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贫困学生帮扶致辞

时间:2023-08-14 21:57:10 文/李盛老师 致辞讲话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贫困学生帮扶致辞

  贫困学生帮扶致辞(一)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举行__二中对北行村贫困学生结对帮扶活动,我首先代表北行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__二中对我村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对帮助我们的__二中李校长和教师以及十二位学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我也向我村被帮扶的十二位同学表示祝贺!

  北行村是渔区村,是大渔镇的渔业重点村,但因近年来渔业资源的衰减,渔民收入提高缓慢,部分渔民因各种原因生活较困难,但我村群众和学生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都期盼能完成学业,受到好的教育。今天,李校长和各位老师同学的到来使他们的愿望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李以榜校长去年下派我村任工作指导员,为村民办了许多实事,在他的努力下,我村的面貌得到很好的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今天,他以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思路,建立__二中和我村教育结对帮扶制度,发挥__二中的资源优势,支持帮助我村发展教育,在此,我再次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此次结对帮扶活动是加强__二中对我村教育支持的良好开端!让我们携手努力、求真务实,共同把结对帮扶活动搞好。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有爱心的各界人士来关注困难学生,为他们献出爱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借此,我也希望我村被结对帮扶的同学,要牢记党和政府的关怀,不辜负社会各界的厚望,珍惜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和学习品质等方面向__二中的哥哥姐姐们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愤刻苦学习,始终艰苦奋斗,把自己锻炼成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祖国、回报社会。

  谢谢大家!

  贫困学生帮扶致辞(二)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200元钱意味着什么?或许只是一件T-shirt,一个月的午饭。但是,我要重新定义200元的概念。200元是一个贫困家庭一年的全部经济收入。也许大家都不相信吧。在参加这次与广南一中的帮扶调研活动之前我也不敢相信。

  国庆期间我校团委学生会师生38人代表附中去到了文山州广南一中进行,帮扶调研活动,并走访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家庭。

  广南一中共有学生2175人,贫困学生占40%,其中,有20%的特困生,也就意味着,有200名同学在一年家庭收入不足200元的情况下,却要花费一年上千元的学费及生活费。有的同学,家里几口人挤在一间小木屋里,家中没有电器,一间收的还算整齐的卧室,只有一张大床一个柜子。几乎连落脚的地方也没有。此情此景,令我们一行人不禁阵阵心酸,泪水欲涌。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还来到了一所山区小学,不足城里客厅大的教室却要容下20多位同学学习。虽然桌椅破旧,可黑板上方却鲜红的写着“热爱祖国,报效中华”。

  贫困学生帮扶致辞(三)

  同志们、同学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帮扶特困学生活动仪式,这是认真贯彻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化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困难群众和贫困学生谋实惠、解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教育局机关党员干部带头践行“三在”、“三走进”、“三服务”以及“我为群众办一实事”的具体体现。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事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排出了全市部分特困学生的名单,明确了帮扶人员和帮扶要求,制订了活动的方案。今天,我们将部分贫困学生和机关的党员干部直接见面,一对一帮扶,标志着这项活动正式拉开序幕。现在,我代表党组、局长室,就这项活动的开展讲三点要求:

  一、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于联系困难群众和帮扶特困学生工作,机关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将这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为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握这项活动的重要性。机关全体党员,要将这项工作作为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实际行动,作为执政为民、与民谋利的自觉行动,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姿态自觉投入到活动中去。

  二是要清醒地看到社会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的客观存在。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因病、因灾、因祸导致贫困,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广大农村,存在不少贫困、特困家庭,这些家庭的维系以及他们的子女的成长,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各级干部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不少知名人士纷纷为贫困学生慷慨解囊,作为教书育人的教育工作者就更应当积极参与。

  三是要从促进教育长远发展的角度认真对待这项工作。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特别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目前尊师重教的氛围基本形成,人民群众希望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日益迫切,于之相适应的是广大群众对教育的支持也日益增加,特别是在目前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基层教师的部分工资还靠群众捐资来发放。

  因此,我们不但有责任办好教育提高质量来回报社会,也应该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帮助为我们的教育作出贡献的困难群众,使得人民群众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教育、更加热心地支持教育,从而为教育的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教育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创造优越的外在条件。

  二、措施上要扎实可靠。过去我们教育局机关也曾经组织过“1+1”结对帮扶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效果也比较好,不少贫困学生得到了及时的资助,解决了他们上学、生活的部分困难。这次活动与以往相比有一定的不同,这次的规模更大,要求更高,持续的时间更长。这次我们为机关党员干部和绝大部分普通党员分别明确了一名帮扶对象,在帮扶措施上,我们要坚持做到“三提供”:

  一是提供经济资助。我们参加帮扶的党员、干部,家庭经济条件、工资收入相对是比较好的,在受帮扶学生接受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要能够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经济帮助,每学期200元或300元都可以,能够更多一点则更好,尽量帮助这些学生解决入学和生活的部分困难。

  二是提供物质帮助。在提供经济资助的同时,我们要尽可能地为这些贫困学生提供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尤其是对一些孤儿和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要主动为他们所想、为他们所急,能够做到雪中送炭,能够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三是提供致富渠道。帮扶困难学生,靠给予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拓宽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知识丰富、信息畅通、办事灵活的优势,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困难学生的家庭提供一定的致富渠道,比如说提供信息、介绍就业、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等,尽可能使困难群众能够早日脱贫。

  三、过程上要持之以恒。帮助困难群众和帮扶困难学生,是一项长期重要的工作,不能搞一阵风,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做就要做扎实、做出成效。要把今天的仪式作为活动的开始,作为帮扶的第一步工作,并且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下去。因此,在帮扶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做到“三经常”:

  一是经常看望。对受帮扶对象,我们要利用节假日以及到学校工作的机会,经常到学校、到班级、到学生的家庭看望他们,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二是要经常联系。机关党员、干部和被帮扶学生要通过电话、书信建立经常的联系,必要的时候要向学校特别是他们的老师了解情况,鼓足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三是要经常变化帮扶的方式。对被帮扶的学生,要根据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年龄的实际情况,因时、因人地进行资金、物质、精神的帮助,不断丰富帮扶的形式,确保最好的帮扶效果。

  利用今天这个机会,我也对被帮扶的同学和全市学校提两点希望:我们希望被帮扶的同学能够正确理解和接受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将帮助你们的钱和物全部用在必须的学习和生活上,希望你们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将大家的关爱、亲人的关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刻苦钻研,争取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我们希望全市各学校能够高度重视扶贫助学工作,积极动员和组织全体教师特别是学校党员为贫困学生献爱心,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推荐文章

安徽高考排名1318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9:41:49

黑龙江高考排名561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9:38:40

山东高考排名448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9:33:42

陕西高考排名1549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5-24 09:28:42

池州学院和贵州医科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5-24 09:23:54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和七台河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5-24 09:20:26

同学聚会倡议书范文集合五篇2023-08-21 19:45:48

关于领导婚礼的致辞范文(精选六篇)2023-08-21 23:23:56

个人申请书模板集锦五篇2023-08-19 22:11:18

个人原因辞职申请书2023-08-10 10:57:32

关于领导婚礼的致辞范文(精选六篇)2023-08-21 23:23:56

中介企业店长开业致辞怎么写2023-08-19 15:28:08

重阳节的感人致辞10篇2023-08-23 13:35:51

关于升学宴的致辞(通用7篇)2023-08-14 02:44:50

植树节领导的致辞(通用10篇)2023-08-11 20:39:01

幼儿园园长运动会致辞2023-08-16 16:50:10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