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孔乙己沪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时间:2023-08-21 01:23:43 文/马振华老师 语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 三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一生写了33篇小说,最喜欢的是《孔乙己》,巴金先生也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日本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又遭到冷酷现实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呢?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孔乙己》。

二、时代背景介绍

具体内容见教学用书。

三、讲析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出示幻灯片先让一位程度中等的学生注音,然后集体订正)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来

打折(shé)打断

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请一位同学表情朗读课文前3段,要求其他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⑴努力掌握叙述和描写的中心 ⑵作者是怎样描写社会风情的。

请学生回答思考题,教师出行引导和评价

要点提示:⑴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

⑵作者描写社会风情的有三处:

A、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B、从“我”的职务的变换,可以窥探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C、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的炎凉

3、提问:前3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

——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自由回答)

4、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小说的三要素,并附带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5、学生集体朗读前3个自然段,强化对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6、布置课外作业

⑴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刻划孔乙己形象的。

⑵完成“理解分析”第一题

板书设计

孔乙己

1-3自然段 交待了社会环境

┌环境

小说三要素─┤人物

└故事情节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让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身世和他的悲惨遭遇,领会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2、教育学生不要“死”读书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人物性格。

先找一位基础比较扎实的学生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其他的同学认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怎样表现出来的。

提示:1、要求学生回忆表现人物性格的常用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然后确定这几段所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

2、师生共同分析这几种描写方法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A、要学生在第4自然段中找出能概括孔乙己特殊身分的一句话,并着手分析其性格特征

B、找出肖像描写的语句进行分析

C、找出有关孔乙己个性化的语言描写进行分析

D、提问: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这些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地?

二、理解课文多次描写“笑”的含义。

教师讲述、提问:课文几次写到笑,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是以哄笑取乐的。想一想:⑴为什么那些人对一个不幸者没有同情,没有帮助,相反只知道哄笑取乐?

⑵以哄笑声来写孔乙己的悲剧,有什么特殊的艺术效果?

⑶体会“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的效果。

这个问题难度较大,可用“双体互促”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解决。

三、分析第7自然段中“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们说话”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孔乙己为什么不能与“他们”谈天,孔乙己与孩子们说话,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心境?

提示:这一句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第七八段写了孔乙己和孩子们说笑,更足以表现孔乙己境遇的凄凉和心灵的孤寂。

四、分析孔乙己将要弄到讨饭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毒害。

1、首先要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

2、教师再作深层次的分析,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科举制度的罪行

五、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努力体会作者的悲剧色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六、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9-13自然段,进一步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完成理解分析第三题

《孔乙己》课堂教学实录

教师: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在这影剧院的舞台上上课,这“教室”真还有点特殊。我们真成了在演戏了。(众笑)不过,这个布置让我感到了一种寓意,就是今天的课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你们看,同学不是坐在舞台的中央吗?而李老师则在舞台的一边。这显然是意味着应该突出你们的作用,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千万不要只是听李老师上课,而应该是在李老师的协助下自己学习这篇课文。李老师第一次和你们见面,我先说一下我上课的特点。我上课喜欢同学提问或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我看来,凡是能够提出问题或和其他同学甚至和老师不同的观点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同学们把问题提出来以后,李老师先不作解答,而请其他能够解答的同学来解答,如果没有同学能解答,我们就一起来讨论研究。也就是说,面对课文,同学们应该和老师以及作者平等对话。总之,今天这堂课,不在于老师给你们讲了多少,而在于你们自己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对课文“悟”出了多少。

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孔乙已》这篇小说。(板书课题:《孔乙己》)

教师:同学们刚才也上了一堂公开课,学的是《最后一次演说》。我感到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说》和鲁迅的《孔乙己》有着某种联系——《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在本世纪中叶向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摧毁旧中国的呐喊! 而这声“呐喊”,是本世纪初,鲁迅“呐喊”的延续。鲁迅为什么在本世纪初把他的第一本小说集取名叫《呐喊》呢? 这也许是同学们想知道的,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呐喊》中的《孔乙已》,通过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也许会找到答案。

好,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把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多。(学生独自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男生A:小说开头为什么要写鲁镇酒店的柜台“和别处不同”,是“当街的一个曲尺型的大柜台”?

教师:这位同学第一个提问了,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男生B:我想是为了说明鲁镇独特的习俗,交待孔乙己生活的环境,这也属于是环境描写吧!

教师:对,我认为可以这样理解。

女生A:老师,第一段为什么要说“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

教师:好,谁来帮她解答?

男生C:这是为了说明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了。

女生B:不对,我想应该是间接说明孔乙己生活的年代,因为读者从小说后面的落款日期“1919年”就可以大体推断出那是上世纪末发生的事。

教师:好,出现不同看法了。同学们想想哪个意见更有道理一些啊?

众学生:后面一种意见有道理些。

教师:对,我也同意后面一种意见。在这里,作者主要还是为了交待时间背景。

男生E:老师,课文上说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我想问一问,什么叫“穿长衫的人”?

教师:好,有没有同学能够帮他解答这个问题呀?

(学生思考)

教师:我提示一下,在这里,“穿长衫”表明什么? 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一自然段的有些描写衣着的语句。

女生C:我想是表明一种身份吧。说明他是一个读书人,有一定身份。

教师:为什么?

女生C:因为前面说“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莱,慢慢地坐喝。”这说明孔乙己不是干体力活的人。

教师:你能够联系前后文来分析,不错。其他同学,还有没有什么问题?——又有同学举手了,请那位男同学提问。

男生C: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乙已的确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的确”,这好像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

教师:好,好。你这个问题有“科研价值”!(众大笑)同学们别笑,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弄懂了,这篇小说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也好理解了。好吧,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在研究之前,让我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孔乙己最后究竟死没死?

众学生:死了。

教师:根据何在?

众学生:作者在结尾说孔乙己“的确死了”。

教师:嗯,孔乙己“的确死了”。 同学们能不能再深入思考一下,孔乙己为什么会“的确”死去?

(学生思考)

教师:李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个思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什么?

女生D:取决于他的遭遇。

教师:对,很好。取决于他的遭遇。

男生H:还取决于他的社会背景。

教师:很好,他的遭遇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那么,我们来看看课文,孔乙己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 他又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中? 课文第一次正面描写孔乙已,是哪一段?

众学生:第四段。

教师:好,我们就研究这一段。我们来看看作者通过写孔乙己的哪些语言、行为、或者动作、神态,表现出了孔乙己怎样的遭遇,他面临怎样的社会环境,一句话,他有着怎样的性格。

(学生开始默读思考,教师巡视。)

教师:现在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换、补充一下看法。

男生A:从作者对孔乙己外貌描写和穿着的描写,可以看出孔乙已是一个比较懒惰的人,是个懒汉。

教师:依据何在?

男生B:课文上说他的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教师:好,你很会动脑筋。还有没有同学发表看法?

男生C:作者通过对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说明了孔乙己在……

教师:对不起,我打断一下你。你能不能说具体些,作者是怎样对孔乙已进行描写的? 具体有什么样 的语言?

男生C:作者说“他身材很高大”……

教师:这说明什么?

男生C:说明孔乙己还是具备起码的自食其力的生活能力的。

教师:好,继续讲下去。

男生C:作者还写他“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教师:这又说明什么?

男生C:说明他经常受人欺负。

教师:对了,本来孔乙己身材高大,又读过书,可是还是经常被人欺负。这就是他的日常遭遇。刚才这 位同学说得挺好的,请接着往下说。

男生C:还有,他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有破,似乎十多年也没有洗过也没有补过,这说明他不怎 么勤快,比较懒惰。

教师:好,还有吗?

男生C:还有,他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这说明他自视清高。是个书呆子。

教师:好,请坐。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这些描写对孔乙己的形象特点作一个概括。比如刚才第一 位同学说孔乙已是个“懒汉”,第二位发言的那位同学说孔乙已是“书呆子”,那么,你认为孔乙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既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我们这儿有50多位同学,应该就有50多个“孔乙己”。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女生E:我认为孔乙已是一个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

男生J:我觉得孔乙已是一个好喝懒做的人。

男生K:我觉得孔乙已是一个本性很善良,但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很深,受封建教育迫害的人。

女生F:我觉得孔乙已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人。

教师:刚才几位同学谈了他们对孔乙己形象的理解。各自都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李老师把我的理解也抛出来。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供同学们参考。

(出示投影片,并解说)

我从课文第四段和第五段中了解到,孔乙己刚出场时,动作是“站着喝酒”,还有“排出大钱”——注意这个“排”字,特别传神。我这儿不作详细分析,但可以作个比较乙你们以后读高中要学鲁迅的另外一篇小说,叫《阿Q正传》,里面写到阿Q到酒店是怎么付钱的呢?“满把铜的银的一抛:‘拿酒来!’”而孔乙己呢,是一枚一枚的“排”。这不同的动作神态,显然反映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心态。

好,我们接着看,身材“高大”,这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脸色“青白”,衣着是“长衫”,语言是“之乎者也”、“高声嚷”、“争辩”,遭遇呢,可以从“伤痕”上看出来。这里的“伤痕”不止是指肉体上的,还是指……

众学生:精神上的伤痕。

教师:很好,还是指精神上的伤痕。现在,我可以对孔乙己做这样的概括——孔乙已是一个困窘落魄而又自视清高、死要面子而又被人嘲笑欺凌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

(板书)

总之,孔乙已是一个弱者的形象。 这是小说开始时,为我们展现的孔乙己的形象。那么作为一个社会的弱者,他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继续看小说后半部分几个自然段的有关描写,看一看孔乙己在身材、语言、脸色以及其他方面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默读,思考,小声讨论)

教师:好,刚才同学们在下面议论得很热烈,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孔乙己发生了什么变化。他的脸色——

众学生:“黑而且瘦”。

教师:嘿,“黑而且瘦”,很不健康。当然,他原来的脸色也不健康,现在更难看了。他的身材原来是高大,现在还高大吗?

学生:不高大了。

教师:为什么?

女生C:他的腿被人打断了。

教师:是啊,原来只是“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而现在他的腿被人打折了,只能盘着两腿爬行。他的衣服有没有变化?

众学生:有。原来是长衫,现在是“破夹袄”。

教师:他的语言有没有什么变化?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他和掌柜的对话。同学们想想他的语言、语气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女生F:他的面孔“很颓唐”,他的语气比以前更低沉了。

男生C:原来只要有人说他“偷东西”,他就会“争辩”,现在是“不十分争辩”,还有他“声音极低”、“低声说道”、“恳求”等等,都说明他的自尊心已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他命运更不如过去了。

教师:说得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要发言的吗?好,你说。

男生L:他的动作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站着喝酒,现在只能坐着喝,但这个“坐”并不是由于他有钱了,而是由于他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了。还有,原来他付钱是“排”,而现在是“摸”,这说明他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了。

教师:说得好极了!同学们分析的孔乙己的这些外貌、衣着、语言、动作等等的变化,反映了他命运的恶化。

同学们注意,这一次是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在人们面前,以后他就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最后人们再次想起他,是由于什么原因呢?

众学生:孔乙己还欠着掌柜十九个钱。

教师:看,在这样冷酷的社会里,孔乙己当然只有死路一条。如此看来,科举教育造就了孔乙己的病态人格,而社会环境又是如此冷漠,孔乙己的死是必然的了!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既然这样,为什么鲁迅又要说“大约”呢?

女生H:这表明是作者的推测,因为“我”毕竟没有亲眼看见孔乙己的死。

教师:那么有没有其他人看见孔乙己死呢?

众学生:也没有。

教师:为什么没有呢?书上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

众学生:(读)“孔乙,已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教师:对,就是这一句话,表明了孔乙已的社会地位,也说明了不可能有人关心他的死活。如果说一个“的确”写出了孔乙己性格所导致的必然悲剧的话,那么,一个“大约”则含蓄表现了社会的某种特点!是什么特点呢?原文当然没有直接概括出来,但有暗示的。?我提醒同学们想想,孔乙己被打折腿是在什么时候?

众学生:(看书、思考)中秋节前后。

教师:对了,中秋节。即课文所说的“中秋前的两三天”“中秋过后”。中秋节,这正是中华民族家人团聚的日子啊,可孔乙己却遭遇到什么?

男生M:腿被打折了。

教师:是啊,在家人团聚的时?刻,孔乙己却被丁举人吊起打了大半夜,直至打折了腿!鲁迅先生这样沉痛写道:“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男生B:说明了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同情。

教师:秋风和同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男生B:因为秋风是令人感到萧瑟的,而孔乙己的遭遇是非常悲惨的。这是用秋风来烘托一种感情,烘托一种气氛。

教师:很好,还有没有其他的理解?好,你说。

男生N:我的?理解是,这间接地写出了孔乙己的生命一天比一天萎缩。因为秋天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是死亡的季节。这就暗示了孔乙己的必然死亡。

教师:说得非常好!我同意你的观点。“秋风一天凉比一天”,我读到这里,深深地感到人心也是一天凉比一天,社会也一天凉比一天,孔乙己的生命之火更是一天凉比一天!你刚才说秋天是死亡的季节,但实际上对人们来讲,秋天本来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孔乙己连自己的生命都难以“收获”了,等待他的只有死亡。读到这里,我相信任何一个有良心的读者都会感到心情的沉重。同学们再看一看,孔乙己最后是怎样从人们的视线中 消失的?请在原文中找答案。

女生工:孔乙已是“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女生工:其他人都没看见。

教师:没看见吗?请你再仔细看看课文。

女生工:周围的人在“说笑”。

教师:请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遍,读出感情,好吗?

女生工:“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教师:是啊,最后孔乙己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 慢慢的走去了,也是永远的消失了! 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的确”表现了孔乙己死亡的必然。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乙己的死亡,那么我们更有理由诅咒这个社会的灭亡!作者就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在课题“孔乙己”的下面板书了一个副标题:“一个人和一个社会”) 好,我刚才写的这个副标,可以看作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现在,我希望你们也学李老师,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另外加上一个副标题,表达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或对孔乙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思考。

《孔乙己》同步练习

一、(2002年北京市房山区中考)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4题。

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①他身材很高大;②青白脸色,③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④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孔乙己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这特点表明了什么?

2.文中标出的①②③④句是对孔乙己的_____________描写,各句的作用是:

①句“身材很高大”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句“清白脸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句“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一说孔乙己为什么把“偷书”说成“窃书”,这表明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

二、(2002年深圳市中考)阅读《孔乙己》选段,完成1—3题。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上段文字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

2.“众人”中的“哄笑”,有的麻木不仁,麻木不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你从孔乙己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全文,就其中一方面简答)

参考答案:

一、1.孔乙已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表明孔乙已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和“短衣帮”相同,但他又摆读书人的臭架子,看不起劳动人民。他这一特点集中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

2.肖像

①他有劳动能力,具备谋生的身体条件

②他生活贫困,营养不良

③他因偷窃经常挨打

④他年岁已老,接近风烛残年,精神萎(委)靡颓唐

3.显示自己是读书人,与众不同,卖弄斯文。迂腐、虚荣,自欺欺人。

4.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

二、1. 由“不屑置辩”到“颓唐不安”或:由清高到痛苦沮丧。(意思相近即可)

2.封建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使人民麻木不仁。或: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

3.答题思路:联系孔乙己的性格、品行、学业及生活的社会背景,就其中某一方面结合自身实际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感恩节适合发朋友圈说说100句2023-08-13 20:08:24

关于学生的环保建议书模板2023-08-12 14:52:46

大学期间如何去做人生规划2023-08-12 23:51:49

圣诞节温馨文案短语大全2023-08-20 00:35:27

清明节的由来及含义2023-08-19 14:48:28

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寒假作业答案2023-08-11 13:25:10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设计模板2023-08-12 12:49:01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