅为我们展现的是“雪霁晴峦图”;第三幅为我们展现的是“空灵水晶图”。作者通过这三幅优美的画面,将济南的冬天的山、水、小城的景物、人物汇集为一体,让我们通过语言的启示,看到一幅济南“慈善”的暖冬的完整画面,那简直就是一幅中国的“小水墨画”,真是让人感到妙不可言,从而使美的感情与文中的景物美获得充分交流,使人从中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得到精神愉悦,这就是《济南的冬天》的美学因素之所在。
作者是如何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济南的冬天》具有绘画美的呢?我认为作者始终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链条,运用色调的对比烘托形象;从纷繁的景物中,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加以突出表现;精心设计景物的构图,层层展现景物形象;突出自己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之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使文中的三幅画面无论从意境看,还是从构图笔势看,作者都为我们艺术地再现了“济南的冬天”的特征,它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因此使《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散文成为一幅完整的图画,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不难看出,作者能使《济南的冬天》在读者的心中留下一幅完整的艺术画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作者把自己的美学观点贯穿于其中,形成三幅优美的图画,作者把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美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声、色、光、态,逐层深入地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对美的赞颂与讴歌,给读者以审美愉悦和思想启迪,使之受到美的道德、理想、情操的熏陶。
作者正是运用了这语言的启示性,唤起读者自觉地去认识,并认可这里的风景是美的,体会作者描绘抒发美的过程,感受到其中的美,这种教益是十分深刻的。作为一名教师,恰当地理解作者意图,把握作品中的美学教育因素,然后去指导学生潜心阅读此文,将是学生接受美育教育和美的熏陶的过程。这也是我们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充分发挥其美学教育价值呢?首先挖掘作品语言的启示性。生动的语言可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这就是语言的启示性。《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正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语言的启示性,使文章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其次还要教会学生审美。人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当然也从感知开始。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教会学生对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善于从语言入手,通过视觉,感觉对文章中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式因素产生了敏锐的感知,对文章中美的诸因素,能够直接地把握和领悟。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不断地积累生活、丰富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视野,感知并捕捉生活的美。
课文课教“活”,教“实”,教“美”,这才是《济南的冬天》一文的美学教育价值。
(选自《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有删节,作者:朱丽芝)
二、阅读知识推介
关于略读
大略地读,大概地读,又称作粗读。一般情况下,看新闻报道,看小说杂志都采用略读。略读的特点是阅读速度较快,全面了解不遗漏,但不做细致的推敲,只求把握主要内容。
关于跳读
跳跃式的阅读。不是从头到尾把每个字都看到,而是选取着读。跳读通常适用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地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如看小说,想知道主人公是否摆脱危险,是否实现了理想等;一种是为了寻找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因此跳读时只关心有没有所需要的材料出现,其他内容可以忽略过去。使用跳读法的人,阅读能力要强,能够沟通各种句式,联想出上下文的意思。
略读不同于精读的地方,在于阅读要求比较低,一般地了解,大略地知道,能抓住主要内容就行了。同时略读又不同于跳跃式的阅读、搜索式的阅读和有重点的阅读,略读是从头到尾不遗漏地阅读。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找出文中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并细细揣摩、品味。
3、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
4、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及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作文方式,品味生动贴切的比喻句、拟人句。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中描绘的山、水、阳光、白雪等景物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的写作特点主要有: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比喻和拟人的写法,形神兼备,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抓住特征,基调一致,色彩和谐。学习这篇文章将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着重学习写景状物抓住事物特征的写法。
五、学情分析
虽然初一学生对抒情散文的感悟能力还比较低,但前边刚刚学习了《春》这篇文章,学生对情景交融这种写法以及抓住特征有层次的进行描写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节课中,将对学生做进一步引导,加深他们对于情景交融写法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从春走到冬,在四季中徜徉。春天是美好的,嫩绿的小草,吐蕊的春花,柔和的春风,细密的春雨……夏天是炎热的,蝉鸣蛙噪,电闪雷鸣……秋天是萧瑟的,衰草连天,落叶飘零……不知不觉,冬天已悄然来临,那我们这里的冬天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各抒已见,用最恰当的词汇来描绘冬天的景象。
(二) 识作者(投影)
(三) 检查预习
1、几个同学读生字,教师正音。
2、把课下根据对生字的理解编写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同学们共同指正用得是否恰当。
(四)范读课文(学生边读边播放音乐并呈现画面)
(五)整体感悟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选取了哪些角度进行描写?突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你觉得作者在描绘济南的冬天时蕴含着一份怎样的情怀?
(六)精彩呈现
自由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诗情画意,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学生点评。
(七)合作探究
与《春》进行比较阅读,谈异同点。
(八)经验积累
读完这篇文章,大家不禁感叹:济南的冬天真美,真温暖!想想作者是如何把文章写得如此细腻感人?学完之后你有哪些学习心得?请记录下来,全班交流。
(九)自由畅谈
你喜欢济南的冬天吗?为什么?
(十)展示才华
仔细观察我们这里的冬天,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抓住景物待征,写一篇300—400字的文章。
板书设计:
阳光
薄雪 情景交融 抓住特征
温晴
小山 比喻拟人 生动贴切
绿水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小资料
(一)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预习: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学生背书片断
2、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3、完成课后练习二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9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0
一、文本分析
1、本文选自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阅读第二课。
2、本文的内容:作者在文中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伦敦的冬天以及热带的冬天作比较,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并通过对济南这座老城的山、水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3、本文的特点:
(1)语言生动活泼,方言和普通话结合运用。
(2)细节描写细腻,描写有层次。
(3)修辞运用丰富。
(4)感情朴实真挚。
二、学生分析
1、学生需要学到的是: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描写具体事物,以表达思想感情。
2、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基础:
(1)在认知上,学生已学习了一些赏析散文语言的技巧。
(2)在情感上,学生能试着感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学生需要用到的学习方法:朗读法、体验法、讨论法等。
三、目标阐述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
(1)能在赏析文本词句的过程中运用讨论法。
(2)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朗读法和体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
(2)能体会作者对济南这座老城的特殊情感。
(二)教学重点
1、能说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2、能分析作者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
1、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之情、喜爱之情,能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特殊情感。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四、过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济南的冬天》,作者是——老舍。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济南是中国哪个省份的城市?山东省。山东省属于南方还是北方呢?北方。在你的印象中,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然而,地处北方的济南,它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感受别样的冬日北国世界。
(二)初读文本,感受济南之冬
首先,请大家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在读的过程中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除济南以外,第一自然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地方?北平、伦敦、热带
2、这些地方的特点是什么?大风、不见日光(浓雾)、响亮的(毒日)
3、济南冬天的特点又是什么?温晴(响晴)
4、这里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好处是?对比,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首先能抓住第一自然段的关键点,其次再对本段的内容加以分析和欣赏。)
在这里,作者的写法比较含蓄,他不直接说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而是通过三组对比,写北平的冬天是大风的,伦敦的冬天是不见日光的,热带的冬天是响晴的,然后反衬和突出济南的冬天不刮大风;看得见日光;而且日光是十分温和的。另外,老舍写北平和伦敦时,不直接说“北平几乎天天刮大风”,“伦敦的冬天总是阴沉沉的”,而是以自己独特的感受说“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奇迹”和“怪事”使得语言有一种风趣幽默的色彩。正因为济南冬天的“温晴”,所以老舍称赞它“真得算个宝地”。而“温晴”也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
(三)精读语句,品味写景之妙
然而,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济南这座老城的出奇之处,还在于它的山,它的水。那么济南的山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有感情地齐读第三自然段。
1、山的形状是怎样的?围了个圈儿、北边有个缺口
2、老舍用哪个词形容冬天的小山?他是怎么说的?
可爱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比喻、拟人)把山比作摇篮,把济南比作熟睡的婴儿。让人觉得十分温馨。正因为这样的地形,所以济南的冬天一点也不寒冷,而是非常温暖的。
3、为什么要写“人们的脸上是含笑的”?因为“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冬天济南的山给人一种安全感,让人感受到希望。这种希望来自温暖的天气,让人仿佛下一秒就能置身于春天的怀抱。看似不着调的一笔其实是紧紧围绕济南冬天的“温晴”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三个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本段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段的写作艺术进行欣赏和分析。第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在此花费笔墨的用意,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虽然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但偶尔也会下点儿小雪吖。再让我我为大家朗读第四自然段,大家来感受一下雪中的山又是怎样的。(教师朗读,学生想象)
1、最妙的就是下点儿小雪呀。“妙”在哪里?
山上: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护士)图片欣赏
(比喻:把树比作看护妇,把雪比作发髻)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想象
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比喻,拟人)
山腰: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粉色和害羞,粉色可能是晚霞)可爱
小结:写作时比较有层次感,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语言虽朴实简单,却容易让读者想象,似乎如同身临其境般。将济南冬天的雪山清晰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这句话体现作者的情感是怎样的?赞扬还是批判?以欲扬先抑的口吻去赞扬济南冬日小山的秀美。
再一起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可爱、俏皮、美丽的感觉,以及作者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该部分注重朗读和想象,在朗读和想象中使学生欣赏内容和文字。帮助学生学习修辞手法,以及体会作者的情感。)
如果这是一幅画卷,作者说这一定是唐代名手画的水墨画。我们看见了温柔的小山,雪白静美的小山,山上卧着小村庄,那水呢?水墨画少不了灵动的水。我们从文章最后一段中找答案,看看老舍是怎样描绘济南的水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水有什么特点?不结冰、冒热气、澄清、清亮、蓝汪汪、空灵
2、还写了哪些东西?怎么写的?水藻(绿、拟人)、垂柳(拟人,侧面写出水的澄清)
3、最能感染你的是哪一句?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摊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想象一番)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自主对文本进行欣赏。)
小结:这就是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心中理想的境界。所以他会发出感慨:“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作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给了济南。”“这古老的城市,是济南,也是诗。”大家感受到济南冬日之美了吗?
(四)再读全篇,理解作者之情
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再次自由朗读全文。想一想你从这些文字、这些描写中读出老舍对济南的什么情感。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喜爱、珍惜、赞美……)
补充背景:老舍1924年赴英国交流学习,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省城,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济南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创作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强烈轰动。文章中处处流露着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与赞美,成为先生最为人熟知的代表作。
(设计意图:适当进行课外拓展,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反之更能投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
借鉴文章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200字以上。
(设计意图:修辞手法是本篇课文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模仿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自我创造,这也是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五、板书设计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学习过程: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发髻()镶嵌()水藻()贮蓄()
澄清()绿萍()着落()薄雪()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贮蓄:
空灵:
二、自主探究
(一)任务一:默读课文,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1、用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语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
2、概括的说一说济南的山和水各有怎样的特点。
(二)任务二:速度1、2段,自主解决下面的问题。:
3、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精读第3—5段
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1)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
参考:秀气。
(2)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3)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6、“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四、拓展延伸
1、本文多处运用比喻,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如:把小山比作“小摇蓝,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
拟人的句子更多,明显的透露出作者的情怀。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既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而且给人以美感,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小组内合作交流,谈谈运用这些修辞的好处。
五、达标检测
1、填空题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填空)
2、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ù____立水zǎo____chéng____清宽chǎng____
3、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②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5、“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浥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塞外怀古
[1]没有到过河西走廊的人总以为河西走廊这个地方怎样的荒凉,怎样的寒苦。到了河西走廊之后,便知道所谓荒凉寒苦并不如传闻之甚。但到了河西走廊靠近西域的酒泉[①]以后,景象有点两样了,黄沙白草,风日惨淡,始有塞外之感。往北一望,荒野大漠,遥天无际。南天可不同了,祁连山像一道高墙,自东而西,连绵不断;不分冬夏,顶上常是积雪皑皑。人说西王母的家就在那里。远远望去,也真像有琼楼玉宇在其中隐约闪现。沿着公路的南边,可以看见无数的土堆子,有的延长好几里,有的是一个大墩子旁边连上几个小墩子。这种土堆子沿着酒泉以北的额济纳河往南,跟着疏勒河向西,以至于敦煌的南湖和西湖,几乎随处都是。这就是汉唐时代的边城和烽燧的遗址,有名的汉唐西部长城,就在这些地方。
[2]我最近旅行戈壁的时候,曾在酒泉一座破败的墩子上了望。已经傍晚了。太阳在西边的地平线上还有簸箕那么大。血红带黄的光芒四面放射,周围的云彩都映成了橙黄色。一个人在墩子上朝着西面和北面遥远的天际看着看着,就随人冥想[注②]中去了。俨然如在汉唐当年,墩子下面那些土堆子都是一座一座的房子,也许是人家,也许是戍边将士的营房,房顶上正炊烟袅袅。放在外边的马群和羊群先后回来了。鸡鸣犬吠以及小儿喧笑的声音,嚷成一片。那座墩子也楼柱完好,雉堞无恙;几个烽哨正在上面聚精会神的望着西边和北边,希望有平安消息到来。一天一天的过去,一年一年的过去。这些人从少年转到中年,老年,也许就死在那里,埋在附近。但是他们从来不颓丧,也从来不堕入幻想。只凭着他们的结实的身体,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的斗争。敌人和自然败了,他们胜了,他们的西陲也固若金汤了。两千年,一千年的历史,像电光石火般一转眼过去了。这些人依然长埋地下,烽燧城堡也放弃了,荒废了;我也仍然清醒明白的站在废墩上面。西边的太阳还有一半在地平线上。但是这些废毁的烽燧城堡,照旧很英勇的迎着落日,放出黄色的光辉;西北风呼呼的怒吼,而它们依然静默无言,屹立不动。这就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
注:①酒泉:与玉门、阳光、敦煌相邻,均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一带。②冥想:深沉的思考。
(1)第[2]段中,作者站在墩子上“看着看着,就堕入冥想中去了。”作者“冥想”到了些什么?请用一两句话概括作者“冥想”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2]段文末说,“想到这里,我禁不住流下泪了。”是什么引起作者如此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作这篇文章运用到了象征手法,作者是怎样运用象征手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看到酒泉这地方“随处都是”汉唐时期的烽燧、废城等遗址时,有人突发奇想,觉得这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尤其是在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古丝绸路上。于是就在这里建起了酒泉汉唐历史文化遗址景区。
现在,请你依据《塞外怀古》一文中相关的材料,为新建景区写一份“景区简介”,以供景区对外宣传和游客参观用。200—300字。
提示:可以适当融合、补入文章以外的和你想象的相关内容。
12、《济南的冬天》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略
二、自主探究略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5、(1)参考:秀气。(2)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其他略
四、拓展延伸略
五、达标检测
1、①老舍舒庆春舍予②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伫藻澄敞
3、①晴朗无云,阳光刺眼;②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4、拟人拟人、比喻
5、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迁移与运用能力。平时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有意的将它们进行归类。写雨的诗句如:小楼一夜听春雨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阑卧听风吹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6、第(1)题:戍边将士在边关的生活;戍边的情景;他们与敌人和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其实答案就在文中,只要加以分类概括即可。
第(2)题:是戍边将士在保卫边疆中同敌人和自然作生存斗争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引起作者深深的感触而流下了眼泪。此题揭示的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精髓。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作者的角度去考虑才能有所收获。
第(3)题:作者用西北的土墩子抗击风沙、屹立不动的特征来象征守边军士具有的坚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献身精神。(大意)象征手法常常是用一种事物来象征某类人或某种精神。
(4)此题意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答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①方位介绍;②景物介绍;③原文中未提及的外在相关内容的补入。对原文材料的再造运用是否充分、恰当给分,但不依顺序。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2
结构
第一部分:以北平的“寒”,衬托济南的“暖”;以伦敦的暗,衬托济南的“亮”;以热带地方的“热”;衬托济南的“温”。将济南的冬天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特征,勾勒出来。
第二部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远山,“空灵”水晶图。写阳光下济南的全景。
中心
表达了作者对温情的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与赞美,寄予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作特点
抓住景色特点描写。
按顺序、布局、谋篇层次井然。
比喻、拟人
情景交融
问题
1和2 5段什么关系?
答:总分关系
找出第二段的过渡句,作用?
答:“设若 出奇”作用:承上启下,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
第1段的作用?
答:点明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总领下文,“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第5段“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作用?
答:最后的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观感,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点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阳光普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各有什么特点?
答:阳光普照下的山:可爱,充满温晴,温暖。
薄雪覆盖下的山:娇媚秀气城外远山:素淡雅致
济南冬天的水:温暖,多情,澄清。
第3段、第5段按什么顺序写?
答:第3段: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第5段:自下而上的空间顺序。
写绿萍、绿水藻、垂柳对写水有什么作用?
答:衬托了水的温暖、多情、澄清。
写空中、半空中、天上对写水有什么作用?
答:突出其清亮的特点,衬托了水的清澈。
对比:
北平的冬天风多,济南没有风声;伦敦冬天多雾,济南冬天响晴;热带日光毒,响亮的天气,济南冬天温晴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修辞: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拟人,“睡着”“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山的充满温晴、可爱、温暖。
(3)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拟人。
(4)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日本看护妇。
比喻,作用: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
(5)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拟人,作用:“镶”字将“山尖小雪”人格化了,好像银边是山尖小雪有意做的。
(6)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拟人、比喻,作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山坡上斑驳美丽的景色。
(7)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作用:形象的写出了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神态和秀丽的景色。
(8)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拟人。
(10)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作用:“卧”字用来写山庄,写雪,写他们的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11)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比喻。
(12)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拟人。
(13)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作用:“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写出了水的多情,而这样写的目的,更是为了写“绿”,写“绿的精神”的珍贵、可爱、美丽。
(1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作用:写出了天空的纯净、蔚蓝,衬托出了水澄清的特点。
1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第1句:比喻,形象的描绘出树尖上落着白雪的景象,赋予树林以温晴的特点。第2句:拟人,描绘出夕阳照在薄雪之上绚丽的色彩,突出了小山娇美的情态和秀丽的景色。
1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雪后山景的?请找出标志方位的词语。
答:按空间顺序,“山上”“山尖”“山坡上”“山腰上”。
1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妙处是什么?
答:小雪可以把那些小山点缀得更加秀美。
14、“那些小山太秀气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含有对济南小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15、《春》和《济南的冬天》你喜欢哪一篇?请说出理由来
答:答案不求统一,举例:喜欢《春》因为首先其结构严谨精美。作者先总写春天,继而从几方面细细描绘,最后又总写,收束全文,画龙点睛。其次,作者通过细腻的感受,将难写的春写得神韵透彻。
16、课文第1段中说“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可否改为“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的”?
答:不能改,因为原句表明济南的冬天没有大风,但并非没有风,符合实际情况。改后就成了没有风了,不符和客观事实,所以不能该。
17、课文主要抓住济南的冬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答:温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济南的冬天的天气特征。
18、联系全文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中“这”指代什么?这句话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指的是上文所写到的济南的山、水等景物,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19、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1)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还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答:(1)句运用“反倒”一词表明济南的水与众不同,似乎不和常理,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中的“还”字则显的太过普通了。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为学生展现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锻炼他们发现美的眼力,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济南的冬天》是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作者老舍1930年,从英国经新加坡回国,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都是那么美,都是那么温情。作者先总写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再分写济南冬天的“山”“水”,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水到渠成。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不仅能了解到冬天的济南是个怎样的“宝地”,还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情,主动亲近、接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简单了解作者老舍的生平成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学习者分析
这个阶段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全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拼音知识不过关,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略弱,学生阅读理解答题能力有待提高。从平时学习情况看,学生对现代散文及文言文阅读感到较吃力,导致练习、考试时答题不完整,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学生审题、及阅读能力薄弱,但已经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和交流的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朗读感悟法:文章是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根据文章的特点,主要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2、情境教学法:文章是写景抒情散文,根据所描绘的景,进行想象与联想,走进情境中,便于体会作者的感情。
3、讨论法:在反复讨论、互评探讨中领会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放手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交流,稍作引导。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资源准备:自制“济南的冬天”课件;课文音频朗读、MP3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刚刚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春》,在我们心目中,春已经逐渐丰满起来了,在我们的记忆中,春天是莺歌燕舞,是鸟语花香的。那么在你们的记忆中,冬天,尤其是北方的冬天又是怎样的?来,举手回答。(预设:很寒冷;白雪皑皑;银装素裹;路上没人等等,且教师简单评价一下)恩,大家说的这些都是我们记忆中对北方冬天的认识,而北方的天气也确实很糟糕,阴冷,可以说到了深冬到处是天寒地冻,鸟兽都绝迹了。但对老舍先生来说,却在北方的济南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冬天,这种冬天又是怎样的?它究竟是如何的奇特、与众不同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老舍《济南的冬天》去看一看。(板书:济南的冬天老舍)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提问:还记得在小学时,你们在哪些课文中接触过老舍先生?(《猫》《养花》《林海》《草原》《趵突泉》说到其中2、3个即可)同学们交流一下对老舍先生的了解。(生1生2)
在这里呢,老师简单介绍下老舍先生(PPT展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代表作《龙须沟》《茶馆》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写作背景
作者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深厚的感情,山东也因此被他称为自己的“第二故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一散文是老舍为他的第二故乡所作。(了解了这点后,对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就有了一定的把握)
(3)媒体出示课文重点字词
(4)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哪一个词最适合用来概括,可以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2、指名回答
3、学生讨论
4、归纳明确:温晴(板书:温晴)
三、重点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找到“温晴”所在的段落,看看为什么它最适合(明确第一段)
1、齐读一遍,说说济南冬天总的特点为什么是“温晴”?
2、指名回答
3、教师明确
(通过三组对比:
北平“奇迹”多风
伦敦“怪事”多雾
热带“害怕”日光毒
济南无风声响晴无毒日这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总特点。
(1)“宝地”二字透露出什么?
(2)指名回答
(3)明确“宝地”二字透露出来的是对济南冬天的怀念与喜爱。(板书:宝地)
4、再次齐读一遍(边读边感受其中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怀念,喜爱之情)
(二)深入感悟
文章一开头就紧紧抓住了济南冬天“温晴”这一天气特点,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描绘的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
1、提问:
(1)作者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观察后面的段落。)
(明确,板书:冬山冬水)
(2)哪里写山,哪里写水?
(山:3—5水:6)
我们先来看冬山,快速浏览一下3、4、5自然段,回答老师:
(3)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哪些方面来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
①指名回答②教师明确:三个方面,分别是山的形状、山的色彩、山的形态
(4)三种情况下的山,你们更喜欢哪一部分的描写?
2、共同分析山景(3、4、5段)(随学生的回答排讲述先后顺序)
(1)山的形状:(第3段)
①济南的山有怎样的特点?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老师也写了一段:
“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只有北边缺着点口,这一圈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给济南带来了温暖。”
对比一下,你们觉得哪种更好些?为什么?(同学讨论)
a、指名回答
b、教师总结
c、齐读(再次感受其中的味道)
d、“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的说:你“你们放心吧…”你放心了吗?老师想到了雪莱的一句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因为那么暖和。济南是一个小摇篮形状的地形,摇篮给人暖和、温馨、舒适的感觉,这样的比喻生动写出了小山的小巧暖和舒适的特点,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②相信大家都看过小摇篮,小摇篮是宝宝睡觉的地方,表情都是怎么样的?那我们济南人在摇篮里又是怎么样的呢?
(可爱、甜美…“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都是面上含笑,他们一看山,心里就有了依靠。”我们可以看出济南的人们的生活是幸福、惬意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本段小结:所以,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确实是特别可爱呀!
(2)山的形态:(第5段)
这一组齐读第5段
(我们一起来看看哈,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嗯,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画面?嗯,对啦,就是描写了城外的远山。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比喻,他认为这城外的山美得就像张水墨画一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样的画面(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点缀着小树、小村庄,树上装饰着小雪、屋顶上也卧着点雪,充满了安静和谐的氛围,远远望去,黑白两色,是不是显得愈加自然、清新、淡雅?))很美,是吧?(PPT展示图片)
我们很容易就看出了作者对济南冬天山的喜爱之情。不过,同学们可以从词语的角度来赏析一下吗?哪里用词用得巧妙?
(文章两处使用了“卧”,“卧”字采用了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同时“卧”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进一步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闲适的喜爱,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的。)
四、小结归纳
在老舍先生的描绘下,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脸带微笑的人们以及水墨画般的城外山景,一切都是显得那么安静舒适。
五、作业布置
1、自学第2自然段,请进行赏析(可以从它的作用、修辞手法、词语等方面),写在作业本上。
2、课后再好好体会后面段落中老舍先生所抓住济南的冬天的景物特点,感受作者最终所抒发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请回答PPT上的问题(PPT出示),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内容。
二、重点感悟
(一)山的色彩
我们的作者最欣赏的就是薄雪覆盖下的山了。让我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先来听一听这时候的山是什么样子的。(指定一名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得美一点,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边闭起眼睛来想像感受。)
1、作者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说说这句话里作者是抓住什么字来写的?
明确:妙
2、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妙”在何处。理清本段顺序:作者写山的色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找关键词)主要有哪些色彩?找出来用横线标注。
a、指名回答
b、明确:山上—山尖—山坡—山腰(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
(1)山上——写山上的什么?
①矮松——“矮”这个字与什么协调?(“矮”与“小山、小雪”协调)
②越发青黑——用“青黑”有什么效果?(青黑凸显出了矮松的浓郁的生机、生命力,同时雪小,盖不住整个松树,体现济南的温晴。)
③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白花”是什么?(雪)
④作者为什么不说“雪”而说是“白花”?(说明雪漂亮,作者喜欢这样的雪。)
⑤这句哪个字用得好?——(“顶”)
⑥如果改成“扣”“罩”好不好?为什么?
a、讨论、指名回答
b、明确(我们来看,“顶”字为什么用得好?形态之美,“顶”更能说明是在“树尖上”说明雪很小,只有一点点;而如果用“扣”“罩”字,就不好听了也不好看了,它们都有整个盖住的意思,这样就不符合内容所说的“小雪”“薄雪”了。压在头上,扣在头上,覆盖在头上,都不好听——“顶”更具形态美,轻盈感,准确的表现出雪“小”的特点,突出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秀气。)
(2)山尖——作者是怎么描写山尖的?你觉得哪个词用的好?
“全白了,好像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用拟人手法,表现的是线条不断地在起伏延长,同时轮廓亮丽。另外,把它写的像巧匠一样,构建色彩纯净美丽的蓝天银边,看出作者喜欢雪的灵性。)
(3)山坡
“草色还露着,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色彩美丽,盖在山上,像美丽的衣服,所以像花衣,带水纹的花衣”
①这花衣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实际上是这是“小雪”的杰作,雪覆盖不匀,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更能凸显雪的灵性。)
②刚才写树尖用“顶”,写山尖用“镶”,那在山坡上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找出来并说好不好,为什么?
(“穿”——山象人一样爱美多情,突出雪的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相间的美丽样子。)
(4)山腰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微微露出点粉色”
①“好像忽然害了羞”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
(拟人,雪像小姑娘一样娇羞,雪也多情,生动形象地写出雪的情态。)
②为什么是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写出雪柔情万种,赋予雪以少女般害羞的神情,生动表现出雪泛出淡粉的娇羞情态。这里“微微”这个词用的很妙,多一分就造作,少一分又不够,“微微”刚刚好写出雪的娇羞的情态。)
3、那这一段山的特点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好呢?(秀气)
(PPT出示图片)
本段小结:本段描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突出其秀气的特点。描写景物多,却并不杂乱。巧妙运用比喻、拟人,虚实结合,把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写得很有情趣,突出了济南“温晴”“是块宝地”的总特点。
(二)研读最后一段
作者是通过描写山的三个方面表现济南冬天“温晴”这个特点的,那作者又是如何通过水来表现表现济南冬天“温晴”呢?请快速阅读最后一段,思考:水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步:现在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用心读一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分析,以下的1、2、3、的问题可以稍作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层的分析)
1、“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表现出济南的水无限生机和在冬日里孕育朦胧春意。——“暖”)
2、“水藻真绿…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寻找文中写了几处绿?
(1)指名回答
(2)明确(文章写了3处绿,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并且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人的性格、感情,突出水的暖、绿的特点。)
(同时作者极力写水绿时,还通过垂柳照影子,透过水往上看,写出水的清、透。)
(3)绿的精神怎么理解?
①指名回答
②明确(水藻在冬天释放所有的绿,这种绿的精神,意味着绽放生机、怒放生命。这么具有生机,这哪里是冬,分明是春的生机,是春!那生活在济南的人们是不是很幸福?这样的冬怎能不让老舍喜欢、向往!)
3、大家觉得空灵的蓝水晶这个比喻怎么样,试着赏析下?
(1)指名回答
(2)明确(作者将天光、水色、绿影融为一体,用“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澄澈透明、天明水净的济南,描绘出济南的冬天鲜亮明丽的色彩。同时,这个比喻也扣住了济南冬天的“晴”,碧空如洗,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空灵的蓝水晶这一比喻,可以说,老舍是忽略了水的表象,而只见水的本色了——写出了水的清、亮。试想,他该是用一种怎样的深情,才能领悟这水的本色呢?齐读最后一句话“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本段小结:本段通过描写济南冬水的暖、绿、清,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和“宝地”的总特点。
4、提问:一篇文章总会有一个核心思想,而文章的总的感情爆发都会在哪里?——结尾。当然这篇文章也不例外,老舍最后发表什么样的感慨?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师:奇怪了,我们的题目是什么——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冬天的济南,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能否把题目换成冬天的济南,以便点题?
(1)指名回答(点两位学生)
(2)师明确:济南的冬天,中心词在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让人生出冬天之感,重在感觉(精神),而结尾冬天的济南,中心词在济南,突出的是济南特有的韵致,重在景象,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是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济南的冬天,而不仅仅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三、小结归纳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如诗如画的美景,情景交融的文字,文章运用大量的拟人、比喻的修辞,把济南的冬天写得极致神韵!带给作者一种美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1、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2、教师综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四,要求至少300字。
2、将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摘抄到摘录本上。(明天一起上交)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可爱
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秀气
温晴城外雪后的远山水墨画—淡雅
(宝地)
水暖绿清亮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立冬将至,寒意便迈着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北中国的冬天即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想起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处寒冬的人们总是渴望春天早日来临。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确是面上含笑的,他们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来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也许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请看大屏幕,掌声请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简介,学生齐读)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听录音,说感知,解字词。
就是这个对济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听配音朗读课文。(投影要求:注视画面、用心倾听、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济南的意境美。)
听了录音,你心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活动,老师评价。)
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济(jǐ)南伦敦(dūn)镶(xiāng)
贮(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简析,展示才华
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意境是相当的美,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请看投影,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投影展示)
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学生合作讨论思考解决,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把思考所得告诉大家,展示你的才华。
教师逐步疏导,简析文意并简明板书。
特点:温晴。景物:山、水具体又写: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三、美文品读,展现风采
过渡语:课文整体内容我们已经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们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请分组思考第二个问题:(投影展示)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你认为用得最准确的词语和最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启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个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声读,并动笔圈点批注。
抽生回答,教师以图画为引导,分别展示2、3、4、5、自然段景致,引出其中精美词句,从修辞、写法、情趣等方面品读妙处。(安排一段配音朗诵表演)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写美
过渡: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的确确很美,你想,为什么他笔下的景就这样的美,这样的惹人喜爱呢?如果文章单为写景而写景,会不会打动人,会不会感动我们?这景里面还有什么呀?(抽生回答)正因为这景里面融进了情,融进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这样的动人。这种写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写美:老舍笔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爱,我们三穗,我们家乡四季的景也不错呀。请你写一写或说一处我们三穗,我们家乡你认为最美的景致。
五、小结课堂。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到处都蕴含着美,让我们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七年级(7)班的同学会有像老舍这样的大家驰骋在文坛的圈子里。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4 10:40:54
放风筝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0 13:38:3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设计2023-08-12 00:57:21
假如教学设计范例2023-08-19 02:49:23
北京第二课时网络课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4 10:40:54
放风筝教学设计模板2023-08-10 13:38:35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丑小鸭教学设计2023-08-12 00:57:21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