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神的一滴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时间:2023-08-10 16:24:43 文/黄飞老师 语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神的一滴》教案

一、 预习目标

通过文本的交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二、 预习内容

【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梭罗,于1817年7月1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堵塞州康科德城,1833-1837年就学并毕业于哈佛大学,1838-1840年在家乡执教两年。然后他住到了大作家、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家里(1841-1843年),当门徒,又当助手,开始尝试写作。1845年,他拿了一柄斧头,跑进了该州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独居到1847年才回到康城。1849年,他写了一本叫作《康科德河和梅里麦克河上的一星期》的书。1854年,《瓦尔登湖》这本文学名著出版了。本书开始的时候反响并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影响越来越大。他于1862年病逝于康城,终年44岁。他留下了《日记》39卷,已有多种版本和选本问世。这位美国作家,被公认为是与孤独结伴的作家。 书中有梭罗的题词:“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倒是想象在自己的栖所报晓的雄鸡/劲头十足地夸耀/哪怕只是为了提醒我的邻居。”

2、名人评论

①、爱默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

美国还没有知道——至少不知道它失去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国民。这似乎是一种罪恶,使他的工作还没有完全做完就离开,而没有人能够替他完成;对于这样高尚的灵魂,又仿佛是一种侮辱。……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②、怀特(美国20世纪散文家)

……我记得我在读到它时的狂喜之情,多年之前,在一段踌躇绝望的日子里,是它让我恢复了健康。梭罗的《瓦尔登湖》在今天仍是既切中时弊,又适逢其时。在我们这个不稳定的季节,当所有人都不知不觉寻找从完全失控的世界中避开的隐居地时,他在康科德林中的小木屋就是个避风港。

③、乔治?爱略特(英国著名女作家)

《神的一滴》说课稿

一、说文本

(一)文本的内容与地位

本文的作者梭罗曾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写成了一本“超凡人圣”的《瓦尔登湖》,《神的一滴》就是这本书的一部分。梭罗以他特有的视角,描摹了他眼中的瓦尔登湖,可近可亲,可目可人;然而,作者离开之后,砍伐、工业及冰藏商人的贪欲,给美丽的瓦尔登湖带来了不幸。不过,瓦尔登湖并不因此消亡,她倔强的生长着,让作者读出了她的庄严与纯洁,给作者的精神带来了快乐,灵魂得到了净化。

也许正因为这样的优美与深刻的文字,编者才把它安排在苏教版必修1中“像山那样思考”专题的“湖山沉思”版块中。学习本文,对于本专题目标的达成,具有诸多方面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亲近自然,陶冶情操,提 升精神境界;能够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等。[来源:学科网]

(二)文本学习的目标

根据文本的内容与作用、新课程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努力促使学生达到以下三维目标:

l、知识与技能:了解梭罗与《瓦尔登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前让学生亲近自然,写观察日记;课上不仅仅是进行文本的交流,也是以文本为触发点,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与生活直觉,点燃他们的对于自然的潜在的感悟与灵性,促使他们思考自然,获得美感;课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阅读读本中“与大自然晤谈”的相关散文,读懂自然这本大书。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文本的交流,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三)文本学习的重点、难点

鉴于上述目标与专题的要求,确立“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与表达能力”为本课的重点,把“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引导他们思考与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作为本文的难点。

二、说学情

我们面对的是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他们被沉重的升学考试缠绕着,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有一些孩子逐渐地淡漠了与自然的关系,另一些孩子很渴望走入 自然的怀抱,但是,由于学习的紧张与压力,以及对于自然美的捕捉与感悟的能力退化,而不懂得欣赏大自然。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专题要求与文本的目标及学情,同时又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师生共读共赏共评的方法。

主要是读出美感,读出问题,读出自我,平等对话,分享思想。所谓读出美感,就是读出文本的语言节奏与形象特质,体现美文美读的思想 ;读出自我就是师生读出文本所传达的与自己生活、生命体验中相通的东西 ;读出问题即师生读出自己困惑或思考的问题;平等对话就是师生、生生应在以文本为媒介的基础上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分享思想,即把课堂当成一次思想的盛宴,做到共同分享,共同成长。

同时,注重以读促说与写,提升学生的观察的广度与审美的深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促进学生的说话水平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设想:

以标题“神的一滴”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 “神的一滴”到底是“一滴”什么?在师生共同探究过程中,注重动态生成,逐步把学生引向预设的三个关键词:汗水、泪水、圣水。以这三个词为纲,来剖析与赏读文章内容。同时,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可以利用我们学校的人工湖,增进学生对瓦尔登湖的感性认识。

(二)预习设计:

依据学生对自然的疏远的学情, 课前设计了三个思考题目,来调动学生对自然的亲近与思考:①你眼中的瓦尔登湖是个什么样子?②你会有跟梭罗一样的亲近大自然的欲望吗 ?③回味一下我们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曾经产生过什么样的美好感受?④到学校的人工湖畔静静地坐一坐,你眼中的人工湖与瓦尔登湖有什么异同?

(三)具体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播放班德瑞《蓝色的爱》,营造舒缓、自然优美的课堂气氛,并用幻灯片展示一组瓦尔登湖图片。在舒缓的曲子中,教师引导学生:“蓝色的爱”就是大海的爱,湖泊的爱,班德瑞以优美的旋律把我们灵魂的浮躁清刷得干干净净1 100多年前的美国也有这样一个人,不过是以文字为媒介,把对湖泊的爱传达给这个世界所有需要心灵疗伤的人,他那宁静的心境、恬静的生活、智慧的思想,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他,就是梭罗!

(2)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把各自查阅与掌握的资料进行整合,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谈谈你眼中的梭罗或者《瓦尔登湖》。

2、师生共读,生成剖析文本纲要,整体把握文本。

(1)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思考:“神的一滴”到底是“一滴”什么?[来源:学§科§网Z§X§X§K]

(2)读后交流。

(3)讨论逐渐生成答案:汗水、泪水、圣水!为了给学生形成清晰的印象,及下面文章分析的需要.板书这三个关键词。

(4)启发学生 到文章中搜索相关信息,印证“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汗水”。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句子:“大勇者的作品”、“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等。

(5)启发学生到文章中搜索相关信息 ,印证“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泪水”。文中没有出现泪水的字眼,可以借助一句广告语来启迪学生: “地球上的最后 一滴水就是人类自己的眼泪!”文本相关信息:砍伐、工业、建房、铁路线、冰藏商人等。

(6)启发学生到文章中搜索相关信息,印证“瓦 尔登湖是神的一滴圣水”。抓住“这是和恒河之水一样圣洁的水”,仔细体味文章议论性的语句,可以找到依据。

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交流过程中,不仅仅解读了文本,也促使学生思考自然,初步获得认知:美需要汗水创造出来,可以净化人的灵魂,但美也极容易被破坏,需要我们精心呵护。

3、披文析景,入境悟情。

文本的诗意,来自语言的优美与景色的诗意,在学生自读品味与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披文析景,入境悟情。主要设计两个步骤:

(1)你认为文本中最美丽的语句是什么?美在何处?(重点是一些写景的句子,尤其是一些修辞句)

(2)你认为文本中最深刻的语句是什么?深在何处?(重点是一些议论性的语句,以及文中的那首诗歌,可以这样理解:物我交融,化合为一,我融入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净化了我的灵魂)

完全放开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让学生学会评价语言与思想。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将之恰到好处的引向深度,帮助他们在评价中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念:汗水,美之创造;泪水,美之毁灭;圣水,美之净化。

4、开拓想象,我手写我心。

爱因斯坦认为: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鉴 赏文本之后,还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回归到课前预习的几个问题:①你会有跟梭罗一样的亲近大自然的欲望 吗?②回味一下我们在大自然的环抱中曾经产生过什么样的美好感受?③到学校的人工湖畔静静地坐一坐,你跟中的人工湖与瓦尔登湖有什么异同?“瓦尔登湖”正如它的名字那样美丽,它将是人类精神家园的隐语,梭罗也将因此成为一个人类的精神师友。“阳光如此温暖,坏人也会回头。由于我们自己恢复了纯洁,我们也发现了邻人的纯洁。”这是“瓦尔登湖”予以梭罗的精神滋养,那么,我们呢?我 们如何实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自然那 里获得怎样的精神滋养与提升?爱自然,其实就是爱自己!要远离俗利与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的高洁,并要求学生围绕着这样的思想,展开想象的翅膀,口述一段话,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拓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由感知想象到创造想象的升华。课后要求学生继续深入观察与相互交流感受,以“倾听自然的心跳”为题写一篇文章,要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神的一滴》备课资料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的生活跟大自然自己同样地简单,也许我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暇。——梭罗

一百多年前的美国独立日,一个叫梭罗的美国人住进了一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这一住就是两年零二个月,也就在那些日子里,梭罗开始了他的《瓦尔登湖》一书的写作。与这个叫瓦尔登湖的地方一样,他的写作是美丽而睿智的。这个瘦小的美国人,居然在一个湖边,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也就在那个湖边,他开始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的这一举动,也许只有像他那样的人才能做到,也许只有那些有着深厚宗教情结的人才能体验到生命与时光之间的变奏,思索起工业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问题。

瓦尔登湖在美丽的康科德城大森林里。梭罗曾在小的时候去过这个叫“瓦尔登湖”地方,那时他惊呆了——泛着迷雾的柔和的线条在他眼前流动。记忆将瓦尔登湖深深地镌刻在了梭罗的心里。直至1845年3月底,梭罗带着一把借来的斧头,走进了瓦尔登湖。与瓦尔登湖相依为伴的生活由此揭开了序幕,这个叫“梭罗”的人也就成为了瓦尔登湖的伴侣。在瓦尔登湖,“我在大自然里以奇异的自由姿态来去,成了她自己的一部分”(《瓦尔登湖》)。梭罗终身未娶,或许是为了这圣洁的瓦尔登湖?

西谚说:“湖泊是大地的眼睛。”眼睛永远是明亮清澈而温柔神秘的,它又是心灵的窗口。一切大自然都因为湖泊而变得温柔和神秘,瓦尔登湖带给梭罗的不仅是那美丽的视觉,而且是神秘的遐想。如梦似的的生活,正如浓雾般地向梭罗涌来。梭罗情不自禁地写道:“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测出他自己的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是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崖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 (《瓦尔登湖》)在那样的环境下,不将自己融入大自然是一种虚假的生活;人唯有与大自然一道欢欣,一道忧愁,才是一种真正的生活,你大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进去。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大地的眼睛》一书中说:“我的朋友,你不要去听这恶毒的悄声耳语,为生活而高兴吧,为了生活而表示你的谢意吧,也像我这样,和所有的霞光一起燃烧吧!”勇气与智慧将与这自然一起生长,生命也将会在此中获得重生。梭罗在这短短的两年生活中亲眼目睹了瓦尔登湖的春、夏、秋、冬,也从中感悟到生命的流动。如此宁静的瓦尔登湖居然是那样优雅大方地接纳了他,而将美、智和爱馈赠给他。

梭罗在这大地的眼睛里读懂了什么叫做生活。“生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一出生便有了这样的问题。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哲人们便将自己的思索写进了书里,于是就有《太阳城》、《理想国》、《乌托邦》、《瓦尔登湖》等著作。他们的思索至今都带有野草的芬芳,它们都是人类前行道路中的一盏明灯。与其他哲人相比,梭罗的思索更具有自然的原始性:他所走的是一条“返乡”的道路,即返回人类原始时代的纯真生活。最初的生活总是粗糙的,甚至是十分简单的。而这样生活恰恰是最亲近自然的,最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原始人生活得简简单单,赤身露体,至少有这样的好处,他还只是大自然之中的一个过客。当他吃饱睡够,神清气爽便可以再考虑他的行程。”(《瓦尔登湖》)所以在梭罗看来,生活是一种简单的旅途,人则是大自然中不断向前行的过客。生活就是与日月星辰同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生活也就是重新确立自己在大地上的位置,任何远离大自然的做法都是对人本性的违背。

梭罗的确做到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种生活的可行性:“在目前时代,在我们国内,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只要有少数工具就足够生活了,一把刀,一柄斧头,一把铲子,一辆手推车,如此而已;对于勤学的人,还要灯火和文具,再加上几本书,这些已是次要的必需品,只要少数费用就能购得。”在瓦尔登湖的两年多时间里,梭罗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过上舒适的生活,正如他在书中写道:“我仅仅依靠双手劳动,养活了我自己,已不止五年了,我发现,每年之内我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足够支付我一切生活的开销了。整个冬天和大部分夏天,我自由而爽快地读点儿书。”(《瓦尔登湖》)这样看来,如此简单的生活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假如所有的人都能像梭罗那样生活,像梭罗那样与大自然一起生活,人类将会与大自然一起生长,也将会生长得像大自然那样纯洁无暇。人类的形体将会与大自然一样健壮而光滑,人类的心灵也将会像瓦尔登湖的湖水那样纯洁美好。“我确实相信,如果所有的人都生活得跟我一样简单,偷窃和抢劫便不会发生了。发生这样的事,原因是社会上有的人得到的多于足够,而另一些人得到的却又少于足够。”(《瓦尔登湖》)在这个时候,占据人类心灵深处的不再是“欲望”这个恶魔,而将是“爱、美与智”的结合体。在这个时候,人类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神性,他将与诸神一道共同守卫人类的家园。

显然,梭罗是一位哲人,他的生活充满哲人的色彩。1853年,梭罗在日记中说:“ ……有两种单纯——一种与愚笨近似,另一种则与智慧同类。”梭罗的单纯当然是后一种。“一个人若能穿得这样简单,以至在黑暗中能摸到自己,而且他在各方面都能生活得周密,有备无恐。那末,即使敌人占领了城市,他也能像古代哲学家一样,空手徒步出城,不用担心什么心思。”(《瓦尔登湖》)在瓦尔登湖,他与大自然同起同睡,像一位高古的哲人漫步在森林的小径上。大地是如此的神奇,到处都有鲜花和嫩草,散发着芳香;虫吟蝉鸣,是大自然中天然的歌手;而哲人高贵的思索则是人类历史上最美的竖琴。梭罗清晰地记得,一切的生活都因为自然的影响而变得洒脱和超凡脱俗,他的心就如大海般宽广,他的神思则像冰山上的雪莲那样无暇。“当我享受着四季的友爱时,我相信,任什么也不能使生活成为我沉重的负担。今天佳雨洒在我的豆子上,使我在屋里待了整天,这雨既不使我沮丧,也不使我忧郁,对于我可是好得很呢。虽然它使我不能锄地,但比我锄地更有价值。如果雨下得太久,使地里的种子,低地的土豆烂掉,它对高地的草还是有好处的,既然它对高地的草很好,它对我也是很好的了。”(《瓦尔登湖》)哲人毕竟是哲人。有着如此豁达的心态,他的思想会像大地一样深邃。

1837年夏天,梭罗从哈佛大学毕业,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康科德。也就在那年,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日记写作。那年10月22日,梭罗这样思索着他的人生道路:“为了独处,我发现有必要逃避现有的一切——我逃避自己。我怎么能在罗马皇帝装满镜子的居室里独处呢?我要找一个阁楼。一定不要去打搅那里的蜘蛛,根本不用打扫地板,也不用归置里面的破烂东西。”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难道他天生就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年轻人变得那样厌世呢?

我们可以看到,梭罗生活的时代正好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许多工厂主获得现实的利益。西方社会的人们开始走出农场的小屋,迈向城市的高楼。铲车开进了田野,绿油油的田地上筑起坚硬的厂房。人们开始纷纷远离田野,人的生存开始与大地分裂。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都因为技术的扩张而变得丑陋不堪。技术的弊端在于使人类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人类的精神状况也日益恶化。整个地球上,生存着一群有病的生物。盲人俄底甫斯王的隐喻正好说明:人类正因为自己的造恶而被迫脱离大地,脱离感情的内核,自己的家园正遭受难以置信的荒芜。欲望吞噬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心灵的粗糙让人双眼失明,浪迹他乡是人最后的信念。那些来自大地上的美丽竖琴,正被“隆隆”的机器声所取代,庞大的工厂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柔软的大地蔓延,同时像一把利刀刺入了人类的心脏。画家毕加索的《呼喊》正是人类在做最后的逃亡,但这逃亡的呼声却是迷糊不清的。

神志清醒的梭罗早已感觉到这个世界的不正常,他根本相信技术的发展能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相反他感到了技术的可怕性:“我不相信我们的工厂制度是使人们得到衣服穿的最好的办法,技工们的情形是一天一天地更像英国工厂里的样子了,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据我听到或观察到的,原来那主要的目标,并不是为了使人类可以穿得更好更老实,而无疑是的,只是为了公司赚钱。” (《瓦尔登湖》)在他看来,技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实惠,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物质上的繁荣,并没有使人类的心灵有一个长足的发展,而使人类的精神愈加空虚和病态。表面上的繁荣,诱使人类的欲望不断膨胀蔓延。欲望的膨胀使人类脱离大地,悬浮在半空,成为十足的怪物。家园被毁了,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是人性的恶,冷冰冰的情感让整个世界顿时成为一座冰山。没有了美丽而神秘的大自然,人类的生存将如何可能?在梭罗离开瓦尔登湖之后,人们开始对湖周边的森林大砍大伐,梭罗痛心地写道:“可是,自从我离开这湖岸之后,砍伐木材的人竟大砍大伐起来了。……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鸣禽歌唱?”(《瓦尔登湖》)梭罗的焦虑并非没有理由,他完全有理由焦虑的。这种焦虑并非只是对个体生命的关心,更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生存问题的焦虑。这让人想起大哲人克尔凯戈尔第一次去妓院时的悲愤:“人啊,你不能堕落到这种地步。”哲人的焦虑并非是多余,至少在提示着人们:人啊,你千万别再这样放纵下去,我们已经离万丈深渊不远了!

这样的时代的确让人担忧。1845年,梭罗在日记中写道:“在神的时代消逝之时,别的神的代理人和具有神性的人将帮助人类提升到大大超过其现有状态的高度。”正如20世纪的大哲人海德格尔所认为的:诸神的引退,意味着“贫困”时代的到来。这种精神的高度贫困正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最终意味着人类自身的道路是否还可以继续下去?那个被海德格尔称为贫困时代“诗人之诗人”的荷尔德林在《莱茵颂》中唱道:“……阿尔卑斯山峦鬼斧神工,/那是远古传说中天使的城寨,/但何处是人类/莫测高深的归宿?”那么,人类的路到底何在呢?

卡夫卡曾在他的随笔中说:“人类有两大主罪,所有其他罪恶均和其有关,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由于缺乏耐心,他们被逐出天堂;由于漫不经心,他们无法回去。也许只有一个主罪:缺乏耐心。由于缺乏耐心,他们被驱逐;由于缺乏耐心,他们回不去。”一切的道路都似乎与人类无缘,这也正好证明了造成人类无家可归的主谋正是人类自己。“缺乏耐心”与“漫不经心”是人类自大自傲,缺乏必要的谦卑之情感的结果。在我们看来,人类由于没有必要的谦卑和虔诚,前途是难以明了的。

梭罗所走的道路,是在寻求人类的耐心。耐心是伴随着谦卑与虔诚而出现的,它的诞生需要一个宁静而神秘的环境,诱使人类产生敬畏之感;而在梭罗看来,大自然恰恰是它最好的诞生地。梭罗曾在爱墨森家住过些日子,并成了他的助手。爱墨森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对梭罗的影响也是可以理解的。爱墨森曾在一次关于“美国哲人”的演讲中说:“大自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是最重要。”大自然是上帝最完美的杰作,有着数不清的美丽和神秘。在西方,哲人们知道有两种方式可以接近上帝:一种是研究《圣经》,一种是研究自然。许多科学家通过研究自然而直抵上帝的故里,譬如伽利略、牛顿、莱布尼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又是杰出的哲学家,至死都在寻找上帝的踪迹。梭罗清晰地认识到:“自然,在永恒中是有着真理和崇高的。”(《瓦尔登湖》)自然是清新而简单的,任何人在自然面前都是渺小和卑微的。在自然面前,一切贪婪和凶狠都是多余的。人唯有怀着虔诚和谦卑的心理,才可以真正读懂自然,才可以找回日益沉沦的“耐心”,返回人类自身的家园。

这是一条幽深的小径,一路上铺满鲜花和黄叶。在这条小径上,人类将重新唤醒谦卑和爱。爱墨森说:“人的敬畏与人的爱,将是一层保卫的墙壁,一只喜悦的花圈,围绕着一切。一个‘人的国家’将初次存在,因为每一个人都相信他自己是被神赋以灵感的,而那神灵也将灵感赋予一切的。”1851年,已经从瓦尔登湖回来多年的梭罗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啊,我会带着固有的虔诚走、坐和睡!假如我能大声祈祷或喃喃自语,我就会沿着小溪边走边像鸟儿一样欢乐地祈祷!”祈祷是一种虔诚的行为,为的是净化人类自身的罪恶,是人的神性得以重新被唤醒。“自知身体之内的兽性在一天天地消失,而神性一天天地生长的人是有福的,当人和劣等的兽性结合时,便只有羞辱。我担心往往我们只是农牧之神和森林之神那样的神或牛神与兽的妖怪,饕餮好色的动物。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的一生就是我们的耻辱。”(《瓦尔登湖》)神性的恢复,也就使得人类能够将自身扎根于大地,谦卑地对待大地上的每一种生物,怀着敬畏之情对待每一个个体生命。

返回大地的人类将会重新确定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扰乱了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确定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哲人马克斯?舍勒重新梳理19世纪以来,人与上帝之间关系的变化认为有必要重新建立爱的秩序。他说:“谁把握了一个人的爱的秩序,谁就理解了这个人。”“每种爱都是一种尚未完成的、常常休眠会思索着的、仿佛在其路途上稍事小憩的对上帝的爱。”这种爱的秩序也即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人与上帝之间的位置关系。这种关系的重新确定标志着人类返乡的完成,人类开始拥有自身的精神家园。

本书翻译者徐迟先生称“《瓦尔登湖》是本静静的书,极静极静的书,并不是热热闹闹的书”。我们能理解这是一本带有宗教性的书,它会让你找回丢失的耐心,返回精神的家园。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有必要让自己的心灵多一份平静,有必要使自己的精神有个皈依。在《瓦尔登湖》里,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梭罗说:“阳光如此温暖,坏人也会回头。由于我们自己恢复了纯洁,我们也发现了邻人的纯洁。” (《瓦尔登湖》)这是大自然的功劳,同时是《瓦尔登湖》给予我们最好的启示。

“瓦尔登湖”正如它的名字那样美丽,它将是人类精神家园的隐语,梭罗也将因此成为一个人类的精神师友。梭罗的朋友爱墨森说:“他的灵魂是应当和最高贵的灵魂作伴的;他在短短的一生中学完了这世界上一切的才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有学问,有道德的,爱美的人,一定都是他的忠实读者。”

在未来的世界里,我们有必要像梭罗那样思考我们的生存方式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参加成考后还可以报考四六级么2023-08-25 21:37:54

盼望春节回家的优秀作文五篇2023-08-12 04:21:36

赞美劳动节的简短句子(80句)最火2023-08-26 05:50:02

场地租赁协议书模板五篇2023-08-12 06:02:51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方法技巧2023-08-26 05:54:45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最精巧的教案五篇2023-08-25 04:54:52

语文教学任务简析总结2023-08-19 08:05:00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