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例文

时间:2023-08-27 02:25:23 文/马振华老师 语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1例文1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讲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一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什么叫推敲?(出示) 同学们细细揣摩一下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或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意思相近)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那么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师: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 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 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范读:这儿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宁静、美好)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指导朗读这句话。齐读。

这么美好的环境是谁住的?贾岛为什么要来这儿呢?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

2、生: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贾岛来拜访李凝。 (讲解:拜访)这里的拜访换个词怎么说? 还能从哪些词看出来他俩关系非常要好?

从“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贾岛费了那么大的周折也要去看他,说明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 指导感情朗读。

3、师:可是贾岛月夜访友,却没有见着。而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指名读)

4、小结:贾岛深夜访友,留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可配上动作表演。书上是怎么说的?

2、出示: “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 (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和“不知不觉”,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投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贾岛如此专注,我们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2)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可配上动作。 如果你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名学生畅说。(神经病,真奇怪、疯子)

3、师:贾岛骑着毛驴到底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请读一读描写贾岛所想的句子,可以看出贾岛的创作态度怎样?(贾岛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锲而不舍) (讲解:即兴)文中贾岛写诗就是即景生情、由感而发的。 齐读。

4、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难以定夺。这是故事的发展。 (板书:斟酌“推敲”, 难以定夺)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十分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致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在纷纷避让,而贾岛却浑然不知,最终闯进了仪仗队。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韩愈是唐代的监察御史(相当于现代纪检部专门负责反贪污的),是个很大的官,而贾岛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悬殊如此之大!因此韩愈会怎样?贾岛的态度又怎样?自读课文4-6,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2、出示对话。

(1)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韩愈的话用责问、生气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2)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朗读。

3、师:贾岛误闯仪仗,恳请宽恕。这是故事的__。

4、(1)出示: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 想象练说:贾岛是怎样对韩大人说的?(生自由畅说。)韩愈也是一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的思索起来??

(2)师: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也来帮帮贾岛,到底用哪个字好?为什么?(我们的韩大人跟你想得一样。) 呵呵,你跟韩愈想得一样,看来你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大诗人韩愈差啊!

(3)出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 (讲解:宁静)

5、看到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 (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宁静“一词正好符合那样的意境!!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贾岛有什么反应?(贾岛点头)

7、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 当然,贾岛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随着“推敲”流传至今。齐读与“推敲”有关的这首诗吧!

五、指导讲故事。

1、师:这篇课文也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__、结局讲述了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你能将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吗?

2、学生自由练讲;

(1)可看图想象练讲。

(2)可根据板书提示练讲。

(3)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练讲。

3、指名讲。

师: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它不仅需要流利的表达,还需要有丰富的 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朝这个方向争取进步!!

六、延伸拓展

1、读小故事《妙用“绿”字绘春色》,师:学习了《推敲》和这则小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2、有一位同学正在推敲自己作文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 (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3、搜集有关古人写诗、作文时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 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设计:

推 敲 发生:深夜访友 , 留诗相赠 发展:斟酌“推敲”,难以定夺 __:误闯仪仗, 恳请宽恕 结局:韩愈解疑, 贾岛点头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1例文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恭恭敬敬、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

2、了解“苏武牧羊”故事的内容。体会文中描写苏武言行句子所表达的含义,体会句子之间的关系,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了解“旌节”所表达的含义。

3、感受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坚贞的民族气节。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西汉中期,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 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 自由读课文思考: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1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2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出示:苏武已受各种折磨。

(1)通过引读使学生继续感受总分的写作方法。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之心。

(2)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置:放;度:所打算或所计较的。“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3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u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u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指导朗读,深入体会。 苏武出示说的两句话。请联系文章的内容和苏武的行为,尝试读出自己的体会。

①“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爱侮辱!” 过渡: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②“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u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u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u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4、补充李陵劝降的资料,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u 李陵曾称苏武为“义士”,并说:“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引导学生读懂,“义士”的意思是——

5、小结板书。

(1)教师引读板书。

(2)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3)在苏武的心中这“旌节”意味着——意味着——

三、感悟苏武“不变”的气节。

师: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什么没有变?

1 交流。

2 想像:苏武终于又回到了京城,此时此刻,他在心里大声呼喊些什么?

3 想像:来迎接苏武的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四、总结

媒体播放赞颂苏武的歌曲及出示词。

附板书:

整整19年 匈奴 苏武

心坚如铁、毫不动摇 气节 握 抽刀自尽 举 旌节

痛斥卫律 持 忍受折磨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1例文3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熟读课文,学会抓住重要线索复述故事;

3、理清苏武出使匈奴遭遇的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重点解读“牧羊”部分,体会语言,感受人物的形象,受到感染,内化语言。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乐于将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资料,进入课程

1、自我介绍,一两句话,既简洁,又能引发学生对你的好感。

2、导入:中华民族是伟大的,历涌现了无数杰出的爱国英雄,你幅图画的是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个经典的故事——板书课题。这个故事广为传诵,人们根据它创作了戏剧、歌曲、古典乐曲等艺术作品,为什么苏武牧羊有如此巨大的魅力?读课文,走进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分两步走;

1)读第一遍,练习将课文读通顺,做到响亮正确流利。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鲈乡小学的的同学读书的习惯真好。课文哪几节具体写了苏武牧羊的?还有几节分别写了什么?再读课文。

3)议论以下课文还写了写什么?出使、受辱、拒降、牧羊、回国。

4)分节读课文,随机指导。

4、简单介绍西汉与匈奴的情况(有地图,历史书上肯定有)及苏武出使的意义,读好第一小节;介绍旌节(字形范写,介绍含义)

二、指导自学,复述课文内容。

1、出示两组词语(组): 突然 翻脸 宁死不受辱 抽刀自尽 派人 翻脸 怒目圆睁 痛骂叛逆 ——提示:有的词是老师根据课文概括出来的。 ——读课文2、3节,练习运用这些词组简要复述故事部分 ——提示方法:读故事性的文章,我们可以找出重点词语(或者根据课文内容概括几个重要词语),抓住他们之间的联系,就可以将故事复述清楚。

2、生练习抓重点词语,复述苏武牧羊的内容。

1)学生读课文,摘抄词语(提示格式),告诉学生苏武的表现的词语可以不止两个,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学生讨论确定重点词语,表扬优点。 参考:又生一计 心坚如铁 毫不动摇 忍受折磨 生死置之度外 盼望回国

3)学生再读课文,练习复述。

4)交流复述,评价鼓励为主。(学生讲到“心生一计”要学生将“计”讲明等,注意连贯,但不能简单读书)

三、重点读懂“苏武牧羊”,受到感染,发展语言。

1、教师导语引入:匈奴王十分狡猾,先说苏武参与内乱威逼苏武,不成;后用劝降利诱苏武依然不成;最后又生毒计??(激情一点)

2、你知道荒漠是怎样的?学生想象说话,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教师介绍文中“荒漠”的情况,突出该处气候恶劣,人很难在那里生存??那么苏武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呢?

3、学生读课文:要求学生一句一句认真读,体会,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学生读,教师巡导)

四、小组交流

——苏武以旌节为伴,(两处),体会到什么? ——句子:苏武顽强地忍受??取暖 ——幻灯突出来(换色) ——感情朗读 ——想象他还遭遇了哪些折磨? ——联系“旌节”,练习朗读。 ——最后一句:——出示插图,观察大雁,理解对中国人的文化意义。 ——理解苏武的内心;联系“毒计”体会苏武的痛苦与顽强。 ——朗读句子 ——整体朗读第五节。

五、情景练笔,拓展知识。

1、过渡:教师朗读最后一节。

2、穿插一副回国的插图,看图观察。

3、苏武的内心在说些什么?如果你是迎接队伍中的一个,你会在心里说些什么?选择一个写几句话。

4、交流。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1例文4

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语境理解“恭恭敬敬、怒目圆睁、置之度外、屈指计算”等词。

2、尝试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苏武的思想品质,知道可以根据句子间的联系来体会句意。

3、感受苏武在困境中宁死不屈、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1、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坚贞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2、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西汉时期,那时汉朝和匈奴经常发生战争。有一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苏武出使匈奴。为了和平,汉武帝派苏武为使者出使匈奴。那一年,苏武恭恭敬敬地接过汉武帝手中的旌节,离开长安——出示课文的第1小节;19年后,他怀揣着旌节又回了故里——出示课文的第6节。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比较第1和第6小节内容,发现“变化”。

1、认真读这两小节,你发现写苏武出使前后内容有些什么变化?(满头白发,旌节脱光了毛) (学生交流时,出示媒体,相机介绍“旌节”——古代用彩色羽毛装饰的旗子。)

2、19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因而产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快速读课文思考。(受了很多折磨)

3、在第一节里,我们了解到,苏武是代表汉朝的使者啊,怎么会受折磨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了解苏武牧羊的内容,感受苏武“心坚如铁,毫不动摇”的爱国评价之心。

自由读课文,简单交流“变化”的原因。

学习第4节和第5小节 出示:课文第四、五小节。指名读。

心坚如铁具体表现在哪里?

1、指名读课文第四小节,思考,匈奴王的“计”是什么?

2、匈奴王借这件事想告诉苏武什么?(要么投降,要么就老死在异国他乡,无法回去) 北海:现在俄罗斯的贝尔加湖

3、苏武明白了一切,指的是苏武明白了 ,但是他 。 积累词语:和心坚如铁相似的词语: 挥金如土 铁证如山 身轻如燕 恩重如山 健步如飞 坚硬如铁 坚强如钢 洁白如雪 粉红如霞

4、读读课文第五小节,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苏武心坚如铁?(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渴了、饿了、冷了??)

5、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生理上的,精神上的)

6、面对种种磨难,苏武心坚如铁,顽强地忍受着种种折磨(配合读)

理解“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

1、“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置:放;度外:部放在心上。“置之度外”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呢?

2、是什么使苏武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回归祖国)

3、师生配合读

4、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具体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学习第2和第3小节

1、交流事例。 匈奴王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抽刀自尽,宁死不受辱。 匈奴王早已投降汉使卫律劝苏武投降,苏武痛斥卫律。

2、当匈奴王要苏武认罪的时候,苏武的表现是怎样的? 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 苏武当时是怎么想的?(我是汉朝的使者,诬陷我,让我认罪就是对汉朝的侮辱,作为代表国家的使者,不能让国家蒙羞) 师生配合齐读: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苏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说完话就“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苏武是怎样接过旌节的? 教师补充资料:当时出使的使者或被除死,或倒在途中,无一人能生还。 那苏武为什么还要接过旌节?(避免战争,国家的安宁,义无反顾) 因此当苏武接过旌节时,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过渡:一计不成,匈奴王又生一计,他派了已经投降的汉使卫律来劝降。苏武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 苏武是国家的使者,见了卫律似乎应该这样说:“我是汉人的儿子,我不会背叛??,不会??” 比较两种说法,有何不同? 后一句中“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这里的“我”指谁? (通过变换说话的角度,体悟苏武对背叛国家的叛徒的憎恨。) 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让苏武到北海牧羊,匈奴王明白苏武的决心,知道威权、富贵无法征服他,便要

以摧毁苏武肉体的方式来征服其意志。所以苏武采取的反抗方式也由以前的求死而变成以后的求生,他要在各种艰难困苦中坚强地活下去。

感受苏武坚贞不屈的气节。

1、(师生配合读):北海是一个“野草遍地,没有人烟”的地方,自然环境非常恶劣,陪伴苏武的,“就是那支旌节”。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因为这个时候,旌节已经成为了他精神上的寄托,所以他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

2、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苏武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所以他“屈指计算日子”:真是归心似箭啊。“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真是望眼欲穿,归国心切。

3、小结:在文章的字字句句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坚贞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的气节令人敬佩。

4、过渡:整整19年啊,这19所使苏武变成了满头白发的老人,这19年让旌节脱光了羽毛,一切都变了,然而苏武那种坚强不屈,富贵不能_、威武不能屈的气节却没有变。 看到苏武含着热泪坐在车上,怀里紧紧地揣着那支脱光了毛的旧旌节,人们没有一个不感动,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揣”是什么意思?(塞、抱)表现出了苏武对旌节的重视,对能回到祖国的激动。 看到满头白发的苏武,听着他在匈奴年的艰辛历程,人们被苏武的精神所感动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相机板书)

5、小结: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他不愧为中国历的一位爱国志士。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辱。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

三、总结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有血战吴淞口的陈化成,还有誓死不投降的文天祥,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

附板书:

苏武牧羊

气节 坚强不屈 贫贱不移 坚忍不拔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2021例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3、理解课文内容,从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读题、解题

1、故事引入:

你们还记得《完璧归赵》的故事吗? 请同学们讲一讲。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

3、出示填空,检查预习:

“将”→(廉颇)→(大将军)

“相”→(蔺相如)→(宰相)

“和”→(同心协力)

二、了解因果:

1、找到文中的过渡句,指名读。

2、出示图示,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三、反复读文,感知人物形象:

1、分角色读课文,力求读通、读熟、读好。

2、出示填空完成“人物开花”成语游戏。,初步感知人物形象。(填出可以用在这两个人物身上的成语——课内、课外的成语都可。)

四、借助名言,丰满人物形象。

1、在蔺相如、廉颇两个人物,你喜欢(敬佩)谁?说说理由。

2、根据课文内容对对子:如: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负荆。

3、出示填空练习,加深认识:

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精忠报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四、借助课剧,展现人物形象

请同学自编、自演课本剧,可以从中选择一个故事或一个角色进行表演(作为表演的同学来说,实践了一次,本身就多一次体验;对于观演的同学来说,又有了一次很真切,很实在的感悟)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最新我是一名幼儿教师演讲稿五篇2023-08-22 00:33:49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500字范文10篇2023-08-18 05:54:35

生产经理年度工作总结参考模板2023-08-25 15:26:22

渔夫的故事四年级语文备课教案2023-08-21 05:32:25

渔夫的故事四年级语文备课教案2023-08-21 05:32:25

四年级苏教版语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教案2023-08-22 10:50:20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公仪休拒收礼物教案2023-08-25 05:58:44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