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1
暑假时间,有幸参加了新罗区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的培训,作为一名一线教学的教师,我深知自己在教学上是不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上的严重匮乏,期间聆听了福建教育学院黄丽萍专家的《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福建教育学院林藩专家的《走向卓越:为什么不?——感悟中学教师专业标准》;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王振中专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几个问题——兼谈教育常识的坚守》以及温州市各学校精英老师们的成长历程讲座,他们精彩的讲座都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自己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是将有所收获的。
黄丽萍教授的关于《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方面的讲座给我很大的启示,作为一个教师,课题研究与论文的写作功夫是必不可少的,由于自己接受先进教育理念知识少,教学中的教学经验无法形成自己的观点,存在着一些的不足。这次听了黄教授的讲座之后我明白了要想做好自己的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首先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课题和论文的选题方面,必须选择感兴趣的;选择有研究积累人、具有知识背景的与专业教学相关的;选择可以小题大做的,但必须要有全局意义的;选择拥有第一手资料的;选择有新话题、新观点、新方法、新视角的;选择能够进行研究合作的;选择可以持续进行研究的等多个可选择的对象。在选题方面我过去就只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研究起来也就空洞,所以说选题是关键。二、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形式方面她谈到的是在研究成果常常遇到几个典型问题如:停留在例子,分析总结工作不足;停留在经验,理论依据不足;停留在反思,展望预见不足;停留在个别,普遍借鉴不足;停留在判断,实证研究不足;这几个问题是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应该避重就轻,多阅读一些先进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现代教育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形成有一定理论作依据的教学研究。黄教授除了给我们讲解课题研究方面的知识外,还给我们带来了学术论文方面的研究,让我们真正理解了一篇正规专业的学术论文的基本范式、结构、格式等几个具备的条件,懂得了报告、论文的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
林藩教授的《走向卓越:为什么不?》让我理解了《教师专业标准》的意义,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专业化的强化国家的教育意志知识;强化教师专业的法的意志和强化教师专业的规律意志,突出了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和终身的理念。在理解中强调的是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而不是教学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我们要有自己的个人规划,发展自己,走向卓越。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教学生崖中,我对自己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长久的规划,只认为我认真上好我的每堂课就行了,三尺讲台,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吗?听了林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原来作为一个教师,只有突破自己的思想理念,多读书研究,改造自己的不良行为,才能起到示范引导作用。只有规划好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所成长,有所作为,才能让自己在多个方面上一个新的台阶。讲座里,林教授提出了要想发展自己,首先必须要安心,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级,是始点,是前提条件,那么怎样才能安心呢?第一,克服浮躁,坚守岗位做好每一份工作,这是良心、尊严的需要;第二,克服困难,求变求发展成就愿望,也是完善自我的需要;第三,克服依赖,出智慧出思路出方法,创造“财富”,也是价值实现的需要。安心,才能理解为什么大山深处两个的学校,每天照常升起五星红旗;安心,才能理解走向成功。其次必须要有责任;教师要对自己的发展负责任,解放自己、发展自己。给自己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有自己的名课、名文、名记(主张)、名言(思想)、还要有自己的名徒;朝着明确的目标前进,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有一个飞越的进步。除了对自己负责外,教师还应对学生、对教育负责,使命——是不断培育新思想、新观念;使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高级别,是一种境界、是一个觉悟)。
王振中专家的《值得想清楚的几个问题》讲座中,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师必须学会思考,必须用自已的脑袋去思考。少了思考,不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缺乏自主、自由和理性的思考,这是我们盲目跟风,失之肤浅的一大原因,也是我们的教育多年来跌跌跌撞撞,缺乏精神定力的根源所在。正如北师大赵希斌博士所说得“没想清楚就做了,这导致了教师们的忙与累”.
听了温州实验小学的林乐珍老师、温州潜龙学校的林志超老师以及温州二中的吴莎莎这同几位老师的讲座,这几位老师的共同之处就是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有着自己明确的规划目标,从历时性的视角,从各个阶段的关联,不断地深化,从共时性视角,工作中的种种因素来进行系统的规划。懂得了怎么实践、怎么发展、怎么形成自己的理想,人就是在梳理中不断进步。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是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积淀。
通过这些天的,我丰富了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给自己将来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2
20xx年8月13日10时30分,聊城市经济开发区首届名师带徒全体学员在宋主任和雷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赴京研修的列车,将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研修。这无疑是开发区教育管理中心领导高瞻远瞩下的重大举措。
热情洋溢和富有个性的开班仪式使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成长历程,校训精神和育人理念;知道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是国内校长,教师培训的领跑者,懂得了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整整一周的在京研修,很多国家级、重量级的专家、教授,博士给学员们分别从国家教育纲要、教师的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教师研修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培训。像充满激情与个性的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张梅玲;极其幽默风趣但怀才不遇的知名博士赵希斌;多才多艺、信手拈来的北京市模范班主任高金英;知识渊博、对教育纲要烂熟于心的教育部原司长王文湛;有高尚人格魅力,推广团队研修并建立工作站的特级教师吴正宪;经验丰富理论性强的心理学博士张焰;对课堂教学了如指掌、学校管理经验极其丰富的北京光明小学校长刘永胜……
白天培训,晚上研讨交流。我忙碌着、充实着、幸福着、快乐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如同一份份的精神大餐纷至沓来,让我经历了一次次头脑的风暴、一场场心灵的启迪、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使我明确了教育纲要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研修、科研意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会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每晚的研讨交流学员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常常为了专家、教授们的一个观点争的面红耳赤,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喋喋不休;时而掌声四起;时而赞叹不已……确切地说这次培训成为了我教育生涯的加油站。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的那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又油然在我耳畔升起,这次的培训与众不同,给我很大的震撼、触动和鼓舞。具体感受如下:
一、教师要具有阳光心态。
教师要有状态,有精气神,展现给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同样会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二、教师要尊重学生。
我们每个班中都有一部分学困生,其实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把更多的爱洒向学困生。有句话说的好,“微笑若给优生,如同锦上添花,微笑若给学困生,如同雪中送炭。”课堂上教师要敢于让回答问题的孩子毫无遗憾地坐下,学生回答的好要表扬,回答的不好也要变换方式表扬,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每次回答问题都举手,可以给学生私下结秘,特别是学困生先秘密约好,“如果不会回答,举起左手,老师不叫你回答;如果会回答,举起右手,老师叫你回答。”这样让学困生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俗话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让每个孩子都会理直气壮的说:“我是重要的、我是有所作为的、我是最棒的!”校园里、教室的墙壁上都可以张贴培养孩子自信的名言警句,像“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新我最行。……此外,班级的各项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
学科底蕴是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学科底蕴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高度。如果学科底蕴不足,那你的专业化发展肯定是有限的。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优秀班主任高金英说过:“一个优秀的教师至少要有二三百个故事,还要会讲笑话,会变魔术。”也就是要求教师多才多艺,必要时信手拈来。那教师怎样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呢?
1、多读书。世界上人均读书最多的是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而我们中国人均读书仅4.5本。一个没有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确都应该静下心来读读书了。要让读书成为习惯,此外读书还要取法乎上,要读一流作者的书,不读大师的书,就无法站在教育的最高点。
2、交高人。和平庸的在一起你会更平凡,和大师、名师在一起你会更智慧。
3、勤反思。现在我们教师缺少的就是工作后的反思,有的人说:“一个教师坚持写3年反思就能成为名师”,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反思的重要性。
4、每天改变自己一点点。我们每天都在习惯中行走,缺少的是教学中的再创造。北京市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过:“每节课改变一点点,3年后你会有惊人的改变”。
五、教师要用心工作。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说过:“认真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也有人说:“积极的人像太阳,消极的人像月亮,态度决定一切”。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把教育事业看作生存的一种需要,而应该看作体验人生价值一种追求。教师只有用心工作,才会感到不累,才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一个人能走多远,要看他和谁一块同行。在有名师相伴的道路上,我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辜负领导期望,培养良好的心态、保持3分热度、尊重学生差异、提高自己的学科底蕴、在反思中进行教学再创造、给学生留下能带得走的素质、起到辐射作用。同时坚信自己会越走越远,开发区教育的明天也会更加美好!
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3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篇带着一份对的渴望、对教学的执着,我很荣幸地参加了20xx年固始县第二届名师培训。本次的培训,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县教育局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与一些优秀教师、专家们有了零距离接触。非常感谢各级领导给我这次的机会。本次培训我们认真听取了10位专家教授的报告,经历了理论、现场观摩、评课互动等等的系统培训,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使我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是我人生中一笔最珍贵的财富。
这次培训给我们提供了再、再提高的机会。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集中培训、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专家进行讲座。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这次听了他们各具特色的前沿讲座,先进的教育理念、独到的教学思想、全新的管理体制,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无不起着引领和导向作用。这次培训之后,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为科研型教师的信心,给了我们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论引领。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更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的研究,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将其运用于教育工作实践,不断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应当转为以学生为本,自觉让出主角地位,让学生成为主角,充分相信学生,积极评价学生。
听了吴胜龙老师讲的慕课微课教学法与课程设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坚持不断地,积极进行知识的更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教育现代化工程的不断推进,当前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兴起,正猛烈地冲击着各学科的教学。在网络理论下知识突破,使教学观念,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形式都发生根本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靠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主动、探究、合作”方式,传统观念下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点,也将被基于新课程教学提出来的“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实践,学会创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师应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教与学的改革深化。,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郑晓边老师的《教师职业生涯和幸福力》和王后雄老师的《成为卓越教师的十项修炼》,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我们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以扎实的作风潜心实践,保持积极而健康的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综合素养,让自己的工作、生活与始终处于一种研究的状态,让自己的生命处于不断探索与追求的过程之中。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必须积极加强课程改革,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虽然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广大教师去进行认真摸索和总结。认识到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将继续努力,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4
很荣幸参加了“名师成长工程”——开发区名师工作室学员北师大高级研修班的培训,非常感谢管理中心为我搭建了一个如此好的平台,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总的来说,这次的培训短暂而充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专家们的讲座或高屋建瓴,或高瞻远瞩,或深入浅出,展示出不同的风格,让我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尤其是国家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王文湛司长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张梅玲主任,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全国著名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老师,他们虽都已经退休多年,本该在家享受晚年,却仍然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独到精辟的见解让我由衷地佩服之余,更是萌生了深深的敬意与感动。
通过培训,专家们讲授的内容我虽不能立刻全部消化吸收,但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了理论认识,更重要的是为我以后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让我对做好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下面是我参加此次培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为人师表,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这几天的培训中,我不仅佩服着各位专家、教授的讲课艺术、教育智慧,更感动于他们为人师的人格魅力。他们无不在践行着北师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
“立师先立德”,“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足以看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这一点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北京市广渠门中学的高金英老师,一个看起来很慈祥、很普通的女老师,她从她坎坷的经历讲起,从河北农村的知青,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到北京的重新开始,由于教学成绩的不凡,再到担任“宏志班”的第一届班主任,为了自己的学生,节假日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也放弃了,没时间去教育自己的子女,期间的酸甜苦辣可以想象。高老师不平凡的教师经历给我增添了几分佩服和理解,因为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一线教师,教育教学的一些经历和高老师有着共鸣。她的故事让我知道
“如何做平凡的事,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也使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教得不仅仅是书,而更重要的是学会育人。
高老师说我们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她的一句“把学生看做魔鬼,您会生活在地狱里;把学生看做天使,您就会生活在天堂中”,真正体现了我们老师在对待学生上,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高老师三个小时的培训课,我感觉特别短暂,她用诙谐生动、简洁易懂的语言,把当老师的真谛讲得淋漓尽致。一句句平凡朴实的话语给了我不平凡的感触和思考。类似的话太多了,我虽不可能立刻达到高老师那样的高度,但我会好好体会她的理念和心得,慢慢的融入我的课堂我的人生。
二、坚持读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才可能在工作中成为学校的“能师”。要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与时俱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
了。”通过培训,使我懂得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更要忙里偷闲地静下心来读书。专家在作讲座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甚至有的专家,比如已经70多岁高龄的王文湛司长,从头到尾连讲稿也不拿,不看,坐下就侃侃而谈,三个小时的讲座思路明确,条理清晰。由此可见,他们的文学功底是多么的深厚,没有成年累月的积累、缺乏博览群书的能力是很难达到如此之境界的。同时也知道了专家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古语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和书交朋友,才能从书中找到方向,积累知识,获得经验,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行为。正如高金英老师所说“我们要时常让自己有些东西。要想背有用的东西,就要静下心来读书,读各种书籍,从各种书籍中精心摘取更有用,更有价值的进行背诵。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便于口头表达更流畅,另一方面也使自己的头脑得到更好地锻炼。同时也让学生更佩服和喜欢你。”
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5
4曰1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6人有幸赴西安参加了“名师之路”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小学教学研讨会。会上,专家们科学、巧妙且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简单、务实、高效的教学活动,切适、有效的课堂激励评价,深厚的教学素养自然地展示于课堂,赢得在场教师一次次掌声,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心灵震撼,使所有教师享受其中,受益匪浅。两天半的研讨会是短暂的,而留给我们的思索却很深很长。他们对新课标准确深入的领悟、对教材独特而细致的理解、深入浅出的课堂让我们看到了新课改的有一次华丽的转身,看到了语文“洗尽铅华见本色”的自然美,生态美。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需名师指路。此次去西安“取经”,收获是丰硕的,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在此,我粗浅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独具匠心、充满智慧的课堂
我们分别听了全国名师刘飞耀和程翔教学不同学段的《故乡》,陈延军老师的《挑山工》、薛法根老师的《半截蜡烛》、以及赵志祥老师的《三笑》等课。课堂上他们用独具磁性的声音、充满激情的动作、风趣幽默的语言,把课堂掀上一个又一个高潮,也让我们一线老师呼吸到了语文教学的新鲜空气。灵动的课堂,亲切和谐;活跃的学生,真诚自然。与其说学生在学语文,不如说在享受语文。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赵志祥老师的文言文《三笑》让我们见识了优秀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功底和素养,让我们见证了小古文群文阅读教学范式的成功实践。亮点一:基于传统文化和传承的目标意识。“三笑”分别选自三国魏国邯郸淳的《笑林》、明代冯梦龙的《笑府》和赵南星的《笑赞》,三则小古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言精品,而且“找奶奶属牛”文本更能为学生所津津乐道。亮点二:基于由浅入深编排体系和剥笋探新教学策略的过程意识。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特别是“屁颂”这则小古文,教学过程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无穷,整个课堂处处洋溢着笑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书声琅琅的吟诵中感受文言文的乐趣。亮点三:基于师生灵活互动的评价。在赵老师的引领和策动下,学生的状态始终高昂投入、趣味盎然,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补充完善,更多的是赵老师妙语连珠的点评与激励,都激发学生的进入到“更上一层楼”的境地。赵老师设计的《三笑》小古文教学却踏入了“天上人间”的境界,“天上”指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人间”指能对接学生当下的生活,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二、解读文本理性回归
本次教学研讨围绕各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不同教学侧重点,紧扣语文课堂的转型展开研讨观摩。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会把握不准教学的重难点,是因为对文本的解读不到位,领会不了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缺乏正确的理解。所以,今后我们想上一节好课,就应该理解教材,领会课标的实质,要知道,教材只是例子,教材只是引子,我们要通过例子挖掘出经典背后的内涵所在。
三、真实、扎实、朴实的课堂教学
聆听了大师的课,正可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饰。”尤其是何捷老师的《晏子使楚》,环节设计虽简约但扎实,在轻松自然教学环境中扎实有效地训练好学生的语言,同时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语文品质。他们课堂中的语文教学,已走向平实与质朴,扎实和简单。专家的教学课堂告诉我们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传递,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因此,我们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在中学会展示自己,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语文。毛玲霞老师、赵昭老师、张龙老师的词语教学,扎实到位:或归类,或以点带面,或图片猜字等方法,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赵昭老师的课堂上,老师精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在文中找词。接着在通过观察图片使学生能从中对比词语的不同,从而达到理解词语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我觉得词语教学新颖,有趣,扎实。
四、轻松愉快的课前互动
在课前创设这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拉近师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兴趣。老师们用聊、猜、玩的方法,尽可能的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此刻,使我深深认识到想让孩子们喜欢上你的课堂,前提就是要孩子们喜欢上你。如:赵昭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猜猜自己的名字,以此来拉近与学生距离。赵志祥老师与孩子交流谈话,我与图片上的三位老人比帅,来逗乐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
五、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这十几位老师,都是在学生展开朗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并且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让人深切感受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新定位并有效运用。老师们诠释了教学不是“告诉”而是引导。从阅读文本入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去发现,去感悟。
总之,感受颇多,让我的精神在思想中得以洗涤。“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很多东西要慢慢回味,在工作中慢慢体验、总结、运用。要上好课,需要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学的知识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向专家看齐,向同事,以专家和同事的引领、辐射,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聚焦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严格要求自己。
名师工作室成员研修班培训心得体会6
自古就有着这样的譬喻: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行走,是攀登,是逾越。这其间,“勤”与“苦”固然有之,但是却也不乏乐趣所在;这乐趣,就是在行走中发现独好的“风景”。而这“风景”,总会开启一扇思维之窗,从而使我们有了这样或者那样的新想法,也有了克服困难再去实践的新动力。这里,我就撷取此次江浙之行的几处独好的“风景”记之——
景之一:花苞心态
这是一个多么含蓄而又温馨的命名啊!
当我看着XX市XX区行知小学的专题片《乡村里的世界学校》,当我听着校领导杨瑞清老师对行知小学的介绍时,我突然就想到了一句话:一件事,只要坚持去做,努力去做好,就一定能做出成绩。这句话,不是杨瑞清老师现场说出来的,而是我从他的介绍中感受到的。
行知小学,走的是“行知”路,践行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行而后知,知而再行”;“教人求真,学做真人”。这些教育思想,行知小学没有单从理论上做学问,而是一边研究,一边踏踏实实的去实践,去探索,坚持走出了一条“行知路”。就是这一条“行知路”,让我不禁思量:平日里我们所学所做,一样的忙忙碌碌,但是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否“见好就收”了,等不及踏出一条“路”就终止了一段行程呢?其实细想起来,不仅仅是行知小学,更多的“特色”与成功都有着坚持的过程,都有着坚守的磨砺。于是自勉,记得“行知”,记得“坚持”。
行知小学的“坚持”,使这一所原本普通的农村小学,发展成一所承接全国乃至世界学子的实践基地校,赢得了众多参观者的赞誉。作为参观者,最欣赏的就是这“花苞心态”。其实,“花苞心态”并不是第一次听说,然而唯有这一次却触动极深。我想,这触动大概是源于特定的场景吧:配合着杨瑞清老师的介绍,屏幕上出现的朵朵荷花,颗颗花苞,真的就像是我们的学生。我们都知道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也都能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爱育爱。但是,情急之中,我们有时候还会有抱怨,有牢骚。那么如果我们真正的把“花苞心态”植入心中,我想,在教育教学中,在面对学生时,我们的心境就会开朗,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教育灵感。
景之二:课的“遗憾”说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常常被我们拿来一用。但是这里的“课的遗憾说”,却并不是重复这句话的意思,而是XX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程红兵院长引用的于漪老师的一句话:“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辈子学做老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令人遗憾的课。”程院长是在进行“专家评价课堂”这一话题时引用的这句话,其意在指出一节课,无论执教效果如何,总还是有可以再改进的地方的。然而,除了这层意思,我还想到了另一层意思,那就是“追求”。于漪老师,是教苑之“大家”,其课堂教学已然成为我们的典范之一。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大家”,却有着这样的课的“遗憾”说,不得不令我钦佩与敬仰。从于漪老师的课的“遗憾”说中,我感受到了一颗倾心于教学的心灵,感受到了一腔热衷于课堂的热情,感受到了一位教师的教育至上的忠诚。这是一种“追求”的境界,不局限于过去,不沉缅于成绩,一心只想把课上好;上好了以后,再去想怎样上得更好……
我们也说“遗憾”:当一节课上得不够满足的时候,我们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那是一种自我安慰;当一节课上得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我们也说“教学是遗憾的艺术”,那是一种谦虚。然而,说过以后呢,我们是不是就此继续去思考,去追求一种似乎是永远追求不到的“完美”呢?也或者,我们是被这“永远的遗憾”牵绊了吧,追寻完美的脚步不那么坚定,总是走走停停。我想,于漪老师的“课的遗憾说”,应该是可以让我们警醒的,于警醒中自觉,于自觉中追求,这才是成长,这样才能成长。
景之三:“眼界”与“作为”
“有多大的眼界,决定你有多大的作为”。读到这句话,你是否想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诚然,眼界的开阔,需要走出去,走过的地方越多,见识也就越多,想法也就越多,灵感也就越多。于是,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狭隘,归咎于一点——没去过太多的地方。而这里的“眼界”却与“走出去”没有太大的关系。当程院长讲到“对教材要做比较研究”的时候,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有多大的眼界,决定你有多大的作为”。从程院长的话中,我体会到:作为教师,要做研究;研究教材,是基本的研究;把各版本的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是必须的研究。
我想起了自己去年参加双优课的经历,双优课的“说课”环节的比赛,选手们拿到的课题都是除了人教版以外的其他版本的。其实,在参赛前,我还是多少的看了一些别的版本的教材的。但当时自己拿到的课题,却是之前没有见过的,只能是快速调动大脑的所有细胞,去思考,去构思,去设计。然而,如果我也曾做过这样的“教材比较性分析,想必一定会“心中有谱”的。
当然,程院长所讲的要做“各版本的教材的比较研究”,绝不是让我们单去为某一次比赛而做准备。——单看教材的内容,不理解教材的实质,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程院长所倡导的,是将各版本的教材联系起来,既看教材内容,也要看教学的价值取向,更要结合课标去看教材的编辑意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从根本上把握课堂,从全方位认识课程。我想,这样的“眼界”,是我们必须有的,是我们今后应该努力让自己具备的。
景之四:聚焦课堂
一直说“聚焦课堂”,一直没有对这四个字做深入的思考,只是潜意识里觉得“聚焦课堂”,就是要深入研究课堂、思考课堂、改进课堂,要将课堂作为教学的根本,发挥课堂效用,落实课堂效率。程院长简短的几句话,却让我对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程院长说:“课程是立体的,教学是线性的,课堂是点状的。点连接成线,线组合成立体图形。聚焦课堂的这个‘焦’,就是‘焦点’……”
关于“焦点”的重要性,这里自是不言而喻,我不赘述。我所想到的,还有一点,就是我们“聚焦课堂”的时候,一定还要清楚,课堂不是独立的,不能上一节课说一节课,那样我们教学的这一条“线”就不能连接成行,没有成行的“线”,那么何以去建“立体的课程”呢?
以往工作中,听课评课是常常要做的。现在想起来,包括我自己执教的课在内,我更多的思考的是:这样的一课书,上得怎么样;哪里好,有实效;哪里不好,教学不到位……如此看来,我曾经的思考是有些局限性了。不过,好在现在是清晰起来了,上一节课,评一节课,且不能就课论课,一定要做足“焦点”的功夫,让“点”连“线”,用“线”建“课”(课程)。只有这样的“聚焦课堂”,才是真正研究课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景之五:命卷说
“一个合格老师的标准之一,是能够命出一张合格的试卷。”听到程院长说这句话,我赶紧把它记到了本上。我一直以为,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都拿不准自己所教的学科考试题有哪些类型,自己都不清楚课标中对自己所教学年级段的评价标准,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如果真的是那样,这位教师肯定会有一种失落感,那就是累没少受,但是却成绩不佳。
当然,这里首先要指出来,这里所说的教师要会“命卷”,并不是倡导应试教育;我们的素质教育也是要有评价的,而卷面评价也是评价的途径之一。既是如此,那么我们就不能回避考什么,如何考的问题。在钻研教法学法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分一点心思过来,来看看我们平日里所教给学生的,如何才能检测出他们学的成效,这里就涉及到了教师命卷。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也是要学会命卷的,那就是从“要减负”的角度说。“题海战术”作为应试教育的弊端,已然被我们所杜绝;可是学生要考试,不做题不练习也是不行的。那么做什么题呢?这就要求教师动脑子了。倘若不加分析的见题就做,势必会回到“题海”中去,是使不得的。因此教师必须是要研究教材,研究课标,要熟知评价的方式方法,从而给学生设计出最佳的练习方式,这样的设计,不是局限于一张试卷的设计,而是着眼于课标,着眼于课程的。记下了程院长的这句话,也开启了一种教研的思维,开学在即,有待于落实吧。
景之六:何以为教师?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的徐文斌所长,在《教师与教师发展》的专题讲座中对“教师”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他说:不无以成为教师,不发展也无以成为教师。他指出,教师要做视思考、成为习惯的人;这样的人,就成为了生活。他还指出,教师要力求做视思考、为空气的人;这样的人,就成为了生命。
读着徐院长的话,心中不免有些慨叹:是啊,教学者首先应该是为学者。自己倘若都不能视为了,那么何以去引导学生走进之门呢?试想这些年来,每每于导师侯老先生谈话,总会激起心中渴学的愿望;而每每见到侯老先生,又总是会深深的愧疚。原因很简单,无论什么时候去拜访,总能见侯老师书桌上摊开着的书,总能见书旁的手稿。也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抱怨:工作太忙;琐事太多……然而,倘若如徐院长所说,视为生活、视为空气,想必这些抱怨就将不复存在了吧。
都说人的成长是需要引领的,行走于江浙的求学路上,携“景”赏“趣”,真是其乐也融融埃诸上数言,并不能综合所有的感受,待闲暇下来的时候,再续之。
推荐文章
河北高考排名1566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7:01:09
河南高考排名4267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56:25
辽宁高考排名9313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51:59
浙江高考排名157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48:32
考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要多少分河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7 06:44:05
江西高考排名1637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7 06:38:46
安徽海客拓展训练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6 19:38:51
关于煤矿安全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六篇)2023-08-26 04:23:13
学习税法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2023-08-16 14:32:25
高中军训心得体会锦集8篇2023-08-15 12:32:58
安徽海客拓展训练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精选五篇)2023-08-16 19:38:51
关于煤矿安全学习心得体会(精选六篇)2023-08-26 04:23:13
学习税法的心得体会(通用9篇)2023-08-16 14:32:25
教师年度考核心得体会2023-08-21 14:00:58
安全生产培训学习心得体会2023-08-16 17:10:08
夏洛的网心得体会2023-08-23 05: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