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通用7篇)

时间:2023-08-17 16:00:12 文/李盛老师 教学反思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1

  这是一篇说明文,趣味性不够强,我有点害怕讲不好,也蛮慌,在上课之前熟悉教案,改PPT,状元大课堂的PPT也不大让人满意了,很多细碎的东西本不必要放到课件上来。

  第一堂课,依旧是带领大家熟悉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个别同学“造”容易受方言影响而读错。紧接着通过四大发明引入课题,很多同学对这个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课堂的积极性也较强。但是,个人认为,本节课上得不够连贯,虽然抓住了重难点,但是也发现了同学们的一个缺点,他们很多时候思考问题不够深入,听到一个人说答案,其他人跟着一起起哄,从这里看得出来他们没跟着我的思路走,或者开小差了。我该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呢?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2

  《纸的发明》是人教部编版教材第三单元第2课。本单元主题围绕“传统文化”这个专题进行编排,本课讲的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和意义,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从中发明的过程中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与才干。围绕本课教学教学目标,我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做学生的好导师。

  我总是以学生的以玩伴,和他们一起探究,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导,教给方法,适时鼓励,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顺利的完成活动打下基础。

  二、任务驱动

  1、以题为眼,课题中的“纸”你都了解多少?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纸,你知道是谁发明创造的?发明创造的过程如何?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2、以趣为点,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句子与大家分享。目的增强文本的熟悉度。“不动笔墨不读书”为了优化教学我利用闯关练习驱动学生阅读任务,以任务为驱动力贯穿整个教学,运用填表法,明确学习任务,汇报的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纸的发明过程便更清晰、明了。

  3、关键词句进行突破,“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学机智是教师素质的画龙点睛之笔。孩子们在学习中养成了积累词汇的好习惯,能从关键词中体会深层次的含义,还需引导加强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读,首先抓住描写蔡伦造纸的动词“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或做一做动作,体会出蔡伦造纸的艰辛不易;其次从造纸的材料看“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却创造出闻名世界的纸,进而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以及过程体会出蔡伦造纸的艰辛不易,造纸的方法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最后,采用填空。从“容易得到、大量制造”“影响了全世界”体会蔡伦造纸的贡献之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进一步剖析蔡伦这个人心存百姓、勇于摸索、敢于创新,接机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体验收获的快乐,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让孩子们在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学习、思考、体验、积淀,不断地充实自己、体验成功地喜悦.追求个性、构建风格,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分层训练:

  1、谁能说说纸是怎样发明?

  2、挑战自我-3分钟《纸的自述》

  三、不足:

  对于农村孩子对造纸的过程只能通过言语、视频粗糙了解感一点,如果能让孩子们亲手实践、体验一下造纸过程,孩子们会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还会对四大发明及传统文化的热爱深入心底,教学效果会更好。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3

  这是一篇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了纸的发展历程,揭开了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并从中感受到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方式是影响学习方法掌握的重要外部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种中,应有较强的指导学习方法的意识,有坚实的语文知识基础,能凭借学习内容,把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内容与如何学习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寓学法于教学之中,久而久之,学生领悟各种学习方法。

  二、注重自主学习,强化合作探究。

  这一课的教学要点是让学生弄清纸的发展历程,初步了解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这既是这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我抓住本课课后的`主线问题“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表格”组织学生探究交流。在这一环节教学时,我对课本上的表格进行了改造,运用填表法,以小组合作方式,自主学习。在汇报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的语言训练,体会用词的巧妙,不应该是机械的重复,培养学生有思维的想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进行拓展。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拓展交流,引导学生简单了解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了对文本的认识。

  四、引导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走近传统节日》

  1、设计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方法的指导。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珍惜学生生活体验与教学的关系,让学生从心里喜欢上了我国传统节日,从行为上亲近它,进行实践探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

  在活动中,教师不是临驾于学生之上,而是以一个小伙伴的身份,和他们一起探究,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指导,教给方法,适时鼓励,使学生乐于学习,积极投身到活动中去,为顺利的完成活动打下基础。

  3、实践体验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尽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满足了他们的欲望,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促进了他们求知的兴趣。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4

  《纸的发明》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上课伊始,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我把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纸”制品展现在讲台上,再把课前用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纸粘贴而成的课题贴在黑板最醒目的位置,当一个五彩缤纷的“纸”字呈现在同学们眼前时,他们个个扬起小脸儿,难掩心中的兴奋,毫无疑问,孩子们已经被这五色斑斓的纸张吸引住了,我暗自庆幸一一毕竟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这些不同种类的“纸”张之后,我利用多媒体演示了“纸”的发展历史,并用“印刷术”引导他们说出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样,就做到了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引导,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于纸的探究欲望。

  虽然“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文,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但它的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作者的情感——自豪。学说明文的课堂也是书声琅琅的课堂,所以在第一课时中我鼓励学生紧紧抓住关键词引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通过朗读表达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跟着一起思考:“纸”这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历史带来了怎样的发展呢?学生一时语塞,引发了他们探索的兴趣。接着第二课时我创设回想的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纸”的发展历程,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首先从记载文字的载体上“兽骨”、“龟甲”、“青铜器”、“竹片和木片”、“帛”、“麻”、“纸”等中体会这些材质的变化传递出来的信息,体会“纸”发明的重要性,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其次从几千年来文字载体的方便性比较,引导学生体会造纸术之所以称为古代四大发明有其重要的意义。此时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情感,作者的情感,文本的情感融为了一体,两个字——自豪。

  引导孩子们通过计算纸的用量来使他们懂得浪费纸的现象时普遍存在的,说明我们提倡节约用纸的目的时为了保护木材资源,从纸的角度来谈环保和爱惜资源,倡导学生节约纸张。

  这节语文课虽然还算进行的比较圆满,但我始终忘不了探究活动中孩子们那种牵强的眼神,在我心中,那是对同伴、对老师、甚至是对知识的一种怀疑。我一直鼓励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中细读课文,还是我对这堂课的准备不够充分,在解决课堂突发问题这方面缺少教学智慧。课堂是预设和生成的辨证统一,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而“节外生枝”的生成,更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智慧。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5

  成功之处:

  教学中,本文首先“学习生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通过课件展示比较难读的以及与课文理解有直接帮助的字词,在指读当中发现不正确的字词读音,随即把它们进行正音。然后“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课文段落大意,从而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从而实现由初读到品读的过渡。

  不足之处:

  放手给学生,必定造成学生思维的异常活跃,如何让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序地教学,是今后应该注意到的。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6

  上周提前布置了本单元的预习任务,利用假期孩子们对生字词和课文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前两天我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进行了检测,同时和孩子们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了课文内容。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纸的发明》这篇课文,反思了我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注重自主学习,初读课文时,引导孩子们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贡献”一词思考:课文选取了哪些内容来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引导学生借助课后练习第一题的提示,提取文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文中的这些信息都是显性的,提取的难度都不大,学生独立完成没有问题。课堂上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静心默读,边读边圈画内容要点,根据所圈内容,练习用连贯的话说出来。

  二、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从而感受造纸术的了不起。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时,有一位学生说蔡伦创造发明了造纸术,此时,我随机将“改进”和“创造”这组关键词语进行了分析,提出问题:人们先后用了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比较一下,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改在何处?进在哪里?文中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一句中的“改进”,能否换成“创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改进”是指通过改变某些做法,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好的方面发展,而“创造”是指以前从来没有的,从无到有。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改进”是从有到优,而“创造”是从无到有,通过结合具体的语境对词语进行了辨析,帮助学生准确把握了词语的意思,提高了联系语境理解意思的能力。

  三、抓住关键语句了解造纸术能传承的原因。学生在初步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基础上,引导他们关注课文中叙述每种书写材料缺点的句子,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和古人言语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更清楚的理解了每种材质的纸被取代的原因,也更深刻的体会到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必要以及造纸术能传承下来的原因,从而也将课后第二题自然融入阅读教学中。

  四、注重学生有条理表达阅读内容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表达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过程时,引导他们抓住关键词语,也就是抓住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作,把造纸的过程写清楚的,这时候我整合了语文语地三里语句段运用里的第二题,让学生试着介绍一下捏泥人,剪纸,拼装玩具的过程,孩子们能抓住动词来简单说明流程,还有的同学能够加上一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让自己的描述更有条理。

  上完这节课,感觉同学们学习的兴致极高,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深入感受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孩子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纸的发明》的教学反思 篇7

  《纸的发明》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纸”的发展历程以及各种“纸”的优缺点。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

  本课的重点难点在于: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能解释蔡伦改进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的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因此,在处理第一个点时:我借助课后的第一题梳理出纸的发明历程(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后来),建立时间轴进行梳理。

  处理第二个点时,学生容易只找到从正面观点解释,忽略反面的理由。因此我对于蔡伦改进造纸术以前记录文字的方法进行梳理,找出不足,理解这些记录文字的方法有着不足,所以不能传承。本课重点讲解第4自然段,首先,对于造纸时的动作进行分析,本单元语文园地的训练要点。其次,弄清楚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本单元语文要素)。最后,明白蔡伦纸的优点,综合信息说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的原因。

  这堂课上完,通过与师父们的交流,我明白了还有很多没处理好的地方。

  1、学富五车讲解的时候没引回去,应该引到用竹片记录文字的笨重。

  2、梳理造纸动作的时候,应该再加一个口头训练,说一说剪纸、捏泥人这些活动的过程。

  3、让学生明白这段话是如何围绕一个意思讲清楚的这个知识点没讲清楚。应该在原来逐句分析意思之后,再问学生,你觉得这段话讲了什么,再去理解。

  学海无涯,勤学勤思!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41:37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7:48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4:24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30:12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6:10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12:22:31

母亲节祝福问候语微信锦集39句2023-08-18 02:43:19

精选父亲节祝福问候语合集38句2023-08-14 20:58:48

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教学反思2023-08-15 07:50:13

精选温馨母亲节祝福语36条2023-08-17 03:50:47

六年级语文中华少年教学反思2023-08-15 07:50:13

语文课文大卫教学反思2023-08-14 01:34:33

嘀哩嘀哩的教学反思2023-08-13 07:56:31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反思范文2023-08-23 17:32:06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六篇)2023-08-27 03:55:50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读数和写数课后的教学反思(通用五篇)2023-08-15 22:29:01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