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五篇

时间:2023-08-22 09:20:26 文/李盛老师 政治学文网www.xuewenya.com

高中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是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设计说明:作为政府权力行使的三个环节之一的执行环节——依法行政,体现了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本节设计主线是让学生通过两段情景材料谈谈对政府工作人员的这种做法的认识,探究对政府的这种不作为对人民群众、对政府自身、对整个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加深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审慎用权科学民主决策。主要内容是学习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义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政府如何科学民主决策等。

二、研讨主题:新授课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运用

三、课堂评价:

1.学生参与度:由于学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对本课的自主探究学案做了预习,因此学生课堂参与度较高。

2.问题设计:设计编排合理,在课本基础上对梯度思考有所改进,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所提高。

3.教师引导:新课导入自然顺畅,但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缺乏向纵深发展。

4.课堂对话:教师富有亲和力,注重师生互动,课堂气氛融洽。

5.知识落实:梯度思考回答问题合理,正确性高。注重知识的落实与巩固。学生记忆较快。

6.总体评价: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较好,识记熟练,探究问题的意识较强,但学生探究时的问题引导有偏离主题的现象。

四、课后反思

1.成功之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自然顺畅,学生巩固落实较好。最后知识体系构建符合本课的主旨。

2.个人特色:自主学案编排合理,导入自然。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课堂互动效果好。

3.存在问题:课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虽有探究意识,但学生小组在探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探究过程中,探究任务没有想纵深发展,不能很好地体现难点突破。

4.对研讨主题的反思

在课堂上进行探究,事先一定要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引导学生讨论的时候,必须要有重点,有针对性。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3

一、教材分析

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化、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他们关注社会,对流行文化的感受力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缺乏分辨能力,对传统的主旋律作品采取冷淡的态度。如何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怎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吸引他们?如何引导他们去解读流行文化,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健康,更丰富多彩?如何把握流行趋势,理性地选择,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3.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文化生活中“喜”“忧”的表现图片

2、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典型事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ppt图片展示,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中有关文化方面的一些变化,诸如:衣服、饮食、娱乐方式等等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在图片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思考画面所反映的问题,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更多的类似问题,分析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直观的图片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问题。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主学习

本课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的特点,文化生活出现“喜”与“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大众文化的含义。学生独立查找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2、精讲点拨

探究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教师: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

(1)你能否对上述某一观点提供具体例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2)在你看来,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还有哪些特点?

(3)当代文化生活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1)“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例如,借助于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大街小巷;手机短信被众多人接收和传播,并且产生了“拇指经济”。

(2)文化生产的个性化、盈利性、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文化生产的民族性,文化消费的趋同性、选择性,等等。

2.文化生活色彩斑然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举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学习知识,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学生业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探究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教师:ppt显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可喜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知识传播,一些思想道德建设的模范等等。

反面的例子:制假售假,低俗文化,黄色文化,八卦新闻等等。

分析:(1)为什么生活中既有文化的“喜”又有文化的“忧”?试举例(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2)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角度:国家、个人、企业)

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探究提示: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如网上算命等。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怎么做?1、国家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企业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青少年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出发,真正明确文化生活中的喜和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好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

探究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师:整个的文化生活就是一座大花园,每一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所以它欣赏的植物就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2)大众文化的内涵:

(3)分析“流行文化”“经典文化”

学生:三多: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探究提示: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港台流行音乐,金庸、古龙等一些人的武侠小说,崇拜明星、歌星。年轻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赶时髦,有的羡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明星为榜样进行自我塑造,等等。历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它们后来大多被人们遗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长久的。

课堂探究:(2)如果你支持第二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外外,还请你思考:

①经典文化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②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作品是否过时了;

③现在的流行作品能否成为经典。

探究提示: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后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现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如过往的烟云。

课堂探究:

(3)如果你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

探究提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尚,而经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着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她快速、直接,极易导致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经典文化像贮存了多年的美酒一样醇厚,经典文化是绿色文化,因为智慧之树是常春的,经典唯美,有着高贵的气质,经典文化使人回味无穷。有时候流行文化也就是经典文化。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2、当代文化生活特点的原因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中的“喜”

2、文化生活中的“忧”及原因

3、应对文化生活中“忧”的措施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代人民文化需求的特点

2、大众文化的含义

十、教学反思

真正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本框文化生活的斑斓色彩和选择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对其正确并具有创意的观点给予极时的肯定和鼓励,答案并不能完全标准化,要留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想像。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本框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理解。鼓励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1、文化的内涵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讲授新课】

(一)文化“万花筒”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中国古代私塾

现代网络文化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钱钟书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2.文化的外延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6.克隆技术

7.伦理道德观念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9.乡镇企业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2、归纳文化的形式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文化的力量

抗洪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这里主要是提高学生整合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加深对文化相关问题的理解。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情感,为将来投身于*建设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

视频展示:满江《中华颂》,请学生认真欣赏歌曲,抢答里面涉及了多少中华文化?

(二)第二环节:活动探究(三个活动,探究三目内容)推进新课

设置现场招聘会:招收国际高级旅游顾问若干名

条件——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凭,身心健康,无不良嗜好,责任心上进心强。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无上限。

过三关斩六将:第一关:眼力———鉴宝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第一关:眼力———鉴宝

活动要求:应聘小组合作探究对应号码的“珍宝”,然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对此宝物名称、特点和价值的了解情况。要求简明扼要,发言时间不超过一分钟。(总分40分)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为明朝万历年间的吴承恩,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书中孙悟空这个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西游记》不仅内容极其丰富,故事情节完整严谨,而且人物塑造鲜活、丰满,想象多姿多彩,语言也朴实通达。更为重要的是,《西游记》在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谓集大成者。

京剧又称京戏,在台湾又称平剧、国剧,与豫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京剧起源于徽剧、汉剧、昆曲、秦腔(梆子)四个地方的剧种,并于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互相影响,逐渐融合发展而成;早期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京剧脸谱有讲究,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代表凶恶;金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剧内容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被公认为是我国的国粹。

中国早在11世纪北宋庆历间(1041-1048)由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它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发明是印刷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为世界科学技术史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曾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著作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是我国医药宝库,以论药材为主,《本草纲目》也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之处.本书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实用性极强。该书还注重整体性,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乃至于历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贡献。不愧是中国古代中医科学方面的集大成者。

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可放手交给他们,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关:脑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分别搜集吴越文化、滇黔文化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因为学生的活动空间和视野不是很广,如果缺乏前期准备,会导致该部分的教学出现空洞、抽象的问题。课堂上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观看两组文化,展示视频。回答以下两个问题(每问5分,共10分)

1、各小组分别推举成员比较两组文化的特点

2、分析导致文化呈现区域性特点的原因

得出结论: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渐趋融合;同时,受历史、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第三关:实战演练(共50分)

假设现在有一批外国贵宾想重点了解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中关于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以及特色民族节日习俗这四个方面的信息,请你为他们现场介绍。

要求:请各应聘小组合作探究相应主题,小组代表现场介绍,介绍时间不超过两分钟。

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这是该目的落脚点。

接下来,集体智慧,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当然,该问题在此处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释,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可。这样,继上一框题讲述“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后,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铺垫。

经过前面的铺垫,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难度已有所降低,学生可以尝试展开深入探究,但为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仍需教师适当加以点拨。过程如下:

1、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2、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

3、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

课后小结

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难度不大,主要要说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教学环节在设计上鼓励学生列举事例分析说明了中华文化的这一特征,并且设计了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但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引导和总结。避免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内涵。本节课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关键在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发挥程度,所以课前要组织学生去搜集有用信息,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获取、解读、及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这不仅是一种学习观念的转变,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七年级历史教学个人工作计划范本2023-08-24 21:32:32

高三生物课堂教学计划2023-08-11 01:01:20

理科班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报告2023-08-24 05:49:08

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范文2023-08-23 19:21:38

高中政治必修1教案范文2023-08-23 19:21:38

关于高中政治教学设计方案怎么写五篇2023-08-13 20:33:16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4:04

高中科学的政治学习方法解读2023-08-28 01:24:44

简单基础的高中政治学习方法2023-08-22 10:45:02

高中基础政治学习方法技巧2023-08-13 07:07:05

最新文章

精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