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

时间:2023-08-19 05:02:56 文/秦风学老师 政治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 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二)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二、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三、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这样构想的。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愿为提高我县的政治教学水平尽自已的微薄之力。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2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尊自信与自卑、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在这一重点中,讲自傲自负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不难,难在如何向学生讲清“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对于自尊自信与虚心的关系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指导学生确切地理解、把握,才能落实于行动。

2、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本框教学难点之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容易有误会,不能完全理解自尊自信反面的一极是自卑,相对的另一极就是自傲等。本框是换了一个角度,从侧面,力图使学生认识对自尊自信的曲解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3、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这一重点虽然在课文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包含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讨论、事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学会调节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把握自尊自信的准确含义。运用小品表演、讨论、举例等形式,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由于自卑、自傲、忌妒、自负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直观、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

3.对于自尊自信和虚荣忌妒、自卑自傲的本质区别,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对比、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自尊不是虚荣、自信不能忌妒、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等命题的确切含义。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此框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过程:

学生小品表演1:值日生与值周生

(情节:值周生午间查卫生,发现某班清洁区内有纸屑,遂找来值日生指出其不足,并准备扣除班级量化管理分。几名值日生不同意扣分,围着值周生吵闹不休。)

学生分析值日生这种追求表面光荣的心理是"虚荣心",自尊自信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好。

学生朗读:法国莫泊桑短片小说《项链》片段。感受女主人公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学生小品表演2:两个同学的对话

甲:期末你能考第一吗?

乙:要不是李扬比我多3分,期中我就第一了

甲:也难怪,李扬学习那么认真,笔记都特清楚。

乙:你这话倒提醒我了,趁没人,把他笔记本拿走,让他考不好。等我考了第一名,我请你吃麦当劳。

问:偷拿同学笔记的乙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答:虚荣心太强,导致忌妒心理。

忌妒与自尊自信有什么区别?你能打个合适的比方吗?

学生举例说明忌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自尊自信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学生活动:挑战自卑(下载)

归纳:敢于正视不足,不断尝试改进,可以避免自卑情绪的产生。

学生活动:按照课前布置由学生讲故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讨论分析:"我该怎么办?"

"我是一所市重点校的初一年级学生。由于老师、家长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小学六年来,我一直成绩优秀,多次在市、区、校等各级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我是老师、家长的宠儿和骄傲。小学毕业,我被直接保送全市有名的重点中学,等待我的似乎总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全区英语口语竞赛中,久经沙场的我,竟因一时的紧张而语塞,最终没能进入决赛圈。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沮丧,我真的不行了吗?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和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要持久地保持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因遭到失败而自卑,也不要因点滴成功而自傲。)

学生做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示例2

复习提问:

怎样理解自尊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导入新课:

自尊自信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人们的一些言行却与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相矛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板书)

一、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形成的因素(板书)

学生填写:

v 父母喜欢你,老师欣赏你,你的感受是( );反之( )。

v 你是班干部,威信很高,你的感受是( );反之( )。

v 你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你的感受是( );反之( )。

v 你自认为长得不好看,同学也因为你的丑嘲笑你,你的感受是( );同学鼓励你,你的感受是( )

通过填写,让学生明白青少年是否具有自尊自信,能否正确对待自尊自信,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语;在学校集体中的位置;学习成绩的优劣;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等等。由于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不高,评价尺度不够稳定,情绪起伏变化很大,容易走极端,这使我们个人的自尊感、自信感也容易走极端。例如,当我们取得成绩受到他人的表扬,自尊需要得到肯定和满足时,往往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当我们受到他人的批评或否定,自尊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可能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

因为上述因素的影响,常常使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自尊自信。所以,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掌握正确的尺度,对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是十分重要的。

二、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掌握正确的尺度 (板书)

1、要自尊自信,不要虚荣忌妒。(板书)

图片:她做得对吗?(见课件展示)

问:图片中的女孩只因别人的一句话而盲目减肥,摧残自己的身体,最终住进了医院。她的这种做法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吗?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

引导学生分析女孩的做法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而是虚荣心在作怪。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与虚荣有关,比如:互相攀比穿;骑高档自行车;比头饰、书包、手机、家世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甚至会使人酿成大错,要么为了满足虚荣去偷盗、去贪污,要么为了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而忌妒、而仇恨。比如:

案例一:从“公款虚荣”到“无期徒刑”

贪污公款打羊胎素美容、穿几千元一套的衣服扮靓、金银套颈玉石缠身、开“宝马”入楼堂馆所……顺德市建国以来的贪污“大王”张娟,因爱慕虚荣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日前,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张娟原为顺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务收费员。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她利用负责向进出口报验单位收商品检验费的职务便利,采取向被收款单位出具写有实际商品检验费金额的收据联,而变更检验收费收据的记账联、存根联的内容,写少收费金额,从中侵吞差额的手段,共作案675次,共侵吞检验费差额人民币270多万元,用于买车、买房等个人消费。

案例二:嫉妒她竟用硫酸泼她,疑犯竟是十几岁的学生(见扩展资料)

如果学生中间存在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现象,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根据扩展资料中的文章《假如满大街都是金喜善和谢霆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板书)

有两个表姐妹,姐姐长得没有妹妹漂亮,每当她们俩出门,妹妹总是招来关注的目光,姐姐常常被冷落。被冷落的滋味是痛苦的,这种痛苦腐蚀着心灵,那种无形的自卑感包围着姐姐。她想冲破自卑的围困,需要找到一个出口,那就是以挑剔和指责表妹来让自己受伤的心获得平衡。每次见面,她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语言刺激表妹,并且总以发现者的眼光,以惊奇的方式,瞄准表妹的痛处,猛扎一刀,然后,自己逃之夭夭。

她发现表妹脸上长青春痘,就带着几分忧伤地说:"哎呀,你这张脸可完了,男人最不喜欢有青春痘的女人。"说完,还长长地叹口气,给表妹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恐惧。

每次见面,她对表妹都有新发现,不是夸张地告诉她,你的腰太粗了,就是说她的脚太大了,然后,以一个男人心理学专家的口气告诉表妹男人的好恶,把刚刚20岁的表妹折磨得哭哭啼啼。

请同学们分析自卑心理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自卑的人首先对自己不满,不满意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自己的状态,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和出身,因此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心、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自卑的人是吝啬的,不愿意鼓励别人,赞美别人,更不愿意看见别人快乐。

学生活动:我为什么要自卑?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抽出一名同学,谈谈自己在什么方面感到自卑,其他同学谈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他的优点、特长。教师选取几组进行全班汇报,尤其要鼓励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同学发言。通过此活动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也都有自己的强项,没有必要自卑,而是应该努力去扬长避短,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比如霍金:霍金被人称为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风靡全世界,发行上千万册。同时,他却是一个患肌萎缩症的病人,其科学研究基本上是在轮椅上完成的,他因此成为全世界大众崇拜的偶像。

3、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板书)

播放音乐《十面埋伏》

提问:这首乐曲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学生介绍项羽的故事,(教师也可以播放乐曲《楚歌》,戏曲《霸王别姬》,视情况而定。)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项羽堪称一代英雄,却因骄傲自负、刚愎自用最终败给了刘邦,因为刘邦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得到了张良、萧何、韩信的辅助。骄傲自负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骄傲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而自大狂妄到目空一切甚至目无法纪的时候,必然会使他的自由以至生命随之幻灭。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文章《贪官的悬崖情结》和《恶魔张君狱中的200天》。

为说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教师可以在此介绍钱学森的故事,见扩展资料《待到凌云更虚心》及相关媒体资料。

最后得出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学生活动:

成功后,你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失败后,你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你从中总结出什么道理?

通过回忆、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的道理。

小结:教师用图片“嫉妒”、“自卑与自夸”、“一对小花狗”、“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小结,加深学生对自尊自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找一些有关自尊自信的文章,课下或课后阅读,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努力,培养自尊自信。)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3

人贵有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尊、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懂得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密切联系的。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表现和特点。通过事例分析,懂得自尊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话、填表、交流、图片对比分析、搜集相关资料、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同自尊自信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对照,能够从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树立培养自己正确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从认知到践行的重要一环。学生虽然在自尊自信方面都有一定的体会,但是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应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重点阐述、分析清楚。

2、自尊自信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这是本框教学中的难点。它实际上是把心理品质教育上升为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也是心理品质教育课的更高一级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此点时,要注意讲清、讲透此点,可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建议

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第一框内容较多,涵盖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在讲述概念性问题时,可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小活动、游戏等,先不急于进行概念定义的陈述,尽量启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讲解,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注意问题要设计得巧妙,归纳讲解也要自然,避免牵强附会。

2.本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比较难于理解,所以,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事例入手,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讲到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的特点时,更应注意采用学生身边不经意的但司空见惯的事例,以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

3.关于自尊自信重要作用的讲解,可以单独利用一课时来完成。在学生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课文的可读性,可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本框内容多,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多,可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建议教学中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解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为本课内容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有了认知,才可能践行;第二课时以典型事例阐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带来一张自己的照片,准备出一期有关本课教学内容的墙报)

课堂上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照片,说明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给同学留下好印象。

学生分析外貌、身材、服饰、言谈举止以及诚实、勇气、大方等心理品质也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关注自我形象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夸奖、羡慕。

归纳:这种人人都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即“自尊”。

学生活动: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学生做国旗下讲话,我会在衣着上穿得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阅览室,我会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考试不及格,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给我起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完成句子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意维护。因此,人们在容貌、衣着上修饰自己,在言行举止上约束自己,不容许别人的歧视与侮辱。这体现了自我尊重和爱护。

问:遇到下列情形时,你会怎样呢?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到学校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人都有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心理,这也是自尊的表现。)

学生朗读《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

问: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说一说:你对自己哪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请用Y或N来回答,或者自己写出来。

热心助人( ) 为人真诚( ) 有文艺特长 ( ) 认真细致( )

思维敏捷( ) 语言表达能力强( ) 有体育特长( ) 动手能力强( )

有好人缘( ) 身材、相貌较好( )  在学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

请根据生活中的体验选择,你在某方面的自信是怎样产生的。

A.是天生的 B.是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C.是在成功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D.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产生的

(学生归纳自信的产生集中在C、D选项)

讨论:自尊自信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人的自信心)

问:现在的你与小学时的你相比,有哪些不同?

(生答:个子高了、书包沉了、想法多了……)

师:自我意识的飞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别人身上的问题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所以,我们爱照镜子,我们爱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在群体中我是怎样的角色?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这一阶段加强了。

展示三组共6幅画面:(可由老师说明意图,请有绘画特长的同学来画)

第一组——“马路赛车”、“跑1500米,我上”

第二组——“上课照镜子”、“衣着整洁站少先队岗”

第三组——“模仿黑社会老大”、“妈妈,不要私拆我的信件”

问:这些情形在你身边发生过吗?每组画分别反映了中学生哪些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点:渴望表现自己、关心自己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问:画面中所反映的行为,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为什么?

(目的:从心理教育纵深到行为指导。)

学生做课堂小结。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第四课是本书的重点课,而本节课又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它是在上节阐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和“两个文明的关系”。最后要求学生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大意义。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问题,它反映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是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教育材料。

2、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根本任务?

(3)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4)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本课的重点是“在整个*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因为此重点不但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而且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最终要使学生明确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大意义。

(2)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二是说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因为前者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后者现实性较强,学生如果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以说明,对“两个文明建设”这一观点又是难以理解。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简要说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B、结合事例,说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

C、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及其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归纳整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一些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增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决心和 信心。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探索:

(1)采用图示投影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如果不对之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学生是很难领会和掌握,如本课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由于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课本小学阅读材料用“航天飞机”图示进行投影即可形象地说明三者的内存关系。

(2)归纳法

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性、现实性、逻辑性于一体的思想教育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加以梳理、归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片面、零碎和不完整,这样很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如对本节课中的“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应在课堂小结中加以归纳。使原本是“隐藏”的问题通过归纳变成“显现”而且重要的问题。同时在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学生等教学情境中,也应注意适宜地加以归纳,而且在教学中,可老师自行归纳,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归纳。

(3)事例说明观点法

(可先把要说明的事例材料制 成多媒体)

政治课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较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把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某些热点、焦点的社会现象引入课堂的理论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性内容变为可读性较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现实性内容。(如讲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之时,可结合“-”的实质和危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反腐败的决心和用心加以说明)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5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2、教学流程图: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 教师根据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 学生对所给情境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和学生得出结论

3、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极产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极客体。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仅符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也符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结构主义认为,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真正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入发掘教材的内涵,提炼重点和难点,精心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足够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唤起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3、 知识点衔接:

(1)导入新课: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知识体系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通过“材料3”的讨论,来引出“改革的目的”;通过出示“材料4”,来得出“改革的作用”;通过“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来导入“开放”问题的讲解;接着就讲述“开放的目的”和“开放的作用”。

(3)小结:

三、 学法设计:

1、学情设计:

初三年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1986年或1987年,他们虽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对改革开放前的背景知识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他们没有学习过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感受非常之肤浅。同时,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容易接受和记住教师所举的“实力”,但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难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重事例、轻理论”的现实情况。初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可以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

2、学法指导: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1

(一)教学目标: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公民的合法财产,财产所有权的涵义;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意义、方式;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或所有权受到侵害,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

2、 能力目标:

鉴别合法财产与非法财产的能力,依法维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目标:

珍惜国家、集体、他人、自已的财产,敢于同侵犯财产的行为做斗争。

(二) 教学重点:法律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教学难点:对个人财产合法性的认识

二、学情简析:

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自已的财产所有权日益重视。法律也加大了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力度。例如,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2条中明确做出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侵犯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现象频繁发生。有些未成年人采用抢劫、盗窃等手段侵占他人财产、危害社会和他人利益,对此,必须加强法制教育,以减少侵权事件的出现。另外,也有些未成年人缺乏维权意识和能力,当自已的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不能及时寻求法律保护。基于上述情况,有必要对未成年人进行采用正当方式获得财产的教育,有针对性地提升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质。

三、教法、学法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在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是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以本课教学在教学中遵循启发示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通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我在新课导入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电影《有话好好说》的片断,并组织学生讨论:1、影片中赵小帅的什么权利被侵犯了?他侵犯了张秋生的权利了吗?2、电脑是属于谁所有的?张提出的赔偿要求合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这涉及到了有关财产所有权方面的知识,从而引入本课。

这样的新课的导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电影片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讲授新课:

本课共三目,即: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法律保护合法财产所有权;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三目。知识点较多,内容丰富。我的这样设计的。

引导学习,解决目标: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图片,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自已的分析,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并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表现,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突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具体有:民事法律保护和刑事法律法律保护。

我在讲这部分内容时,设计了一个案例,《王林房屋被侵占》。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角色互换,体会民事法律手段保护的内容。案例继续,是使学生理解刑事法律手段的内容。并且通过“我来断案”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

巩固小结:

学生谈谈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以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构想:

本课内容较多,必须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同时,摆正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优化课堂结构,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每一个情景都是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身边事,从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我就是这样构想的。有不足之处,请多指正,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愿为提高我县的政治教学水平尽自已的微薄之力。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2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尊自信与自卑、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懂得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能较正确地看待成功和失败。

过程与方法

利用学生表演、朗读、讨论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辨证分析能力以及通过活动自我教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培养自己正确的自尊心和充分的自信心,自觉锻炼提高个人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

在这一重点中,讲自傲自负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并不难,难在如何向学生讲清“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对于自尊自信与虚心的关系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指导学生确切地理解、把握,才能落实于行动。

2、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有本质的区别

这是本框教学难点之一。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对自尊自信的理解容易有误会,不能完全理解自尊自信反面的一极是自卑,相对的另一极就是自傲等。本框是换了一个角度,从侧面,力图使学生认识对自尊自信的曲解会导致的不良后果和危害。

3、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

这一重点虽然在课文中所占篇幅不多,但包含的含义是很丰富的,对于阅历较浅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可通过讨论、事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学会调节心态,从而保持良好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准确掌握知识,把握自尊自信的准确含义。运用小品表演、讨论、举例等形式,多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2.由于自卑、自傲、忌妒、自负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时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直观、具体,化理性为感性,化抽象为具体。

3.对于自尊自信和虚荣忌妒、自卑自傲的本质区别,应注意从正反两方面举例来对比、学习。启发引导学生真正地把握自尊不是虚荣、自信不能忌妒、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等命题的确切含义。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此框的内容。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过程:

学生小品表演1:值日生与值周生

(情节:值周生午间查卫生,发现某班清洁区内有纸屑,遂找来值日生指出其不足,并准备扣除班级量化管理分。几名值日生不同意扣分,围着值周生吵闹不休。)

学生分析值日生这种追求表面光荣的心理是"虚荣心",自尊自信是首先要求自己做好。

学生朗读:法国莫泊桑短片小说《项链》片段。感受女主人公为自己极强的虚荣心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学生小品表演2:两个同学的对话

甲:期末你能考第一吗?

乙:要不是李扬比我多3分,期中我就第一了

甲:也难怪,李扬学习那么认真,笔记都特清楚。

乙:你这话倒提醒我了,趁没人,把他笔记本拿走,让他考不好。等我考了第一名,我请你吃麦当劳。

问:偷拿同学笔记的乙是一种什么心理?

生答:虚荣心太强,导致忌妒心理。

忌妒与自尊自信有什么区别?你能打个合适的比方吗?

学生举例说明忌妒是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自尊自信是把成功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

学生活动:挑战自卑(下载)

归纳:敢于正视不足,不断尝试改进,可以避免自卑情绪的产生。

学生活动:按照课前布置由学生讲故事,说明"满招损,谦受益",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讨论分析:"我该怎么办?"

"我是一所市重点校的初一年级学生。由于老师、家长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小学六年来,我一直成绩优秀,多次在市、区、校等各级学科竞赛中名列前茅。我是老师、家长的宠儿和骄傲。小学毕业,我被直接保送全市有名的重点中学,等待我的似乎总是鲜花和掌声。然而,在最近的一次全区英语口语竞赛中,久经沙场的我,竟因一时的紧张而语塞,最终没能进入决赛圈。为此,我感到非常的沮丧,我真的不行了吗?我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换意见和看法。

引导学生认识,要持久地保持正确的自尊心自信心,不要因遭到失败而自卑,也不要因点滴成功而自傲。)

学生做课堂小结

教学设计示例2

复习提问:

怎样理解自尊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导入新课:

自尊自信对我们来说如此重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是一个自尊自信的人,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人们的一些言行却与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相矛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正确认识自尊自信。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板书)

一、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形成的因素(板书)

学生填写:

v 父母喜欢你,老师欣赏你,你的感受是( );反之( )。

v 你是班干部,威信很高,你的感受是( );反之( )。

v 你的学习成绩很优秀,你的感受是( );反之( )。

v 你自认为长得不好看,同学也因为你的丑嘲笑你,你的感受是( );同学鼓励你,你的感受是( )

通过填写,让学生明白青少年是否具有自尊自信,能否正确对待自尊自信,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父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和评语;在学校集体中的位置;学习成绩的优劣;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能力等等。由于初中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能力不高,评价尺度不够稳定,情绪起伏变化很大,容易走极端,这使我们个人的自尊感、自信感也容易走极端。例如,当我们取得成绩受到他人的表扬,自尊需要得到肯定和满足时,往往沾沾自喜,甚至忘乎所以;当我们受到他人的批评或否定,自尊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就可能妄自菲薄,情绪一落千丈。

因为上述因素的影响,常常使青少年不能正确对待自尊自信。所以,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掌握正确的尺度,对青少年树立自尊自信是十分重要的。

二、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掌握正确的尺度 (板书)

1、要自尊自信,不要虚荣忌妒。(板书)

图片:她做得对吗?(见课件展示)

问:图片中的女孩只因别人的一句话而盲目减肥,摧残自己的身体,最终住进了医院。她的这种做法是自尊自信的表现吗?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行为呢?

引导学生分析女孩的做法不是自尊自信的表现,而是虚荣心在作怪。并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与虚荣有关,比如:互相攀比穿;骑高档自行车;比头饰、书包、手机、家世等等。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是不健康的,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它不仅会影响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有时甚至会使人酿成大错,要么为了满足虚荣去偷盗、去贪污,要么为了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而忌妒、而仇恨。比如:

案例一:从“公款虚荣”到“无期徒刑”

贪污公款打羊胎素美容、穿几千元一套的衣服扮靓、金银套颈玉石缠身、开“宝马”入楼堂馆所……顺德市建国以来的贪污“大王”张娟,因爱慕虚荣一步步走向犯罪的深渊。日前,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张娟原为顺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检务收费员。1997年9月至1999年7月,她利用负责向进出口报验单位收商品检验费的职务便利,采取向被收款单位出具写有实际商品检验费金额的收据联,而变更检验收费收据的记账联、存根联的内容,写少收费金额,从中侵吞差额的手段,共作案675次,共侵吞检验费差额人民币270多万元,用于买车、买房等个人消费。

案例二:嫉妒她竟用硫酸泼她,疑犯竟是十几岁的学生(见扩展资料)

如果学生中间存在盲目追星、模仿明星的现象,教师不妨组织学生根据扩展资料中的文章《假如满大街都是金喜善和谢霆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板书)

有两个表姐妹,姐姐长得没有妹妹漂亮,每当她们俩出门,妹妹总是招来关注的目光,姐姐常常被冷落。被冷落的滋味是痛苦的,这种痛苦腐蚀着心灵,那种无形的自卑感包围着姐姐。她想冲破自卑的围困,需要找到一个出口,那就是以挑剔和指责表妹来让自己受伤的心获得平衡。每次见面,她都以不同的方式和语言刺激表妹,并且总以发现者的眼光,以惊奇的方式,瞄准表妹的痛处,猛扎一刀,然后,自己逃之夭夭。

她发现表妹脸上长青春痘,就带着几分忧伤地说:"哎呀,你这张脸可完了,男人最不喜欢有青春痘的女人。"说完,还长长地叹口气,给表妹留下无限的想象和恐惧。

每次见面,她对表妹都有新发现,不是夸张地告诉她,你的腰太粗了,就是说她的脚太大了,然后,以一个男人心理学专家的口气告诉表妹男人的好恶,把刚刚20岁的表妹折磨得哭哭啼啼。

请同学们分析自卑心理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自卑的人首先对自己不满,不满意自己的长相,不满意自己的状态,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和出身,因此往往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心、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自卑的人是吝啬的,不愿意鼓励别人,赞美别人,更不愿意看见别人快乐。

学生活动:我为什么要自卑?

学生分组活动,每组抽出一名同学,谈谈自己在什么方面感到自卑,其他同学谈自己的看法,并指出他的优点、特长。教师选取几组进行全班汇报,尤其要鼓励自卑心理比较严重的同学发言。通过此活动教育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也都有自己的强项,没有必要自卑,而是应该努力去扬长避短,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比如霍金:霍金被人称为当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风靡全世界,发行上千万册。同时,他却是一个患肌萎缩症的病人,其科学研究基本上是在轮椅上完成的,他因此成为全世界大众崇拜的偶像。

3、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傲自负。(板书)

播放音乐《十面埋伏》

提问:这首乐曲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学生介绍项羽的故事,(教师也可以播放乐曲《楚歌》,戏曲《霸王别姬》,视情况而定。)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项羽堪称一代英雄,却因骄傲自负、刚愎自用最终败给了刘邦,因为刘邦善于用人,善于纳谏,得到了张良、萧何、韩信的辅助。骄傲自负的人往往高估了自己,低估了别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所以,骄傲是前进的大敌,是失败的祸根。而自大狂妄到目空一切甚至目无法纪的时候,必然会使他的自由以至生命随之幻灭。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文章《贪官的悬崖情结》和《恶魔张君狱中的200天》。

为说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教师可以在此介绍钱学森的故事,见扩展资料《待到凌云更虚心》及相关媒体资料。

最后得出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是自尊自信的表现。

学生活动:

成功后,你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失败后,你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你从中总结出什么道理?

通过回忆、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持久的自尊自信,需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的道理。

小结:教师用图片“嫉妒”、“自卑与自夸”、“一对小花狗”、“正确认识自尊自信”小结,加深学生对自尊自信的认识。(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找一些有关自尊自信的文章,课下或课后阅读,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断努力,培养自尊自信。)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3

人贵有自尊自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自尊、自信是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勇于开拓进取者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懂得自尊心与自信心是密切联系的。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青少年自尊自信的表现和特点。通过事例分析,懂得自尊自信是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话、填表、交流、图片对比分析、搜集相关资料、讲故事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初步的辨证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同自尊自信是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将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对照,能够从典型的事例中受到感染和启发,树立培养自己正确自尊心和充分自信心的意识。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青少年自尊自信的特点。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从认知到践行的重要一环。学生虽然在自尊自信方面都有一定的体会,但是让学生从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所以,应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重点阐述、分析清楚。

2、自尊自信的人知荣辱,讲自爱。

这是本框教学中的难点。它实际上是把心理品质教育上升为道德品质的教育,这也是心理品质教育课的更高一级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此点时,要注意讲清、讲透此点,可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教育学生,帮助学生理解。

教法建议

1.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第一框内容较多,涵盖的重点、难点问题多,在讲述概念性问题时,可设计一些巧妙的问题、小活动、游戏等,先不急于进行概念定义的陈述,尽量启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讲解,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注意问题要设计得巧妙,归纳讲解也要自然,避免牵强附会。

2.本框内容对于初一学生来讲,比较难于理解,所以,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具体事例入手,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尤其是讲到青少年学生自尊自信的特点时,更应注意采用学生身边不经意的但司空见惯的事例,以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

3.关于自尊自信重要作用的讲解,可以单独利用一课时来完成。在学生已经对自尊自信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课文的可读性,可组织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生动、感人、典型的正面事例,以小组为单位,讲一个有关自尊自信的小故事,使学生在明白道理的同时,还能得到教育和感染。所以,教学在锻炼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应特别重视运用好榜样示范法。在形式上,可以利用录音、录像、图片、设立故事会评委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本框内容多,需理解、掌握的知识点多,可设计的学生活动较多。建议教学中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讲解自尊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为本课内容打下良好的"认知"基础,有了认知,才可能践行;第二课时以典型事例阐述自尊自信是一个人成才与成功的重要条件。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过程:

(课前布置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带来一张自己的照片,准备出一期有关本课教学内容的墙报)

课堂上请同学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照片,说明每个人都想展示自己最美好的形象,给同学留下好印象。

学生分析外貌、身材、服饰、言谈举止以及诚实、勇气、大方等心理品质也可以展示自我形象。关注自我形象是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赞扬、夸奖、羡慕。

归纳:这种人人都具有的,普遍存在的心理,即“自尊”。

学生活动:完成下列句子

如果下周一我代表全校学生做国旗下讲话,我会在衣着上穿得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生阅览室,我会遵守秩序、保持安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班主任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考试不及格,受到同学的嘲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给我起难听的外号,并当众取笑时,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士可杀而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交流完成句子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人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并注意维护。因此,人们在容貌、衣着上修饰自己,在言行举止上约束自己,不容许别人的歧视与侮辱。这体现了自我尊重和爱护。

问:遇到下列情形时,你会怎样呢?

当我的建议被老师采纳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期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到学校的时候,我希望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给外地的游客指路,受到感谢与称赞的时候,我会觉得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人人都有要求他人、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心理,这也是自尊的表现。)

学生朗读《快乐人生三句话——“我能行”》

问: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说一说:你对自己哪方面比较满意,并有信心呢?请用Y或N来回答,或者自己写出来。

热心助人( ) 为人真诚( ) 有文艺特长 ( ) 认真细致( )

思维敏捷( ) 语言表达能力强( ) 有体育特长( ) 动手能力强( )

有好人缘( ) 身材、相貌较好( )  在学科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

请根据生活中的体验选择,你在某方面的自信是怎样产生的。

A.是天生的 B.是在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C.是在成功的生活经验中产生的 D.是在别人的赞扬声中产生的

(学生归纳自信的产生集中在C、D选项)

讨论:自尊自信有关系吗?

(引导学生认识:自尊自信密切联系。自信心是自尊心的基础;自尊心的确立,提高人的自信心)

问:现在的你与小学时的你相比,有哪些不同?

(生答:个子高了、书包沉了、想法多了……)

师:自我意识的飞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我。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问题,别人身上的问题在我们身上发生了。所以,我们爱照镜子,我们爱问: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在群体中我是怎样的角色?我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在这一阶段加强了。

展示三组共6幅画面:(可由老师说明意图,请有绘画特长的同学来画)

第一组——“马路赛车”、“跑1500米,我上”

第二组——“上课照镜子”、“衣着整洁站少先队岗”

第三组——“模仿黑社会老大”、“妈妈,不要私拆我的信件”

问:这些情形在你身边发生过吗?每组画分别反映了中学生哪些心理特点?

(引导学生归纳青少年自尊自信的主要特点:渴望表现自己、关心自己形象、要求他人尊重自己)

问:画面中所反映的行为,哪些合适,哪些不合适?为什么?

(目的:从心理教育纵深到行为指导。)

学生做课堂小结。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第四课是本书的重点课,而本节课又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它是在上节阐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和“两个文明的关系”。最后要求学生懂得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重大意义。这些都是当代中学生想要知道而且必须了解的问题,它反映现实,贴近学生的实际。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教材,是了解党的基本路线和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教育材料。

2、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根本任务?

(3)正确认识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4)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1)本课的重点是“在整个*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因为此重点不但是本节课的中心内容,而且是本课教学的落脚点,最终要使学生明确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重大意义。

(2)本课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二是说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因为前者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后者现实性较强,学生如果没有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加以说明,对“两个文明建设”这一观点又是难以理解。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简要说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B、结合事例,说明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要受到破坏;

C、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及其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归纳整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一些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力量,增强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决心和 信心。

二、教学方法

1、教学探索:

(1)采用图示投影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对于较为抽象的理论,如果不对之进行形象化和具体化,学生是很难领会和掌握,如本课中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由于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课本小学阅读材料用“航天飞机”图示进行投影即可形象地说明三者的内存关系。

(2)归纳法

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性、现实性、逻辑性于一体的思想教育课,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加以梳理、归纳,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将是片面、零碎和不完整,这样很难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如对本节课中的“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应在课堂小结中加以归纳。使原本是“隐藏”的问题通过归纳变成“显现”而且重要的问题。同时在学生课堂讨论和提问学生等教学情境中,也应注意适宜地加以归纳,而且在教学中,可老师自行归纳,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归纳。

(3)事例说明观点法

(可先把要说明的事例材料制 成多媒体)

政治课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较多,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把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的某些热点、焦点的社会现象引入课堂的理论教学,使原本枯燥的理论性内容变为可读性较强,易于理解和掌握的现实性内容。(如讲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之时,可结合“-”的实质和危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对反腐败的决心和用心加以说明)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第五课教案5

一、 教材分析:

1、 本课的地位:

《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初三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第三课的第二框内容。第三课讲《增强综合国力》,这是对第二课《认识祖国地位》的进一步分析与讲解。第三课包括三个框题,即:《综合国力决定国家地位》、《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本课是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的过渡和衔接部分。该框主要讲述了3个知识点,即:改革的目的和作用、开放的目的和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改革开放的作用是这一框的核心内容。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正确评价改革开放的成果、正确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其从内心拥护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等有重要的意义。

2、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改革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就致力于经济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经历了10年“-”的浩劫,期间我国的综合国力虽然也有短暂的提高,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徘徊或下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家地位。

本课的难点是:“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而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且改革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改革就是调整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相适应,促进社会发展与进步。由于这些知识非常理论化、非常抽象,而且学生对这些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再加上没有学过生产力的概念,所以在学习中就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3、 本课的特点:

学生根据自己家乡——上海的巨大变化与现实情况,非常容易理解和接受本课的观点,而且本课也以事例见长,通过大量列举活生生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了解与认识。

但是由于本书在某些知识(例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编排上的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就给学生学习本课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生产力”这个政治常用术语在本课甚至第一课就已经出现了,但是对“生产力”的详细讲解是在本书的第七课《认清历史趋势》中的第一框题。这就阻碍了学生接受和深刻理解本课知识,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

4、 本课的侧重点:

本课的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和现实事例同在,通过鲜活的事例,使学生容易接受相关的知识和观点。

5、 本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将本课内容的教学目标确定为3个方面。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作用以及“改革开放”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情感目标:通过教学,通过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巨大变化的事例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从内心去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从内心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第三:行为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为国奉献的意识,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自己培养成为*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二、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教学模式:中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

2、教学流程图:

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 → 教师根据情境和教材提出一些问题 → 学生对所给情境进行讨论、发言→ 教师和学生得出结论

3、理论依据:马克思认为,人是具有能动性的,所以人不是教育的消极产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力,而不能把学生看作是被“塑造”的消极客体。因此,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不仅符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也符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结构主义认为,教育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教师的作用是指导者、辅助者、协作者,学生才是教育过程的真正主体,所有教育活动都是围绕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思考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更离不开协作学习过程教师画龙点睛的引导。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深入发掘教材的内涵,提炼重点和难点,精心地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足够的、容易被接受的“情境”,唤起学生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或表象,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

3、 知识点衔接:

(1)导入新课:

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激活学生知识体系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尽快进入新课的轨道。

(2)新课教学:

通过“材料3”的讨论,来引出“改革的目的”;通过出示“材料4”,来得出“改革的作用”;通过“开放也是一种改革”,来导入“开放”问题的讲解;接着就讲述“开放的目的”和“开放的作用”。

(3)小结:

三、 学法设计:

1、学情设计:

初三年级学生一般都出生在1986年或1987年,他们虽然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对改革开放前的背景知识不是很了解,再加上他们没有学习过人类社会发展简史,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就使得学生的感受非常之肤浅。同时,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容易接受和记住教师所举的“实力”,但是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难于接受。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重事例、轻理论”的现实情况。初三年级学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具有了一定的同化新知识的知识体系和对事物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这就可以去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他们的潜在力量,来活跃课堂。

2、学法指导: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

3、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三年级数学暑假作业习题2023-08-14 21:36:18

初中历史个人教学总结五篇2023-08-21 17:42:28

暑假作业数学整理2023-08-17 17:03:25

粤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范文2023-08-14 01:02:19

粤教版七年级政治下册教案范文2023-08-14 01:02:19

初三政治理论课教学总结五篇2023-08-20 19:53:09

七年级思想品德人民版上册教案五篇2023-08-23 16:13:30

高中科学的政治学习方法解读2023-08-28 01:24:44

简单基础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2023-08-22 10:45:02

高中基础政治学习方法技巧2023-08-13 07:07:05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