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目送读书心得范文推荐【五篇】

时间:2023-08-20 11:13:52 文/李盛老师 心得感悟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目送读书心得1

  假期读了龙应台的《目送》,书中写尽了作为女儿、母亲、姐妹的她与自己的父亲,儿子,哥哥一次次的聚散离合。一次次的目送也意味着人情的浓淡,一次次的目送讲述了多少沧桑巨变。

  新学期伊始,我和爸爸离开了我们一直生活的营口,来到了大连。爸爸来这里工作,而我也来到了一个新的学校,开始了新的生活。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突然的离别让我感到兴奋和恐惧,兴奋的是我终于可以摆脱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恐惧的是我面临的陌生环境常常让我感到离开了母亲的孤独。

  曾几何时,我一直是她的翅膀下长不大的小小鸟,可是现在我要一个人来面对以前从来不用费心的日常生活,尽管还有爸爸,可他是个工作狂,忙的时候常常自己的顾不得吃饭。

  临行前妈妈收拾好了我所有的该带走的东西,但我们踏上月台,例行挥挥手的一刹那,满载着行将远行的兴奋的我突然发现母亲眼角的泪痕---我是不是太粗心了,还是我太不在意了,我还没有能力去体会她此时此刻的感受。当列车渐行渐远,我依稀能感觉到妈妈一直站在初春的寒风中,列车,也许是我的身影,像一块吸力巨大磁铁,牵引着她的目光,就那样,她会一直望着远方。

  这种经历让我想起《目送》一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作者的儿子安德烈,他在妈妈的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从小对母亲的依赖,“直到学校门口也不肯松开紧抓着我衣角的小手”“在通往学校的路上,在茫茫的人海中,一次又一次地回头,与我四目相对,跨越一切。”可是当他一天天长大,渐渐对母亲不解,不屑,甚至反感,当他终于有一天远赴异国求学,临上飞机之前,“我们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够到他的胸口,很明显,他在极力忍受着这种告别”“在他等待检查护照的过程中,我一直站在那里,等待他那一次又一次的回眸,但这次,他没有,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做出任何动作,自动门‘咻’地关闭了,再开门时,人影全无,只剩下一只孤零零的垃圾桶,就那样伫立,静默着……”  仔细想想,我和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虽然我没有象安德烈那样对母亲“抵触”,但我以后不会吗?我永远不会吗?我不敢答应自己虽然我现在每天都乐此不疲第和妈妈电话汇报、滔滔不绝讲我的新生活,但我会不会有一天面对着她却默默无言吗?我不敢肯定。

  时常想起和妈妈一起在超市里推着购物车,看到我中意的东西,无论多么贵妈妈都会捡到篮子里,而有一次她选了一包自己喜欢的饼干,我竟然说“妈妈,这种口味的饼干最难吃了!

  快放回去吧!

  ”在我的印象里,妈妈只对那些被我吃腻了而丢到一边的食品感兴趣,而且那样津津有味。

  当年的妈妈身后的跟屁虫现在已经自己单飞了,我和她可能也要同样经历着无数次的彼此的目送,当她过来陪我度过每个周末返回营口,当我每次从营口返回大连,看着列车远去,看着彼此的身影从对方的视线中变小变小、直到消失,我知道在这个过程中她在变老,而我,在长大。

  没错,就象龙应台在书中所写:“我渐渐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与他的缘分是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在小路的这一段,他在小路的拐角处,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目送读书心得2

  合上《目送》这本书,眼泪止不住的流下来,想到日渐苍老的父母在目送我离家时的背影的不舍,想到终有一天我也要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走远,最后消失不见。从温情的开始到残酷的结束,人生就是这样,周而复始,从不停歇。

  我不知道龙应台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写下这七十四篇散文,把欢乐的痛苦的回忆一字一句的剥开。也许人到中年的她早已懂得了时间的无言,生命的无奈,所以才可以用如此冷静而又温情的文字写下这些记忆。从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到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前行。每一篇都不仅是对亲情友情的怀念,更是对自己人生的反思。而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还是家和亲情。

  她写“家”,小时候,我们觉得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长大了,有了伴侣,觉得有伴侣的地方就是家;再后来,有了儿女,有儿女的地方就是家。可是后来这些家会怎样呢?。大多数慢慢地就散了,父母会离开,伴侣会离开,儿女也会离开,到最后也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去面对人生,独自面对这人生的“寒色”。

  我想起我的小时候,那个天真无邪的年纪,最爱的是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每天早上热腾腾的牛奶,还有爸爸妈妈温暖的怀抱;后来长大了,却越来越想逃离,最爱的变成了哪个明星,哪件衣服,哪个新发型,开始拒绝父母的关心,讨厌他们的唠叨,把他们拒之千里之外;而现在十七岁的我背上沉重的背包,踏上去远方的列车,开始人生的新旅程。离开了家,离开了那两棵为我遮风挡雨的大树,一个人面对生活,最爱的变成了每天晚上家里打来的那一通电话,是他们从家乡寄来的小吃,是每次回家的相聚。家真的是只有离开了才会想念,那样温和的踏实感也只有家才能给的了。

  可是有一天我终将远走,而他们也终将离开,家就只变成了一个符号,一段记忆,告诉我在这段孤单的旅途中也要坚强的义无反顾的走下去。

  而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让我在这本书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知道了父母的无奈,艰辛,隐忍,付出。曾经种种不理解,种种埋怨都化为乌有,曾经的每一次争吵,每一次怄气,都变成了愧疚。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养育了我,我开始懂得了他们的眼神,开始明白他们每一次的目送。

  也许最后的目送难以避免,也许生命的轮回我们无法抗衡,但在不得不放手之前,请好好珍惜爱你的人。之后也要坚强的面对人生。

  目送读书心得3

  我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散文集《目送》。这是一本适合感情细腻丰富的人阅读的好书。

  人都有温情的一面,即便是燃烧着野火的龙应台。散淡的文章里,把浓浓的亲情深埋在字里行间;随意而写的闲适中,把台湾的风土人情传递了出来;即便写的只是家里的日子,还是在不经意间把一个大家的深刻隐约的显露。

  貌似不着边际的表述里,安置了上下三代人的默默温情。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扬厉爱深爱切的感受,只是随手捡起日子里的点滴,然后,你会在无意之间被貌不惊人的文字打动,会报以会心一笑,会默然神伤,会被柔软的孝顺所温暖。

  写亲情一般都回难以自持在浓的化不开的情感里。但是,《目送》不会让你如此,即便笔者的母亲脑萎缩不认识自己的儿女,但是你也会在作者那智慧而又充满爱意的孝顺中,看到灿烂的人性,把你温暖的留下含笑的热泪。书的最后写到作者的父亲埋葬故里,族人把这个从台湾回来的孩子按照当地风俗荣光下葬。你会为乡里人们那打不断的骨肉相连而浩然落泪,那是自豪的泪,交织着民族大义的泪。一句,族人们就像迎接自家里十几岁走丢的孩子一样的,在几十年后接来了从台湾回来的骨灰。你不能不为之动容!

  合上书的时候,你的思想会在那一场葬礼的轰轰烈烈中升腾,从一个人的爱,到一个家的亲,最后阔达到一个中华民族的分合。你会忍不住想,哪些走丢的优秀华夏儿女,又有多少,又会葬身何处呢?扼腕叹息里,桑梓依旧在,青山永不老。

  这就是大家的文笔,不着痕迹里,就写出了大视野大境界。

  有时候,甚至,你都会读的心不在焉。或许,这是两岸下笔不同的思维所决定,但是,你的思绪还是会不绝如缕的随同文字勾勒的人情去起伏。

  散散的文字全然不似作者火力凶猛的杂文,文字所及,依然能抵达文化深处的基因,即便是写生活里的点滴和琐碎。你可以从另外的世界里,看到他们社会里的风情,也能清晰的对比出我们自己生活里的各种劣根,甚至你还能看到制度里的黑洞。不避讳能直言,在温情的文字里依然能真实的传递批判的力量。

  刚猛而深刻犀利的龙女侠,在《目送》里回到生活的真实烟火,用随意即兴的日子,淡然的描绘出我们共同的亲情。做起了孝顺的女儿,回到了碎所里的母亲。做女儿,那般温润智慧;做母亲,一样絮叨,一样在代沟前耸肩表达深广的无奈。

  这就是真实的目送,这就是我在稀稀疏疏的文字里读出的感受。

  目送,我们的亲人,我们的子女,让我们共同去经历,一起去相互目送,一起相互慰藉,在这浅长而又深邃的日子里,在亲情的温暖中,在这浩茫的人生里!

  目送读书心得4

  《目送》的七十二篇散文,写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她写尽了幽微,如烛光冷照山壁。

  对于龙应台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来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满满的都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龙应台将对亲人真挚、又很复杂的情感表达得十分真实。

  朱自清在《背影》中写道,因看到父亲为自己担心操劳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龙应台则写了两种背影。一种是目送父亲离开人世,另一种则是看着儿子慢慢长大。渐渐只能远望儿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发的是一种不舍,却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为人子,身为人母,经历了大半辈子,回首往事,内心泛起点点涟漪。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当作者倏地发现当年的小男孩已经长成大人、自己也无法随时随地的陪在儿子身边了,心里有几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调有些压抑,语言却十分真诚。如今我们也生活在父母庇护的翅膀下。却未曾报答过什么,小时候我们总自顾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险之路丝毫不艰险,我们去忘了回头看看保护着我们的父母。我们快要在社会中变得独立,在将来又会目送我们的孩子。或许真的像龙应台所说的那样,我们间的缘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中行渐远——记得回头看看关心我们的人。

  作者经历了许多、想要教会我们的是超脱的看待这个尘世。的确,有时候需要的是继续往前走,而有时,需要停下来。正如“相信与不相信之间,仿佛还有令人沉吟的深度。”这便是我们的生活:相信了便是这样,不相信便非得刨根问底,亲身试验。总之,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绝困难、甚至拒绝生活。

  目送读书心得5

  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大人们不可以理解,自己才是正确的;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情”只是一句用于不同场合的套话,而从没有理解过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有些时候,我们总认为亲人的爱是天经地义的,从未想过要回报些什么……

  但是,当我读过龙应台的《目送》后,彻底改变了我曾经的这些幼稚的想法……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猛地一震,继而涌出一股莫名的伤感——华安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妈妈的心,可是,他没有再像小时候那样不断的回头,而是选择了将背影送给他的妈妈。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了,他早已淡忘那个依赖母亲的小华安了,他不再是那个用怯怯的眼光看周围的那个小孩子了,是这样吗?还是他忘记了?他没有看到,妈妈的眼神一直都随着他的行进而移动;他没有注意到,妈妈的眼神一点点的燃起希望然后又一点点的暗淡下来。

  这难道就是作者所说的那个“父女母子一场”的定义吗?那个被告知“不必追”的那段小路吗?不,不止这些,还有父女,还有那个张望父亲背影的女儿……

  记得在作者回台湾那天,父亲骑了很破的车子送她,将她送到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原因就是车子太破,怕影响女儿的形象。而当时的作者呢?她是这样写的“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虽然她知道父亲出于好心,不想让她蒙受阴影,但她是多么希望父亲能把她送进校园啊,懂事的作者知道父亲的苦衷,没有央求,而是默默的理解了父亲,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没有追。这应该就是亲人之间的理解吧,这样的背影,凄凉且难忘。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这句话是那样的简单明了,但却是给我了深深的思考:作者为了照顾父亲,甚至自己的裙子上都沾上了污迹;为了多陪陪自己的父亲,宁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奔向机场,赶最晚的飞机……这一切,是不是应该让我们学习呢?

  我们总说自己已经长大,可是给亲人们做过些什么呢?我们注意过他们在我们身后的祝福和期盼吗?我们感受到他们期待的眼神吗?我们凝视过我们的亲人离开的背影吗?……

  不要让我们的亲人也因我们而伤心和失望,不要让那满腔的祝福变成没有主人的青烟,不要让亲人的目光从期盼变成伤感……

推荐文章

江西高考排名420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31:16

江西高考排名2281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26:55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和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7 06:23:09

浙江高考排名2506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18:45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湖北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7 06:15:47

四川高考排名162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11:42

入党积极分子第一季度思想汇报五篇2023-08-26 06:19:03

个人年会发言稿简短通用模板五篇2023-08-21 12:33:48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全新范文摘选2023-08-23 16:36:39

后勤工作总结范文五篇2023-08-22 21:16:29

寂静的春天读书心得全新范文摘选2023-08-23 16:36:39

初中生昆虫记读书笔记五篇模板2023-08-25 17:04:27

教育心得体会五篇范文2023-08-19 00:31:25

教师年度考核心得体会2023-08-21 14:00:58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23-08-16 17:10:08

夏洛的网心得体会2023-08-23 05:43: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