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托物抒情的写法。
2. 理解饱含深情的句子。
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真挚的爱情。
2. 难点:理解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句子。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设想:
1. 学生课下查找有关周恩来与邓颖超的资料,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2. 通过反复朗读与探究,了解作者的情感与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该文写于1988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84岁高龄的邓大姐观赏西花厅海棠花时,睹物思人,口述本文,后由身边工作人员整理而成。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以表达对这位杰出女性的纪念和缅怀。(见教参P45)
二、学生讲述周恩来与邓颖超的事迹
见教参P42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甬(yǒng)道 澎湃(péng pài)
2.词语注释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鸿雁] 课文中指的是书信。
[中坚] 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备课资料
1988年,邓颖超已84岁高龄,能够在迟暮之年以如此心情叙述出昔日美好真挚的感情,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
1.在整体感知课又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追忆性文章的特点,辨识文章多种抒情方式,体会饱含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2.在课前通过各种方式,如查阅书刊、与长辈交谈、上网等,了解有关周恩来的故事,加深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情。
走近作者
一、作者简介
邓颖超(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河南光山人。1925年与周恩来结婚。
二、作品作息
这篇文章选自1997年3月5日《人民日报》。1988年4月,正值中南海西花厅海棠花盛开之际,邓颖超观花后三次口述,由身边的工作人员记录下来。这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三、相关知识
《周恩来传?革命婚姻》摘录
在这个时刻(指1925年在广州),坚定的小小的热情洋溢的邓颖超再一次闯进了周的生活(这是他们四年多以前在周乘船去法国时分别以来的第一次见面)。她是作为参加国民党代表大会的代表从天津来的,她在政治上的双重选择比周做得更加出色——共产党人都被要求作这种双重选择。但是在他们的私生活中是没有双重选择的。几天之内,他们就悄悄地、毫不张扬地结婚了。他27岁,她21岁。
对他们两人都重要的是,当许多中国人仍然遵从他们父母的安排而结婚时,他们则是自愿地,热情地和不受别人支配地互相选择的。他们免除了正式的婚礼,但当着朋友们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们所说的“八个互相”,即互爱、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相照顾、互相信任和互相谅解。正如情况所证明的,他们是少数几对能遵守誓言的共产主义夫妇中的一对。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这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
邓于1903年或1904年出生于河南省,虽然她的父亲原本来自南方的广西。像周一样,一位中国的传记作者说她出身于“破落的书香门第”。她的父亲突然去世了,所以邓又像周一样,缺乏一个父亲般的人,在青少年时期依靠一位与她同性的长者。她是独生女,是在母亲十分严格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她的母亲是一位有教养和有决心的妇女,在显贵人士的家里当家庭教师,后来周也可能受到她的影响。母女两个移居到天津的法租界,在那里,邓的母亲靠她当家庭教师的薪水,使她的女儿受到了相当好的教育。
1915年,邓进入天津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她聪明,但并不突出,在学校里常常名列前十几名。她活跃,雄辩,开朗,具有坦率和开诚布公的性格,据说这是中国中原人的特性。
在12岁尚未成熟时,她就参加了反对日本人向中国提出要求的学生运动。她后来说,她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学校布置的整个八年的学业”,但由这种努力带来的疲劳,使她最后得了肺结核。“我最感兴趣的课程是地理、历史、音乐、物理和中国语文。我不喜欢缝纫。”
在离校前一年,她积极参加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邓回忆说:“我们把男生和女生分别组织起来,因为要他们一起行动太难了。我们的组织是女界爱国同志会,我们同男生们合作,其中之一就是周恩来。”但邓在晚年承认,作为学生,他们的某些行为太过火了。“要在情绪激昂的情况下学习是不可能的,而抗日情绪是如此之高,致使我们赶走了一名日本教师,并毁掉了他的教科书。我现在认为,这一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要同日本人斗争,我们就必须学习日语!”
1919年秋天,“觉悟社”成立了,这就是这对未来的情侣首次邂逅的地方。一位中国作家解释说:“当时,周恩来是一个漂亮的年轻小伙子,而邓是一个受人爱戴的姑娘,她活跃在几乎所有的宣传和示威游行活动中。在社里的经常接触,使他们的相互钟爱之情不断增长。”
1919年10月,在天津,这对情侣又站在抗议的最前列。邓承认,他们使用书本里的一切计谋来鼓动革命。“我们激励人民来拯救国家,推翻那些出卖中国的人。我们一边说一边哭,听众都被感动了。”邓还领导一个讲演团,他们到处奔走,散发激进的学生报纸,其中包括周所编辑的报纸。1920年夏天毕业以后,邓加入了北京一所私立学校的教师队伍。她未能出国去同周相聚,因为她的母亲失业了,她必须供养她。
据说,是邓首先爱上周的。一位后来对他们两人都很了解的德国女人王安娜认为,邓相貌平常,因此,周明显地看重“她的内在品质更甚于她的外貌”,但那是在长征之后,长征使她大大地见老了。
邓后来反省说:“我一方面痛恨旧式婚姻,另一方面也不同意所谓自由恋爱的思想。”她感到,年轻人对这些事情了解得很少,所以很难结成美满的现代婚姻。“我没有爱上任何人,当时周恩来和我只是好朋友。我只有17岁。”
她去教书是出于需要。她希望在银行谋得一份薪水较高的工作,所以她晚上去学簿记。正如她三年前在天津的学校里一样,由于过度疲劳,她的身体又一次垮了,因此她不得不放弃她的学业,而没有取得从事银行工作的资格。在北京呆了两年半以后,她返回天津,在一所小学里教书。
到1923年,她早已接受了共产主义。她同周一起,已经成为二十个天津学生领袖之一,他们定期集合在一起讨论俄国革命,并且受到北京共产主义理论家李大钊的很大影响。中国的年轻妇女在过去受到很大的压制,因此西方的政治思想对她们具有特殊的意义。自由和平等这些勇敢的新诺言可能对邓比对周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邓分享了周在国民党和共产党内受的影响,于1924年加入了国民党。她早已结识了周的尊敬的同志蔡和森,并于1924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几个月以后又成了共产党员。她被任命为妇女书记,当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为它的第二次党代会挑选代表时、邓被挑选来代表她所在的华北区。正是这件事使她得以同她十分仰慕的男子在一起。
她后来常常对朋友们说,当周在巴黎时,他们“通过通讯相爱了”。另一位作家断言,他们通过通讯,到1922年春天,彼此之间建立了爱情。现在,他们又在广州相聚了。
一位西方记者说邓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和表达她思想的客观方法,并兼有良好的风度以及非凡的机智和亲切和蔼的态度”。
相比之下,周恩来“生性真诚坦率,很可能确切地言其所想,他的妻子作为两口子中更为老练的外交家能为他弥补这一点”。周采用她名字中的第三个字,把他的新娘称为“小超”,这就成了她的爱称。
邓是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和家中的贤内助。常到他们在广州所租用的房子去拜访的黄埔军校学员和党的领导人发现,这所房子虽然简朴,但陈设得很得体。尽管她整天负担很重,却从不让她的客人知道她很忙或很累,她殷勤地设法使他们感到像在家里一样。然而,客人们从佣人那里得知,邓亲自挑选陈设品,并对做饭给予具体指导。他们钦佩她能兼政治家和良伴于一身的方法。一位传记作家评论说:“结婚以后,邓就掌权当家了。”
为了理智上的信念,他们虽然出身于旧中国的名门,却摒弃了那个阶级的许多习气、价值和生活方式。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字音字形
甬(yǒng)道 澎湃(péng pài)
2.词语注释
[偶然] 不经意间,无意中。
[盛开] 指花茂盛地开放。
[院落] 房屋前后用墙或栅栏围起来的空地。
[依旧] 照旧。
[可口] 食物味美合口味。
[繁忙] 指事情繁多,不得空闲。
[观赏] 观看欣赏。
[短暂] 时间短。
[漫长] 绵延得很长。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意思是花朵并没有忘记根株的恩情,即使凋谢零落,也要化作泥肥,来培育、养护来年春天的花朵,使之更鲜艳。语出龚自珍《己亥杂诗》,全诗为:“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鸿雁] 课文中指的是书信。
[回味] 原指食后的余味;课文中为引申义,指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
[中坚] 在集体中最有力的并起较大作用的成分。
[繁荣昌盛] 形容兴旺发达、蓬勃发展。
[在所不惜] “在”和“所”连用,表示强调,下面多连“不”。课文里强调一点也不吝惜。
[共勉] 共同勉励。
[交织] 课文中指交叉在一起。原指穿梭往来,纵横交错,或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
[患难与共] 在不利处境中,共同承受困难或灾祸。
[无畏] 无所畏惧。
[泰然] 安然。形容心情安定。
[沉着] 指遇事镇定,从容不迫。
[签订] 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确认。
[交往] 互相来往。
[思潮] 指在一定时期内反映一定数量的人的社会政治愿望的思想潮流。
[在意] 留意,放在心上。
[通报] 通知,告知。
[征途] 课文中指漫长而艰难的道路。
[不屈不挠] 形容顽强斗争,在敌人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
[艰难险阻] 指行进道路中的危险、困难、障碍。亦借指所经历的艰险。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前进。
[风习] 风俗习惯。
[排场] 指表现在外面的铺张奢侈的形式或局面。
[阔气] 豪华奢侈。
[遥想] 悠远地思索或想象;回想。
[浮想联翩] 形容众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
[九泉] 人死后埋葬的地方。
3.同义词辨析
(1)偶然 偶而
两个词都有不经常、有时候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有时候,闹市里偶然(偶而)也能听到一两声鸟鸣。
主要区别:“偶然”跟“必然”相对,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如:偶然事故。“偶而”多和“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如:偶而迟到一次,就感到心不安。
本课例句:“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
(2)泰然 安然
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安定、没有顾虑的意思。有时可以换用。如:安然(泰然)自若。
主要区别:“安然”比较强调平安的含义,安安稳稳地,没有顾虑。“泰然”则有镇定、安定的含义。
本课例句;“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
二、整体解读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第一部分:从西花厅前的海棠花写起。】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比你住得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这些文字可以说是邓颖超与相依相伴数十年的周恩来的在天之灵的。心灵对话,表达“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获得了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这是直接抒情。】
海棠花现在依旧开得鲜艳,开得漂亮,招人喜爱。它的果实又甜又酸,开白花的结红海棠,开红花的结黄海棠,果实累累,挂满枝头。秋后在海棠成熟的时候,大家就把它摘下来吃,有的把它做成果子酱,吃起来非常可口。你在的时候,海棠花开,你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你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站在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你散步的时候,有时约我一起,有时和你身边工作的同志们一起。你看花的背影,仿佛就在昨天,就在我的眼前。我们并肩欣赏我们共同喜爱的海棠花,但不是昨天,而是在十二年以前。十二年本来是短暂的,但是,我感到又是漫长漫长的。
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喜欢海棠花,我也喜欢海棠花。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我想你在那样繁忙的工作中间,看一眼海棠花,可能会使你有些回味,这样也是一种享受。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你,不仅是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国家的人民服务,而且你为全人类的进步事业,为世界的和平,一直跟人民并肩战斗。
当你告别人间的时候,我了解你。你忧党、忧国、忧民,把满腹忧恨埋在心里,跟你一起走了。但是,你没有想到,人民的力量,人民的觉醒,我们党的中坚优秀领导人很快就一举粉碎了“”。“”粉碎之后,祖国的今天,正在开着改革开放之花,结着丰硕的果实,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
【第二部分:回忆在中南海西花厅共同生活的日子。】
曾记否?遥想当年,我们之间鸿雁传书,飞过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感谢绿衣使者把书信送到我们的手里。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像的明信片,你在明信片上写了“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那样,一同上断头台”这样英勇的革命的誓言。那时我们都加入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行列。宣誓的时候,我们都下定决心,愿为革命而死,洒热血、抛头颅,在所不惜。我们之间的书信,可以说是情书,也可以说不是情书,我们信里谈的是革命,是相互的共勉。我们的爱情总是和革命交织在一起,因此,我们革命几十年,出生入死,艰险困苦,患难与共,悲喜分担,有时战斗在一起,有时分散两地,无畏无私。在我们的革命生涯里,总是坚定地、泰然地、沉着地奋斗下去。我们的爱情,经历了几十年也没有任何消减。
你和我原不相识。1919年,我国掀起了五四爱国运动,反帝、反封建、反卖国贼,救亡图存,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包括工农商的举国上下最广泛的一次伟大爱国运动。就在这次运动中我们相见了,彼此都有印象,是很淡的。在运动中,我们这批比较进步的学生,组织了“觉悟社”。这时候,我们接触得比较多一点。但是,我们那时都要做带头人。我们“觉悟社”相约,在整个运动时期,不谈恋爱,更谈不到结婚了。那个时候,我听说你主张独身主义,我还有个天真的想法,觉得我们这批朋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我是站在这样一种立场上对待你的。而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结了婚,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我上学的时候,路上遇到结婚的花轿,就觉得这个妇女完了,当时就没有考虑结婚的问题。这样,我们彼此交往,都是非常自然的,只是为着我们共同的斗争,发扬爱国主义,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个人的目的。我们建立起来的友情,是非常纯正的。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之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三年过去,虽然你寄给我的信比过去来得勤了,信里的语意,我满没有在心,一直到你在来信中,明确地提出希望从友谊发展到相爱,这时我在意了。经过考虑,于是我们就定约了。但是,我们定约后的通信,还是以革命的活动、彼此的学习、革命的道理、今后的事业为主要内容,找不出我爱你、你爱我的字眼。你加入了党,我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我们遵守党的秘密,互相没有通报。我们的思想受了国际、国内新思潮的影响,我们彼此走上了共同的道路,这使我们的感情不只是个人的相爱,而是上升到为革命、为理想共同奋斗,这是我们能够相爱的最可靠的基础;而且,我们一直坚持把革命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把个人的事情、个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我们在革命征途上是坚定的,不屈不挠的,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是勇往直前地去奋斗,不计个人的得失,不计个人的流血牺牲,不计夫妇的分离。
我们于1925年的8月结婚了。当时我们要求民主,要求革新,要求革命,对旧社会的一切封建束缚、一切旧风习,都要彻底消除。我们那时没有可以登记的地方,也不需要什么证婚人、介绍人,更没有讲排场、讲阔气,我们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就很简单地住到一起。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
【第三部分:追忆与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每当遥想过去,我就会浮想联翩,好像又回到我们的青年时代,又回到我们并肩战斗的生活中去,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同志,战友,伴侣,听了这些你会含笑九泉的。
【第四部分:再次表达对周恩来的一片深情。】
一个“又”字,饱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往事如昨,萦绕心间,挥之不去,说到动情处,又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法。为了便于直抒胸臆,一开始就将第三人称“他”转换成第二人称“你”。
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海棠花依旧繁盛,果实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怎能不引起作者对过去日子的深情怀念。
写花寄往日内瓦,挚爱深情,浸透字里行间。在叙事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情的光彩。
海棠花依旧,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来。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回忆在欧亚大陆间鸿雁传书的一段往事,表达了两位热血青年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一句“曾记否”引出了无尽的回忆。当年,欧亚大陆,鸿雁传书,相知相爱,表现了他们作为革命者的献身精神和患难与共、悲喜分担的深厚情谊;对在五四运动中相见情形的追忆,表现了这对革命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追求新思潮、追求进步的共同理想;他们在1925年结婚,爱情之花和革命之花并蒂开放,体现了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民主革新的精神;他们与祖国休戚与共,他们的爱情生活也始终与革命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文章朴实自然,情真意切。
三、问题研讨
1.课文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对表现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和精神境界起到了什么作用?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它由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触发了作者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深情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不仅使我们感受到邓颖超与周恩来两心相照的眷眷深情,也使我们看到他们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文章的结尾一句,作者为什么称周恩来为“同志,战友,伴侣”?
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3.说说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甲生: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有利于直接抒情。
乙生:我觉得,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
丙生:我认为,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
师评:三名同学说得很好。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拉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还表达了“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这样就会产生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4.写出本文的结构特点。
四、语言品析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句中加点的“又”字用得好在哪里?)
一个“又”字,包含着无限深意,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2.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这是周恩来生前最喜爱的花。1954年春,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而这时,周恩来正在瑞士开日内瓦会议,不能亲临赏花。于是,邓颖超便剪下一枝海棠花做标本,压在书中托人带给周恩来。它蕴涵着祖国亲人的深情厚谊。
3.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花下树前,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朗读这句话,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海棠花是楚楚动人的,而由此引出的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故事,恐怕比它还要动人。看到这蕴含着深情厚谊的海棠花,就会使人们引起许多美好遐想。
触物生情,追忆“看花的主人”。
真是“羁客有家归一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啊!
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体验活动
1.向长辈了解或在网上查阅有关周恩来的故事,与同学互相交流。
2.为纪念邓颖超诞辰一百周年,中央电视台曾于2004年2月播放了八集电视片。请看过这部电视片的同学谈一谈观后感。
标点故事:对牛弹琴
1945年8月28日,周恩来等人代表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其间,国民党代表大发谬论,周恩来义正词严地进行反驳。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便恼羞成怒地叫道:“对牛弹琴!”周恩来听完后微微一笑,立即回敬了一句:“对,牛弹琴!”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周恩来敏捷的才思和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
练习全解
一、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本文是一篇追忆性的文字,由西花厅的海棠花触发对过去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把已经逝去的情景再现在我们面前。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是周恩来喜爱的花,二十六年来,他在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居住,日理万机之余,常在花下散步休息,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记忆。如今,海棠花依旧繁盛,果实累累,而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怎能不引起对过去日子的深情怀念?因此触发了作者对已经“走了十二年”的看花人的深情追忆。
二、朗读下列语句,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憎。
1.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略,答案参见“语言品析”第1题。
2.在你参加日内瓦会议的时候,我们家里的海棠花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
略,答案参见“语言品析”第2题。
3.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海棠花依旧,而看花人已走,不再回来,邓颖超心中百感交集,情不自禁地问道:“你到哪里去了啊?”切切思念,化作一段抒情性极强的文字:“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思念与崇敬之情如汩汩泉水奔涌而出。
三、向长辈了解或查阅有关周恩来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可参考“走进作者”中的“相关知识”部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检测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海(táng) (yǒng) 道 花(bàn) 浮想(liánpiān) 澎(pài)
二、作者深情回忆和周恩来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为什么从西花厅的海棠花写起?
三、本文运用了融情于事和直抒胸臆等抒情方式,试举例说明。
四、朗读下列语句,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着的深情。
1.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他不再回来了。
2能看到那年盛开着的美好的花朵,我就特意剪了一枝,把它压在书本里头,经过鸿雁带到日内瓦给你。
3. 你到哪里去了啊?我认为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飘进了黄河、长江,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五、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比较异同。
“我们于1925年的8月结婚了。当时我们要求民主,要求革新,要求革命,对旧社会的一切束缚、一切旧风习,都要彻底消除。我们那时没有可以登记的地方,也不需要什么证婚人、介绍人,更没有讲排场、讲阔气,我们没有举行什么仪式,就很简单地住到一起。在革命之花开放的时候,我们的爱情之花也开放了。”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几天之内,他们就悄悄地和毫不张扬地结婚了。……对他们两人都重要的是,当许多中国人仍然遵从他们父母的安排而结婚时,周和邓则是自愿地,热情地和不受别人支配地互相选择的。他们免除了正式的婚礼,但当着朋友的面重述了进步同志们所说的‘八个互相’……他们是少数几对能遵守誓言的共产主义夫妇之中的一对。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在中国公众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诚和最持久的婚姻。” (《周恩来传》)
相同点:
不同点:
参考答案
一、棠 甬 瓣 联翩 湃
二、答题要点:
① 海棠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共同喜爱的花;
② 海棠花是他们真挚爱情的见证,这里有他们26年共同生活的许多珍贵回忆。
三、略
四、略
五、(答题要点)
相同点:① 从内容看,叙述的是同一件事;② 从表达方式看,都运用了叙述的方式。
不同点:①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是第一人称的追忆,《周恩来传》是第三人称的客观记述;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融情于事,《周恩来传》将叙述与议论相结合。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国庆节祝福文案句最新100句2023-08-18 01:31:35
体育老师的求职自荐信怎么写五篇2023-08-14 02:21:19
祝孩子生日快乐祝福语简短一句话90句2023-08-26 01:11:41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范文2023-08-23 06:59:02
高中语文教学经验总结范文2023-08-23 06:59:02
四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总结模板2023-08-19 06:23:25
高考语文古诗实用解答技巧总结2023-08-12 14:58:26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2023-08-26 22:57:22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2023-08-17 23:42:30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2023-08-21 1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