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中考文言文的虚词用法总结

时间:2023-08-23 22:20:27 文/秦风学老师 文言文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中考文言文的虚词用法总结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之:

  (一)代词。

  常用于代指人或事或物,相当于“他(她、它)们”、“它”、“这” 等。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例句:

  1、问所从来,俱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 《桃花源记》

  2、操蛇之神闻之。代事,指愚公移山,可译作“这件事” ——《愚公移山》

  3、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代物,指狼,相当于“它”。 ——《狼》

  其他例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知识,指学过的知识)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

  3、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代人。他,指吴广。)

  4、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5、默而识之。(代学习所得。)

  6、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指代前面的“骨头”)

  7、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指代前面的狼。)

  8、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

  9、闻之,欣然规往。(指代渔人进桃花源这件事。)

  10、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

  1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

  12、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城)

  13、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14、下视其辙,登軾而望之。(代齐军)

  15、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

  1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代乐趣)

  17、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

  18、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例: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3、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例: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例: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

  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北顾黄河之奔流。——《上枢密韩太尉书》

  (三)动词。

  可译为“到”、“往”“去”等,后面一般跟地点名词。

  例: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者 :

  (一)结构助词。

  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

  例: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

  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

  例: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一)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例: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二)承接关系。

  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

  例: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而”连接的分句有明显的动作先后,可译为“接着”。——《郑人买履》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而”相当于“就”) ——《邹忌讽齐王纳谏》

  3、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

  4、舌一吐而二蛇尽为所吞。—— 《幼时记趣》

  5、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醉翁亭记》

  6、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7、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人琴俱亡》(此句中的“而”易混淆为转折连词)

  8、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转折关系。

  译作“但是”“然而”“可是”“却”。

  例:

  ①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记》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

  ④环而攻之而不胜。后一个“而”字表示转折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递进关系。

  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

  例: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五)修饰关系。

  可译为“地”“着”,或不译。

  例:

  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②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跟其它词构成复音虚词。有以下几种情形:

  a、“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例句: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b、“而后”,相当于“然后”。

  例句:

  1、假诸人而后见也。—— 《送东阳马生序》

  2、衡于虑,而后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既而”、“已而”,相当于“不久”,“一会儿”。

  例句:

  1、既而风定。—— 《山市》

  2、既而儿醒。—— 《口技》

  3、已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d、“而或”,相当于“有时”。

  例句: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其: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

  例句:

  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的,代可以做老师的那个人。《论语十则》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它的,指狼的。《狼》

  3、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他的,代“屠户” 《狼》

  4、既出,得其船。他的,代“渔人”《桃花源记》

  5、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他们的,代齐军。《曹刿论战》

  6、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7、例: 蹲其身,使与台齐。代作者自己,第一人称《童趣》

  8、偶然得之,非其所乐。(《上枢密韩太尉书》)

  (二)指示代词。

  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例:

  ①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以勉其学者也(《墨池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三)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例:

  ①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愚公移山》)

  ②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可译为“恐怕”。

  ③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四)连词。

  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例: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以:

  (一)介词。

  1、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例: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2、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

  例: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

  3、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例:

  ①屠惧,投以骨(《狼》)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③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峡江寺飞泉亭记》)

  (二)连词。

  1、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用来”。

  例: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②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④故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记》)

  2、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例: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②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3、有时相当于连词“而”,或者不译。

  例:

  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

  ②醉则更相枕以卧(《始得西山宴游记》)

  (三)“以”还可作动词(属于实词),可译为“认为”。

  例: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②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说新语〉三则》)

  (四) 特殊用法,通“已”,已经。

  例句: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焉 :

  (一)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例: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句末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为“呢”。

  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三)代词,相当于“之”。

  例:

  忽啼求之,父异焉(《伤仲永》)

  (四)兼词,用于动词、形容词之后,即兼有介词和代词的作用,相当于“从这里”“在那里”。

  例:

  ①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③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判论战》)

  虽 :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一)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

  例:

  ①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二)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

  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然 :

  (一)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

  例:

  ①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②谓为信然。(《隆中对》)

  ③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

  例:

  ①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②然志犹未已。(《隆中对》)

  (三)语气助词[分三种情况]

  1、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译作“……地”。

  例: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用于词尾,译作“……的样子”。

  例:

  ①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墨池记》)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3、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 然”“若……然”格式,相当于“……的样子”“好像……似的”。

  例: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乃 :

  (一)作副词。

  1、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才”。

  例:

  ①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狼》)

  ②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三则》)

  2、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译作“就”。

  例: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3、表示出人意料,译作“竟”“竟然”。

  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4、用于判断动中,相当于“是”“就是”。

  例: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二)作连词。

  表示前后的衔接或转折,可译为“于是”。

  例:

  ①乃入吴寻二陆。(《周处》)

  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三)作代词。

  译为“你、你的”。

  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于 :

  介词,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等。

  (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译作“在”“从”。

  例句: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在

  2、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公输》——从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在……中

  4、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从

  5、其一犬坐于前。《狼》——在

  6、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在

  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岳阳楼记》——在

  8、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在

  9、虽然,受地于先王。《公输》——从

  (二)表示动作的对象

  译作“向”“对”“同”“给”“到”等。

  例句: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向

  2、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对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二章》——给

  4、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给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到

  (三)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主动者。

  译为“被”。

  例:

  “受制于人”的“于”。

  (四)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

  译作“比”、“胜过”。

  例: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鱼我所欲也》)

  (五)表原因

  译为“由于”“因为”。

  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二章》)

  为 :

  “为”有三种用法:名词、动词和介词。

  作为名词性的用法不多。

  例句:

  或异二者之为?为:心理活动,(上述两种心情)。 《岳阳楼记》

  作为动词有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判断,一是表动作行为。读wéi,可依据语境的不同,译成各种相应的动词,如:“做”,“成为”,“雕刻”,“是”等。

  [这里只介绍“为”作为介词的用法]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

  译作“向”“对”等。

  例: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②此人——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二)表示被动

  译作“被”。

  例:

  梅花为寒气所勒(《西湖游记二则》)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

  译为“替”“给”等。

  例: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韩愈短文两篇》)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

  译作“为着”“为了”。

  例: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五)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译为“当”“等到”。

  例: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故事两篇》)

  中考文言文常用虚词意思用法归纳

  在初中阶段,对古汉语中的20多个文言虚词要加以了解,要重点掌握“之、其、者、而、则、乃、且、然、以、于、为、也、乎、夫、焉、宁、去”这17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还应与现代汉语做比较,明确哪些作用保留下来了,哪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变化;在解释时,应准确地运用现代汉语中与之相当的字词来替代,借助归类进行比较,掌握各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之:

  一、代词。

  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④桓侯故使之问之。(《扁鹊见蔡醒公》)

  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狼》)

  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

  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宋定伯捉鬼》)

  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二、动词:去、到、往

  ① 吾欲之南海

  ② 辍耕之垄上

  三、助词:

  1、结构助词,译作“的”

  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

  ③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④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②何陋之有?(《陋室铭》)

  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

  四、介词:在 如:悬挂之四壁 (《观巴黎油画集》)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他”“他们”“他们的”“那个”“其他”

推荐文章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7:05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53:13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50:07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6:59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4 12:43:10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4 12:39:13

高中周记青春励志锦集七篇2023-08-12 07:32:59

赞美母爱的励志文章2023-08-27 02:54:49

如何让自己成功的励志文章2023-08-19 16:07:03

社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023-08-26 07:40:09

社区安全应急预案范文2023-08-26 07:40:09

突发重大交通事故处置应急预案2023-08-28 06:32:00

童趣文言文阅读练习2023-08-16 11:36:26

唐临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023-08-23 20:10:53

文言文爱莲说题目附答案2023-08-25 05:14:00

方孝孺深虑论文言文及翻译2023-08-26 08:12:4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