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到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学习用分论点说明事理。
3认识学习必须谦虚谨慎,循序渐进的道理。
教学要求
1启发学生阅读课文所引用的笑话故事(文言文)时,对照注释、查字典。此外,教师作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准确把握故事的内容。
2结合对练习四的研讨,深入理解作者思路,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并通过从同一个故事再提出一两个论点的练习和交流,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由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2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教学难点
1作者在文中先后提出了哪三个论点?哪一个是中心论点?为什么?
(① 学习文化要“慢慢积累”“不宜要求过急”,要“循序渐进”;
②学习过程中应当谦虚谨慎;
③ 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这三个论点之间并非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有次的:
第一点讲的是学习文化知识的规律,揭示了人们对学习文化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本文的中心论点。而第二、三两点是作者第一个观点的深化和扩充。试想,第一个观点得到了证明,既然学习要靠“'慢慢积累”,要“循序渐进”,那么,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自然就是“谦虚谨慎”与“重视教师的作用”。
第一点是揭示学习的规律,第二、三点是回答遵循这一规律,应怎么办的问题。因此,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第一个,应视为中心论点。)
2文中引用古代故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① 作为例证,证明第1、2段提出的论点 (要“慢慢积累”“循序渐进”)
②引出后边第5~7段的两个小论点,便于议论得深化和扩充,使所讲问题更全面;
③ 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议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课时安排
第1、2课时: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读懂文中所引用的故事。
第3、4课时:分析课文,理解从一个故事引出论点的写法。
预习作业
l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选自 。
2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 。原名 。 省 县人,生于 年,死于 年。
3《燕山夜话》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作品?
4用你的话概括《从三到万》的主要内容。
5口述《从三到万》一文中所引的故事。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一岁; 其子辄欣欣然; 具币谢遣楚士; 天下姓氏夥矣!
7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8请归纳出文章的结构、层次。
9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恰当( ) 严肃( ) 讽刺( ) 较量( ) 启发( )
10 你读了这篇文章从中受到什么教育?
答:
1《从三到万》;《燕山夜话》
2 马南村( );邓拓; 福建; 闽候; 1912年; 1966年。
3 是一部杂文集。
4 ①一般地说,学习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②我国人民在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③引用故事,说明“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法的经验教训。”
④具体阐述了谦虚谨慎,虚心求教,循序渐进的重要意义。
⑤号召我们思考故事的含义,搞好我们的学习。
5略
6岁:年 辄:就 欣欣然:高兴的样子 具:备 夥:多
7一般地说,学习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8(一)提出中心论点;
(二)结合故事、论述中心论点;
(三)提示我们思考故事的深刻意义,搞好我们的学习。
9 妥当,肃穆,讥讽,比试,启示。
10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浅尝辄止,要谨慎谦虚,很好地听从老师的教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和“万”是两个相差悬殊的数字,可是它们之间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学习邓拓同志的杂文《从三到万》。
三|、解题
题目新颖别致,两个数字用介词前后连接,使相差甚远的“三”与“万”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引人深思: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四、作者简介
马南村( )是邓拓的笔名。邓拓 (1912~1966),福建闽侯人。他是一位新闻工作者,著名学者。他博学多才,曾任《人民日报》《前线》杂志的总编辑,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等职。他为党的新闻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救荒史》、《燕山夜话》等。“”开始时,被林彪、“”集团诬陷、迫害致死。
五、讨论预习作业
(一)指导学生疏通故事原文
1 对照书下注解正音正字,解释词语含义。
田舍翁:种田的老汉 家资殷盛:(y n)富裕
累世:( l i)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聘:(p n)请
搦管:(nu )执笔 辄:就,(副词)
掷笔告其父:( zh )放下 谢去:指辞退
父趣之:(c )催促 其子恚日:(hu )抱怨
天下姓氏夥矣:(hu )多 具币:准备
2 组织学生分组口述故事梗概,初步议论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必然会失败。
(二) 理清文章结构,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抓住各段的中心句。
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由学文化入手讲述道理,然后提出应重视积累的观点。
③④自然段引述古代的一则故事,总结经验教训。
⑤ 自然段由故事引出学习应持什么态度。
⑥⑦自然段由学“一、二、三”数字的出现将两段连接起来,论述教师的重要作用。
⑧ 自然段最后作结,提出希望。
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1~2段)初步析理提出论点。
2 (3~7段)由故事引出分论点,加以论证。
3 (8段) 总结。
六、小结
七、分析课文
(一)第一部分(1~2段)
1 文章开头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
(学习靠一点一滴积累、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开头用设问形式提出学习文化知识有无“捷径”的问题,)
2 作者指出怎样回答这一问题?
(指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而应看学习对象、内容、方法等,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3 然后,作者从一般的学习规律入手,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归纳出“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这一论点。)
“一点一滴”说明了什么?
(形象说明了文化知识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强调“点滴”积累的重要性,告诫初学者不宜急于求成。)
4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以什么为例证明了论点?
(以古代读书人“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为例,从正反两方面说理,阐明学习要积累,要循序渐进的道理。两个自然段之间,“文化”与“积累”自然衔接。)
(二)第二部分(3~7段)
3 这一部分由什么故事引出了怎样的论点?
(讲述古代故事引出“学习应谦虚谨慎,应当重视教师作用”的论点。)
① 第1层(3~4段):引故事明理。文中楚士“三书三训”点明了学习的初级阶段。富翁之子掷笔'欣欣然',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他在学习上浅尝辄止。其父则“具币谢遣楚士”,后来“令子晨起治状”结果却闹出了笑话。
② 第4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是承上启下的段落。用“一些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自然引出以下的两个分论点。)
③ 第2层 (5段):学习应谦虚谨慎。
这段由初学阶段应持的学习态度谈起,并以富翁之子“欣欣然”,以为“得矣,得矣”的表现类比现实生活中那种轻浮的人的学习态度。为了把道理讲透彻,又用初学打拳的人与学有所成的人对比,顺理成章地提出分论点:学习应当谦虚谨慎,不能自命不凡。
④ 第3层 (6~7段):学习应重视教师的作用。
⑤ 第6自然段从教与学的关系入手进行议论。先谈教师的作用:由易到难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谈学生不曾“入门”便踢开老师,最后只能落得“什么也学不成”。本段夹叙夹议再次以富翁之子为论证的依据。
⑦ 第7自然段紧承上文,从“三”和“万(蓠)”文字结构上的复杂变化,联想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领悟道理,掌握知识。接着从反面假设,说明“完全没有人教,倒可能什么也学不会”的道理,自然引出第二个分论点:学习应当重视教师的作用。
⑧ 这部分结合故事讲道理,通过分析摆观点,自然连贯。与第一部分的论点,紧密联系,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教说到学,又从学议到教,全面地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三) 第三部分
总结全文,提出希望。
这是文章的收束段落,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中不懂的东西“很不少”,“迫切需要”学习,表明态度要谦虚。二至四句诚恳地提出希望,应正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富翁之子为戒,举一反三,改掉缺点,更好地学习。
八、教学小结
1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什么?
( 从三到万的故事,讽刺的要点有三:
① 富翁之子不知循序渐进之理;
② 富翁之子不知“谦虚谨慎”之道;
③ 富翁之子不知“学必有师”之径。)
2故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 故事是全篇文章的论据。作者从故事中发出道理,再结合故事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讲道理浅显易懂,说服力强。
3讨论课后题三--严密的语言。
( 议论文的说理要使人信服,语言上分寸感的把握很重要,要议的恰如其分,准确严密才好。本文就有这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大量使用限制性词语。)
①“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句中加点词语,表明“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她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是一般的规律,通常的情况,并不全部概括所有的情况 (因为在某种特殊情况下,学习某些文化知识也可能用快速学习、大量吸收的方法),这样议论,语言上显得准确、严密。
②“这个故事……人们大都当作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句中加上两个字“大都”,既表明了范围之广、数量之多,但同“都”,又有不同,并未作整体范围、全部数量的概括,因为也可能有些人并不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或仅仅当作笑话。这使文章表达上显得很严密。
③“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加上“往往”,表明了通常的情况,一般会出现的情况,但并不包括特殊的情况,同样使语气表达留有余地,显得严密有分寸。
《从三到万》阅读练习及答案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是一个字;这个字的字义,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更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学习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从三到万》)
15、第1段中的“终南捷径”一词在文中是指 ;第2段中,有一个与第1段“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意思相近的词语,它是 2分
16、第2段末尾“总要有一个过程”后面,为什么要使用分号?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理由。2分
17、请概括作者在这两段文字中要表达的主要观点。2分
【参考答案】
15、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循序渐进 2分
16、因为分号前后两个分句是从正反两方面谈学习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2分
17、学习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不宜过急。
马南邨《从三到万》原文阅读
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同志时常提出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不能过于笼统。一定说能或不能,都不恰当。这要看学习的是什么人,学什么,用什么方法等等,要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但是,一般地说,学文化应该一点一滴地慢慢积累,特别是初学的人不宜要求过急。
“文化”这个词儿在外国文里本来就是积累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于一般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理解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无论有多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妄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有一个故事在明清人的笔记中重复出现了多次,尖锐地讽刺了这种妄人。这个故事是说:“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nuò)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cù)之,其子恚(huì)曰:天下姓氏夥(huǒ)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这个故事比较通俗易懂,有的相声演员也曾讲过。但是,人们大都只把它当做笑话,而不把它看成一个严肃的讽刺性故事。我的看法不是这样,我以为我们应该从这个故事中,吸取一些关于学习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个人来说,学习过程中有若干重要的关节,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影响学习的成败。初学的一个最重要关节,就是在刚刚学会一、二、三或外国文A、B、C等等的时候,有一些轻浮的人,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往往就“欣欣然”起来,以为“得矣,得矣”,什么都懂得了。这也好像学打拳的人,刚学会几个动作的时候,多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处处想跟别人较量几下子。倒是学得多了,真正有了一些本领,才反而虚心起来。由此可见,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是自命不凡;越是有本领的才越谦虚谨慎。
从教学的过程来说,不管要学什么,教的人总要从易而难,逐步深入地把知识教给学生。因此,好的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应该给学生一个印象,觉得入门不难,往后才能越学越有信心。而学生如果自命不凡,看到入门很容易,就把老师一脚踢开,那么,他就什么也学不成。正如那个富翁的儿子一样,他以为从此可以不必再请老师了。殊不知他根本还不曾入门,只学会一、二、三,对于所谓“六书”等起码的知识一点也不懂,所以他父亲叫他给姓万的亲友写请帖,他就傻眼了。
实际上,一、二、三这三个字的确很好认,而从三到万,从文字结构上说却经过了许多复杂的变化。要懂得这些变化,也好像其他各种知识一样,必须逐渐学习,并且需要老师指导,不可能只凭什么“天才”就可以很快学会的。如果完全没有人教,倒很可能什么也学不会。我们之所以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理由也就在此。
我们不懂的东西还很不少,都迫切需要虚心学习。但是,在学习上有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似乎对我们有一些启发。我们无妨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加强我们的学习吧。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销售部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五篇2023-08-12 19:46:39
以读书为主题的初二演讲稿范文2023-08-24 23:35:32
海底两万里的读书心得500字范文10篇2023-08-15 22:30:20
漫谈音乐的魅力初三下册语文教案2023-08-14 19:25:23
漫谈音乐的魅力初三下册语文教案2023-08-14 19:25:23
给巴特勒的信初三上册语文教案2023-08-18 23:10:08
成功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023-08-26 22:04:54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