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一)古诗文积累(12分)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12分)
(1)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
(2)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3)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4)烽火连三月, 。 ,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5)田家少闲月, 。 ,小麦覆陇黄。
(白居易《观刈麦》)
(6) ,小桥流水人家,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古诗中有许多描写“月亮”的句子,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
。
(二)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5题。(10分)
日前,武汉理工大学将体育综合测试纳入期末考试成绩,长跑、仰卧起坐等多项考核标准提高,结果遭到学生(A 报怨 B 抱怨)。
一时的怕累,结果可能是长久的负担。有研究显示,良好的身体素质与duàn炼习惯,主要成型于青少年时代。否则,步入职场后,多少人大腹便便、亚健康,也只能无奈地胖下去。这也是为什么校园体育在各国颇受青睐的原因。在日本的大中院校,枯(A 燥 B 躁)的马拉松却总受到热捧;而在英国的伊顿公学,学生甚至被要求每天下午全练体育。
如此获益终身的好事,国内的大学生缘何不买账?分析个中阻力,并没有升学考试的因素,更多还是一种精神力量的疲软。对此,有论者指出,中国体育的本质功能,仍被局限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样一个单纯的生物学观点。长跑等锻炼很容易被视为个人肉体之私事,结果很可能就只被当做一种任务,应付了事。
由是而言,唯有改变浮(A 躁 B 燥)的功利心,才能让体育回归培育完善的社会公民的“马拉松精神”。当然,“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改革者也须构建起“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的渐进思维。改变高考指挥棒,只是第一步,按照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逐步唤醒全民健身健心的意识,激发社会拼搏向上的动能,方为治本的良策。
节选自周人杰《长跑比高数还难吗》,有删减
2.请用正楷字将语段中画横线的文字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3分)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字母即可)。(2分)
(1)duàn 炼
(2)疲软(A lu?n B ru?n)
4.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选择正确的字词(填字母即可)。(3分)
(1)长跑、仰卧起坐等多项考核标准提高,结果遭到学生 (A 报怨 B 抱怨)。
(2)在日本的大中院校,枯 (A 燥 B 躁)的马拉松却总受到热捧。
(3)由是而言,唯有改变浮 (A 躁 B 燥)的功利心。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这也是为什么校园体育在各国颇受青睐的原因。
二、综合性学习(10分)
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此,某班决定开展“精彩成语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6.【看题竞猜】任选三幅图片猜出成语。(3分)
A B C D E
7.【你说我答】根据提示答出成语。(3分)
(1)你说:它的关键词是“赵括”“兵书”“生搬硬套”,后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我答:它是
(2)你说:人们用它来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的后半部分是“万夫莫开”。
我答:它是
(3)你说:它出自木兰诗,原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答:它是
8.【唇枪舌剑】同学们对一下生活中“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做法的利弊展开了辩论,请你任选一方参与辩论。(4分)
A 不雾(鸣)则已,一雾(鸣)惊人!——网友评论雾霾现象
B 祝你钱(前)途无量!——祝词
C 我形(行)我塑(素)——美容院广告词
D 芳草青青,请高抬贵脚(手)——文明劝导标语
正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成语套用”“成语换装”弊大于利。
三、阅读(58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8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及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①。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②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③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
郦生因言六国从横④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⑤,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⑥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注】①郦生:郦食(yì)其,本为监门吏,后来成为刘邦的谋士。沛公:即汉高祖刘邦。②倨:通“踞”,叉开双腿坐着。③且:还是。④从横:从,同“纵”,合纵、连横。⑤冲:要塞。⑥下:投降,归降的意思。
9.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臣之妾/畏臣 B. 今齐地方/千里
C. 使人/召郦生 D. 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10.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时时而间进( )
(3)于是沛公辍洗( ) (4)延郦生上坐( )
11.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2分)
12、下面对【乙】文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如果你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拜见长者。
B. 如果你一定要带领徒弟们,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C. 如果你一定要聚合民众,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接见长者。
D 。如果你一定要带领徒弟们,召集义兵来诛杀暴虐无道的秦王,那就不应该用这种傲慢无礼的态度来拜见长者。
13.通读【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1)齐王发布的命令中“三赏标准”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在攻打陈留一役中,郦生给刘邦出了什么计策?(3分)
(二)名著阅读。(8分)
14.以下A、B、C三首小诗分别表达了作者冰心对 、 、 的赞美之情。(3分)
A B C
雨后—— 婴儿, 母亲啊!
随着蛙声 是伟大的诗人, 撇开你的忧愁,
荷盘上的水珠 在不完全的语言中, 容我沉在你的怀里,
将衣裳溅湿了 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15.下面情节中,孙悟空不是请观音普拉来当救兵的一项是( )(2分)
A. 救活人参果树 B. 收服黑熊精 C. 降服红孩儿 D. 收拿老鼠精
16.“我对它说一定要尽力保全自己的性命;万一我能回到英国,我希望我能对自己的同类有所贡献。我要向人类宣扬著名的‘慧骃’的好处,鼓励人类学习它们的美德。”这段文字出自哪部作品?文段中“我”鼓励人类学习“慧骃”的哪些美德?(3分)
(三)现代文阅读,完成17、18题。(10分)
前两天,一条微博意外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网友发帖称,“天哪,楼里有家人,貌似媳妇怀孕了,说WiFi有辐射,影响他家媳妇的健康,逐家逐户敲门叫我们不要用……今天已经敲了4次门了。”该微博被很多媒体转发。
WiFi辐射成为公共议题,舆论当然不是乐在戏谑这位“中国好老公、好老爸”,而是指望藉此给大众科普一下辐射常识。因为随着WiFi的普及,各种“想当然”的担心还真不少,臆想出的危害足以拍成系列科幻片。
事实上,辐射一般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包括核辐射、X射线等,危害较大;非电离辐射则包括紫外线、可见光、手机、电脑、高压线、变电站、手机基站、电视广播等产生的电磁场,危害性较弱。人们通常所说的“电磁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但有时张冠李戴,就带来了心结般的“辐射恐惧症”。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量级很小,比用于治疗肿瘤所需要的辐射量差了上亿倍的量级,比一次CT则差了近万倍。WiFi其实与手机信号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微波。目前尚无科学依据表明它会破坏人体DNA或蛋白质结构。
再说了,辐射对人体伤害一般是两种效应:一种是辐射量达到一定程度与级别,另一种是长期在辐射环境下的累积作用。生活中电磁波辐射量,只有24小时不停地暴露在这种辐射环境下,长期累积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这几年,网上网下盛传仙人球、龙舌兰是“防辐射利器”,防辐射背心更是成了天下孕妇的“标配”。只是,专家早就提示,类似说法纯属商家炒作,都是忽悠。去年,果壳网发布了“十大最流行谣言”,众多白领心中的“常识”纷纷上榜,其中就有“孕妇需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的说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欧美国家的孕妇多没听说过防辐射服了。当然,如果媳妇怀孕就要灭了WiFi,那么,手机不能用了,电视不能看了,天上的通讯卫星最好也摘下来了。
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这是公共安全的底线。但如果一味将辐射妖魔化,恐怕只会因噎废食。眼下,我们身边的辐射源确实越来越多。然而现代生活注定离不开辐射,只须坚持“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原则,既不掉以轻心,也不杯弓蛇影。平日里,了解电器辐射参数指标,适度远离辐射中心,理性关注,科学防护,辐射其实也不是洪水猛兽。
17.生活中的辐射并不可怕,它的科学依据是什么?(6分)
18.我们应该如何消除人们的“辐射恐惧症”呢?(4分)
阅读《招聘小偷》一文,完成19-22题。(22分)
麦克今年35岁,却在监狱里度过了整整8年,想起这事,他就恨父亲老麦克。
老麦克很有钱,但是个守财奴,对自己唯一的儿子更加吝啬。麦克忍受不了那种艰苦的生活,便去做了小偷,几年下来竟成了远近闻名的“神偷”。一次,老麦克在儿子的抽屉里发现了几条钻石项链,便毫不犹豫地报告了警察局,于是麦克就成了罪犯,锒铛入狱了。好容易熬到刑满释放,回家一看,老麦克死了,他那数亿美元的财产却已不翼而飞。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却意外地从晚报上发现一则招聘启事:
本人欲招聘小偷一名,要求:男性,35岁左右,偷盗技术高超,曾因偷盗罪被判刑入狱。有意应聘者请与约翰逊先生联系……
麦克看了这则启事,不觉眼睛一亮,心里想:四条要求,自己条条符合。他也知道约翰逊是全城有名的大富翁,可他为啥要招聘小偷呢?
麦克再三考虑之后,觉得机会难得,还是决定去见见约翰逊。
约翰逊亲自接见麦克:“你知道我为什么招聘小偷?”
“依我看,您大概是为推销安全报警器材做广告,也许是为了拍电影,或者是为了从保险公司弄到一大笔财产保险赔偿款,再不就……”
约翰逊打断了麦克的话:“不不,你想到哪里去啦?其实非常简单,我已年过半百,这辈子还没被人偷过,很想尝尝被偷的滋味。要知道,在你之前已经来过80多人,都因为偷盗技术太一般,没被我聘用。”
麦克听了哈哈大笑:“先生,不妨摸摸口袋。”
约翰逊一摸口袋,发现钱包没了,于是高兴地说:“好,我要你了!”接着便由律师起草了一份合同,合同上说,如果麦克能在两个月内偷走约翰逊的一颗价值1000万美元的祖母绿宝石,那颗宝石就归麦克所有,同时还规定,约翰逊不得向警方报案。一句话,这是一次有趣的游戏。
当然,麦克也知道,要偷到那颗宝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宝石藏在约翰逊家地下室的保险柜里,那儿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盗报警器,还有荷枪实弹的保镖日夜守卫着。别说偷到宝石,就是进入地下室也难。但那颗宝石的价值确实诱人,再说,就是失败了也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的买卖,何乐而不为?于是麦克立马在合同上签了字。
签下合同后,约翰逊加强了防范,麦克则开始了盗宝的准备工作。
派去监视麦克的人回来报告说:“麦克整天东游西荡,他像压根儿就没这回事一样。”转眼到了两个月期限的最后一天。约翰逊一直等到深夜11时半,电话铃响了,果然是麦克的声音:“约翰逊先生,非常抱歉,您那颗名贵的宝石,已经在我手里了。但奇怪的是,我总觉得这次行动的难度并不高。”
约翰逊忙说:“谢谢您,终于让我尝到被偷的滋味了。”麦克还说:“有了您这颗宝石,我可以舒舒服服地享受后半生了。我马上就要乘国际航班出国了。”
一场游戏就这样过去,双方都玩得很开心。
一年后,麦克回来了,他自然忘不了约朝逊,特地登门拜访。“约翰逊先生,上次那件事,尽管是一场有趣的游戏,但毕竟让您损失了1000万,对这,我深感抱歉。”
谁知约翰逊听罢哈哈大笑:“你还记得你父亲老麦克先生吗?在他临死时,财产已经超过10亿美元。你是他财产的唯一合法继承人,但当时你还在狱中,所以他将财产托我保管,并留下遗嘱:如你出狱后仍未改掉偷盗恶习的话,这些财产也就全部归我所有!麦克先生,我为你不能继承你父亲的遗产而深感遗憾!”
约翰逊取出了老麦克遗嘱的复印件:“这可是你父亲亲笔所写,你仔细看看。”
麦克接过遗嘱,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
19.阅读全文,根据提示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6分)
开端:8年前,
发展:出狱后,
高潮与结局:一年后,
20.联系上下文,品析文中划线的句子。(7分)
(1)一句话,这是一次有趣的游戏。(4分)
(2)麦克先生,我为你不能继承你父亲的遗产而深感遗憾!”(3分)
21.“招聘小偷”这个标题好不好?为什么?(3分)
22.从下面两题中,选做一题。(要求:字数均不少于80字)(6分)
(1)用第一人称写出“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这一时刻的心理活动。
(2)发挥想象,续写“一下子瘫倒在沙发上”后的情节。
四、写作(6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60分)
(1)以“从前”为题,写一篇文章。
(2)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家贾平凹在德国上厕所时发现了一件怪事:明明两边各有蹲位,左边排着十个人,右边却一人没有。他纳闷地问翻译。翻译说:“德国规定,右边留给老弱病残孕。”贾平凹说:“一般人不能用?”她说:“只有十分内急时才可以。”贾平凹说:“这内急的事谁知道,怕不好界定吧?”她平静地说:“不需要别人界定,自己的心知道。”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
②不套作,不抄袭,不能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
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22分)
(一)(12分)
1.(12分)
(1)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3)出淤泥而不染(4)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5)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6)古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7)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二)(10分)
2.(3分)略
3.(2分)(1)锻(2)B
4.(3分)(1)B(2)A(3)A
5.(2分)这也是校园体育在各国颇受青睐的原因。(这也难怪校园体育在各国颇受青睐。)
二、(10分)
6.(3分)A百步穿杨 B妙笔生花 C接二连三 D指鹿为马 E百年树人
7.(3分)(1)纸上谈兵 (2)一夫当关 (3)扑朔迷离
8.(4分)示例:正方:随着时代的进步,成语也要跟上现代人的脚步,要与时俱进。套用、换装是成语生活化的表现,丰富成语的表现力,易于被更多的人接受。
反方:这种做法是对成语的生编硬造,如果泛滥,就容易影响人们语言表达的规范,导致写错别字,曲解成语,误用成语。
三、(58分)
(一)(18分)
9.(2分)B 10.(4分)(1)偏爱 (2)间或,偶然 (3)停止 (4)邀请
11.(4分)(1)(2分)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蒙蔽一定很深了。(2)(2分)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没什么可进谏的了。12.(2分)C
13.(6分)(1)(3分)不能,因为“三赏”是按照纳谏方式的主次排列的(按照纳谏方式的直接程度与进谏人的勇气大小)(2)(3分)先礼后兵,即先是劝降陈留县令,如果县令不听,就里应外合,攻下陈留。
(二)(8分)
14.(3分)自然 童真(童心、童趣) 母爱
15.(2分)D
16.(3分)《格列佛游记》 理性、聪慧、仁慈、善良、友谊、诚实(答出两点即可)
(三)(10分)
17.(6分,答出两点即可)
①生活中的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危害性较弱。
②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量级很小,目前无科学依据表明它会伤害人体。
③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量只有长期积累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18.(4分,每点2分)
①科学防护:对辐射危害采取合理防护,坚持“辐射防护与安全最优化”,了解电器辐射参数指标;适度远离辐射中心。
②理性对待:不轻信谣言,不将辐射妖魔化,不因噎废食,辐射其实不是洪水猛兽。
19.(6分)
开端:麦克偷盗,老麦克将其送入监狱。
发展:麦克见招聘启示,应聘并偷盗宝石成功。
高潮与结局:约翰逊揭示真相,麦克失去10亿美元的遗产。
20.(7分)
(1)(4分,答出两点即可)
①招聘启示四条要求,条条符合麦克条件,似乎是为麦克量身定做的。
②约翰逊是全城有名的大富翁,为了尝到被偷的滋味去招聘小偷。
③约翰逊的防范措施严密,但偷到宝石的麦克却觉得难度不高。
④合同有趣,成功了可以获得1000万美元的宝石,却失去了10亿美元的遗产。
⑤结局出人意料,麦克获得1000万美元的宝石,却失去了10亿美元的遗产。
⑥方法有趣,用招聘小偷的方式来检验麦克的人品。
(2)(3分)一是为麦克不能继承10亿美元的遗产而遗憾;二是为了麦克没有改掉偷盗恶习,辜负了老麦克的期望而遗憾。
21.(3分)好。“招聘小偷”是全文的线索,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2.(6分)
(1)示例:我得到1000万美元了吗?我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偷盗技术再高超也换不来财富,父亲再多的财产也成就不了我的未来。勤劳善良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生财富。
(2)宝石成为麦克一生的耻辱,从此以后麦克改掉了偷盗的恶习。若干年以后,已经成为富翁的麦克委托约翰逊捐出自己大量的财富。面对约翰逊诧异的表情,麦克说:“我已经收获了人生最宝贵的一颗宝石了。”
四、(60分)
略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围绕画线句论述的一句是(2分) ( )
学习要刻苦勤奋,持之以恒。
A.古语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B.“水滴”和“绳锯”的力量可谓小矣,但是经常不断地朝着一个目标去“滴”,去“锯”,最终会收到“石穿”“木断”的效果。我们学习上要打好基础,也必须有这种精神。
C.“满招损,谦受益”,成功的第一个条件是真正的虚心。
D.只要坚持不懈地下功夫,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基础是一定可以打得坚实的。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B.打开报纸,满纸“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云云,让人恨不得马上就掏钱。
C.晴空万里,阳光普照,微风和煦:真是难得的好天气。
D.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激发“到此一游”的文明耻感
李浩燃
①埃及卢克索神庙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浮雕上,刻划着汉字“丁_到此一游”。近日,有人在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刺目的照片,发布者“无地自容”的心情,也成为很多网友的一致感受。
②“没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神庙与汉字,两大文明竟以如此方式相遇,实在让人尴尬。不管是真心喜爱、跟风模仿还是年幼无知、出于炫耀,这种行为不仅污损了人类文明的瑰宝,也为中国游客添了一笔不良记录。
③相对大多数中国游客的有序有礼,少数人的不良表现更容易被放在公共外交的聚光灯下。不讲卫生、不遵守公共秩序、踩踏黄线、在飞机上争夺行李架空位……因为这些行为,中国游客甚至在国外一家市场调研机构的调查中,名列“最差游客榜”第二名。当中国出境旅游人数从2000年的1000万人次快速增长至2012年的8300万人次,“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
④“到此一游”的风波,理应成为反思文明素养的契机。面对刻字,现场中国游客莫不感觉羞愧,甚至连导游也赶紧走开。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一个国家文明意识的自我审思。当事孩子的父母也主动联系媒体,流下忏悔泪水,坦言“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是我们监护不到位,平时教育做得不好”,公开道歉。未成年人犯错在所难免,应予以必要宽容并助其改正,但整个社会则应以此为镜、自我检视。
⑤的确,“到此一游”远涉重洋,也是国内不文明言行的不自觉“输出”。从被刻字弄得遍体鳞伤的长城,到赫然出现在故宫大水缸上的涂划,都是孩子耳濡目染的“活教材”。习惯了乱闯红灯,出了国可能也会“红绿色盲”;习惯了大声喧哗,在国外也难以主动调低音量。从这个角度说,文明习惯的养成不分海内外,文明素养的提升,更需要每个人的日常践行。
⑥有人说,最好的“到此一游”,是把旅途中所有的美好都刻在心上。而提升文明素养,也需在心上刻下这让人蒙羞的“到此一游”。在拥堵的公路上随意并道时,在地铁的长队里加塞插队时,在逃票成功洋洋得意时,在网络空间掐架骂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字就该闪动警示之光,提醒你触碰到了文明的红线。谨记“到此一游”激发的文明耻感,以此自戒自省,以此校言校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能迈进一步。
⑦今日中国,吃饭穿衣已经不是问题,甚至海外奢侈品商店促销都会挂上汉语海报。然而,很多人也感觉,“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的确,现代化的过程中,怎能少了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国务院会议倡导“健康文明旅游方式”,政府机构出台“文明行为指南”,这些都让人看到,在社会管理者那里,文明素养、人的素质,已越来越成为“发展的必修课”。
⑧同样是神庙,雅典阿波罗神庙的一块石板上,刻着这样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反思埃及神庙刻字事件,以此为契机省察自我文明素养,才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尊敬,更让我们在文明复兴之路上“递进一层”。
(选自2013.5.27《人民日报》)
3.作者在文中针对“到此一游”这类不文明现象,提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3分)
4.第③段中作者说 “‘每个人都是一部中国读本’,这句提醒更有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应该怎么理解?(4分)
5.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3分)
6.阅读第段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再补写两个事例,反思我们身边的不文明行为,并以此为镜,自戒自省。(2分)
花开半时偏妍(8分)
①相对完整而言,“半”无疑是未完成的一种状态,是令人遗憾的一种缺失,然而,“半”又何尝不是一种高妙的境界?
②你一定懂“泰极而否”的道理,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它的对立面转化了。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
③花开半时偏妍,人生中,我们要拥有“半”的智慧。
④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半”中隐美的道理。爬山的过程最美,半山腰的感觉最好。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一旦爬到了山顶,一切景色尽收眼底时,反而会有一丝失落感隐隐而生。
⑤“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众所周知,绘画中描摹可观可触的有形之物不是什么难事,要让抽象无形的语言、声响和思维等入画,就不那么容易了。齐白石的水墨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就是留白的经典之作。齐白石用几只蝌蚪在急流的山泉中游动的画面,为我们展示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蕴含极丰的神奇意境。蛙声在整个画面中难觅踪迹,可以说,齐白石只画出了一半,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使“蛙声”这难以描摹的意象,在人们的想象中得以生动而鲜活地再现.有限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形成珠联璧合的完美融合。齐白石的成功给我们以启迪:运用“半”的智慧,成就艺术留白,使艺术创作达到至高的境界。
⑥“半”,还可理解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修养。人们常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把事情做得太过,留有回旋余地的“半”,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开启了一扇门。“半”,是一种宽阔的胸襟!
⑦李密蓭诗云: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
⑧愿我们知晓“半”的道理,掌握“半”的艺术,达到“半”的修养,无边受用“半”的恩赐与智慧。
7.作者由“花开半时偏妍”,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
8.第⑤段是如何阐述“半”的智慧也表现在艺术创作的留白上”的?请简要回答。(4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攀爬中掺进了人们对美景的想象,虚实相生之间,美便无限扩伸与延展。”句中的“虚实相生”在这里的意思是眼前景色和想象的美景相互交融。
B.“但妙就妙在通过虚出的一半。撩拨起观众二度创作的强烈欲望与冲动。”中“撩拨”一词在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达了激发、引起的意思,突出了留白的妙处。
C.夏洛克冷酷无情,坚持索要一磅肉,落得人财两空。这一事例证明了第⑥段中说的“不把事情做得太过”这一句话。
D.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花儿美艳盛放之时,就是残败零落之日。所以不必追求事物发展的圆满。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18 分)三种诸葛亮邓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诸葛亮生在公元第三世纪的三国时代,不像我们现在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小说和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
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求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无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作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962年3 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百花出版社,有删改)10.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
11.下列的说法,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3分)A.诸葛亮这个人物在历史学家、文学家的笔下是有区别的。B.诸葛亮享有先见之明的美誉,是人们喜欢他而想象出来的。C.诸葛亮不能作为智慧的化身,因为他误用马谡使街亭失守。D.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事后诸葛亮”常因多嘴而坏事。
12.下面两个句子中“诸葛亮”的意思一样吗?请解释。(4 分)①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 ②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13.文中“带汁的诸葛亮”有哪些特点?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14.有专家认为:“读书时,如果能从作者的身份、立场、角度考虑作品的观点,我们会得到更多。”请运用文中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4 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4分)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
①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
②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
③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
④我不能说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挫折作为动力,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⑤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但终究还是“江朗才尽”;方仲永智慧过人,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但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⑥绚丽的彩虹,成功的果实,决不会青睐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人。
⑦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就没有“神七”、“神八”的升天、祖国的辉煌。我们要以勤劳为色彩,绘出我们人生美丽的彩虹。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① 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② 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③ 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④ 的洒脱。
⑧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的真理。
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开篇用多个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B.第⑥段在文中可以删去,因为本文论述的是挫折、风雨与成功的关系,本段内容与此中心无关。
C.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用多个事例组成排比句展开论述,使论证更有气势。
D.本文论述到第⑧段就已经很完整了,但第⑨段不能删去,它用反问句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中心论点,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发人深思。
16.将下面四句引用的古诗词合理填入文章的画线处,正确顺序是 (2分)
A. “众人皆醉我独醒”
B.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C.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D. “风景这边独好”
怎样让幸福来敲门
石雅彬
①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报告指出,在被调查的
294个城市中,石家庄市居民的幸福感排名第一。那么,幸福感是什么?幸福从哪里来
呢?
②尼采说过:“一切幸福感都有两个共同之处:充溢的情感和高涨的精神。一个处
在幸福之中的人就像是一条在水中的鱼,觉得无拘无束,可以尽情跳跃。”可见,幸福
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
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
③作为社会心理体系的一个部分,幸福指数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
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文化因素等。怎样让幸福来敲门呢?把握好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④第一,心理参照系。人们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其实反映的就是心理参
照系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感觉差异。大到整个社会,小到社区、家庭,心理参照系处处
存在,影响着人们的幸福指数。就整个社会而言,开放型社会和相对封闭的社会,其
心理参照系必然不同。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的比照,尽管
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
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处在开放的社会,由于受到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
开始有了外在参照,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
受到了挫伤。
⑤第二,本体安全感。本体安全感是指人们对外在世界的信任感。人们对外在世界
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本
体安全感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⑥第三,成就动机程度。所谓成就动机,就是人们对自己成功程度抱有的期望值,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向。志向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我们说那是理想;如果志向成
为现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我们只能称其为幻想。人们如果意识到自己获得的
成就高于预期目标,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如果感到自己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就不会有幸福感。虽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理想,有远大抱负,但随着时间推移,当
你发觉自己的目标似乎很难达成,甚至严重影响了你对生活的感受和信心时,那就要
反思一下,是否该调整奋斗目标或者是行为模式了。
⑦有研究者发现,在赛场上,冠军的压力最大、焦虑程度最高,因为他们总想保持
第一,希望再创佳绩;亚军满怀遗憾,容易陷入“如果发挥再好一点”的侥幸和假想
中;而第三名感觉最满意,因为他们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又不用苛求自己非得争第一,
因而他们的幸福感最强。
⑧不少人一味追求考重点中学、上名牌大学、跻身精英阶层……可永远想当第一,
也就可能永远面临失败的危险;永远想着超越,就永远感觉“自己还不够完美”。太过
争强好胜的人,不妨试着体会一下质朴平凡的生活。这不是懒于进取,而是懂得为自
己的付出喝彩,这也是一种幸福,是一种更高的生活智慧。 (本文有删改)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引用社科院的报告,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第②段引用尼采的话,是为了论证“幸福感对个人的生活状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B.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 “这山望着那山高”,说明人们的心理参照标准提高了,心理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幸福感也会随之降低。
C.在赛场上,第三名的幸福感高于亚军和冠军,究其原因,是第三名不苛求获得第一,对成功的期望值低于亚军和冠军。
D.本文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要一味争强好胜,平淡质朴地生活、懂得为自己的付出喝彩,是获得幸福感的最重要途径。
18.下面的材料,可用作本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请说明理由。(3分)
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王国,相对封闭,经济并不发达。2006年被评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幸福指数”亚洲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十三。
19.结合全文,谈谈为什么“同样的生活水平,有的人会觉得甜蜜、幸福;而有的人却会感到失落、痛苦”?(4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小题。(14分)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高闰清
(1)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3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1.选文第(1)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2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分)
23.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4.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2分)
说“笑”
杰斯·贝林
①那个夏天,我跟一只名叫“金”的大猩猩呆在一起,每当我抓住它的脚趾轻轻一捏,它就会抖着肩膀,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十五年来,那笑声常回响在我的耳畔。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有幽默感吗?从某种意义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却是否定的。过去十年里,比较领域里的一些重大发现显示,大鼠也会笑,贾克·潘克塞普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他研究的课题是啮齿类动物“在玩闹行为中是否产生愉悦的社交体验,其原始形式的笑是否为一种重要的、增进社交的情感交流成分”。首先发现的是大鼠真正的笑声和人类差别很大:从一个吸气声开始,每隔相同时间爆发出一系列5千赫兹的超声波“吱吱”声;而人发笑是呼出气体,从一个“h”音开始,紧接一个元音“a”,且喉咙能产生强烈共振。
②潘克塞普和助手系统地开展了多项实验,结果发现,在功能性和表达方式上,大鼠都和人类儿童的笑声有显著共性。大鼠似乎很怕痒,越怕痒的大鼠,通常也是群体里最爱玩的;挠痒能增进与大鼠的联系:被挠过的大鼠会主动寻找曾给它挠痒的手。如果面临恶劣的环境条件,大鼠的笑会明显减少。如果有两只“性格”不同的成年鼠,那么幼鼠呆在喜欢吱吱发笑的成年鼠身边的时间会更长。这些显然不能只归结于愉悦的生理体验了。但潘克塞普对实验结果的解读,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质疑,但他坚信:“我们有证据和理由提出这一谨慎假设:幼鼠打闹时发出的吱吱声和人类婴儿的笑声,在进化上有某种联系。”
③不但某些动物会笑,而且笑也是它们的天性。不过,潘克塞普也承认,它的发现并不表示大鼠也有“幽默感”。大鼠发出的吱吱笑声就如同婴儿被母亲抚摸身体时的咿呀声或被挑逗时的咯咯笑声,不能与人的“幽默感”同日而语;尤其成人的幽默感,作为高级的社交体验和增进社交的情感手段,似乎是人类独有的特质,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其他动物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待研究,但他认为证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如果说猫是鼠一生的痛,那么当猫发生意外时,比如当猫掉入陷阱,或被揪着尾巴扔出去时,大鼠会不会心花怒放,会不会‘吱吱’地笑出来呢?”有人真做了这样的实验,大鼠目睹后却无动于衷。
④哺乳动物发笑之所以会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物种的脑区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的不同。神经心理学家马丁·梅尔曾的实验表明,大脑成像的结果显示,让人类受试者观看滑稽动画片或听讲笑话时,不仅在进化上古老的脑区如杏仁核和伏隔核会更加活跃,进化上较晚出现的高级区域也会活跃起来,其中包括前额叶皮层的广泛区域。而当给大鼠受试者挠痒时,其并不发达的大脑皮质却处于静止或微动状态。所以尽管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也会笑,但人类的笑似乎还需要其他物种不具备的、更加特殊的认知神经网络的参与。
⑤各种各样的社交刺激,甚至负面情绪都能使人发笑,并激起其丰富的情绪。心理学家斯查梅塔特的研究证明,仅凭笑的声音特征,听者就能察觉出发笑者的心理意图,有时还会作出相应反应。他录制了传达不同情绪的笑,如愉悦、嘲讽、幸灾乐祸以及被挠痒等笑的录音,又组织多名受试者辨“笑”。尽管这些笑的差别十分细微,但受试者均能准确区分各种笑声。受试者对于幸灾乐祸之笑的判断尤其有趣:发笑者占主导地位,但不像嘲讽者那样居高临下;对被笑者既不友善也不敌对……
⑥可以肯定,有许多灵长类哺乳动物已经在表达不同情绪的笑和笑以外的其他情绪,只是人类还没有发现和“听”懂而已。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和跨物种社交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将来也许会出现猫追捕大鼠撞树身亡而大鼠狂笑不已的情景。因此,目前我们对动物各种情绪表现的研究就像井底之蛙之于天,盲人摸象后之于大象的认识,甚或就如猴子捞月。但我相信,在动物“吱吱”发笑的背后,应该隐藏着奇妙的神经运行机制和动物间进化的相关联系。许多科学家对此课题的研究乐此不疲。当我们更多地听懂了人以外的更多生物的“笑声”,就会结交更多的“异类”朋友,人类就会创造新的地球文明。
25.根据文意,概括说明某些哺乳动物和人类的发笑在生理方面的主要差别。(4分)
26.关于动物是否具有“幽默感”,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却是否定的”,对此你怎样理解?(4分)
27.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28.“许多科学家对此课题的研究乐此不疲”,你认为这样做的价值何在?(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12分)
不求甚解 邓拓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选自《燕山夜话》,有删改)
29.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3分)
30.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4分)
31.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32.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8分)
人生需要一种化解
①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武功最强的是一位无名老僧,他轻描淡写的几招就把数位绝顶高手全部打败。无名老僧曾这样阐释过:练功者每练成一项少林绝技的同时,自己的身体都会遭受莫大伤害,并将有生命危险,所以,每练一种武功,都需要学习相应的佛法来化解其中的戾气。最终,是越慈悲的人,武功越是高强。
②想来,这位老僧道出了一个涵盖人生的大道理:人生中的任何事情都需要一种化解。
③我们的情绪需要化解。郁闷时,需要发泄来化解;伤心时,需要眼泪来化解;失意时,可一醉方休化解胸中块垒;仇恨时,则需胸襟与笑容来化解。化解后,心灵才会平衡,心绪平和,然后,人生会重新进入阳光地带。
④我们的身体也需要化解。每天静坐室内,或写着文字或面对着电脑屏幕,慢慢地,思维迟钝,视力下降。时间久了,身体的健康就会出现问题。这时,就需要以动“治”静。走出房间,来到自然中,用绿色养眼,用空气润肺,让鸟语叫醒耳朵,借花香恢复嗅觉。经此化解,再回到学习或工作中去,我们必会精神百倍,心情舒畅,思维灵活,工作更加高效。
⑤几天前看到一则消息,是说比尔·盖茨将从微软帝国转向慈善世界。这也是一种化解,社会财富的总量是不变的,一些人攫取了过多的财富,另一些人的财富必然会减少,进而造成贫富不均的社会现象,随之而来的是仇富等社会问题。这时,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翁就会选择慈善来化解危机,以和谐社会关系,让别人认可自己。
⑥人生离不开化解,就像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不懂化解的人,人生观必然畸形,人生道路必将褊狭,这样的人生必然存在危机;不懂化解的人,会拘泥不化,执迷不悟,钻入牛角尖、走进死胡同,以致自己四处碰壁,寸步难行,永远无法窥得人生的另一番境界,无法体会人生精彩有趣。
⑦化解,是一种人生智慧,懂得化解之道,就会于山重水复之际,走出迷津,豁然开朗,突见柳暗花明。化解,更是对某一件事件或某一生命时段的校正与反思。懂得化解之道,人生就有所悟,有所得,精神修养就达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时,我们离成功也更近一步了。 (选文略有改动)
33.文章的开头部分引用《天龙八部》中无名老僧的事例,其主要作用是:
(1)引出 的论点;(2) 。(2分)
34.文章③、④、⑤三段,从情绪需要化解、 、 三个方面展开论述。(2分)
35.文章⑥、⑦两段采用 的论证方法,强调化解能让我们
,更能让我们 的看法。(2分)
36.初三毕业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如何化解学习压力?谈谈你的体验或想法。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六年级实用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2023-08-22 13:15:53
个人创意求职简历五篇2023-08-23 22:35:07
北京冬奥会作文600字范文五篇2023-08-22 22:59:55
个人工作求职简历写法是什么2023-08-20 20:34:49
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阅读2023-08-25 02:16:17
辽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23-08-20 09:10:30
中考考试复习技巧2023-08-14 11:11:52
2024广安中考分数线查询公布多少分,历年广安中考分数线2023-08-14 05:50:57
2024宜宾中考分数线查询公布多少分,历年宜宾中考分数线2023-08-16 05:36:57
2024南充中考分数线查询公布多少分,历年南充中考分数线2023-08-15 1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