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5篇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母亲:老师都说了些什么?母亲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了她的儿子。
“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地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母亲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暗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他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母亲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她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母亲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跟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学校。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6.本文以 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勒出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塑造了一个 的母亲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2分)
7.“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8.文中母亲的语言质朴感人。请从文中任选一处作简略的品味。(3分)
选句:
品味:
9.(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一直都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请发挥想象把孩子未说完的话续写出来。(3分)
答:
10.你赞成文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吗?如赞成,请简述理由;如不赞成,请为文中的老师提一条建议。(3分)
答:
参考答案:
6.家长会 自信、善良、聪慧、坚强(2分,意思对即可)7.母亲为儿子成长所受的委屈与今天儿子考入清华的喜悦交织在一起。(2分指出悲与喜交织的具体内容即可)8.例:选句: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一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位。品味:面对老师对孩子成绩差的指责,母亲没有责怪儿子,而是巧妙地指出应改正的地方和需要努力的方向,使孩子树立信心。母亲这善意的撒谎,实则是对儿子的激励和期待。(3分,选句1分,品析言之有理2分)9.十几年来,为了我的进步,忍受了不少委屈。你的儿子让你受累了。(3分,续写的话符合人物身份和特定的情景即可)10.赞成。这是老师对学生情况的真实反映,体现了老师希望孩子进步的良苦用心。(不赞成。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即使对成绩差的孩子也要多加激励和赞赏)(3分,回答是否赞成1分,简述理由或建议2分,理由或建议能扣住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2
荷叶母亲
冰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
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阅读训练】
1. 文章为什么以“荷叶母亲”为题?
2. 作者描写了雨中荷叶的哪两幅情景?
3. 莲指什么?作者为什么感动?
4. 你觉得母亲像什么?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赞美母亲的话。
【参考答案】
1. 在作者看来,荷叶是母亲的象征,作者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赞美母亲,突出中心。
2. 一是红莲被雨打得左右欹斜(或雨打红莲);二是一大荷叶慢慢倾斜,覆盖在红莲上(或荷叶护莲)。
3. 莲指作者自己。作者感动是因为想到母爱总是在子女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罩临相伴,给予慰藉和力量。正如荷叶护莲一样。
4. 略。提示:要写出自己的真实体验;运用比喻或象征手法;语句表达简洁、流畅;注意赞美的感情。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3
①又是一年中秋时,单位发了两盒月饼,包装精美,八个月饼,八种口味,有肉松的、豆沙的、火腿的、莲蓉的……尝了一下,觉得味道很一般。这不禁让我怀念起小时候母亲做的“土月饼”。
②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是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的。因为中秋节的到来意味着我们能吃上母亲做的“土月饼”。
③那时候的月饼包装很简单,月饼用油纸包裹着,剥开油纸,就能看到黄澄澄、油亮亮的月饼了,上面还沾满了香喷喷的芝麻。掰开月饼,冬瓜条、花生仁、核桃仁等做的馅就露出来了,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迫不及待地咬一口,甜甜的、香香的、酥酥的。吃的时候,一只手小心地在下巴下托着,连掉下来的渣都一点点舔掉。那个时候家里穷,能吃这样的一个月饼是很奢侈的。
④母亲为了省钱,每逢中秋节,她都自己做月饼给我们解馋。中秋前夕,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糯米,经过淘洗,再把白花花的糯米铺在一个大筛子里,然后不停地搅动、翻转,以便尽快去除水分,直到水汽完全蒸发掉,这才拿到磨坊去磨成米粉。米粉带回家,母亲先把米粉倒进锅里,用小火炒好,然后按一定比例掺进油和水,再慢慢揉搓成长条,像做馒头一样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饼,再裹进豆沙、碎花生、核桃仁、桂花干、白糖、薄荷等馅料,然后轻轻地把包着馅料的饼的边缘紧紧捏在一起,月饼的雏形就出来了。
⑤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打模了。月饼模子是木质的,一个模子上有五个圆形的图案,图案大都是一些花朵或者“福禄寿”字样,边上还有一圈齿状花边。我们把双手洗净,小心地往月饼模子里放米团,边放边轻轻挤压,等到月饼从模子里出来的时候,那份满足和幸福溢满了我们的笑脸,清脆的笑声也在屋子里久久飘荡。
⑥最后一道工序是蒸烤。母亲在土灶上放好蒸笼,我们坐在灶下,不时地添加柴火。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
⑦好不容易等到月饼出锅了,看着冒着热气的月饼,我急不可耐,趁母亲不注意就抓一个,一口咬下去,满嘴的桂花香,和着豆沙的甜润,再加上薄荷的清凉,真是美味无比!
⑧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了,而且品种繁多,口味各异,可吃在嘴里,总感觉没有母亲做的“土月饼”那么有味。想起母亲的“土月饼”,我的眼睛忍不住又湿润了……
(1)用简洁的文字补全文中母亲做月饼的工序。
买糯米→淘洗糯米→________→做米饼→________→捏雏形→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中的一些语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请用心读下面的句子,分别从用词、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①渐渐地,丝丝缕缕的香气开始在厨房里萦绕,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把我的馋虫全都勾出来了。我咽着口水,恨不得马上将月饼吃到嘴里。(从用词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②火焰忽明忽暗地舔着锅底,仿佛在跳着一支支欢快的舞蹈,火光映红了我们开心的笑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表达效果)
(3)短文写的是“母亲的‘土月饼”’,而第①③段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单位发的月饼”与“那时候的月饼”,这是为什么?
(4)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糯米,磨成面粉;做面饼;裹馅料,捏紧;打模;蒸烤
(2)作比较,用单位发的月饼对比出母亲的土月饼的好吃,表达对母亲的土月饼的怀恋和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引出下文,通过写小时候吃月饼的往事引出下文母亲为“我”做月饼。
(3)"萦绕”“钻进”“咽着”等词运用了细节描写,衬托出母亲做的月饼的美味以及我对母亲月饼的喜爱。
(4)对母亲的土月饼的怀恋和对家乡和母亲的思念。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4
这似乎是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母亲目不识丁,根本没有想过这个世界上曾有过一位什么莫扎特。记得那一年我刚把音响搬回家时,她蹑手蹑脚走过来,奇怪地望了望这庞然大物,问我这是什么物体?
是冥冥中的命运,把母亲和莫扎特连在一起,我知道这样说对谁也讲不清,我只有对自己一遍遍倾诉。
两年前的夏天,我常去两个地方消遣:一是月坛邮票市场,一是灯市口唱片公司。抱着邮票回家,邮票不会说话,任你摆弄,任你和那些古今中外的哲人或动物相会就是了,母亲只是悄悄坐在床头看我摆弄,看腻了,便倒下睡着了,微微打着鼾。唱片不是邮票,买回来不是看的是要听的,而且,常觉得音量太小难听出效果,便把音量放大,震得满屋摇摇晃晃;又常在夜深人静时听,觉得乐曲融合着沉郁的夜色才有韵味,才能把心融化……母亲常无法休息。我几次对老人说:“吵您睡觉吧?”她总是摆摆手:“不碍的,听你的!”我问她:“好听吗?”她点着头:“好听!”其实,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我。在母亲的眼里,孩子的事再小也总是大事。她就是那么默默地坐在床头,陪我听到很晚。在那些个无月多云或星稠云淡的夜晚,母亲并不关心那个大黑匣子中的贝多芬、巴赫或曼托瓦尼,母亲只关心一个,那便是我。
八月一天的黄昏,我又来到了灯市口,偶然间看到了一盘莫扎特《安魂曲》的激光唱片。我拿了起来,犹豫了一下,买还是不买?这是莫扎特一生最后一部未完成曲,拥有它是值得的。但是,我还是把它放下了,我实在不喜欢莫扎特,我一直觉得他短短一生写的乐曲太多太滥太流畅,缺少柴可夫斯基的忧郁、勃拉姆斯的挚情,更缺少贝多芬的深刻。我知道这是我的偏执,但在音乐面前喜欢与否,来不得半点虚伪。
这天黄昏,我空手而归,母亲还好好的,正坐在厨房里帮我择新买的小白菜和嫩葱。我问她:“今晚您想吃点儿什么?” 她像以往一样说:“你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吧!”几十年以来,她都是这样辛勤操劳,却从不为自己提一点点要求。我炒菜,她像以往一样站在我旁边帮我打下手。晚饭后我听音乐,她像以往一样坐在床头默默陪我一起听,一直听到很晚很晚……谁会想到,第二天她老人家竟会溘然长逝呢?母亲依然如平日一样默默坐在床头,突然头一歪倒在床上,无疾而终,突然得让我的心一时无法承受。
丧事过后,我想起那盘《安魂曲》,我无法不把它与母亲联系在一起,人生哪有这样的巧合?莫非莫扎特在启迪我母亲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灵魂需要安慰?而我却疏忽了,只咀嚼个人的滋味!我很后悔没有买。如果买下让母亲临别最后一夜听听也好啊!我甚至想如果买下也许能保佑母亲不会那样突然而去呢!
我直感到对不住莫扎特,我直感到对不住母亲。
不要执意追求什么深刻,平凡、美好,本身不就是一种深刻吗?母亲太过平凡,但给予孩子最后一刻默默的爱,难道不也是一种深刻吗?我看到梅纽因写过的一段话,说莫扎特的音乐“像一座火山斜坡上的葡萄园,外面幽美宁静,里面却是火热的”!母亲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我没有理解莫扎特,也没有理解母亲。
鬼使神差,我又来到灯市口,可惜,那盘唱片没有了。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说说文章通过几件事情来表现母亲的平凡而美好。
【参考答案】①看儿子摆弄邮票;②帮儿子择菜;③陪儿子听音乐。
2、阅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对母亲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①感激母亲对自己的体谅;②赞美母亲的平凡、美好;③为自己没能够让母亲临终前听到《安魂曲》而悔恨;④为自己没能在母亲生前理解母亲的深刻而内疚。
3、本文主要写母亲,却以“母亲与莫扎特”为题,为什么?
【参考答案】以莫扎特的外静内热的特点,衬托出母亲外表平凡而内心充满了深刻的母爱(也可以答“内心美好”);把看似毫不相关的两个人合起来,使文章新颖、独特,吸引读者(意思对即可)。
4、在充满遗憾、同情的余味中,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为天下的为人子女者提一个合理的建议或忠告。
【参考答案】应该如何关爱母亲、珍惜亲情;平凡、美好就是深刻的哲理等方面。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5
①我的母亲――缪进兰女士,在19岁高中毕业那年,经过相亲,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20岁的时候,她放弃进入大学的机会,下嫁父亲,成为一个妇人。
②童年时代,很少看见母亲有过什么表情,她的脸色一向安详,在那安详的背后,总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③等我上了大学的时候,对于母亲的存在以及价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评价。记得放学回家来,看见总是在厨房里的母亲,突然脱口问道:“妈妈,你念过尼采没有?”母亲说没有。又问:“那叔本华、康德和沙特呢?还有……这些哲人难道你都不晓得?”母亲还是说不晓得。我呆望着她转身而去的身影,一时感慨不已,觉得母亲居然是这么一个没有学问的人。我有些发怒,向她喊:“那你去读呀!”这句喊叫,被母亲丢向油锅内的炒菜声挡掉了,我回到房间去读书,却听见母亲在叫:“吃饭了!今天都是你喜欢的菜。”
④母亲的腿上,好似绑着一条无形的带子,那一条带子的长度。只够她在厨房和家中走来走去。大门虽没有上锁,她心里的爱,却使她甘心情愿把自己锁了一辈子。
⑤我一直怀疑,母亲总认为她爱父亲的深度胜于父亲爱她的程度。
⑥还是9年前吧,小兄的终身大事终于在一场喜宴里完成了。那一天。当全场安静下来的时候,父亲开始致词。父亲要说什么话,母亲事先并不知道,他娓娓动听地说了一番话。最后,他话锋一转道:“我同时要深深感谢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这4个诚诚恳恳,正正当当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当父亲说到这里时,母亲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站在众人面前,任凭泪水奔流。我相信,母亲一生的辛劳和付出,终于在父亲对她的肯定里,得到了全部的回收和喜极而泣的感触。
⑦这几天,每当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赶回家去晚餐时,总是呆望着母亲那拿了一辈子锅铲的`手发呆。就是这双手,把我们这个家管了起来。就是那条腰围,没有缺过我们一顿饭菜。就是这一个看上去年华渐逝的妇人,将她的一生一世,毫无怨言,更不求任何回报地交给了父亲和我们这些孩子。
⑧回想到一生对于母亲的愧疚和爱,回想到当年读大学时看不起母亲不懂哲学书籍的罪过,我恨不能就此在她的面前,向她请求宽恕。今生惟一的孝顺,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这件事上来讨得母亲的快乐。
⑨想对母亲说: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她;真正经历过那么多沧桑的,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亲所赋予生命的深度和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她更周全。
⑩母亲啊母亲,在你女儿的心里,你是源,是爱,是永恒。你也是我们终生追寻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第③段“我”向母亲大喊:“那你去读呀!”这句话表明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态度?后来“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当时的言行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对母亲没有更多的描写,你能想象母亲“说没有”“还是说不晓得”“在叫”时的神态表情吗?并说说你的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里的“带子”是指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赞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判断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对母亲不满,看不起她;后来回想到自己的罪过,十分愧疚,恨不能就此在她面前,向她请宽恕。
2、母亲的表情是平静、安详的,依然专注于准备晚餐。因为她的心里只想着让丈夫和孩子吃可口的饭菜,而对“我”的不满毫不在意。
3、“带子”喻指母亲对家人的爱。
4、赞成。因为母亲经历了那么多沧桑,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世事的经历深刻而丰富,惟有任何一本哲学书籍能比得上。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6
母亲的风景
朱成玉
①母亲的糖尿病越来越严重,导致她的视力迅速下降,多方医治都无济于事。看到我们愁容满面,母亲安慰大家: 就算看不见东西了也没啥,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没啥不好。
②为了让她在失明前看看更多美丽的风景,我请了长假陪母亲去旅游。母亲自然是欣喜万分,却忍不住担心: 你这怎么说请假就请了呢,快和妈说说,是不是工作不顺心了?
③ 再忙也没有陪妈妈重要。 从小就嘴甜的我总能哄她高兴。
④我们大包小裹地上路了,因为母亲眼神不好,照顾起来十分不便。母亲看我忙里忙外的,很是内疚,在车上尽量不喝水,因为怕上厕所。
⑤母亲每到一地,都如饥似渴地睁大已经有些模糊的眼睛使劲地看着,有一种努力要把整个世界都看进眼里的架势。我则不停地为她拍照,母亲在每一个镜头里都笑靥如花。
⑥那一刻,我感觉母亲年轻了许多,脸颊上仿佛镀着少女的红晕。
⑦每次回到旅店,母亲都要从头开始,一点一点把当天看到的风景在脑海里过一遍。
⑧ 知足了,一辈子都没看过这么好的风景。 她喃喃地说。
⑨母亲多容易满足啊,我心生内疚,平日里总是很少陪母亲。A而现在,母亲的眼睛累了,就要关紧这扇窗户了。
⑩路走多了,母亲累了。听着我的下一步计划,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样的奔波实在让母亲有些吃不消。我暗自思忖:这就好比是强行往母亲的脑海里塞一些回忆的碎片,到底有没有意义呢?
我也累了,进入梦乡。梦见了小时候,手握着风车,和母亲一起在田野里飞奔。母亲把我高高地托起,转着圈儿。阳光被卷进风车里,像棉花糖,温暖甜蜜得让人晕眩 朦胧中感觉到一双手被暖暖地握着。是母亲,安静地坐在我的床边。我把眼睛眯个小缝儿,看见母亲使劲地大睁着眼睛,定定地看我,仿佛要把我整个地印进心里去。想起儿时,母亲也是习惯这样看我的啊。B临睡前,母亲总是到我床边来,总是要认真地看我一会儿,直到我睡着,在梦的波浪里卷起幸福的鼾声。
我忍着不让母亲知道我醒来,我喜欢被她的手握着。C这双沟壑丛生、粗糙干硬的手,牵引的却是我柔暖光滑的一生!
第二天游览时,我问母亲今天的风景好不好。母亲说: 儿啊,就算妈看遍了天底下的风景,也不如看你啊!只要有你在,哪里都是好风景。
是啊,这就是母亲,她看到的哪是什么风景,她看到的全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亲,她就算摸索在黑暗的谷底,也会有力地握着孩子的手。这就是母亲,如果我觉得寒冷,她宁可敲碎自己的骨头,为我燃起一堆大火,为我取暖。
我知道,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已深深地烙印在母亲的生命里,即便母亲失明了,儿女们也是她时时可以见到的风景。
原来,母亲的记忆从来不需要填充,因为孩子早已将那里占得满满,不留一丝缝隙。(有删改)
14.精读把握
(1)写出文中 风景 的两层含义。(2分)
(2)通读全文,说说母亲对我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点即可)(3分)
15.品读鉴赏
(1)评点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从划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进行评点。(提示:可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修辞等方面任选角度)(4分)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7
阅读理解。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唯有他表现最差;唯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9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她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1.这篇文章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叙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文中寻找相关语句,概括出儿子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中(毕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每一次开家长会都对儿子说“假话”,你明白母亲这样做是为什么吗?说说母亲这样做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着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幼儿园: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也坐不了。
小学:成绩列全班倒数第二,被怀疑有智力障碍。
初中:成绩有很大进步,脱离差生的行列,离考重点高中有一定的差距。
高中(毕业):一个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的日子,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
2.母亲这样做是为了鼓励孩子,给孩子进步的勇气和希望。
3.“略”。(言之有理即可)
4.通过母亲在每次开完家长会后,用“假话”鼓励孩子,给孩子进步的勇气和希望,赞扬了一位坚持赏识教育的母亲,从而提醒教育者应多肯定学生,给学生自信。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8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的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dàn),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qī)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阅读题:
1.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2.本文用什么方法引出对家庭的回忆的?
3.最后一段蕴含作者怎样的心情?
4.倒数第2段她深受感动,为什么?
阅读答案:
1.作者先将九年前与祖父在自家庭院赏莲写出,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2.本文用触景生情的方法引出对家庭往事的回忆.
3.歌颂了母爱的伟大无私,抒发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差不多就行)
4.因为荷叶倾侧过来覆盖红莲,正如母亲为儿女遮风挡雨,荷叶无畏无惧地为红莲遮蔽风雨.作者被感动了.大雨来临,荷叶会自觉地保护荷花,就像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的时候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只有母亲无私的帮助自己.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9
母 亲
莫 言
①我五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16.文章第①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分析文章从那些方面作了描写?(5分)
17.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行文上有何作用?(6分)
1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6分)
19.下列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本文通过回忆母亲在苦难日子里顽强生活的勇气与信念及对我的启悟与激励,表现了母亲的坚韧、勤劳、朴实与伟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尊敬。
B.文章第二段“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体现了母亲不逃避困难和不幸,乐观顽强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品质,让我敬佩。
C.本文教育人们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活下去,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
D.作者认为许多像母亲一样的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
E.文章写了爷爷、父亲都“严厉地批评了我”,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只顾用自己的勤劳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无暇顾及我。
参考答案:
16.从听觉、视觉、嗅觉方面描写母亲捶打野菜的情景,构成了一幅有动作、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劳动场面。
17.(1)结构上照应前文“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时期”,引出下文我对母亲的担忧;(2)内容上体现生活的艰难、人性的脆弱,反衬母亲的坚强。
18.(1)从内容上,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内容;如果不写父亲、爷爷,内容就显得单薄。
(2)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3)从主旨上看,我的母亲教育我,人要忍受苦难,不屈不挠地活下去;我的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互为补充,文章有厚重感。
19.CE(C“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行为那是可以理解和可行的”错。E“目的是为了反衬母亲对自己教育的缺失……无暇顾及我”错。)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0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最忆母亲裹粽时
赵宁生
童年时期,物质贫乏,家中兄弟姐妹又多,但为了过好端午节,父母还是竭力张罗。糯米、赤豆是平时舍不得吃的,特地留着专供包粽子使用;另外再从市场上买一些红枣、猪肉等作馅。粽叶是宽幅的芦叶,只要到附近菜场采购即行。最后一道包粽子的程序便落到母亲的一双手上。我们常围着观看母亲包扎,全家沉浸在温馨、热闹、欢乐之中。
母亲包粽子胸有成竹,心灵手巧,既快又稳。先将粽叶浸洗,用开水烫柔,然后淘米,把浸过水的赤豆、红枣与浸过酱油的猪肉块,混入糯米中。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从外形看,这恰似旧社会妇女裹小脚,故俗称“小脚粽”。有时也包成多角形,小巧玲珑,很像一件民间工艺品。末了,母亲还会给我们包上一串串小三角形粽,逗得我们欢呼雀跃,急等煮熟尝新。
根据母亲的操作经验,包粽子第一选料要好,米粒不可有霉变,肉块尤须新鲜;第二包扎松紧要适中,不能“散包”或“爆腰”(中间涨开);第三火候要到位。将粽子放入锅内浸没水中,用旺火烧熟,再用文火小煮,关火后再焖。若晚上烧煮的话,焖一夜也无妨。次日早晨开锅,这粽子必定润滑爽口,浓香诱人。
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一股股的粽香,扑鼻而来,一次次、一年年地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
记忆最深的是,我去学校住读时,在我简单的行李中,经常放着一包粽子,那是母亲临时包好的,给我在路上或到校时吃的。有时还添加两块糕点,为取谐音“高中”。在母亲的心目中,当然是“高中状元”吧。世上的母亲都是这样,无时不在祝愿自己的儿女们。父亲为我念书
方竹
20xx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二十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白天,他勉强打起精神,坐在他屋里的电脑前浏览,还强迫自己写点文章,转移对我的忧虑。吃过晚饭后,按从前习惯,他照例坐客厅沙发上看书,可那段时间,只垂头枯坐在点亮的落地灯边,一任时间滴答滴答走过,我在这边屋里,能听到满屋鸦雀无声。有时,他蹒跚地来我屋里看看,拖鞋擦着地板,脚步很重,见我一人躺在黑暗中,就拉亮大灯,可我躺在暗中感觉很安全,总让父亲快把灯关上,每次他都叹口气,无奈地关上灯。过了一分钟左右,方听见他踉踉跄跄的脚步声转回客厅。
我静养了几天后心情稍稍好转,想起那两天有朋友送来一本厚厚的纪实文学,正是父亲久闻其名一直想看的。我想看他看了没有,就下了床,低头来到客厅。睁开右眼看了一下,那本书放在茶几上,父亲垂头呆坐在那,显然没有看。我叫了他一声,他的头猛一抬,见我站在面前,立刻欣喜而急促地说:“你起来啦?来,坐,坐。”
我坐到他旁边,指着那本纪实文学说:“阿爸,你现在有劲么?能给我念念书么?正好你也没看。”
父亲兴奋地说:“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他当即打开书:“来,咱们从第一章念。”
那是我如此熟悉的读书声。小时候,每星期六晚上,我们几个孩子围成一圈听父亲念书,大都是从《儿童文学》上选的文章,父亲虽然声音沙哑,但他是读书人,读书人读书有种特别的味道,我们当时静静地、像经历生活中重大事情一样,聆听父亲念完一篇又一篇小说、散文。那种感觉,就像坐在星空下一样,十分辽阔、寂远。
没想到几十年后,我又要依靠父亲念书了。客厅静悄悄,夜沉沉,父亲真切厚实的声音随着每个晚上,一点一滴贯注进我心中。
有一天他说:“每晚吃完饭,想到我们还能在一起读半个小时书,就觉得生活还有点意思。”
“你累吗?”
“不累,不累!”
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那些日子,我家别人在哪,一点没印象(住院时我的丈夫倒是一直陪着我,我是指出院后),只知道在我最灰心绝望时(担心眼睛能否复明),只有父亲与我呼吸与共。整整一个月,他读完了一本几十万字的书。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
生活,它的喜都是平平静静的,甚至是从悲中一点点滋生出来的,现在想想,即使那样不幸的日子,因为有父亲在,也令人回味无穷。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1)粽子()(2)沉浸()(3)蹒跚()(4)聆听()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当初,我们也是早早地围在锅前垂涎欲滴,等着母亲揭开锅盖,给我们解开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十多岁的父亲为我突遭此大难而心疼,但又束手无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忆母亲裹粽时》所提到的端午节,今年已经被我国正式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纪念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著名的爱国诗人?除了包粽子,请再写出一种端午节的民俗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忆母亲裹粽时》中作者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富裕,但在过端午节时,母亲却把粽子“裹”得宛如一件“民间艺术品”。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为我念书》中第六段文字运用了哪一种记叙方法?叙述了什么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为我念书》中“客厅里,从一开始只有一个老人的苍凉的读书声,到后来多了聊天声、笑声”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最忆母亲裹粽时》中的动作描写和《父亲为我念书》中的语言描写,颇具特色。请从下面两句话中任选一句,分析动作或语言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只见母亲用左手食指与中指夹住两张芦叶,卷成小碗状,然后放进米、馅,压紧,再添上一张芦叶,收口盖住,并用棉线扎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你有兴趣听念书了?好,好,我念,我愿意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裹粽子”、“念书”虽然是生活中的寻常小事,但两位作者却终身难忘。请回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出一件最难忘的小事,并结合其中最感动你的细节,谈谈切身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zòng(2)jìn(3)pān(4)líng
2、(1)在这里指孩子们嘴馋、急切盼望吃到粽子的情态。
(2)在这里指父亲想为儿女分担病痛却又无可奈何的情形。
3、屈原;“赛龙舟、插艾篙、挂香囊、挂葫芦、系彩线、喝雄黄酒、赛诗”等活动,写出一种即可。
4、围绕“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富有生活情趣等”回答即可。
5、插叙;围绕“回忆小时候父亲为我们念书”回答即可。
6、围绕“父亲的读书声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使我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回答即可。
7、第(1)句中运用“夹住、卷成、放进、压紧、添上、盖住、扎牢”这些动词,写出母亲包粽子时既快又稳的特点,突出母亲的心灵手巧。或回答第(2)句中“你、好、我、念”这些词语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惊喜、急切的心情。
8、要写出亲身经历的事情,并通过最感动自己的细节写出切身的感受。(意对即可)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1
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影憧憧(ch ng) 瞥见(pi )
B.唏唏嘘嘘(x ) 呜咽(y )
C.万籁俱寂(l i) 歉疚(ji )
D.娓娓动听(w i) 含冤(yu n)
2.解释下列中的词语:(3分)
⑴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
蹑手蹑脚:
⑵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
饮泣吞声:
⑶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万籁俱寂:
3.作者深情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请分别加以概括。(4分)
⑴ ⑵
⑶ ⑷
4.加点的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①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②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
第二部分:
(一)
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蒙眬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 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 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在谈笑之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爱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5.根据上下文,揣摩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⑴憧憧:
⑵巡阅:
6.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射 瞥见 B.透 看见
C.照 瞥见 D.射 看见
7.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我生平所见过的女子,我的母亲是最美的一个,就是当时伏在母亲背上的我,也能觉得在那个大客厅里许多妇女里面,没有一个及得到母亲的可爱。”这一句原是放在“我现在想来”之前,后被删去了。你能从这句话中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
②你觉得这句话放在课文中好不好,为什么?
8.“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着我去一饱眼福。”请谈谈你对加点字的理解。(2分)
9.“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其中“这”指代什么?(2分)
10.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2分)
《我的母亲》答案
1.A 2.⑴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⑵泪流入口,哭不出声。形容十分悲痛而不能公开发泄。⑶形容一点声音也没有。
3.四个片断如下:元宵节抱儿看灯;读小说泪流满面;对待孩子读书上,即怜惜他被责罚,又希望他上进;为了让孩子及时穿上新衣、新鞋,劳累到深夜。
4.“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
5.⑴往来不定的样子。⑵巡行观看。形容尽情地看个够。
6.A
7.①这一点源于对母亲深深的爱。②好与不好都可,只要能言之有理。
8.“大概”“也许”是因为那是我儿时的记忆,时间久了,有些模糊了,所以用了推测的语气。
9.指“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于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我出去一饱眼福。”
10.幼儿时母亲在元宵节抱着我去看别的孩子玩灯。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2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解开口,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谈,但十分干净”这句话是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B.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中“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
C.“她语无伦次地说”中“语无伦次”是指说话没有顺序逻辑,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这里表明老妇人怕工资被扣下时的心急。
D.“她们又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中的“她们”是伟大的母亲,她们都是贫穷人。而那些富裕的母亲,就不能算是无比崇高的母亲。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位“卑微的母亲”的事件。6分
13.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4分
14.本文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品析。3分
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从修辞角度品析句子)
15、通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身边的母亲曾为孩子做过的“卑微”的小事。4分
那些卑微的母亲阅读理解答案
11.3分D
12.6分,每点2分 卑微的母亲谦卑地卖花生;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卑微的母亲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捡一个空瓶子。
13.4分,每点2分表层含义指这些母亲生活在社会底层,身份低微,收入微薄;实际指这些母亲不被人重视,也不被人尊重。同时也更加凸显了这些母亲身上的崇高品质。
14.3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15.4分,理解2分,结合经历2分,示例:生活中有很多这样平凡而卑微的母亲,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但是她们都是靠辛勤劳动维持生计、抚育儿女的母亲,因而她们又是无比崇高,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第二问不设统一答案,只需举出身边的母亲为了孩子做出的卑微小事即可。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3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历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经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慈母,我的严师。
1.选文第一自然段就全文来说,在内容与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说母亲重罚“我”后,“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是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三自然段中有一处语序有问题,请用横线画出来,然后写出正确的语序,并说说这样改的理由是什么?
正确的语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也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你认为选文中母爱的表现形式有哪些?请分别加以归纳。并请你收集几句歌颂母爱的诗歌或名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总起上文,引出下文;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2.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意思对即可)
3.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理由:“严师”与上文中的教训“我”相呼应,“慈母”与“她用舌头舔我的病眼”相呼应。
4.“略”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4
从前,有母子两人。有一年遇上大旱,(棵 颗)粒未收,家中粮只够一个人食用。
于是,母亲对儿子说:“孩子呀,现在家中缺粮,如果我们娘俩吃的话,都要饿死;不如这样,我(已 己)活了70多岁了,你还年轻,改天你把我背到深山里葬了吧。”
儿子不愿意,可粮食越来越少,母亲苦苦(哀 唉)求,他终于同意了。
这一天,雪呼呼得下着,儿子背着母亲向深山老林走去。
山越来越深,雪越来越大。……走着走着,儿子忽然发现母亲用手(拆 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
儿子觉得奇怪,便问:“妈呀,你都要死了,还折这些树枝干嘛?”
母亲说:“孩子呀,我是怕你扔了我以后,自己找不到路回家呀!……”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括号里使用恰当的汉字打“√”。
3、“深”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给它换个部首,可变成( )字。
4、真是天下慈母心啊!面对生死抉择,母亲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儿子,自己选择了死亡,就在临死前,还为儿子不迷路而想尽办法。请你用“________”画出母亲的做法。
5、如果你是那个孩子,面对这样一位伟大无私的母亲,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1、围绕母爱命题。(2分)
2、颗,已,哀,折(每字1分,共4分)
3、氵,8,探(每空1分,共3分)
4、走着走着,儿子忽然发现母亲用手折着树枝,不断往雪地上扔。(2分)
5、结合自己的感受谈。(3分,酌情给分)
“母亲 ”阅读理解答案15
甲文:一位母亲给世界的信
亲爱的世界:
我的儿子今天就要上学读书。一时之间他会感觉新奇有趣。但愿你能对他温柔些。你瞧,到现在为止,他一直是家中的宠儿,后院的王者。我总是忙着为他治疗伤口,慰藉他的心情。
但是现在不同了。今天早晨,他就要走下前门的楼梯,冲我挥挥手,开始他的伟大历程。期间或许有争斗、不幸或伤害。在将来的生活里,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
所以,世界,我希望你能时不时牵起他的小手,教导他应知之事。教导他知道,每有恶人之地,必有豪杰存在;每有奸诈小人,必有献身义士;每见一敌人,必有一友在侧。让他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教导他,磊落的失败远比欺骗更荣耀;教导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哪怕人人言错;教导他,可以付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但绝不能出卖良心和灵魂;教导他置群氓的喧嚣于不顾,在正确时要挺身而战。请温柔地教导他,世界,但是不要娇纵他,因为只有烈火的考验才能锻炼出真钢。
世界,请尽你所能。
一位母亲
×年×月×日
乙文:环境与人的性格(节选)
细心的人往往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对性格的形成有影响,特别是对同一地区、同一民族的共同性格特征影响较大。
地理气候条件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个要素,从个体性格形成的角度看,一个人自幼生长的环境对他的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林黛玉是南方闺秀,刘三姐也是南方姑娘,她俩的性格却截然不同。住在潇湘馆里的林姑娘只能哭哭啼啼哼着葬花词,在山川中荡舟的刘三姐却高唱出曲曲山歌,把一个个秀才驳倒。
近来,儿童的居住环境对其性格发展的影响,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在城市单元楼里长大的少年,在性格上常常有孤僻、自私的缺点;在大杂院里成长的幼儿比囚于单元楼的幼儿善于与人交往。
环境与心理的关系,不但是心理学家的研究课题,也应当是环境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应当开展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建立我国的环境心理学体系,用以指导我们的环境建设,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初中版》04年11期)
8、甲文中的“世界”和乙文中的“环境”各指什么?以下两种不同理解,哪一种比较合理?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理由。(3分)
A、 两者完全一样。
B、 甲文的“世界”主要指社会,乙文的“环境”主要指人们的居住环境。
9、甲文中,“母亲”为什么希望“世界”让“儿子”“看见空中的飞鸟、日光里的蜜蜂、青山上的簇簇繁花”?(3分)
10、下面哪些现象能用乙文中的原理来解释,哪些不能?逐一回答并简述理由。(4分)
(1)宇航员在万籁俱寂的太空封闭系统里生活,会得一种“恐寂病”,产生心理的障碍。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孟子幼时,母亲为了他一连搬了三次家,最后搬到一家学堂旁边才安居下来。
(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1、结合乙文介绍的知识,阅读甲文,根据“母亲”的要求,针对“儿子”的实际,你作为“世界”的一员,能为“儿子”提供哪些力所能及的帮助?(3分)
12、对甲文表达的观点或乙文说明的道理,你有什么看法或疑问?用简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参考答案:
8、B。甲文主要表达了一位母亲在儿子踏上社会前希望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帮助,并使其能经受社会考验、健康成长的爱子之情;强调的是社会的作用。乙文则重点说明了居住环境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3分。选择正确得1分,甲乙文的内容概括各1分,意思相近即可。如另有创新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因为儿子今后可能会面临争斗、不幸或伤害,他需要信心、爱和勇气,这有助于培养儿子的爱心。(3分。意思对即可。答题全面,语言通顺,得3分;答题较全面,语言较通顺,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10、①是。这是受居住环境的影响。②不是。这主要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文中未涉及)。③是。这是由于孟母认识到自幼生长的环境对孩子性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答受居住环境的影响亦可)。④是。这是受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4分。每条1分。意思对即可。)
11、不设统一答案。分析:母亲要求儿子能在社会上得到锻炼,儿子原来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缺少交往,可能有孤僻、自私等毛病。因此,答题时,可提出主动与他交友并为他介绍好朋友,带他走进大自然,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3分。只要是运用文中提供的知识并有定的可行性即可。如不切儿子实际,脱离文章知识,泛泛而谈,最多只能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12、没有标准答案。(3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或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语言通顺,可得3分;有独特见解,但语言欠通顺,或见解一般,但语言通顺,得2分;见解肤浅,语言欠通顺,得1分。)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8-27 10:07:49
水仙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8-25 00:48:32
孟涂文集问说的阅读及答案2023-08-17 03:44:58
曹刿论战宋史岳飞传比较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8-22 19:45:26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阅读理解及答案2023-08-27 10:07:49
水仙阅读及答案参考2023-08-25 00:48:32
孟涂文集问说的阅读及答案2023-08-17 03:44:58
冬日香山阅读答案三篇2023-08-11 20:05:37
有事喊董三阅读题答案2023-08-20 19:46:38
藏羚羊的跪拜阅读题及答案2023-08-21 08: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