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病》评课稿5篇
《学会看病》评课稿1
《学会看病》是当代女作家毕淑敏的作品,文章讲的是身为医生的母亲让生病的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的事,在这件儿子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中,母亲却有着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文章从母亲的视角来反应了另一种方式的母爱,孩子们初读时可能会对母亲的行为有些不理解。陈老师用亲切的语言、娴熟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品味语言,感受母亲复杂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理解并体验到母亲这种更深沉、更宽广的爱。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对这节课的所思所感。
一、主线明朗层层深入。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陈老师用“说说面对病中的儿子,妈妈是怎么做的?”“这种做法你们赞成吗?”帮助学生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让学生粗浅的表达了自己对文中母亲做法的看法。当学生对母亲的看法有不一致时。陈老师用“让我们走近妈妈,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找找妈妈要生病的儿子学会看病的理由。”用过渡语不露痕迹地帮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尽管妈妈的理由非常的充分,可儿子出门时和出门后,妈妈却又有着复杂的心理斗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学生刚开始只是感性的从原因和心理两个方面来感知母爱。随着课文的逐步展开,阅读地不断深入,对课文语言地反复品味,揣摩,在师生的交流、感悟中,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母亲的心里,深切地感悟到母亲的情感变化:做出决定后的犹豫不决和心软后悔,在等待中的自责担心,看到儿子后的勇气回升,每一种心理都是爱子之情的反映。在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细腻而又理性的母爱基础上再出示母亲让儿子学会看病的心情表白,让学生以儿子的角色给母亲写张留言条,这时的学生做为整件事情的亲历者,有很多感想,有很多话要说,这个小练笔的设计,让学生有了宣泄和表达的机会。这既是语言文字的训练,也是孩子和母亲的情感交流过程,在书写中融进了学生的感悟和认识。
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陈老师的这堂课中,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喋喋不休”、“忐忑不安”、“按图索骥”、“艰涩”、“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教学都非常到位有效。对“喋喋不休”这词的引导,陈老师设计得很有特色,她是先让学生读读该词所在的段落,说说读后的感受,“你认为妈妈此时说清楚了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点拨“这种想说清楚却说又不清楚的就是喋喋不休。”“还从哪儿看出妈妈的喋喋不休?”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用学生自己的语言来理解词语,这样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情味及意蕴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立体形象感。陈老师就这样引领学生一个个地品味词语,一次次地体会文本所承载的情感,一层层地体现母亲的爱子情深这个主题。
在这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陈老师安排了好几处的句式训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妈妈要生病的儿子学会看病的理由。把表示母亲心理变化的句子,代入“虽然我要让儿子学会看病,但是。”的句式来读读。这两个句式把课文的内容用句式进行简化阅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串联了母亲的行为和心理的内在联系。在品析重点句子“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时,安排了“也许妈妈在,也许妈妈在,也许妈妈在,也许妈妈还在。”的训练,让学生借用句式扩展课文的情节,想象母亲的在这两小时里的忐忑不安,再通过激情朗读,母亲那种坐立不安,为孩子无比担忧和对自己深深谴责的形象深入到孩子的心中,激发起对文中母亲的深深敬佩之情。部分学生可能还联想到自己的母亲对自己的这份情感。
三、拓展阅读增强体验。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的对话,了解作者能更好的读懂文本。陈老师以课文为中心,进行了三次阅读拓展。在课伊始,简短的介绍了作者毕淑敏曾当过二十来年的军医,让学生对文章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同时让学生心中存疑,身为医生的母亲完全可以自己用药帮孩子看病,却为什么让孩子费时费力地上医院看病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也让学生在阅读中不断的释疑来感受母亲的爱子之情。在课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母亲在儿子独自去看病的两个多小时里担心、后悔、自责的复杂心理,感受到母亲的心理矛盾中正是浓浓母爱的表现,而儿子认为独自去看病没什么大不了后,陈老师补充了《丈夫眼中的毕淑敏》中的一段文字,给学生呈现了另一种信息,对课文的材料进行补充,整合。丰富了学生的感受,让理性母爱的形象更加丰满、厚实。在课末,学生对这位母亲已怀有深深的敬意,陈老师出示了作者毕淑敏的几本著作,鼓励学生在课外读,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把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陈老师立足课文,把阅读拓展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
在这堂课中,陈老师用朴实的教学风格,扎实地引领学生在训练中悟理,在朗读中悟情,在表达中抒发情感,在学习语言中飞扬情思。
《学会看病》评课稿2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母亲的角度描写了一个母亲为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鼓励儿子一个人去看病。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母亲感情变化的心理历程,体现了母亲浓浓的爱子情深。今天听了林老师的这堂课,感触很深。
一、教学思路清晰
整堂课抓住“狠心”和“不狠心”两个词来俯视全文,深入理解和感悟母亲感情变化的过程:“决定让儿子独自看病──犹豫、后悔、担心、自责、勇气又回到心里”,让学生找到母亲在这一过程中相应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如“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学生读出了母亲的矛盾和深深的自责是因为爱子之切。
二、课堂上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母亲的情感,把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穿插在了交流情感体验中。即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吃透课文,更激发了学生的个体思维,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重视词语的理解
文章中出现了几个学生难理解的词语,林老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学生理解透彻,学得扎实。
《学会看病》评课稿3
《学会看病》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前三篇课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反映父母之爱的深沉和宽广。而本文则是通过语言和心理的描写来表现母爱广袤深远。同时,
这篇课文和本册中的另一篇课文《剥豆》极为相似。因此,本次公开课将两篇课文放一起比较阅读。
一、引发冲突,揭示课题
沈老师从《慈母情深》一文引入,由此引出“母亲”这个话题,然后让学生说出和母亲有关的词语。再课件出示一组词“残忍、狠心、冷漠”,然后问:喜欢这些词?喜欢这样的人?喜欢这样的母亲吗?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后面学生体会母爱的深沉做好铺垫。之后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紧抓提示,凸显重点
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短短的一课时中,教师如何快速、有效地抓准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每篇略读课文前的导语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沈老师就从这课的导读提示入手,让学生找出学习要求并画出来。这是对阅读提示的有效运用,既有助于我们老师找准重点,又能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的重点。
三、品味语言,激发情感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文教学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其情感和想象能力。在沈老师的这堂课中,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如:对“按图索骥”这词的引导,沈老师设计得很有特色,她先让学生找出该词我在的段落,然后让学生说说它的意思,再让学生结合课文说说“按图索骥”的意思,巧妙地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略中显精,领悟方法
巧用“心电图”学习单,概括出两篇文章中母亲的心路历程。
五、运用方法,巧设练笔
课文学完,沈老师让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选择一个场景,以儿子的角度来说说看病时的心理活动,目的是为了学习课文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并联系自己的类似经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使他们真正读懂了母亲的心。
《学会看病》评课稿4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文章,文章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林彬老师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充分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儿子那种独特的爱。这节课,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思路清晰;教学朴实、扎实;能引导学生巧妙地概括文章大意。
下面我就这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评析。
1、整堂课思路清晰、板块明确。
在教学这堂课时,林老师紧抓母亲的“狠心”与“不狠心”两条线。通过学生找句子,充分交流,体会母亲的狠心,如:“‘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母亲逼问我的话:‘假如我不在家呢?’‘假如……你找不到我呢?’‘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通过体会重点词语,交流感受,朗读表达,将学生的情绪一点点提升,一步步引入,让学生体会母亲对生病的儿子的要求确实很高,难怪她自己都认为“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不过,我可以知道林老师之所以要拉出“狠心”这条线,正是为母亲“不狠心”所服务的。所以,她将文章的重点放在体会母亲的“不狠心”上,同样运用找、谈、读的方法,步步深入,充分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感受母亲无限牵挂儿子,那种忐忑不安的心情,从而看出其实她非常疼爱儿子。最后,林老师又由“狠心”到“不狠心”提升到第三板块母爱,让学生感受到母亲希望磨练儿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体现她独特的母爱。因此,林老师在教学时,条理相当清晰、思路相当清楚、板块相当明确。
2、词语教学很扎实。
本堂课,林老师的一个亮点是:能把对词语的理解放入课文。通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让文章解释词语。如:对“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的理解时,林老师摆脱了以往学生看着词语解释来解释词语的方式,鼓励学生找句子解释。“从哪些方面看到母亲忐忑不安?”从而,将母亲复杂的内心、焦急与犹豫不决的心情用书本语言表达,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了母亲当时确实非常忐忑不安。这样的词语学习非常实在,相当扎实!
3、能引导学生巧妙地概括文章大意。
高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林老师在本堂课中,教给了学生一种很好的方法。一篇这么长的略读课文,让学生准确地概括出大意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林老师在此处做得很巧妙,她用一个问题来引导:面对生病的儿子母亲怎么做的?这中间,她请了两三位学生,要求学生将句子说完整,其实也是让全体学生再次明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之后深入教学做好铺垫。
可以说,林老师这堂课上得是比较成功的。不过,也存在一点美中不足。我们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在体会母亲的“不狠心”,可惜的是林老师在“狠心”上花的时间略多,使“不狠心”的教学略显仓促,以至小练笔也缺少时间,这可能是本文的一个遗憾吧。
《学会看病》评课稿5
《学会看病》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从母亲尽责的独特视角,记叙了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上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磨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反映了母爱的广袤深远。周老师的这节课,亮点颇多。
一、主线明朗,板块清晰
周老师用儿子生病时母子俩的对话引入,接着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这位母亲怎么样?”让学生粗浅的表达了自己对文中母亲的看法。老师随即引入一段心理描写让学生读读并谈看法,“一段内心独白,表露出一个看似狠心,不近人情的母亲的心声,其实她真的是用心良苦啊,可见适当的心理描写,对于表现人物或中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还有很多,特别是儿子离开家门后,母亲等他归来的部分。”用过渡语不露痕迹地帮学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随后抓住母亲后悔、担心、自责的心理,感悟母爱的真谛。
二、词语教学独特
在周老师的这堂课中,非常注重语言点的训练,“按图索骥”、“艰涩”、“坠入”“聊胜于无”等词语的教学都非常到位有效。
三、拓展阅读增强体验
周老师以课文为中心,进行了一次阅读拓展《剥豆》。让学生用上课文中的方法去找心情示意图。在课末,学生对这位母亲已怀有深深的敬意,周老师出示了作者毕淑敏的几本著作,鼓励学生在课外读,指导学生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获取信息,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把课标中对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周老师立足课文,把阅读拓展融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对文本的体验。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但是还有一些不足,比如在体会母亲的煎熬、痛苦时,对文本挖的不是很深,只停留于表面。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月工作计划锦集五篇2023-08-13 16:18:08
教师述职报告3000字(精选五篇)2023-08-18 08:19:37
销售助理工作计划通用十五篇)2023-08-16 14:13:19
大学干部大会讲话稿范文2023-08-24 02:42:19
大学干部大会讲话稿范文2023-08-24 02:42:19
校园文化艺术节小学校长讲话稿2023-08-19 05:32:46
教师代表新年讲话稿2023-08-11 11:34:50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2023-08-24 22:33:55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5 09:35:05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稿2023-08-19 17: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