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石壕吏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27 21:49:24 文/秦风学老师 语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石壕吏》教案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课文

2. 揭露官吏的横暴

3. 同情人民的苦难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老妇人的话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纲

1. 介绍背景资料

2. 带领学生共同翻译全文,注意重点字词的讲解。(戍、戌、戊等)

3. 分析文章的中心

(1) 对文章第一句话的分析“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重点加点字的分析)

(2) 对比分析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3) 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二.详案

1.导入:陈老师在前面已经讲解了杜甫的两首写景抒情的诗,大家也了解到杜甫是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称道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石壕吏》就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以后,面对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深切的同情。课文主要叙述了差人乘夜来捉人,连衰老的老妇人也被抓去服役的惨事。首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能同学们往往很难理解古代诗词的意境,古代诗人常写一些感物伤怀的作品,这时候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诗作者的背景资料,去体会创作者当时的所感所想。那么在这里杜甫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中晚期的诗集中体现了当时的现实,所以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可以提问:是否有同学在预习的过程中了解了写作背景?)参考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郭子仪等九节度使六十万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由于指挥不统一,被史思明援兵打得全军溃败。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这时,杜甫正由洛阳经过潼关,赶回华州任所。途中就其所见所闻,写成了《三吏》、《三别》。《石壕吏》是《三吏》中的一篇。(要求学生记录文学常识:《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文章逐字讲解(齐读)

(1)第一段:石壕吏(hǎo)暮:傍晚。逾(yú)走(古今异义):跑。行:走。

(2)第二段:呼:大声吆喝。怒:凶狠。啼:啼哭。苦:痛苦。

(3)第三段:邺(yè)戍(shù)戌(xū)戊(wù)戍点戌横戊中空,注意区别。

(可以请同学翻译,注意几个重点词)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不过是苟且偷生,死了的就永远完结了。存者,活着的,生存的人。且,暂且。已,动词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更,再也。妪(yù)虽:即使,虽然。(古文解释填词规则,有些字可以用把这个字组词,解释,例如这里的虽。)衰:衰弱、衰微。备:准备。炊:烧火做饭。(讲解的时候某些解释参考课文中的标注)

(5) 第四段:泣:小声抽泣,啼哭。咽(yè)登:踏上。前途:前行的路途。(注意与今天的“前途”区别)

3.分析文章的中心

刚刚我们大家一起仔细阅读了这首诗,那有同学能告诉大家,这首诗的重点是讲的什么啊?(参考:以老妇人给吏致词为重点,也就是本文的第二、三段),那让我们抓住重点,往前看。

(1)“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刚刚解释到暮,回想一下暮是什么意思啊?傍晚!在我们看来傍晚投宿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古代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这个兵祸连接的时代!但是杜甫,却于夜色苍茫之时才匆忙地投奔大盘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有一种暗示性,大家可以想像n种可能,可以提问引发学生的想象。

提问为何作者直接点出吏捉人,而不写征兵、点兵?(参考:如实描绘之中寄寓了揭露批判之意)在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们都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了个突然袭击。

这一句话点名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规的时代气氛,为后面老妇的致词埋下伏笔,也交代了致词的由来,是事情发展的开端。

(2)吏呼一何怒与妇啼一何苦对比分析

这两句极其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吏和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了悲痛的气氛。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听妇前致词一句承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时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

(3)对话练习:把吏和妇人的对话补充完整,用现代文的方式,构成对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等老妇出门看的时候,县吏便扑了进去,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赖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处境是够让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来博取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也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说:“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到了怒吼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呢!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我这老太婆虽然已年迈力尽,但请让我连夜跟你们回衙门,然后好到河阳去当名伙头军,等赶到那里也许还来得及为将士们做早饭。”

这二、三两段是本文的重点,就是老妇致词的内容,事件在这里也达到了高潮。

(4)最后一段的写作意图(提问:如果去掉后会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妇一再哭诉,县吏百般威逼的漫长过程。如闻二字一方面表现了儿媳妇因丈夫战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声,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诗人以关切心情倾耳细听,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两句,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有无限深情。试想昨日傍晚投诉之时,老翁、老妇双双迎接,而时隔一夜,老妇被捉走,儿媳妇泣不成声,只能与逃走归来的老翁作别。老翁是何心情?诗人作何感想?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5) 结构

开端(1)致词的由来

发展、高潮(2—3)致词的内容

结局(4)致词的结果

(6)总结全篇(请同学用词语形容石壕吏,参考:残暴、无情、令人发指)

这首诗主要是批判了像石壕吏的官吏,对人民的冷酷无情,凶暴。这种官吏就像禽兽一般,一点人性没有,简直是丧失了天性。诗人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和冷酷无情,并不就是对整个封建统治的揭露,但对于人们认识的封建统治的阶级本质,的确会有启发。这首诗也就是抒写了杜甫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地描绘,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

《石壕吏》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一千两百多年前,在我们中原大地上,盛极一时的唐王朝遇到了 突 如其来的重大打击——安史之乱。为平息“安史之乱”,九位节度使,率兵二十万围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所占的邺城,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在敌人两面夹击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诗人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下了著名的叙事诗《三吏》《三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其中的《石壕吏》。让我们翻开历史画卷,走进这个古老的石壕村。

(对于有一定中国史知识的初二学生来说,简要的背景介绍有助于唤醒其知识积累,消除阅读的陌生感。同时,学习古代叙事诗,用背景交代做铺垫,还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之所以不介绍作者,是因为这是课文《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学生已在前两首的学习中了解作者生平了,故不作重复,否则也是应该较为详细地说一说的。)

一、走进石壕村

师:请大家先看大屏幕——屏幕上有几个词语我已经注了音,这些字音大家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读错。请大家在自己的书上标注出来。

ppt1:壕(háo)吏(lì) 邺(yè)逾 (yú) 戍 (shù) 妪 (yù) 役(yì) 炊(chuī)咽(yè)

(学生在课本上标注读音)

师:现在我们一起朗读。读这首诗的时候,请注意字正腔圆,每一个字的字音都要读标准。

(学生齐读)

(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其实也是一种认字。这里不是简单地把生字打在投影上要求学生读几遍拉倒,而是要求学生直接在课文中标注,这样学生每读到疑难字时就能看到注音,自然能加深印象。)

师:大家读得非常标准。大诗人杜甫走进石壕村究竟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我们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述之前,请大家关注几对词语。

ppt2:暮——夜 捉人——征兵、抓丁 怒——苦 且——自 无——有 幽咽——呜咽 独——只

请大家勾画出来。有些词语是诗中成对出现的,直接画个圈儿;有些词语与它配对的,是我补充的,请注在这个词的旁边。

《石壕吏》教学反思

《石壕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杜甫的一首叙事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以及本课内容、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目标:通过朗读,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素养。其中重点放在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和体会语言特点两方面。

但是学习《石壕吏》,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因为杜甫的诗歌大多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与青少年的人生阅历有些距离,再加上这首诗本身写得比较巧妙,使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感情表达比较隐晦,理解有些难度。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以“品”为中心。以读为主,读中品味,读中理解。我把引导学生体味《石壕吏》的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作为重点,通过“朗读诗歌——解读诗歌——问读诗歌---改写诗歌等环节,一层层由浅入深体味诗歌的内容、主题、人物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多次多元的对话达到对文本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关注民生、心系百姓的崇高思想。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主导思想确定为:以情感人,以读促讲。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对于文言文来说读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法上采用了熟读为先,讲中有读,读中促讲的办法。具体做法是: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办法反复诵读、以读带讲、以读促讲,因为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领。范读,生读,互评,小组展示读,二部轮读,齐读等方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为进一步的分析鉴赏作准备。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品味、记忆、积累文言词语,提高品读诗歌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我采用了自主、合作的方法,体现在两方面:1.自主。学生根据预习,记录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 ,同时教师也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2.合作。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来合作讨论解决,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例如:官吏只出现了两次,却以《石壕吏》命题,原因何在?老妇的致词是由官吏一步步逼出来的,你同意吗?通过拓展想象,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在参与体验中理解了诗作的思想内容,从而再现诗作意境,品味蕴含在诗歌字里行间的感情,使学生对本诗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达能力;深入挖掘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使学习更生动;同时了解了“藏问于答”的手法,突破重点,体会了作者语言精练的特点。

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获得了有关品读古诗歌的规律性方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我觉得本课的成功,主要在于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作为一首叙事诗,本文的叙事性强,情节完整,很适合表演;而且,生动形象地表演,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带入故事所讲的情境之中,在身临其境地表演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所以,我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你是导演,如果把这首诗改编成一出戏,你会安排几个场景?说说你的思路。并且,随即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之后,针对表演,完成“听妇之苦”、“观吏之怒”、“察作者之情”的深层解读,效果不错。层层深入的流程,学生不但读透了文本,读懂了作者,更站在情感的天秤上审视了自我。

二、合作品诗,相信学生。相信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挖掘文外之意。品诗,这一教学环节是关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物象,自觉地运用联想和想象,通过对人物、事件的品味、感受、再现诗中形象,感悟其创设的意境,在体会诗的意境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如诗中开头就有“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句,含义丰富,你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老翁逾墙走”老翁留下老妪独自逃走是否对?其作用是什么?第二自然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故事的结局是第四自然段“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究竟是谁在哭?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小组搭配,确有好处,可以使学生全员,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也是老师在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在此环节中,我观察到学生们讨论热烈,参与的热情很高,学生们有话说,敢于说。讨论后,我并没有给出固定答案,而是对每位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认同,并引导其他小组去补充,孩子们的思考渐渐深入,答案渐渐丰厚。学生几乎“暮”、“村”、“吏”、“夜”、“捉人”、“逾墙”、“走”一字都未放过,敏锐地发现了其背后潜在的台词。从中感悟出诗人就是通过短短几句话,几个物象,展现了安史之乱,给平民百姓的带来学生深重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朝廷无能黑暗的批判。

教学总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这节课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设置的问题不够精简,有些问题的设置过于随意,对于学生课本剧的表演缺少技术指导,在语言品读方面不够细致,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正、完善。

本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领悟到:学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课程资源。现在的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生活经验,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探索结果,往往超出预想的设计。面对新情况,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语文教学只有以对话为土壤,才能开出真情感受的花朵。唯有在对话中,语文教学才能走向学生心灵。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有关高考备考学习收获10篇2023-08-23 16:21:22

有关个人工作计划10篇2023-08-14 17:45:49

有关个人工作计划10篇2023-08-19 05:55:54

冬至节四年级主题作文范文11篇2023-08-11 17:44:34

渔舟唱晚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2023-08-20 20:49:00

石壕吏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2023-08-15 20:01:22

社戏北师大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2023-08-20 04:39:37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