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2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②操因疑修zèn()害曹丕。③延弃弓cao()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则是插叙。
3、请找出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曹操杀人手段多
曹操年轻时就登上政治舞台,从政、治军四十多年,打了不少仗,杀了许多人。只要他认为于己不利的人,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都格杀勿论,这是有史可查的。当然,为了巩固他的统治,有些是非杀不可的,但他也错杀了不少无辜者,特别是他统一了北方之后,连他的一些功臣也不能幸免。
《三国演义》对曹操杀人的种种行径,有许多具体的描写。曹操杀人手段之多样,场面之残忍,为历史上所罕见。这对人们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本质,提供了具体的证据。
亲自出马,消灭异己。董承等人策划的“衣带诏”事发,曹操以闪电般的行动,把董承、吉平等各家大小七百余人,全部杀光。有的人先是截指割舌,继而枭首弃尸,惨不忍睹。他又亲自入宫,捕杀董妃。献帝求情说:“董妃有五月身孕,望丞相可怜。”曹操不准。伏皇后要求待董妃分娩后才杀,也不行。他当场把董妃勒死。后来,伏皇后也被乱棍打死,家族二百多人被弃市。这种株连家族、祸及胎儿的杀法,为封建社会所特有。
纵兵滥杀,报仇泄怨。曹操的父亲曹嵩在徐州附近被陶谦的部属所杀。他为报父仇,发兵打徐州,命令士兵“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弄得尸横遍野,泗水为之不流。
借刀杀人,掩人耳目。名士祢衡,赤身露体,当众骂了曹操。曹操恼羞成怒,本想立即杀他。但又怕因此失掉人心,于是就假惺惺地把祢衡荐给刘表。刘表深知其用心,便把祢衡送给黄祖,结果祢衡为黄祖所杀。曹操既达到杀人目的,又让别人代担罪名。这真是狡猾之至!
“梦中”杀人,故作惊讶。一个近侍在曹操午睡时,将他掉落在地上的被子拉起复盖上,他就“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这完全是骗人的把戏。在埋葬这个冤死的近侍时,主簿杨修指着尸体感叹地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一语道破曹操“梦中”杀人的骗局。
先纵后杀,嫁祸于人。军中缺粮,一时无法解决。曹操先是叫管粮官王厘逐日克扣军粮,以救燃眉之急。及至军队生怨,曹操知道军粮快要运到,于是,就一刀把王厘的脑袋割下,向全军宣布王厘克扣军粮的“罪状”,以稳定军心。
巧立罪名,然后杀之。他的主簿杨修很忠于他,只是因为时时卖弄聪明,揭穿曹操所设的一些骗局,使他恼火。就给杨修一个“惑乱军心”的罪名,把他处死。孔融倚老卖老,自以为是,也被以反叛之名除去,杀他时,连他的两个刚懂世事的孩子也不能幸免。许攸、荀、华佗等许多人,也都被安上种种的罪名后,加以杀害。
这些描写,充分揭示出曹操的暴虐本质和狡诈的性格。“一将功成万骨枯”。封建统治者总是在白骨堆上建立自己的宝座。曹操的杀人行径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他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艺术典型,仅就杀人手段这一点,也很够资格的了。
曹操为什么杀杨修
汉末魏初,在文学上是一个暂时繁盛的时期。所谓建安七子,便是那时候有名的文人。曹操自己也写诗文,加以他善于笼络一班有才名的文人,所以他把许多文人(其中也有方士)都拉拢到自己的身边,为他效劳。建安七子除孔融之外,都是依附于曹操的。
曹操一方面把许多文士拉到他身边,但同时,对于那些有傲气、不讲他好话的文人,却很不放心。从他先杀孔融,后杀杨修,便充分说明曹操对敢于反对他的文人的忌恨。
孔融依仗自己是孔子后代,当时又很负盛名,他不大把曹操看在眼里。而且,看来他也不大看得起依附曹操的一班文人。这一点,从祢衡口里可以知道。祢衡经常推许孔融和杨修,说“余子碌碌,莫足数也。”这不用说是包括王粲、陈琳等在内的。祢衡同孔融关系很好,他的话当然也反映孔融的观点。
孔融比祢衡、杨修大十多岁……他们三人,在当时的文人中算是一派,即,不肯阿谀曹操的一派。祢衡虽年轻,但才气很大,曹操想侮辱他,叫他充当“鼓吏”,结果祢衡把衣服剥光打鼓,反而侮慢了曹操。曹操叫人去找他来,他便拿着一根大棒,坐在曹操军营门前大骂。曹操虽然很火,骂他为“竖子”,并说“孤杀之犹鼠雀耳”,但碍于他的文名,竟不敢杀他,后来送给了刘表,刘表又假黄祖之手把他杀掉。
杨修年龄跟祢衡不相上下,但祢衡是个平民,杨修则是洛阳的第一二名的世家,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四代都任过太尉。(东汉时,太尉是相当于宰相的官衔)而且,都是有名的忠于汉室的名臣。他父亲杨彪在董卓作乱的时候,为了保护汉献帝,几乎死难。杨修很早就负文名,除了祢衡推崇他的话可证之外,还有曹植写给他的信,也把他同六子并列(孔融除外),说六人都不过著声名于一方,而杨修则是“高视于上京”,可见杨修在洛阳的影响有过于六子。对于这样的人才,不用说,曹操是要罗致的。所以,在建安中,曹操就任他为主簿,那时正是曹操南征北战、戎马倥偬的时候,据说杨修“总知内外”,总是把事情处理得很好。
那么,杨修是很愿意替曹操办事的吗?他对曹操的态度怎样呢?我们不妨分析一下。
当时,杨修的父亲杨彪还健在;曹操在汉献帝迁都许昌,公卿宴会时,看见杨彪脸上有怒气,便连宴会也不敢参加,悄悄溜掉了。后来以杨彪跟袁术通姻为罪名,诬彪有阴谋,下狱。是孔融极力为之申辩,曹操才不得不释放他。此后,杨彪十多年一直称脚挛,不任事,闲居家中。这些事,杨修会忘记吗?当然不会的。不久,孔融便被曹操杀掉,祢衡也被杀,这在杨修心中,会没有很深的感触吗?当然不可能没有。从这两点看来,杨修虽为曹操办事,不见得内心是尊敬他的;正因为这样,才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露才”,好像有意告诉曹操,你的本领也不过如此,什么事也瞒不过我。像“鸡肋”那桩公案,就是在这种心理下弄出来的。他有时外出,甚至告诉值班的人,曹操会来查问些什么,怎么回答。结果,曹操所查问的果然不出他所料。这样时间长了,曹操就看穿他内心的隐秘,从而产生恼恨之心。他本人是否预料到这样的后果呢?应该说也可能是预料到了,不过,他到底是一个很有点傲气的人,同孔融、祢衡是气味相投的,因而压抑不住心中的不满罢了。……杨修对于自己的命运并不感到意外,因为他的知己朋友孔融、祢衡早已死在他前面了。
杨修被杀后,有一天,曹操碰到杨彪,问道:“杨公为何瘦得成这个样子?”杨彪回答说:“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意思是说,我惭愧没有金日那样的远见,(金日的儿子,为汉武帝所喜欢,称为弄儿;后来渐渐长大了,有一天,金日遇见弄儿在殿里同宫女戏耍,他怕将来连累自己,便把弄儿杀死了。)而又还有老牛舐犊的爱子之心呀。曹操听了,很有点下不了台。
《杨修之死》课文赏析
《杨修之死》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原因。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叙述情节,刻画人物。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写杨修被杀及其被杀的原因。事情发生在魏蜀汉中之战的最后阶段。蜀兵据险固守,魏军进退两难,曹操犹豫不决。杨修根据魏军当时的处境和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的特点,将二者联合起来分析,推断出了曹操已有退兵的打算,足见他才思敏捷。可他又自作主张地让将士们收拾行装,最后终于以“造言乱我军心”的罪名被曹操“推出斩之”。
第二部分从“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至“修死年三十四岁”,是文章的插叙部分。主要叙述了六件事情,第一件是明白曹操“门内添活”的心意,表现了杨修才思敏捷。第二件事是与众人分食一盒酥,表现杨修机智善辩。第三件事是揭露曹操“梦中”斩近侍的真相,表现杨修目光锐利,一眼看穿曹操的奸诈,同时也表现了杨修卖弄聪明,不顾后果的特点。第四件事写杨修揭露曹丕密请吴质的事件,表现杨修虽然目光敏锐却办事粗疏。第五件事写杨修授计曹植走出城门,表现了杨修的果敢。第六件事写杨修帮助曹植拟写“答教”。杨修能事先预测曹操欲问之事,让曹植对答如流,确实表现出杨修的足智多谋,具有政治才干。可是他办事不够严谨,使人能有机会偷去他拟写的“答教”,却又显得不够精明。以上六件事又可以归纳为两类:前三件为生活小事,因为锋芒毕露遭致了曹操的忌妒;后三件为军国大事,因为他卷入曹丕与曹植的继承权的斗争里面,导致了杀身之祸。
第三部分为最后三段。是文章的结局部分,曹操下令次日进兵,不过是为了证明杨修所言不过是一派胡言,想用赢得战斗来维护自己的威信。不想却战斗失利,并且“折却门牙两个”,最后厚葬杨修下令班师。侧面表明了杨修能洞察先机,却遭斩首。暗示杨修以“惑乱军心”之罪遭斩不过是个幌子罢了,真正原因还是杨修参与了曹丕、曹植的权力之争,曹操早已有了“杀修之心”,这次不过是一个能堵人口嘴的极好的机会罢了。
文章在写法上的主要特点是插叙手法的运用。全文共写了七件小事,第一件事发生在汉中之战,写杨修被杀的经过及其被杀的偶然性,因此作者用了顺叙手法。全文的第二到第七件事发生在汉中之战前,是作者为了交待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揭示杨修被杀的必然性,来补充第一件事而写的。所以作者改用插叙。插叙的六件事情,作者安排得非常有条理,巧妙异常,它是以曹操忌恨杨修的情绪逐步递升为线索来安排先后顺序的。从文章中的“操虽称美,心甚忌之”,“操虽喜笑,而心恶之”,“操闻而愈恶之”,“愈恶之”,“因此亦不喜植”,“此时已有杀修之心”等语句中就可以得知。
插叙在文中有两个作用:其一为深化主题塑造人物服务。它从不同的方面多角度地揭示了杨修、曹操的性格,充分说明了杨修之死的必然性,揭露封建统治者忌才的心理和扼杀才智之士的行为。其二,是文章美点的需要,顺叙与插叙相结合,它使得文章波澜起伏,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杨修之死》以杨修被杀害为开端,以杨修被曹操忌恨为中心线索,以杨修被曹操厚葬为结局。文章开头精彩,中间丰富,结尾有力,章法井然,首尾呼应。
《杨修之死》教学反思
《杨修之死》是一篇自读课文。整个教学设计由五个环节组成:
1、由听《三国演义》主题歌,说曹操故事导入。
2、初读课文,借助注解,读懂课文。
3、复述故事情节,可自选喜欢的情节,并为小故事命名。
4、讨论人物性格,探究杨修死因。
5、拓展延伸:“我想对曹操(或杨修)说
”。
在教学中自我感觉良好的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导入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和情境,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就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并赏析了这首词,让学生齐诵曹操的诗,让学生讲曹操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三国的世界,曹操的世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事实证明,这个办法是很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2、这篇文章,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老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阅读、思考,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较好地锻炼,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⑴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强调了在阅读的时候要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要有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进行创造性复述,对文中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就是让学生的内心阅读体验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⑵
本文是一篇艺术性很强的小说,学生对此有很浓厚的兴趣,最适于放开手,让学生合作探究,研读课文。本课中,对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颇多争议。这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了最佳探究课题。合作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性充分调动的过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感悟到语文课堂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快乐。
⑶
语文教学就不能仅停留在教材上,宜拓展延伸。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篇课文是名著中的名篇,给人以很多的启迪和感悟,这包括做人和作文上的。比如做人方面的。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学生从曹操、杨修身上发现了很多不足,那么给他们提提忠告也就不难了。在这一环节学生答案异彩纷呈。这是学生情感价值上的一大收获。
但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
1、学生课前预习不够,这在课堂上不得不花费了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读懂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2、导入过程中,听完主题歌后担心学生不懂词意,赏析了这首词。这一环节是多余的,只需稍解说一下即可,最主要的是把学生带入三国时代豪杰并起争分天下的那种雄壮的气氛中,这一赏析倒破化了。
3、是复述课文的七个小故事时,个别学生的语言不够简练,重点不明确。我想这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课堂中多加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是时间的把握不够准确,复述故事花了过多的时间。
“前松后紧”,致使后面的教学环节很紧张。
5、学生讨论时很热烈,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了,可大都数却不愿主动举手发言。这是在课堂上常遇到的问题,却一直没想出很好的办法解决。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个人培训工作总结万能模板五篇2023-08-24 08:43:50
最美的幼儿园教师演讲稿五篇2023-08-13 03:11:36
心理委员培训心得体会五篇2023-08-22 08:11:23
口技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2023-08-23 10:21:47
口技北师大版初三上册语文教案2023-08-23 10:21:47
江城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23-08-14 23:50:29
蒹葭初三下册语文教案2023-08-16 16:45:10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