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离子反应评课稿

时间:2023-08-26 16:25:49 文/黄飞老师 新闻稿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离子反应评课稿

  “离子反应”是高中新课程必修模块《化学1》第一章中的一节课,其内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在本节课上,张建国老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突出基本观念的建构”等新课程教学设计思想为出发点,将概念教学的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的认知逻辑有机结合,将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引入课堂,将晶体模型的思维探究和问题探究贯穿教学过程始终,不仅化解了学生微观概念认识上的难点,有效落实了知识教学目标,而且使学生从全新的微观认识视角重新解读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形成了认识物质世界的“微粒观”、“离子观”等基本观念,促进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来说,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突出了概念教学的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的认识逻辑之间的和谐统一微观概念教学历来是化学教学的难点,它所具有的知识特征和抽象特征,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形成较大反差,特别是对于高一新生,刚从初三已习惯的宏观认识问题视角,一下转变到用微观视角认识一类反应的本质,其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张建国老师注意将概念教学的知识逻辑与学生学习的认识逻辑紧密结合,以学生认知活动(活动串)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以“电离”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呈现作为“副线”,以“微粒观”、“离子观”的有机渗透作为“暗线”,并应用晶体样品实物、晶体模型、导电性实验(辅以大屏幕展示)、晶体电离的动画、晶体熔化导电视频(自行摄制)、ppt演示文稿等大量技术手段展开教学,使知识的呈现过程与认识的发展过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互动,从而使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难点有效突破,学生认识获得发展。

  2、突出了问题和活动的设计,使得教学难点得以轻松化解认识起源于问题,学生的问题往往来源于日常生活的“一般性问题”,他们倾向于应用已有知识加以解释;又因固有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而产生认知冲突,继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于是学习活动就发生了。

  将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引向微观,并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物质的“微粒观”,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张老师采取的方法是,一方面从激发学生原有认识入手,设计了一组“问题串”,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完善的过程中逐步转变原有认识。例如,在引课阶段,请学生解释“湿手接触用电器为什么更易触电?”的问题时,有的学生从水是良好溶剂的宏观角度解释,有的学生从带电粒子会发生定向移动的微观角度解释,然后通过教师的追问、对比,使学生认识到从物质在水中会电离出带电粒子的角度认识问题更本质;通过对“NaCl晶体溶解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的问题讨论,进一步强化学生从“电离”、“电解质”

  的角度认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后通过“物质电离的过程如何表达?”、“从电离和产物的角度如何认识酸碱盐?”、“从电离和物质分类的角度如何理解电解质?”等一组问题的讨论,使学生形成分析物质在溶液中行为的基本思路:“分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找到电离的离子—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初步完成“微粒观”、“离子观”的建构。

  另一方面从直观教学、探究教学入手设计了一组“活动串”,不仅增强了微观概念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更促进了学生转变原有认识、提升其对物质“微粒观”认识发展的作用。例如,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张老师设计了“NaCl晶体溶解、溶液导电性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收集证据,从化学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将注意力从“宏观”转向“微观”;设计了“NaCl电离过程模拟动画”的观摩与讨论,帮助学生建立电离过程的动态模型;设计了“KNO3晶体熔化导电实验视频”的观摩与讨论,完善了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进一步突破了“晶体由微粒构成”、“电离是微粒脱离晶体的过程”等认识上的`难点。

  3、突出了新课程对教学内容深广度的把握,有效实现三维目标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关于“离子反应”的教学要求主要包括“电离的概念”,“酸、碱、盐的定义”,“电解质的概念”等概念原理性知识,解决的是“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这一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张老师较好地把握了这部分内容的深广度,注意了相关概念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如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概念,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等。

  同时,在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张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建立从“微粒观”、“离子观”看待物质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思路,体现“电离”及相关概念在学生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中的“基础性”、“工具性”作用,强调概念原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例如,为了将学生的思维从宏观引向微观,张老师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大型NaCl晶体实物样品(与学生熟知的食盐不同,具有视觉冲击力),启发学生想象其内部结构,帮助学生建立关于晶体结构的初步表象,然后又并排呈现该晶体的结构模型(堆积模型和球棍模型),使得模糊的表象变得清晰,逐步建立起用“微粒”眼光认识物质的思路。

  这一过程尽管用时很少(不足2分钟),但它在解决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促进学生“微粒观”、“离子观”的建立上起到了很大作用,正是这种细微设计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要从三维目标的有效落实出发来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的学习者,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物业公司经营片区业务互控工作小组活动方案范文2023-08-16 00:28:38

写给同学的一封信(精选18篇)2023-08-20 09:05:47

邮政员工述职报告范文2023-08-25 04:46:45

企业公司贺信模板2023-08-25 18:42:40

竹石评课稿2023-08-16 08:52:46

校长庆六一的讲话稿范文(精选8篇)2023-08-24 20:23:41

在青少年法制教育现场会上的讲话2023-08-12 09:29:26

小学生春季开学安全教育讲话稿(精选五篇)2023-08-24 22:33:55

校园文化艺术节讲话稿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5 09:35:05

一年级新生家长会数学老师讲话稿2023-08-19 17:59:39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