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语言与文学人教版语文高三下册教案

时间:2023-08-14 18:17:07 文/阿林老师 语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语言与文学》教案

教学过程

1.测览课文,完成练习一

通过教师谈话导入新课后,即布置学生阅读“分论”部分。在示范填写练习一“词汇”部分空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继续完成练习一的其余空格,以达到梳理课文、把握作者主要观点的目的。(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

2.研读课文,分析论证艺术

有选择地朗读“分论”部分,并作以下分析(仅列要点):

“词汇与文学”一节,从《诗经》的比兴说到杜甫的《秋兴》,再到朱熹的《观书有感》。接着引用《文心雕龙》中有关形象思维的论述,从正面说明词汇与文学的关系。这一部分最后所举明世宗《送毛伯温》诗一例,属于反面论证。

“语音与文学”一节,抓住了古韵和声调这两个特点,以旧体诗、古代骈体文和新诗为例,重点说明了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论述之中,作者还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绍了古韵和古代声调的一些基本常识,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扩大知识面。

“语法与文学”一节,依次谈了“对仗”和一些“特殊语法形式”能够造成语言的整齐美,做到言简意赅。

3.默读课文,点击“总论”部分

在这一个教学环节中,应引导学生分辨“总论”与“分论”的结构关系,明确“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的立论依据。

4.组织学生完成练习三,培养迁移运用能力

分析《天净沙?秋思》时,要抓住三个名词句连用、句句押韵、平仄相对相间等特点;讨论《荷塘月色》时,可在叠字的使用、句式的铺排、修辞的选择、节奏的安排、平仄的变化等方面做文章。

(设计B)

教法展示

1.明确重点 上课伊始,教师就向学生讲清楚本课文的训练重点:一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二是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三是积累“抑扬、回环、绝缘、味同嚼蜡、息息相关、言简意赅”等词语。

2.课文扫描 引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概括大意,完成练习一。具体步骤可作如下安排:

第一步:在朗读的时候,弄清“抑扬、回环”等词语的含义。

第二步:与朗读同步进行,概括各节大意。大意要点:①总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②论述形象思维与具体形象的关系;③论述文学作品的抑扬美和回环美;④论述语言的整齐美和言简意赅。

第三步:在概括大意的基础上完成练习一,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理解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尽量找“原文”为答案,力求简洁明了。

3.实践演练 对照练习一的答案,仿照课文中的举例,布置学生分组活动,分别为“词汇”“语音”“语法”所谈的“语言手段”(如“多用具体名词”“平仄”“对仗”等)补充一至二个已学过的文学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为加强针对性,收到好效果,教师可用练习三第一则材料(《天净沙?秋思》)作示范。(参考答案:从词汇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各用了三个名词,表现三种事物,让读者体会到一幅游子远在天涯的凄凉惨淡景象如在眼前。从语音方面讲,这首词句句押韵,创造出一种回环流转的美;平仄相对相间,前三句各有三个音步,节奏感强,琅琅上口。从语法方面讲,词的前三句只有名词性词组,不用谓词,地道的言简意赅。)

4.各抒己见 任选练习二或练习三为课外作业,要求有观点,有例证,以理服人。也可就“实战演练”过程中准备的发言作一番梳理,形成一二百字的发言稿。

教案点评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语言与文学》的特点是,借助众多例子,运用浅显语言,诠释两者的复杂关系。依据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换例法”,即让学生根据王力先生的例子,举出类似的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去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进而达到理解文章、把握观点的目的。

(设计C)

教法展示

1.七嘴八舌 在接触课文前,教师向学生交代课堂讨论的题目——“语言与文学”存在怎样的关系。要求学生用一刻钟左右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发言提纲。

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发表不同的意见,不求答案统一,不期效果很好。教师可适当点评,对于有创意的发言,应充分给以肯定。

2.九九归一 先由教师引导学生逐节朗读课文,完成练习一、二;后由教师作讲授小结。小结要点为:①本文由“总论”和“分论”构成。②课文抓住语言的三个要素(词汇、语音和语法)分别阐述了语言和文学的关系。③“分论”部分,围绕“语言手段”和“表达效果”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论述。

3.举一反三 通过完成练习三,让学生能够用学过的文学作品印证作者所说的道理,懂得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语言与文学》同步练习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他不带孩子来,咱们专心干点事,耳根子也________多了。

(2)说话________,没有冗余,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的反映。

(3)我每买一本书,都先看对这本书进行________的前言。

(4)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我们特编写了一套________教材,进行________。

a.清静 简捷 评价 实验 试验

b.清净 简捷 评价 试验 实验

c.清静 简洁 评介 试验 实验

d.清净 简洁 评介 实验 试验

2、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句[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3、 在下列各句填空线上依次填入一个词,哪一项最恰当,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

①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________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②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间只________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③在右边,傍山建筑的几处平房里射出来几点灯光,它们给我________淡了黑暗的颜色。

④这几位晚归的种地人,还把他们那粗朴的短歌,用愉快的旋律,从山顶上________下来。

a.浸 漏 冲 飘 b.浸 射 冲 唱

c.融 漏 扫 飘 d.融 射 扫 唱

4、 下面一首对仗工整的古代诗歌,它写的是闲适恬静、清幽自然的夏夜情景。分别选出与该诗格调气氛最相吻合的词。[ ]

溪涨清风①面,月②繁星满天。

数只船③浦口,④声笛起山前。

①a.吹 b.掠 c.袭 d.拂

②a.落 b.圆 c.明 d.上

③a.傍 b.依 c.横 d.到

④a.声 b.有 c.几 d.一

《语言与文学》 阅读理解

作者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起码条件”,所以从事文学创作与研究必须学好哪些语言,并简要回答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欣赏古代诗歌,还要注意作品的意境美。意境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使欣赏者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我们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意境中去,领会作品的这种意境美。

①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名句。”请用上段文字中的话回答:意境美主要体现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与课文中所讲的什么观点是一致的?联系以前学过的诗,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诗改一字,界判天人,非个中人不解,齐已《早梅》云:“前树深香里,昨天几枝开。”郑谷曰:“改( )字为( ),方是早梅。”齐乃下拜。

请填出郑谷改( )字为( )字?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

________

4、 试从语法角度分析下列诗句有什么共同点?

①细草微风岸 ②杨柳岸晓风残月 ③花春雨江南

答:________

5、 下面一首《山行》诗,写的是晚春雨后山行所见的景色,表现诗人欣喜的心情。请分别选出最能表现该诗意境的词,并加以解释。

百道飞瀑①雨洙,春风窈窕②蘼芜(一种香草)。

山田水满秧针③,一路斜阳④鹧鸪。

①a.挂 b.泻 c.喷 d.碎( )________

②a.变 b.绿 c.长 d.过( )________

③a.喜 b.现 c.壮 d.出( )________

④a.唱 b.听 c.叫 d.闹( )________

6、 下面是《红楼梦》中香菱作的两首咏月诗,比较一下哪首意境美?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a.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圆。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水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b.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更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________

7、 古诗写牛郎织女有云:“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朱自清写荷塘有“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的名句。两句均有“脉脉”一词,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角度分析两处不同的表达效果。

________

8、 下面是李商隐的律诗《锦瑟》,读后按要求作答。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啼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请为原诗空缺处选择最佳诗句:[ ]

a.榆柳萧疏楼阁闭 b.林密仰面不见天

c.蓝田日暖玉生烟 d.龙池柳色雨中深

(2)在原诗中标出韵脚,并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

语言与文学 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

1、◆标准答案:D 2、◆标准答案:A 3、◆标准答案:C

★ 试题错析:

c①“融”强调天水颜色一样。②“漏”反衬森林茂密。③“扫”突出了灯光的力量。④“飘”写了距离远。(意思对即可)

4、◆标准答案:D;A;C;D

二、简答 1、 ★ 试题详解:

①要学好现代汉语,因为现代文学作品都是用现代汉语写成的,文字不通顺,就写不出好作品。

②要学习人民的语言,惟有用人民的语言描写人民的生活,才能使作品有生活气息。

③要学好古代汉语。古汉语中许多修辞手段,今天还用得上;研究中国文学史,也离不开古代汉语。

2、 ★ 试题详解:

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诗的意境也靠具体形象来表现,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隐约可见的村庄”、“依稀可辨的炊烟”、“鸡鸣”、“狗吠”等典型形象绘出一幅清新自然、静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图景,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淡泊、宁静与喜悦。(可随意举例,围绕中心说明即可)

3、 ★ 试题详解:

改“几”字为“一”字。“一枝开”更写出入冬梅花雪中初开、凌寒独放的个性风采,突出“早梅”的意境。

4、 ★ 试题提示:

5、 ★ 试题详解:

①c.形象地写出水石相击,水花飞溅的情景,让人感受到百道飞泉的气势。

②b.拟人化的手法,与“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有异曲同工之妙。

③d.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下秧苗钻出水面的情景。

④b.写出诗人的主观活动,表现出欣喜之情。

6、 a首虽有意,但措词不雅,意象平俗,情景结合生涩,意境不美。b首意象鲜明生动,情景交融,新巧有味,意境美。

7、 第一句“脉脉”与“盈盈”相对,韵律和谐,传离别之痛。第二句“脉脉”与“流水”平仄相间,有音乐美,拟人化的手法更形象地写出河水静静地流淌的神韵。(意思对即可。)

8、(1)c.

(2)韵脚:弦、年、鹃、烟、然。节奏: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班主任的培训收获心得体会2023-08-21 17:42:54

骨干班主任开学工作计划2023-08-27 21:12:28

优秀教师工作心得总结2023-08-11 19:13:09

做有责任担当的青年作文五篇2023-08-24 22:44:27

语言的演变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2023-08-23 06:59:07

语文个性阅读教学设计范文2023-08-13 04:23:16

语文的教学设计九年级范文2023-08-13 17:51:27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