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文章内容。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粽子的样子、味道等。了解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培养学生对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以及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来历的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渗透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精神,那么有精神的小朋友肯定也很聪明。在上课之前,老师想请聪明的小朋友们来猜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确。
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想尝珍珠味,解带剥衣裳。”
预设:粽子
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将谜底揭晓了。
说到粽子,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二、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很喜欢吃外婆做的粽子,尤其是外婆做的粽子。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端午粽》,看看稳重的小朋友喜欢吃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板书课题:10、端午粽(引导小朋友一起板书)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要求:读出声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复习生字。
师范读。“想想文中围绕端午粽写了哪些内容?”
三、再读课文,探讨研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说一说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吃粽子的,文中哪里体现出来了。
预设:端午节。
总会:一直,总是的意思
用“一到……总会”造句。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外婆做了什么样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在文中找一找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做成的?
(找出句子。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这句话描写是从里到外还是从外到里?
预设:从外到里。
借助图片讲解制作粽子的材料。
(找一找这句话中表示颜色的词语有哪些?
青青的、白白、红红的,这样的词为AAB式的叠词。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2、这样的漂亮的粽子,它的味道又是什么样的?吃起来又有怎样的口感呢?
预设:粽子的味道——清香;粽子的口感——又黏又甜。
(用“一……就”造句。
(又黏又甜。ABAC式的叠词。这样的叠词还有哪些?
第二自然段写出了粽子的外形、味道、口感,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自己手中正拿着这样美味的粽子,慢慢地剥开来吃。用这样的感情,加上动作,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朗读出来。(强调长句子停顿)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十分好吃,除了好吃,还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花样也多。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用“除了……还有……”造句。
外婆做了这么好吃的粽子,我们是怎样品尝的呢?
预设:美滋滋地吃。
“美滋滋”生动地写出了“我们”一家吃粽子时高兴又满足的心情。
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怎么做了?
预设: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这说明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善良、乐于分享。在学生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外婆的这种优秀品
质,要乐于与同学分享,相互帮助。
指导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课文开头说了,一到什么时候,外婆就会煮好美味的粽子等着我们回去。
预设:端午节。
为什么我们要在端午节吃粽子呢?文中的小朋友是在什么时候知道的呢?
预设: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这一句讲述了人们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四、课外拓展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春节——农历腊月三十。贴春联、吃年夜饭、放鞭炮、穿新衣。
元宵节——正月十五。吃元宵、猜灯谜等。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等。
五、作业
1、向爸爸妈妈了解各个节日的来历及习俗,与同学分享。
2、端午节快到了,回家和爸爸妈妈学习包粽子,包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端午粽。
六、板书设计
10、端午粽
材料:箬竹叶糯米枣
气味:清香
口感:香甜
好吃花样多
《端午粽》教学设计2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
2、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①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②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作业布置,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端午粽》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image003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作业设计
对父母说说端午节的习俗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端午粽》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想不想大声读给同学听?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
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
用“一……总会……”说一句话。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图片了解箬竹叶、糯米。指名领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
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
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
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
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
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读词、识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
(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读生字。
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
四、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书写“米”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端午粽》教学设计5
一、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一篇有趣的儿童散文,通过对端午节品粽子的习俗活动向小朋友们介绍了美味香甜的粽子,让小朋友们对端午粽有了深刻的了解。
二、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四、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五、 评价设计:本课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重点放在多种方法识字和指导朗读上,通过反复读,让学生体会“浓浓的亲情”,并体会节日的气氛。
六、 教学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字帖。
七、教学过程:课前三分钟背古诗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相机指导端、粽)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交流识字方法。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四)分段学习课文。
1.出示第一段,指生读。想一想第一段讲了什么?
2、学习第二段。
(1)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并画出相关句子。
学生边读边画。教师指名回答。
(预设)生: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师:说得真好,通过“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三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生:粽子很诱人,特别想吃一口。
师:是啊,多么诱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上自己的感情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生读,及时评价。
(2) 师:这样可爱的粽子闻起来是怎么样的?(清香)
你是从那句话中知道的?请为大家读一读。
指导朗读粽子的“清香”。
(3)粽子看起来可爱,闻起来清香,吃起来怎么样呢?请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又黏又甜)
(4)多么有人的粽子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读这一段。指生朗读。评价指导。
3.课件出示课文第三段。
师: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有什么样的特点?(花样多)
你从哪一句中看出来的?
练习句式“除了... 还有...”
4. 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学习第四段。了解屈原。
5. 朗读课文。
(五)指导书写“真”字。
1. 学生书空笔顺。
2. 注意事项。
3. 教师范写。
4. 学生练写。
八、课堂检测:
九、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色 香 味
花样多
十、教学反思:
1. 教学伊始,直接导入,直接简单,通过谈论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端午粽》这篇课文。
2. 第二段主要从“色、香、味”着三方面学习外婆包的粽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关键词去体会并反复让学生朗读体会。效果较好。
3. 教学第三段时,由于时间关系处理的略显仓促,还有待改善提高。
《端午粽》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端、棕”等13个生字。
2、会写“午、节”等7个字。
3、认识偏旁:立字旁“立”,米字旁“米”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习朗读。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读好长句子。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农历的五月初五是谁什么节日吗?(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我们要吃粽子的,今天呀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就是关于端午棕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端午粽》,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蒿草,艾叶,喝雄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让我们去读课文感受一下吧。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2、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duān zònɡ jiè zǒnɡ mǐ jiān fēn dòu ròu dài zhī jù wǔ yè zhēn
端 棕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午 叶 真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挂:音节:三拼音节,偏旁:提手旁,结构:左右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多音字
分:多音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fèn 本分
分
fēn 十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chánɡ 太长
长
zhǎnɡ 长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bāo 剥皮
剥
bō 剥开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jiān 中间
间
jiàn 间接
反义词
真——假 分——合 来——去 纪念——忘记
近义词
纪念——怀念 美滋滋——喜滋滋 掀开——打开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立字旁“立”,
米字旁“米”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我会读)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自读三遍——开火车读
五、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加一笔
米——( 来 )
变一笔
午——(牛 )
写偏旁
粽——( ) 端——( )
总——( ) 带——( )
加偏旁
十——( ) 刀——( )
具——( )
反义词
假——( 真 ) 合——(分)
纪念——(忘记)来——(去)
六、升华学习
游戏:摘果子游戏
老师叫学生闭上眼,老师去太空种苹果,老师把生字卡片挂在一棵树上。种完后全请学生睁开眼,学生认识哪一个,就把哪一个摘下来。
七、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自然段)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篇课文有4个段落开头空两格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一到端午节,外婆会干什么?(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等我们回去)
(4)“总”说明每年都会煮粽子,“盼”说明每逢佳节外婆盼望一家人团聚。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自然段,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 请同学说一说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 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粽子是用什么包的?(青青的箬竹叶包的)
(4)里面裹什么?(白白地糯米)
(5)中间有什么?(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6)青青的,白白的和红红的写出了粽子的样子和对粽子的喜爱
(7)外婆掀开锅盖飘出什么呀?(一股清香)
(8)粽子怎么吃?(剥开粽叶)
((9)粽子什么味道?(又黏又香)
(10)掀,剥,咬分别写出了煮粽子,剥粽子和吃粽子的动作,又黏又香写出了粽子的味道?(请他们品尝水果的香甜)
(11)第二段写了包粽子的材料和煮好的粽子的味道。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自然段,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请同学说一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3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3个句号。)
(3)外婆的粽子好吃吗?(十分好吃)
(4)花样多吗?(花样也多)
(5)都有什么品种?(红枣粽,红豆粽和鲜肉粽)
(6)你十分好吃,花样也多说明外婆包粽子经验丰富,也体现了外婆对端午节的重视。
(7)在外婆家美滋滋的吃完后,外婆还会做什么?(装一小篮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8)美滋滋说明外婆包的粽子好吃,也表达了我对粽子的喜爱之情。
(9)第三小节写了外婆包的粽子不但好吃,还会教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6、同学们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1)请同学说一说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1句话)
(2)你是怎么确定的?(这个自然段有1个句号。)
(3)长大之后牛知道了什么?(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4)第四段写了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
(5)介绍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背后人称为“诗魂”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 。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
8、老师总体提问。
读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呀?
学生自由说,然后老师总结:这篇课文写了每年端午节时外婆都会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外婆的粽子好吃,花样多,我长大后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的原因。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我们知道了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10端午粽教学设计 端午节外婆包粽子—— 盼我们回去 端午节吃粽子
端午节 包粽子的材料——粽子清香,又黏又香 清香好吃
粽子好吃,花样多——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纪念屈原
长大后——知道端午节的来历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
五、灵活朗读
接力朗读:四个人一小组,进行接力朗读。
六、考考你,课内阅读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棕。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
1、文中写了粽子那些特点呢?请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1)好吃( ) (2)花样多( )(3)非常大( )(4)非常尖( )
2、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外婆包的粽子好吃,请写一写。
(美滋滋)
七、课文升华
1、说一说: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吃粽子的故事吗?
2、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3、交流作品:可先与家人交流,然后将学生的创意画在学习园地中展览。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下来,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午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午”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节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节”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叶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叶”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米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米”共6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五)指导书写汉字真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真”共10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六)指导书写汉字分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分”共4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七)指导书写汉字豆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豆”共7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7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教学设计2023-08-10 09:04:15
巨人的花园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6 18:33:05
海燕教学设计五篇2023-08-19 17:40:24
中班主题活动我对你说2023-08-20 13:02:58
小学语文柳树醒了教学设计2023-08-10 09:04:15
巨人的花园的教学设计范文2023-08-26 18:33:05
海燕教学设计五篇2023-08-19 17:40:24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2023-08-19 10:17:02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2023-08-28 06:26:02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2023-08-19 0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