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

时间:2023-08-17 16:05:15 文/王明刚老师 教案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1

  [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等11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会写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重点)

  一、交流预学,初赏丁香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了辽阔的《草原》。今天我们跟随宗璞先生去赏丁香。(板书课题:丁香结,并齐读)

  2.放声朗读课文,看看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3.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4.指导书写:“幽、薄”两个字。

  幽,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内后外,先写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竖折和竖。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宅院幽雅伏案浑浊笨拙眼帘参差单薄照耀文思

  梦想迷蒙模糊花蕾衣襟恍然愁怨顺心平淡

  6.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再赏丁香

  (一)理解内容,提问质疑。

  1.说一说,在预习当中,你批注了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课文题目是“丁香结”,为什么还写了丁香花呢?

  2.为什么“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呢?

  3.为什么说丁香“莹白”,但绿叶“参差”呢?

  4.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

  (二)梳理疑问,聚焦问题。

  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

  (三)整体把握,理出脉络。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板书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预设:

  课文第一部分写丁香花,是“赏花”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写丁香结,是“悟花”部分。

  课文第一部分描写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写作。

  三、品读语句,三赏丁香

  (一)自由读文,批注丁香之美。

  主问题: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描写。

  (二)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写丁香色彩的语句: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

  1.创设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1)感受表达效果:想一想,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看那白丁香,好像更有光泽了,它们——(学生接)还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们——(学生接)

  2.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抓颜色想象: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抓对比想象:一片莹白中透出参差的绿,可见花团锦簇,挤挤挨挨,绿叶只能从花的缝隙里钻出来啊!

  抓顺序想象:作者从外面回来,她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呢?最先看到的是花,然后是叶,最后才是两扇红窗,这红窗恰似画框一般。赏花就成了赏画。

  3.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展示印象派的画,发现雨中丁香特点。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印象派的代表作,印象派突出光和色彩,不强调清晰、细腻。再读读句子,雨中的丁香就是这样的一幅印象派画作。

  (2)理解“渗”过来,感受色彩的交融。

  这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了一起——(学生读句子)。

  (3)配乐读,感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联系上下文,再读一读,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音乐起)在细雨迷蒙中——(学生读)

  (三)从生动的描写感受“美”。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里将花写成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预设:“星星”——小巧、亮。

  “窥”——活泼、灵动,像孩子一样。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预设:读到“檐前积雪”,你想到了哪首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写丁香与王安石写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预设:朗读句子说画面。

  说说作者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

  丁香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呢?

  窗外的丁香,也许增益了作者的文思,更引起了作者尺幅千里的想象……

  四、理解提升,回味丁香

  1.朗读、回味丁香美。

  读作者笔下的丁香,更能触摸到自然的可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2.质疑引入“丁香结”。

  作者不止写了丁香花的美,在赏花美之后,还展开联想,感悟了“丁香结”,这“丁香结”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去感悟“丁香结”背后的人生启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

  一、复习引入,初读“丁香结”

  1.直接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回顾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二、朗读理解,读懂“丁香结”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请你观察课文插图,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啊!

  (二)了解象征

  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蕉心紧裹未展,丁香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读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会读到——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可见,自古以来,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三)领悟思考

  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生命、情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对丁香结却有了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学习压力很大考试中失利与朋友发生争吵

  联系生活实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鸣?既然“结”是难免的,我们何不积极面对?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面对“结”,解开“结”,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练笔,延读“丁香结”

  1.同学们,《丁香结》原文还有一个结尾,读读——“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2.默读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的心中此时有什么想说的吗?请批注在课文结尾处。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丁香结》2

  【学习目标】

  1.品读优美句子,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2.学习本文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仿写作文。

  3.比较古人寄寓在丁香结中的情感,学习作者豁达的胸怀。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宗璞初步领略了美丽的丁香花,丁香花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里,你喜欢哪部分,想不想把你喜欢的句段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师: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怎样描写丁香花的?又赋予丁香花什么样的情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丁香结》。

  二、品读释疑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2.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哪里的丁香花,各是怎样的?找出你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

  3.交流汇报。

  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城里街旁、宅院里的丁香花: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校园里的丁香花: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我家屋外的三棵白丁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

  (2)月光下,白得潇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你从这句中,能知道什么?(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3)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丁香花。)“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说明香气非常浓郁。)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丁香花虽然微小却繁多,单个的固然单薄,可是众多的花聚到-起就形成许多簇,使整棵树耀眼夺目.)

  4.思考: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花的?

  (1)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

  (2)颜色:紫色、白色:

  (3)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

  从感觉角度分析,形状,颜色,气味是哪种感觉?(视觉、嗅觉)

  作者赋予丁香什么样的品格?(结合课文,圈划出关键词,总结归纳)

  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6.再指名读第1至3自然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4至6自然段。思考:在这部分,哪些是作者对丁香花的具体描写?哪些是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

  读后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研读第4自然段,感受雨中的丁香。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朱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师:在这几句中,雨中的丁香具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表现雨中的丁香?(格外妩媚,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3.研读第5自然段。

  (1)写出了丁香什么特点?

  ①繁密耀目

  ②幽雅的甜香

  ③娇俏灵动

  ④鲜润妩媚

  (2)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

  作者把丁香花比作丁香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二是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

  4.研读第5自然段。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

  (2)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作者对丁香结的态度是从容、豁达、积极的。古人寄托在丁香结的情感是愁思,是忧怨,这从李商隐的《代赠二首》和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就可以体会到。而作者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阔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

  三、读写训练,拓展延伸

  1.如何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运用借景抒情法,首先,必须对所写的景物有细致的观察和感受,要把景物描写得逼真传神,为抒情打好基础,做好依托。本文中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其次,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浓厚的思想和感情蕴涵,做到情景交融。再次,要把立足点放在抒情上,因为借景抒情,关键在”借”,即写景是次,抒情是主;写景是手段,抒情是目的。要为抒情而写景。

  课文寥寥数百个字,丁香的魅力跃然纸上,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自然能够解开这个结,由物及人,结构清晰精致。

  2.举一例: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7年7月的散文名篇。由于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作者在文章中描述了一幅清幽美妙的图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曲曲折折的荷塘,密密田田的荷叶,星星点点的荷花,淡淡的月色,脉脉的荷香”,都交融着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上的折射,表现出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3.体会学习本文借情抒情的写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

  示例:

  校园桂花?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描写了城里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园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态,表达自己对丁香的喜爱赞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后写到丁香结是每个人一辈子中都有的不顺心的事,而我们能做的是采取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

  五、当堂检测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六、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丁香结》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处理的很好。

  1.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生字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字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内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

  3.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但教学永远是有缺憾的,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认为还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发挥好。老师在教学中放手不够,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

  2.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我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通用适合早上发的早安微信问候语27句2023-08-21 16:51:36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2023-08-14 20:30:55

中班美术:小蜘蛛织网2023-08-26 02:21:00

高中生学期末家长评语-高中生评语2023-08-17 02:51:22

小学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缩教案2023-08-14 20:30:55

中班美术:小蜘蛛织网2023-08-26 02:21:00

宇宙生命之谜11册10课教案范文2023-08-17 13:41:32

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和电池做游戏2023-08-10 20:35:16

找最小公倍数教学教案2023-08-12 04:35:17

爬天都峰优秀教案设计2023-08-25 06:33:44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