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一年级数学教案(合集十五篇)

时间:2023-08-16 22:48:48 文/阿林老师 教案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一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小数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用具:

  积木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评价

  互动意图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

  2.板题:高矮

  1.判断高矮

  2.读题

  比较大小、胖瘦宜肯定评价

  1.感知人有高有矮

  2.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2.布置活动

  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

  3.汇报交流

  4.总结方法;

  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1.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

  2.小组合作

  同桌

  3.以组为单位,汇报不同方法

  鼓励合作活动

  组间互评

  肯定方法

  鼓励求异思维

  1.激疑启思

  2.培养参与意识与合作能力

  3.培养思维创造性和语言表达力及自信力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1.判断并说明方法

  2.判断并说明方法

  组间互评,肯定鼓励

  1.培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思维说理能力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反馈

  同桌纠错汇报,独立判√、×并改正

  鼓励互查

  1.培养审题的学习习惯,能自查、互查

  2.激趣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那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1.自由活动

  反馈

  2.合作活动

  观察

  判断

  反馈

  鼓励别出心裁

  鼓励别出心裁

  生评

  学生自由活动,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点,在游戏活动中激趣启思,激发挑战性与创造性。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

  反馈

  学会总结

  教学注意事项:

  1.学生对实物的比较有许多生活经验。当两名学生上台作比时,学生观察比较的是两个人最明显的特征,高矮、胖瘦,提示又能区分大小、多少、长短等,对这类比较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本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比较的方法。

  2.指导学生探究时注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合作面先窄后宽;学生对不同方法的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朋友吗?今天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动物朋友。

  (出示主题图)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你们知道今天是谁的生日吗?

  生:是大象过生日。

  师:让我们齐唱一首《生日歌》,祝大象爷爷生日快乐!

  生:(唱歌,有的还站起来表演动作)

  师:我代表大象爷爷谢谢大家的祝福!

  二、主动探索,经历过程

  1、统计客人情况。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些什么?

  生1:大象家来了很多客人。

  生2:我看到小狗、小猪和小猴都来了。

  生3:我看到两棵大树,有4只小猴子爬在树上。

  生4:我看到有一只小狗在妈妈袋袋里。

  生5:我看到有的动物手里还拿着鲜花。

  ……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从图上看,大象家来的客人比较多,排列得有些乱,不容易一下子看出来各有多少。你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它们各有几个吗?

  生:我们让小狗家站在一起,让小猴家站在一起,让小猪家站在一起。

  师:这个办法好!我们先来把客人分一分类。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这些小客人的头像,我们来给它们排一排队。

  (请六个学生上台自由组成二人小组合作排小动物。一个人指着图上的一只动物,另一个人就拿一个它的头像贴在黑板上。)(老师提供的动物头像是有多余的,供学生选择。)

  生排列的结果如下:

  狗狗狗狗

  猴猴猴猴猴

  猪猪猪

  师:三种小动物的队伍都已经排好了,谁来数一数它们分别有几只。

  生:小狗有4只,小猴有5只,小猪由只。

  师:(根据学生数的结果板书:)

  ( 4 )只 狗狗狗狗

  ( 5 )只 猴猴猴猴猴

  ( 3 )只 猪猪猪

  师:看着这张图,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小猴家来了最多。

  生2:我知道小猪家来的最少。

  生3:我知道大象家一共来客人12个。

  生4:我还知道小猴比小狗多1只。

  生5:小猴比小猪多2只。

  ……

  师:象刚才这样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统计。

  通过刚才的统计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了大象家来客人的情况。

  (板书课题:统计,并注上拼音)

  2、统计鲜花情况。

  师:在这张图上,我们还能统计什么?

  生1:可以统计大象收到的鲜花。

  生2:可以统计动物们穿衣服的情况。

  生3: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树上,哪些在树下。

  生4:还可以统计哪些动物在大象的左边,哪些在右边。

  ……

  师:我们就来统计一下大象收到鲜花的情况。

  生:(小组活动: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张作业纸,一个1号信封,里面放着大象收到的五种颜色的鲜花。请小组合作,先按照颜色分一分类,再把同一种颜色的花排一排,贴在虚线方框内,最后数一数各有几朵,填在括号里。)

  师:(巡视指导,把各组的作业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的作业)

  学生作业中有的小组把花横着排列,有的小组竖着排列,还有一个小组是斜着排列的(见下一页),老师也肯定了他们独特的排列方法。

  师:经过这样的统计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大象收到黄花3朵,红花5朵,绿花4朵,紫花2朵。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生1:大象收到的哪种颜色的花最多?哪种最少?

  生2:大象一共收到多少朵鲜花?

  生3:红花比黄花多几朵?

  生4:紫花比绿花少几朵?

  生5:大象最喜欢哪种颜色的鲜花?

  ……

  紫 黄 绿 红

  紫 黄 绿 红 a

  黄 绿 红 a a

  绿 红 a a a

  红 a a a a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 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过程:

  一、闯迷宫

  1.激趣。

  师:同学们,认识他们吗?(cai播放1~9九个数字娃娃的小动画)

  数字娃娃今天特地邀请我们班同学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师:数字娃娃说,只要闯过他们摆的迷宫,大家就可以进数学乐园。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2.观察迷宫,明确规则。

  师:数学娃娃摆了一个什么样的迷宫呢?

  生:有1到9个数字,有两个出口。

  师:按照什么顺序才能走出迷宫呢?谁知道?

  学生发言(按照从1到9的顺序)。

  师:指给大家看看吧。

  (一个学生上台划出路线图,展示给学生。)

  师:对。只有按照从1到9的顺序,才能走出迷宫见到数字娃娃。如果不按顺序,就会被困在迷宫里,也到不了数学乐园了。

  3.独立闯迷宫,展示成果。

  师:谁有不同方法路线走出迷宫?把它划在自己的课本上。看看自己最多能找出几条路。

  (学生在自己课本上用笔划出路线,教师观察学生操作情况。)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到这里来指给大家看看吧。

  (学生到黑板上划一划,说一说。)

  师: 谁和他不一样?来。

  (学生划出不同路线图。)

  4.肯定方法的多样,闯出迷宫。

  师: 大家找到了这么多条路,都能顺利走出迷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按照从1到9的顺序。数字娃娃要带大家去数字乐园了。走吧。

  二、说组成,得门票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起从1数到9……到了。(cai出示“数学乐园”画面)

  进数学乐园还要有门票的。怎么办呢?

  哈哈,原来早就给大家准备好了,在这里呢。(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一沓类似门票的空白卡片。)只要说对一个关于数字的组成,就可以得到门票。有信心吗?

  生:有!!!

  师:屏幕上出现哪两个数字,就说一个关于它们的组成。比如2,6。

  生:2和6组成8。

  师:还能怎么说?

  生:6可以分成2和4。

  师:都可以。

  师:我们来“开火车”。哪列“火车”顺利到站,他们小组就可以拿到门票。“小火车,……”

  生(齐接儿歌):“……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来。”

  (cai随机出现一组组的两个数字)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一个接一个说数的组成。

  (游戏顺利完成的,卡片以小组为单位发到各个学生手中。)

  三、验门票,进乐园

  1.写算式。

  学生用水彩笔在空白卡片上写一个算式,不写得数。

  2.同桌互换。

  把写有算式的卡片和同桌互换。

  3.验门票,进乐园。

  学生按小组,挨个读出门票上的算式,说得数,投入写有对应数字的票箱,其余学生做裁判。计算正确投递正确的学生进入“数学乐园”。

  四、排排坐,选队员

  1.教师发指令,选拔学生。

  师:同学们经过这么多考验,终于顺利来到数学乐园了。等不及要参加游戏比赛了吧?

  可是,比赛规定只要十个男同学,十个女同学。怎么办呢?还是考考大家,通过考验了才能参加比赛。

  师:请同学们坐整齐了,听到口令作出反应,又快又对的就能参加比赛。准备好了吗?

一年级数学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认识左右,感知左、右的位置关系,能用左、右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经历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3、体会位置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认识左右的必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左右的标准,初步掌握判断左、右位置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用左、右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的的位置关系,大家掌握的也很不错,现在老师考考大家,有没有同学知道还有哪些方位啊?

  生:左右。

  师:平时老师和大家说,上下楼梯应该从哪边走啊?

  生:右边

  师:我们这节课就开始学习左右。现在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这位同学应该从哪边走啊?(展示图片)。

  (学生指出从哪边走,指对的给予表扬,指错了请其他同学再说)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举起左手,认识一下左手,再举起右手,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左手和右手有什么区别(请同学单独说)

  引导学生说出左手和右手手指的顺序不同。

  (二)活动中感知,认识左和右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我们思考一下,我们的两只小手平时用来做什么呢?

  生:右手写字、吃饭,左手压书。

  师:左右手师一对好朋友,它们配合起来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情,你身上还有这样的“左”和“右”的好朋友吗?快来找一找。

  生:左腿和右腿,左眼和右眼,左脚和右脚等等。

  师:大家说的很对,下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请几位同学到台前来做游戏,他们要听老师说的话做动作,大家看看这几位同学做的对不对,错的最多的同学,我们请他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

  游戏开始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抬抬你的左腿,抬抬你的右腿。(请表演错误最多的同学表演节目)

  师:我们再来做一个游戏,老师请几位同学说一说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几位同学,从前往后说他是第几人,从左往右数他是第几人。

  老师先做一次示范,再让学生起来说。

  师:出示一张和教室座位一样的图片,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在图中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请几位同学找出自己的位置。

  四、课堂练习

  数学书P12第4题。

  五、课堂小结

  师:大家想一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一共学习了几个位置。

  《左右》教学反思

  《左右》这节课,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游戏活动。学生始终在老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

  下面是我对《左右》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的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特点,转化为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教学活动。

  二、游戏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节课中,我利用游戏活动让学生增强成功感,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和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可以掌握所学的新知识,有一些同学对新知识的掌握还不够。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5

  一、教学内容

  认识100以内的数。

  教材分两大段七小段安排:

  1.认数:①认识几十和一百(P24~26)②整十数的加、减口算(P27~28)③认识几十几(P29~31)④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P32~34)

  2.数的大小比较:①100以内数的顺序(P35~36)②比较数的大小(P37~38)③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用语表示两数的相差状况(P39~41)

  另外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42~43)和实践活动“我们认识的数”(P44~45)。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创造性地安排教学内容。

  从上面谈到的两大段、七小段的内容安排来看,与传统教材显然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

  (1)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这样安排便于学生了解几十几的组成,可以了解几十几介于哪两个整十数之间,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数和计算相结合。这样安排好处有二:①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为这些口算都是以数的组成为根据的;②为以后的加减计算打基础,以后的加减计算归根到底都要进行这两种基本计算。

  (3)中间安排百数表承上启下。由于前面认数是先认识整十数再认识几十几,对100以内数的数序还没有完整认识,所以中间安排百数表以承上。另外百数表是自然数列的一部分,而在自然数列中后边的数比前边的数大,这一规律就成了比较数的大小的依据,所以又起了启下的作用。

  (4)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相差状况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和两位数的数值。

  (1)借助直观有什么好处?

  ①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能按顺序从1数到100,但对这些数的实际数值未必了解,也就是缺乏数感。对于较小的数建立数感的最好方法是数实物。观察实物建立数值表象。

  ②逐步认识计数单位、十进关系和数位。

  学生对数值的认识不能停留在以1为单位认识数值的多少上,应逐步建立更大的计数单位,并认识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逐渐学会用大小单位相结合来表示数的大小,书写出来就要用到数位,所以在认数过程中要逐步扩大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认识。而这些新的认识又离不开直观手段。

  (2)教材上是怎样用直观材料表示数值和十进关系的?

  主要的直观材料有两种,一种是小棒,另一种是计数器。前者是纯直观具体,后者是半具体半抽象。利用小棒是在已经直观认识1捆是10根的基础上,先认识几捆就是几十,10捆捆成1大捆,认识10个十是一百(P24),再认识几捆另几根就是几十几(P29)。这样借助小棒的多少,学生很容易感受数值的大小。每部分内容在用小棒表示后马上引入计数器,计数器的优点是它已经引入了数位,利用了十进制,这是它抽象性的一面,每位上珠子的多少,又能表示这个数位上单位的多少,这是它具体性、直观性的另一面,所以在认数时离不开计数器,教材在计数器上标出了计数单位,并用文字叙述了数位顺序。

  此外在练习中还用一串珠子表示1个十,一摞木块表示1个十,一筒羽毛球表示1个十,增加十的表象,特别是P25第3题,P30第3题,让学生自己把小球、五角星圈一圈先构建计数单位十的模型,再利用模型数数,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3)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除了让学生经历由直观到抽象的认数过程外还应特别注意两点:

  ①要突破几十九添一后是多少这一难点。

  学生数数时数到几十九下边往往数不对是几十,也就是在拐弯处出问题。教材对这一难点的突破很重视,P29专门安排了三十九添上1是四十这一内容,教学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特别是经历把10根再捆成1捆及原来有3捆又添1捆成4捆这一过程,真正理解39添1为什么是40,这不仅是数数的需要,也是以后进位加计算的基础。

  ②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

  了解数的组成不仅是感受数值大小的需要,也是今后四则计算理解算理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数的组成,P25第2题直观认识几个十是几十,P26第5题则抽象地认识整十数和100的组成。P30例题除利用计数器学习写数外,重点也放在数的组成上,P31第5、6题,P34第1题借助直观练习几十几的组成,P34第2题则抽象地利用数位知识写数。

  3.妥善组织计算教学。

  (1)整十数的加减要提倡算法多样化,使学生理解算理。教材的例题了三种算法。一是十个十个地数;二是利用数的组成,进行单位个数相加;三是利用知识迁移,3+2=5,30+20就等于50。减法也要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几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要注意两点:①在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引升到以两位数的组成进抽象的数学思考。如30+4,如果不看图,怎样想?30是3个十,4是4个一,3个十和4个一合起来是34,所以30+4是34;又如34-4,34是3个十和4个一合成的,-4就是去掉4个一,只剩3个十,就得30。但不要求学生死记此推理过程。②要注意教学加、减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记住。

  4.利用百数表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材在呈现百数表时有三点创新:

  (1)让学生自己把百数表填完整,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序。

  (2)让学生观察百数表发现规律,这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还能加深对数的意义的理解。

  (3)让学生用不同的框在百数表中框数,进而根据框中的一个数猜另外三个数。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把握数序规律。

  教学时要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切实地组织学生参加上述学习活动。

  5.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安排比较数的大小的内容。

  (1)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选策略比较数的大小。

  P37的例题选材来自于儿童心中的现实生活,不但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能激活现实生活中已有的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

  在进行46和38的比较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自选策略进行比较。书上呈现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估计的方法从数的组成上去比,把46看成四十几,38看成三十几,四十几比三十几多;另一种是利用数序比,从小到大数46在38后面,46大。此外学生还可能运用的比较方法有:以40作中介来比,46比40大,38比40小,所以46比38大;上升到法则来比,46十位上是4,38十位上是3,4比3大,所以46比38大。这些比较方法都很好,都是学生的思考,都能弄清道理。

  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思考比较方法,并相互交流,互相启发,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但不宜讲法则,不必统一比较方法。

  (2)关于用日常用语表示两个数的相差状况的教学。

  把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日常生活用语列入教学内容能培养学生的数感,能使数学内容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时应注意三点:①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教材在例题中教学多一些、少一些,在“试一试”中教学少得多,在“想想做做”中教学多得多,这样教学当然是可以的。也可以在例题中增加小狗做85个,然后两两比较,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四个词语的含义。②不要对四个词语在数量上予以界定。这些词语不是严格定义的数学概念,不好量化。一般是给定两个数,让学生说相差状况,或给出相差状况后在几个给定的数中选数,不安排让学生找比20少得多和少一些的数之类的练习,因为如果出现10、11等,很难说清楚。③要尊重学生的用语,如多一些,学生表达为多一点点,多得很少都是可以的,不过课本上的四个词语学生要理解。

  6.重视数感的培养。

  前面提到的借助直观认识数值,了解数的组成,认识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用日常用语表达两数的相差状况,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此外教材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数感的安排还有:

  (1)联系现实生活认数、读数。

  如认识运动服号码,了解数的序数意义(P26⑦),数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张数(P30①),看病时的就诊号码(P36④),春游时选择车辆(P42⑤)。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用100以内的数说话,说家人的年龄,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数物体的个数,数一段路走几步(P44~45),等等,这些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可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从而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初步认识单数和双数,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

  P41③安排了在1~30的数中从2开始隔一个圈一个初步认识双数和单数,接着安排学生利用单、双数找门牌号,这项内容不仅是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需要,也使学生对数的奇偶性初步感知,为以后有关知识的学习作些铺垫。教材在P30②安排了五个五个地数香蕉,P42③让学生对应钟面上的数字填写小格数,既练习五个五个地数数又为以后学习钟面认识打基础。人们数散放的东西时往往五个五个地数数,安排这项内容体现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安排估计和猜数的内容。这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判断一个数接近哪个整十数。P37①判断“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使学生认识到六十几介于60和70之间,P41①在90~100的某几个数中判断哪个数最接近90,问97接近90还是100?93呢?P42②问46接近50还是接近40?44呢?这样的练习为以后的估算打基础,因为估算时需要把一个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数计算,当然这也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②组织猜数游戏。P26⑧猜兔子有几十只,P43⑧猜两位数。一个学生想好一个数写出来盖位,让另一个学生猜,写数的学生不断地根据猜出的数给予提示,值到猜对为止。可以轮换进行,并比赛谁猜的次数少,学生很感兴趣,渐渐地学生就有了猜数的策略,逐步缩小区间。

  ③估计物品的数量。P45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先猜蚕豆、花生米、黄豆的粒数,再数数,培养估计能力。

一年级数学教案6

  设计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

  应用价值: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4、85页。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

  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按时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教学难点:认识整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模型等。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新朋友,你们看,他来了。(大屏幕上跳出一个小熊:嘿,大家好,今天我准备帮我叔叔照看一下钟表店,跟我来看看吧!)

  大街上的店可真多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哪个店是小熊叔叔的钟表店呢?(让学生说一说,指一指)

  你真聪明,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因为钟表店里有好多钟表。)

  小朋友们都是在哪儿见到过钟表呢?(相互交流)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钟,钟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认识钟表

  1、(出示钟表店门上的一个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呢?(让学生充分说一说)(长针、短针、数字、方格)

  我们把长针叫做分针,短针叫做时针(板书)

  2、你能在学具钟上找出时针和分针吗?(同桌相互指一指,再让学生指出老师模型钟上的分针和时针。)

  认识整时

  钟面上用时针和分针来表示时刻,那么这个钟面表示的是几时呢?有谁知道?

  (出示7时整钟),再点击出示一组钟(1时、4时、)让学生认,学生快速认出后,哎呀,你们真聪明啊!怎么一下子就认出这些时间呢?是啊,小朋友们是怎么认出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的呢?把你的方法向其他同学介绍介绍吧。(一起来交流认识整时的方法。)

  小熊: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板书)那下面的钟面各表示几时呢?

  配场景的钟8:00(升国旗)11:00(放学)4:00(体育活动)(中的时针和分针在转动)学生认一认,并强调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数学上说8时,生活中一般说成8点。)

  拨一拨

  小猫说:“钟真好,我也要买一个。”小熊说:“现在是2时,你能拨出这个时间吗?”小猫说:“能。”

  小猫会拨了,同学们会拨吗?试一试

  同学们试拨,请一个小朋友到老师的模型钟上拨一拨,并演示拨钟的方法。我们可以先把分针拨到12,再把时针拨到2。

  请小朋友们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并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干什么。(结合情景进行时间教育)

  修一修

  看着小朋友们又说又拨的,小狗有点急了,它说:“我也要拨一个3时,可是我,我,我怎么拨啊?”我们来看看它的钟表怎么啦?(老师展示一只缺少分针的钟,时针指着3时的钟)看怎么啦?(生:缺少分针)应该如何添呢?请同学到黑板上为它添上分针,(出示3根针,分针、时针、还有比时针还短的一根),让学生在展台上贴针,我们书上也有象这样的缺少分针或时针的钟,同学们也来帮忙添一添吧!(让学生做书85页第5题,为时钟添上分针和时针)做完后选择一些到展台上点评。

  认识大约几时

  去年在我国有一件大事,神舟6号飞船10月12日成功发射,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你们想看吗?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成功发射的情景,感受那激动的时刻吧!

  出示视频

  出示3个钟面小结:

  (1)9时时钟闪烁。火箭是什么时候发射的?

  (2)发射前的准备时钟接近9时,讨论现在是几时?(正好是9时吗?)接近9时可以称为大约9时(大约闪烁)

  (3)发射升空后是九时多一点,这时又是什么时候!还是9时吗?(九时多一点,也可以称为大约9时)

  神舟六号是九时发射的,准备发射时是九时差一点,发射升空后是九时多一点,像这些接近9时的,我们可以说成大约9时。

  认一认生活中的大约几时与整时。

  小熊看到一(1)班的小朋友们这么聪明能干,他很想知道大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我们一起来告诉它好吗?

  出示一组生活场景,并伴有时钟。(大约6时小朋友起床,大约8时同学们做操,10时同学们正在学习,12时吃午饭,大约7时同学在灯下写作业,10时同学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

  定格两组画面(10时同学们正在学习与10时同学们已经进入甜美的梦乡),小熊说:“一个正在上课,一个已经进入梦乡,怎么钟上显示的都是10时呢?”请同学说一说原因(上午10时与夜里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一天走两圈,所以有两个10时!

  5、小熊说:“你们真棒,钟表店里还有一些钟,你们认识吗?(出示一组钟表:电子钟,只有3、6、9、12数字的钟,没有数字的手表,显示罗马数字的钟)(介绍电子钟,哪些地方见过的)不管钟面上有没有标出数字,我们都可以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知道是几时或者大约是几时!

  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平时利用时间的情况满意吗?今后有什么打算?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多少(或少多少)用减法计算。从而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类似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

  数学

  的情趣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1. 智慧老爷爷听说小朋友特别爱动脑筋,心里可高兴。送了份礼物给大家,要想打开礼物,先解开盒上的密码:

  (课件:7比4 6比9 8比3 2比9)

  学生口答

  2. 打开礼物出现水果。(课件出示)让学生对两种水果进行比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生活中常见事物数量比较,自然导入新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下面解决问题作铺垫。]

  二、引导探索 解决问题

  1.数圆片

  师:数数信封里的圆片,知道了哪些数学

  信息

  生:红圆片13个

  生:蓝圆片8个

  师: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提哪些数学问题?

  生: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生:蓝圆片比红圆片少多少个?

  生:圆片和红圆片一共多少个?

  [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意识。]

  2.摆圆片

  让学生摆圆片,摆出的圆片必须一眼就能看出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个?

  学生摆,教师巡视

  展示学生摆的情况,说出摆的方法(一个一个对齐)

  [学生在具体的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动手、观察感知一一对应,直观的发现谁比谁多。]

  3.领悟算法

  (1)让学生把红圆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数量和蓝圆片同样多。

  (2)讨论:老师:什么要这样分?学生:发表意见。

  (3)要求红圆片比蓝圆片多多少只要怎样?用什么方法?(反过来问又怎样列式?)

  从(13)里面去掉和(蓝圆片)同样多(8)个。剩下的是多出的部分。(课件展示)

  学生列式

  (4)提问:13-8=5可以表示什么?

  教师适当的引导如:13-8=5可表示为:小明有13朵花,小红有8朵花,小明比小红多多少朵花?

  学生表述,教师评价。

  小结:求谁比谁多多少?谁比谁少多少?就是从多的部分里去掉少的部分,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少出的部分)

  [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通过手动、口动、脑动、眼动把抽象的理论变得简单形象,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悟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从算式入手“13-8=5可以表示什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给孩子营造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既巩固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开展游戏 设问解答

  1. 分6组

  2. 交代游戏规则:

  (1)每组选三人抓棋。

  (2)抓棋的人先把自己的名字写在表格里,然后每人抓一次,数一数抓棋的个数,写在自己每名字的下面。

  (3)填好表后,每人根据自己组里填表情况提一个“比多少”的数学问题写在纸条上,最后把纸条贴在表格里。

一年级数学教案8

  课题:8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两步思维过程.能用凑十法正确计算8加几的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8加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磁铁黑板、红花、黄花图片、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学具:8根绿色小棒、4根红色小棒、8个黄圆片,7个红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连算.

  8+( )=10

  8+( )=10

  8+( )=10

  10+4=( )

  10+3=( )

  10+7=( )

  8+2+2=( )

  8+2+5=( )

  8+2+6=( )

  8+2+8=( )

  3.口算.

  9+4=

  9+7=

  9+5=

  9+3=

  9+6=

  9+8=

  师问:9+6 9+8你是怎样想的?

  师指8+( )=10问:8加几等于10?板书:2

  二、学习新课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的加法,是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凑十法)

  今天我们还用凑十法来学习8加几的进位加法.(板书课题:8加几)

  1.教学例1.

  出示例1 8+3=11

  (1)出示黄花、红花图.

  师说:根据图上黄花、红花的个数,请同学们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出:格子里有8朵黄花,格子外面有3朵红花,一共有几朵花?

  师问:要求一共有几朵花,怎样列式?(板书:8+3=)

  师问:8+3这道题怎样计算?同学们可以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现在分小组讨论一下.

  指名说计算方法.

  (2)直观演示.

  师说: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好,计算8加3时,可以用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凑十法来计算.

  老师边说边演示:格子里有8朵黄花,如果把格子里凑满10朵需要放几朵?(放2朵)那就把8和几凑成十?(8和2凑成10)把外面的3朵红花分成几朵和几朵?(分成2朵和1朵)拿走2朵放在格子里,8加2得几?(8加2得10)10朵再加几朵?(10朵再加外面剩下的1朵)10加1得几?(10加1得11)所以8加3等于11.

  (3)讲计算过程.

  请一个同学把计算过程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边说,老师边在式子上用连线表明.

  师问: ① 为什么要把3分成2和1?

  ② 计算8+3时怎样想?

  引导学生说:这样想:

  ① 先把8凑成10,把3分成2和1.

  ② 8加2等于10,

  ③ 10再加1等于11.

  2.教学例2.

  出示例2 8+4= 8+7=

  (1)摆小棒,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根绿色小棒,右边摆4根红色小棒.(老师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出小棒)

  师问:谁能看图直接列出加法算式?(板书:8+4=12)

  师问:8加4等于12,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移动小棒,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多少?谁来试试?

  指名上前移动磁铁小黑板上的小棒.

  师问:你们都看清楚了吗?请你们摆一摆自己的小棒,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8加4等于12.引导学生这样摆:把4根红色小棒分成2和2,再把其中2根推向8根绿色小棒一边.老师连线:

  学生自己小声说计算过程.

  (2)摆圆片,算一算.

  师说:左边摆8个黄圆片,右边摆7个红圆片.(指名一个同学同时在磁铁黑板上摆圆片)

  看图,自己小声说加法算式.

  指名说算式:8+7=□

  师问:8+7怎样想?请同学们边摆圆片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一个同学上前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指名看算式说计算过程.

  师问:8加7时,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

  3.教学例3.

  出示例3 想一想:

  8+5=□ 8+6=□ 8+8=□

  师说:刚才我们计算的这几道8加几的题都是把后面的加数分成2和几,2和8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几就是十几.

  现在老师再出几道题,不看图、不摆实物,看谁会算?

  教师出示:8+5=□ 8+6=□ 8+8=□

  两人一组说一说每道题怎样想.

  老师点题,指名口算,并说计算过程.

  4.教学例4.

  出示例4 8+9=□

  (1)师问: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老师归纳出两种方法:

  ① 把9分成2和7,2和8凑成10,10再加7等于17.

  ② 9+8=17调换加数位置,8+9也等于17.

  (2)师问:你们认为这两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小组讨论.老师行间巡视,听取意见.

  指名说讨论结果:第二种方法好.

  师问:为什么说第二种方法好?(第二种方法简便)

  师说:你们真聪明,会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齐读黑板上的算式.

  5.小结.

  提问:

  (1)今天我们学的是几加几的题?

  老师指课题:8加几

  (2)我们计算8加几时,应先把8怎么样?(把8凑成10)

  (3)凑10后再怎么办?(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分出的2和8凑成10,10再加几就是十几)

  (4)8+9这道题怎样想?(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教师小结:8加几,先把8凑成10,把另一个加数分成2和几,8加2等于10,10再加几就等于十几.这就是我们要求的数.

  三、巩固反馈.

  1.看图写算式.

  2.口算.

  8+2+2=

  8+2+6=

  8+2+5=

  8+2+3=

  8+4=

  8+8=

  8+7=

  8+5=

  师问:上面每组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3.移动8,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4.猜一猜,花是几?

  8+3=

  8+9=

  8+5=

  8+7=

  8+6=

  8+8=

  8+10=

  8+2=

  8+4=

  板书设计

  8 加几

  教案点评:

  8加几是在已学过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难度不大,所以在设计教案时,重点引导学生将已学过的凑十法迁移到8加几的学习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节课的复习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新课铺垫.这节课的教材共安排了四个例题.在设计教案时是这样安排的:例1,通过观察小花图,看老师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8加几的凑十法是8和2凑成10.例2、例3,老师放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新问题.例4,老师引导学生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的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而且要面向全体,达到人人会说,人人都能掌握凑十法的目的.

  巩固练习的安排分三个层次进行练习.第一层次是看图列式计算.第二层次是基本练习.第三层次是抢答,要求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探究活动

  加法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一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巩固14个生字,会写“牙、尺”两个字。

  2、体会自选商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

  3、愿意在生活中主动识字。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通过实物,把字词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生字卡、商品名词卡

  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出示本课不注音的9个词语,你还认识他们吗?

  2、认读词语中的生字

  (课件将生字变为红色)。

  齐读生字

  将词语中的熟字去掉,指名认读生字

  将生字打乱顺序认读。

  3、找朋友。(拼合体字:场、奶、笔、作)

  4、课件出示:小兔走迷宫(在迷宫里认读生字)。

  5、出示“面包、牛奶”等9种商品图,学生贴商品词卡。

  (贴对了带领全班齐读,错了同学纠正齐读。)

  6、商品分类:哪些东西摆在同一个货架上?指名摆词卡,读词。

  7、小结 商品分类摆放了,人们在自选商场购物真方便。

  (二)学习课文

  1、师:小明逛了自选商场,他是怎样夸自选商场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反馈(东西多,买东西方便)

  4、出示句子朗读指导。

  自选取商场里的东西真多。

  在自选商场里买东西真方便。

  5、说话练习,要求学生用上课文中的9个词,并边说边出示商品词卡。

  出示:自选商场里的东西真多呀!有XXXXXX,有XXXXXXXX,还有XXXXXX。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牙、尺”两个生字。

  2、你会书空“牙”吗?(“牙”的第二笔“竖折”要一笔写成。)

  指名书空。

  3、学生齐书空,教师范写。

  4、教师范写“尺”,提醒“尺”的撇、捺要舒展。

  5、学生各描红、临写1个。

  6、师生共同评议、修改。

  (四)、生活识字展示、交流

  1、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商标拿出来,指名认读自己收集来的商标上的汉字。

  2、逛“自选商场”。

  (1)四人小组将商标分分类。

  (2)全班“购物”:你喜欢什么,就拿什么,再想办法(请教同学)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记得最多,最能干。

  (3)反馈:我在自选商场买了XXXXXX、XXXXXX、XXXXXXXX。

  (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所购的“物品”。)

  (4)评选“识字大王”。

  (五)总结。

  同学们真能干,不仅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还用自己的办法认识了好多商标上的字,老师希望你们以后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认识更多的字。教学反馈:

  板书设计:

  dōng xi

  东 西多

  自 选 商 场

  买东西 方便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初步理解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2、能力目标: 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本领带小动物们安家,并相互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3、情感目标: 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体验数学课程的人文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知空间中物体的相互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上与下、左与右是相对的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海的变化真大啊!很多小朋友都搬了新家。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小胖、小亚和小巧也搬家了,住在一栋新房子里。他们邀请欢欢和乐乐去做客,我们去瞧一瞧!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师:这栋房子里住了哪些人? 对!他们都住在一栋房子里。欢欢和乐乐先要到小巧家去做客。听!欢欢正在问乐乐:“你知道小巧住在哪里吗?” 乐乐怎么回答呢?我们听仔细了:“太简单了!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

  [板书] 乐乐把这一层叫做?(上面一层)这一层是?(中间一层)那么这一层就是?(下面一层)。 乐乐把这里叫做?(左面的房间)这里是?(中间的房间)那么这里就是?(右面的房间)。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本领“上、中、下,左、中、右”[揭示课题]

  所以他说小巧住在?(上面一层左面的房间里)我们要像乐乐一样把话说完整,先说哪一层再说哪一面的房间,一起说一遍“小巧住在?”。 老师请两个小朋友把刚才欢欢和乐乐的对话再说一遍。

  师:会吗?乐乐要考考我们,听好了:“小朋友,你们会不会用上中下、左中右来说一说其他人住在哪里呢?” 这幅图在我们书上,请你们看着书小组内两人一组,一个演欢欢提问,另一个演乐乐回答。

  师:现在老师请每组派两个小朋友来演欢欢和乐乐。注意别的小朋友提过的问题就不要再提了。

  三、针对练习,巩固新知。

  1.师:乐乐说小朋友们真棒!这回轮到欢欢要考考大家了。请你圈一圈,谁住在紫颜色的房间中? (讲评第一题) 师:会吗?请做书上第2大题。

  2. 师:刚才是告诉我们房间,让我们圈出谁住在里面。这回反一反,告诉你一个人,请你把他的房间涂上颜色。有问题吗?请做第3大题。

  3. 师:欢欢说小朋友们真厉害,他和乐乐又想了许多问题要难倒你们,怕不怕?这些问题是第4大题,请你们小组内轻轻地说一遍。

  师:我们来开小火车。

  4. 师:最后我们来做抢答题。第一个举手的小朋友才能回答问题,答对者拿一颗五角星,答错者扣一颗五角星。预备开始!

  (1)谁住在小丁丁的左面,小巧的的右面? (小淘气)

  (2)谁住在小胖的右面,小亚的上面? (亮亮)

  (3)谁住在小丁丁的下面,康康的上面? (外婆)

  (4)谁住在亮亮的左面,小巧的下面? (小胖)

  (5)谁住在小胖右面的、下面的房间里? (康康)

  (6)谁住在康康上面的、左面的房间里? (小胖)

  (7)谁住在外婆下面的、右面的房间里? (小亚)

  (8)谁住在亮亮左面的、上面的房间里? (小淘气)

  (9)谁住在外婆下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玲和小亚)

  (10)谁住在外婆上面的、旁边的房间里? (小巧和小丁丁)

  四、公开练习,联系实际。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中下、左中右。这些小动物们请小朋友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带它们安家。听清要求小组合作,给小动物安家后互相说一说它们住在哪里?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一、分析任务:

  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元、角、分的认识"。用人民币购买商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学生常常会遇到买门票、食品、玩具、学习用具以及交费等实际问题,因此,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让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种类,知道爱惜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在日常购物中要注意文明礼貌,让学生知道要节约零用钱。

  二、课前调研:

  一年级的学生都有花钱的经历,但是对人民币到底认识多少呢?我对15名学生做了访谈式调研。

  调研是以聊天的形式进行的,主要涉及的问题是:

  (1)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吗?

  (2)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

  (3)你知道人民币都分哪些种吗?

  (4)你自己买过东西吗?能说说你是怎么买的吗?

  (5)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

  (6)一个转笔刀5元7角,你要拿哪些张钱去吗?还可以怎么办?(老师提供样币)

  通过这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其他国家的币种知道得很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有部分学生没有独立买过东西;对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不是很清晰,在所调查的15个学生里,有10个学生能清楚地说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只有7个学生能说出1元5角是15角,5元7角我可以拿一张5元和7张一角和其它方法的。

  根据这些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对外币的一些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点放在了元角分之间的转换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用1元钱买了一支笔,我可能拿哪些钱去买?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最后还原到生活当中去。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的关系。知道1元=10角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使用爱护人民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购物”两字)

  师:小朋友,大屏幕的两个字你认识吗?谁能大声地读出来?

  生:购物

  师:购物是什么意思呢?

  生:买东西。

  师:对,买东西就要用到钱。

  师:你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钱呢?(课件出示各国的钱)

  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日本使用的是日元,美国使用的是美元,(课件上指点给学生看!)

  2、引导中国的钱叫人民币

  师: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呢?

  生:人民币。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集中学习、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师:请小朋友将准备好的钱袋拿出来。(同桌合作)

  师: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拿给同桌看一看,看谁认得最多,开始!

  (教师巡视)

  师:刚才我看了一下,小朋友认得不错,下面我来看看你们都认对了没有?(课件出示)

  师:说说你是怎么认的?(着重讲可以看数字、颜色)

  (第一组:放大的100元第二组:放大的20元第三组:放大的10元)

  (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及纸币同时出现)

  师:两个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指着硬币,纸币的课件)

  生:一个是纸币,一个是硬币。

  师:对,他们制作的材料不一样。

  师:两个硬币的背面是什么?

  生:国徽。

  师:国徽是什么?

  生:是我们国家的标志。

  师:很多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因此我们应该爱护人民币,不要在人民币上乱涂乱画。

  2、给人民币分类

  师:这么多钱放在桌上,你们觉得怎样?

  (课件出示一堆零乱的钱,面值参照书P54)

  生:很乱。

  师:那你们能把它们有规律地分一分吗?

  (请一个小朋友说,教师移动鼠标将钱分类)

  师: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分一分?说说你按什么来分的?

  生:按数字分。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

  生:硬币纸币分。

  生:按元、角、分来分。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名称,谁来给他们三兄弟排排队?

  生:元是老大,角是老二,分是老三(随小朋友说,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

  师:小朋友说得真好!下面打开课本55页,书上的人民币你都认识吗?发现书上印的人民币与我们刚才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左下角有一个红颜色的斜线。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生:这是样币。

  师:这小朋友知识面真广,这是样币,样币是不可以使用的。

  3、简单的角与角的换算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按单位可以分成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课件出示)一张两角可以换——()张一角,一张五角可以换——()张一角。

  师:(教师演示换2角,请小朋友拿自己准备的钱上来换!)

  同桌小朋友动手相互换一换5角(教师巡视)

  师:(汇报成果)谁愿意上来表演给大家看一下?

  (分别请两个小朋友上讲台拿5角与其他小朋友换1角)

  师:刚才小朋友只换了2角,5角,现在4个小朋友随意换一换。(用他们准备的钱)

  (教师巡视)师:换好了吗?你是怎么换的,谁愿意来告诉老师?(分别请3组小朋友)

  4、学习1元=10角

  师:老师这里有些玩具,一元一个,谁愿意来买?

  (将学生来买的钱拿给小朋友看,说明小朋友拿1元的方法可以有多种)

  师:老师可以卖给他吗?还有不同的付法吗?(进行3—4组,用不同的分法进行)

  师:我们从来买的小朋友付的1元钱中发现什么?

  师:对,不管用什么方法付,是不是加在一起都是10角?

  1元=10角(板书,课件出示)

  师:那你们能猜猜1角等于多少分吗?用你手里的学具来验证一下。

  生:1角=10分(师板书)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这些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练习20角=()元3元=()角1元2角=()角)

  (三)游戏,逛超市

  师:你们想不想用手里的钱去买你想要的东西?

  师:好!下面我们去小小超市逛一逛,请一个小朋友来当售货员,谁愿意(准备卡通售货员的帽子)

  师:谁愿意来买,带上你需要的钱!

  (操作中,教师指导:你把他的钱数了吗?问售货员:你觉得当一名售货员责任是什么?并穿插进行礼貌教育)

  师:下面小组合作,先请小组长当售货员,四人轮流,两人买,一人监督,付钱的数目对否?

  师:小朋友都用自己手中的钱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后小朋友可以不要每件事情都麻烦爸爸妈妈,有些东西可以自己去买,但我们自己的零花钱不能乱用,要积累起来,用在该用的地方,好吗?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人民币的认识

  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认识图形》36页—37页

  教材分析:

  学生对图形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经验,联系生活中的实例开展教学,有助于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图形。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面在体上”的设计思路。为了形象生动,通过物体给这些图形拍个照片,为学生创设了操作、探索和思考的情境,丰富学生对图形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1、努力给学生现实的、有意义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2、数学活动中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教学过程:

  (用不同颜色的图形纸贴出来的)

  哇,好漂亮!是不是给我们的奖品呀?

  探索新知

  1、师:今天,咱们班来了新朋友,大家想和它们交朋友吗?交新朋友时,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新朋友叫什么名字?”

  “我想知道新朋友长得什么样?”

  “我想知道新朋友家住在哪儿?”

  “我想知道我的新朋友有什么爱好?”

  ……

  那大家想和这里的图形交朋友吗?那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2、生说师把图形贴在黑板上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3、它们长什么样呢?

  “长方形是长长的;

  正方形是四条边一样长,方方的;

  三角形有三个角;

  圆没有角圆圆的。”师奖励学生图形,

  说得真棒,这个奖品“长方形”送给你。

  4、那它们住在什么地方呢?(生面面相觑)

  请大家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木块,用手摸摸它们的面。

  “老师、老师,正方形住在这儿。”(师点点头,奖给生一个正方形)

  “老师、老师,长方形住在我书的上面。”(师奖给生一个长方形)

  ……

  5、我们给这些新朋友拍拍照片好吗?

  “没相机,怎么拍呀?”

  师:有铅笔和白纸吗?(师示范了一个)生拿着积木,铅笔、白纸,描了起来,然后剪下来,师启发学生还用印泥印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

  6、其实,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家,我们的教师就有很多。你们能给你们剪下来的图形找到自己的新家吗?

  “找到新家后,就把这些图形贴的那些物体的面上。”

  墙壁上、门窗上、开关上、钟面上、流动红旗上,水桶上、地面上……点缀了一层。

  7、全课小节,并板书课题。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玩中认图形 (教师在桌子上摆几个学生常见的物品,有印泥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三棱柱。)

  师:你们喜欢玩魔术吗? (教师给大家表演:先放一张白纸在讲桌上,挡住学生的视线,隔一会儿再让学生看白纸,咦,白纸上怎么有一个圆?学生很奇怪。)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怎样变出圆的吗? (由于所用的物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他们很快明白了魔术的奥妙,纷纷举起小手:我知道,我知道!)

  师:老师是拿圆柱体往印泥上一按,再在白纸上印一下,白纸上就有圆啦!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个给大家看一看?(教室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印出不同的图形。

  生1:老师,我用长方体印了一个长方形 生2:我印了一个正方形,是用正方体印的 生3:我用三棱柱印了两个三角形。

  (就这样,在玩中,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在动手玩中,具体感受到了面在体上这一数学思想。)

  (二)活动二:分中找图形

  师:我们的淘气遇到了一点麻烦,你们能帮帮他吗? (听说要去帮助别人,学生马上聚精会神地听我说。于是,我出示了各种形状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他们进行分类。)

  师: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

  生1:长长的是长方形,放在一起;方方的是正方形,放在一起。

  生2:有三个角的都是三角形,所以要放在一起。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学生的回答十分精彩,把这几种图形的特征分析得很透彻。)

  (三)活动三:动中摆图形

  师:你们能用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吗? (很快地,一双双小手摆出了各种图形。)

  师:有一个图形你们谁也没摆,是什么? 生:圆。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圆的边是弯曲的,小棒是直的,我们没办法摆出来。

  生2:老师,我摆正方形用的小棒一样长。 生3:老师,我摆长方形时,有两边用的小棒一样长,另外两边用的小棒也一样长。

  生4:老师,我用一样长的三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生4:老师,我摆三角形时用的小棒不一样长。 (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各种图形的本质特征,很了不起。)

  (四)活动四:忆中说图形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吗?

  生1:教室的门是长方形。 生2:应该说教室门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生3:我们到酒店吃饭时,很多桌子的面是圆的。 生4:魔方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大家众说纷纭,气氛非常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也不愿离开。)

  〖教学反思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设计各种形式的活动。第一个活动:认图形,对平面图形有一个基本了解;第二个活动:找图形,比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第三个活动:摆图形,挖掘平面图形之间的本质区别;第四个活动:说图形,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

  案例点评

  《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地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点在本节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四个活动的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去,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体验,增强理性认识。其次,教师也注意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如,用小棒摆图形这一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圆与其他图形的本质区别,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探究能力,全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设计:

  一、自学、认识

  游戏导入:

  上课时,老师对同学们有一个规定:“要发言,先举手”。活动一:

  想一想:你喜欢举哪只手?你写字、画画用哪只手?我们现在来玩一个小游戏(举手游戏)老师说举哪只手,你们就举哪只手,看谁举得又对又快。

  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同学分不清左和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

  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生1:左眼和右眼

  生2:左耳和右耳

  生3:左脚和右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能说出这么多。

  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有慢到快,又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左眼、右眼。

  师:摸摸你的左耳,摸摸你的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同学们做的真好,老师相信接下来同学们的表现会更精彩。

  二、参与实践

  探究学习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

  师过渡:小朋友,你们都爱吃水果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大家爱吃的水果,请小朋友呀,仔细观察这些水果,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课件出示:“水果图片”(香蕉、桔子、西瓜、苹果、梨)

  让学生独立思考:

  1、图中有哪些水果?

  生1:略

  2、从左起,西瓜是第几个?

  生:从左起,西瓜是第3个。

  师:你回答的太好了,把你们的掌声送给他。

  3、从右起,苹果是第几个?

  生:从右起,苹果是第2个。

  4、桔子的左边有什么水果?右边有什么水果?

  生:桔子的左边是香蕉,桔子的右边是西瓜。

  师:你说的真棒,你们真聪明,那么老师说你们能摆一摆吗?

  三、再认识,体验

  动手摆

  师:下面呀,把你们的卡片拿出来,根据老师的要求

  摆一摆,小组讨论交流

  要求:

1、先摆○

  2、在○的左边摆△

  3、在○的右边摆□

  4、在□的右边摆☆

  5、在△的左边摆◇◇△○□☆

  让生根据要求在下面摆,师巡视,然后找生到展台摆。

  同桌交流:在你们摆的图形中,从左起,第二个是什么?从右起,第三个是什么?

  小组讨论:

  生:从左起,第二个是△,第三个是○。

  看一看,说一说

  ⑴同桌互相说一说:坐在你左边的是谁“坐在你的右边的是谁?

⑵指名说感悟左右的相对性

  师:现在教师和学生都举起右手。

  师问:老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右边正好反着,到底谁做错了?

  下面请大家观察一下,如果老师和你们一样面积大屏幕,那你们看老师和你们一样吗?

  生齐答:一样。

  师说明:由于老师刚才与你们站的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咱们的右手刚好相反,也就是说,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板书),现在大家对左右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让我们在歌曲中在感悟下左右吧?(放音乐:健康歌,全体站立,让生唱并表演)

  练习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观察花生活动教案2023-08-22 05:02:22

升学宴的主持词(精选五篇)2023-08-21 22:34:21

霸气情书句子2023-08-25 17:43:07

给女朋友写情书要怎么写2023-08-26 03:47:06

观察花生活动教案2023-08-22 05:02:22

小班语言我是一个大苹果教案2023-08-12 18:03:27

坚持不懈,努力学习主题班会教案2023-08-14 12:47:52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