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模板汇总七篇

时间:2023-08-15 10:26:13 文/李盛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再别康桥》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当堂背诵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情的领悟是难点与教学的重点;

  2、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三、教学设想

  以诵读为主,以课件贯穿始终,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境界。

  四、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语 (1-2分)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解释:康桥=剑桥=Gambriage)

  然后问学生知道哪些世界名校,学生会说出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播放大学图片。让学生指出剑桥大学,引出对徐志摩的介绍。

  二、 徐志摩个人资料(课件介绍)(5分)

  (简要情况-康桥情结),由此引出对《再别康桥》的示范朗诵。

  三、 欣赏配乐朗读<再别康桥>,先让学生读,再用范读,学生能找出差距(5分)

  四、 朗读直至背诵全诗(配乐)(10分)

  五、 引导学生感受意象美(16分)

  先引导学生把握诗中的意象(提问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他们说出这是为什么——有诗人的情感融入;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进而由教师总结出意象的含义——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如一首小夜曲,让人如痴如醉。

  (配合板书……)

  六、 课后小结(1分)

  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谢榛《四溟诗话》)

  七、 课后作业 (1分)

  1、 每人写一首小诗,借景物抒发某种感情;2、 选学徐的其它诗歌。

  八、 结束语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相互交汇时的光亮

  板书设计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云彩 ……

  金柳 ……

  青荇 ……

  潭水 …… 依恋之情

  长篙 ……

  星辉 ……

  …… ……

  (客观物象) + (主观情意)= 意象

《再别康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

  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 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

  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五、通过指导朗读进入第四小节,作者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这里的“虹”原来是“彩虹似的梦”。

  2、作者的“彩虹似的梦”实现了吗?没有,被“揉碎”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梦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此时的伤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六、诗人的“梦”让他重回昔日在康桥读书的梦,这昔日的梦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吗?进入第五小节。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撑着长篙的感觉,向前,向更深处漫溯,忘记了时间,撑到星辉斑斓的时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

  2、请一位学生朗读,指导其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读第七小节,诗人的情感变化了吗?为什么?诗人写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是什么?这些意象让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修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愁的。

  2、诗人写了“夏虫”,修饰词是“沉默”,为何诗人要沉默?

  首先,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沉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诗人希望离别的方式是静悄悄的,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

  3、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取同样的形式呢?有何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殊形式,回环往复会使诗歌有音乐美,感情浓厚。

  八、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适当师范指导。在读书声中结束。

《再别康桥》教案 篇3

  一、反复朗诵,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二、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意境美。

  三、训练阅读,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 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美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如有条件,可播放有关康桥大学的风光片,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使学生能够在诗意的氛围中充分感受意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由《人间四月天》将学生带入徐志摩的话题中,让学生讲述对他的了解,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如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主张等。

  1、 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轻盈的节奏。

  2、 教师范读,学生模仿。

  3、 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作了哪些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1、 第一节,连用了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告别,给全诗定下了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 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中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它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谁能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妻子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 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流在康河,生于斯 ,长于斯。

  4、 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澜,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 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的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顶点。

  6、 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箫,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深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 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的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另觉悟,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意味。

  附:板书设计

  再别康桥

  离别康桥的情景 作别云彩 分、淡淡的无奈和伤感

  (静)

  河畔的金柳

  (比喻、移就)

  (恋) 康河的水草

  (乐) 拜伦潭

  (往昔梦想)

  寻梦

  (快乐极点)

  (哀、静)

《再别康桥》教案 篇4

  1、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本诗共有七节,可以用1课时来进行学习。主要介绍作者和诗歌写作背景,赏析诗歌和分析诗歌特点。具体来讲,主要通过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来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则可以结合作者在英国剑桥大学的留学生活或者重返剑桥的经历来介绍,赏析诗歌环节主要通过对每节诗中的意向或修辞手法的分析来完成,分析诗歌特点主要是结合作者的构思、诗歌的意境和反应的情感来分析。据此,通过教师恰当的媒体运用和生动的分析,学生对该篇诗歌的理解和掌握便更进了一步。

  (1)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方法,以及如何感知和鉴赏《再别康桥》的诗情美和艺术美。

  (2)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与内容关系以及引导学生从诗中读出个人的独到见解。

  2、教学目标

  ①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在逐步深入的朗读中领会诗歌的音乐美、意象美和建筑美。②通过对《再别康桥》一诗中意象和语言的赏析,体会诗人内心深厚的感情。

  3、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自主上网搜集的有关康桥和作者的图片,教师准备的“再别康桥”诗歌朗诵的音频、视频和动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闻一多的死水,闻一多笔下的死水是一处肮脏、发臭、沉寂之所在,令人难以忍受。生活当然并不完全如此,也有许多如画的美景,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带领同学去领略一下英国的剑桥美丽的景色。

  展示幻灯片中有关康桥的图片,以便让学生对康桥有一个初步印象。

  这样的美景,同学们设身处地想象一下,是不是令人心旷神怡啊?假想一下,我们刚刚饱览剑桥美景,现在我们即将离别,我们会有怎样的思想感情啊?我们是如此,更何况在此生活过的人呢?1921年到1922年,徐志摩曾在康桥度过了将近两年的闲适、浪漫、自由的时光;康桥,留下了他最美好的生活记忆,在他短暂而明亮的一生中具有重要意义。他曾说过:“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由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1928年8月,诗人再次来到康桥,离别后,将自己的缕缕情思,融汇在康桥美丽的景色里,用细腻的笔触表达丰富的情感,写作了兼具情感美与艺术美的《再别康桥》。

  背景介绍: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有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眼前浮现--在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写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徐志摩与康桥

  徐志摩最初是在美国留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唾手可得,但他宁可放弃而到剑桥大学作一名根本拿不到学位的旁听生。他觉得只有在剑桥,他才体会到生命解放的真意味:“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我敢说的只是--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主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留美留英的取舍,学位弃取的选择,两相比较,便可看出徐志摩独特的个性,看出他追求理想人生的不惜代价。而这,正是他作为“情才” “奇才”的本色。

  作者介绍:(大家都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那么有没有同学对徐志摩有所了解呢?)可以适当的请一两个同学来说说他们所知道的徐志摩,然后展示介绍作者的幻灯片: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并于同年应父命与年仅16岁的张幼仪成婚,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并与之相恋,于1922年3月与元配夫人张幼仪离异。同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主要成员,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任翻译,后随泰漫游欧洲。同年认识有夫之妇陆小曼并相恋,1926年10月,与陆小曼结婚,1927年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授,1929年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30年秋,应胡适之邀,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⑤ 初读诗歌:(好,介绍完了作者,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的朗读一下这首诗)2至3分钟后叫停,展示初读诗歌幻灯片:康桥的生活和康桥的一切在徐志摩的一生中是一个永远的情结。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下面就让我们来聆听一下这首传世之作吧!(好,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歌,开始播放音频

《再别康桥》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二)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离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其次,诗人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一般离别,或执手叮咛,或牵手顿足,其中总带点“伤离别”的味道。而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离别中国“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第三,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照一般情况设想,诗人告别康桥时,当有送行的人,诗人的眼中也会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耳中也会听到机械的轰鸣。但这一切,诗人都没有摄入镜头,写入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辉”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独特的构思,来自诗人对个人自由天性的追求,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五四”以来的时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发现的“康桥世界”是人类心灵共同的“自然保护区”。在诗中,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与大自然达成和谐,如“我”与“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觉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题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条水草”的体验等。

  (二)怎样理解全诗的“画面美”?

  分析:八节诗,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给人视觉上美的享受。画面表现之一是,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创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画面美表现之二是,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

  三、教学过程 设计

  (一)吟诵诗作。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师生明确:

  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句的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八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韵,逐节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第一旋律上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诗的第2节在音乐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满弓奏出的欢乐的曲子;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2.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

  教师可播放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录像或幻灯,伴以轻柔的有欧洲田园风情的乐曲,以感受个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营造的别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诗作,神秘、膘胧、感伤、颓废的倾向明显,但也不乏语言清新、比喻贴切,具有轻柔明丽风格的佳作。选自《猛虎集》的《再别康桥》就以音节和谐、意境优美,备受读者们的青睐。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济南号”飞机从南京到北京,在距济南50里的党家庄,忽

  遇大雾,飞机触山着火,不幸遇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中的诗句竟成了他的?语。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时年仅36岁。

  一般认为此诗是诗人1928年秋第三次欧游归途中所作。

  2.了解诗中内容大意。

  师生明确: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第1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抒情的基调。

  第2节,写岸边柳树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第3节,写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第4节,写榆树下的青潭。诗人融情人景,将留恋全都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第5节,诗人感情达到了高潮。他幻想着撑一杆长篙,泛舟到青草更青处寻他“彩虹似的梦”,“向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

  第6节,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悄悄吹奏别离的签萧,在沉默中体味别离的惆怅。诗境依旧复归和沉浸于寂然。

  第7节,跟开头呼应。“云彩”本来是不能带走的,然而诗人却说“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夸张手法,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这里,节奏相同,但以词句的变换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至此,诗人把对康桥的“浓得化不开”的感情,于“沉默”、“轻轻”、“悄悄”中表现了出来。

《再别康桥》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语文教案-再别康桥。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再别康桥》。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四,播放黄磊朗读的《再别康桥》,老师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奏及饱含的深情。

  五,整体鉴赏《再别康桥》。(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这首诗歌)

  (一),提示: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明确: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启发:如果我们把这些诗歌和徐志摩的这首诗一下,在送别的对象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是人,这首诗离别的却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跳出了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着诗人的感情,这种有着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诗歌的意象。诗人如何选择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正是我们要重点赏析的部分。

  (二),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

  提问:

  A,本文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别是哪些?

  明确: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景物。

  B,学生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动,温润可人。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夕阳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选择也如此。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三),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诗歌。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解说: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教师重点讲析绘画美,学生讨论音乐美和建筑美。

  4、学生指名用一段话来描绘:你的面前浮现出怎么样的一幅图画?

  师述:诗人闻一多20年代曾提倡现代诗歌的“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再别康桥》一诗,可以说是“三美”具备,堪称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六、小结本文。

  我们从诗歌的意象,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现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种鉴赏新诗的方法。

  七、学生再读诗歌,感受诗的内容和形式的美。(放女声录音,学生跟着读)

  八、联想迁移,拓展诗歌

  阅读鉴赏:《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欣赏徐志摩的另外一首著名的离别诗,并与《再别康桥》作简单的比较。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1、 学生朗读全诗。

  2、 学生独立欣赏全诗。

  3、 教师点评:

  明确:这首精致的小诗,描摹了日本女郎那种温柔而礼貌的神态。诗的第一行描写了日本女郎同客人道别时鞠躬的神态,突出其温柔。接着用娇羞的水莲形容女郎的美丽与温柔也流露出诗人对其由衷的赞美。“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依依惜的神情宛在面前,诗人从女郎的道别声中听出了”密甜的忧愁”,这正是诗人此时此地的内心感受.而这一切是刹那间袭来的情思.。

  诗在外在形式上也是着意追求的,注意诗的音乐美。五行中有四行是字数不一的长句,第三行是两个短句重复,形成了起伏缓慢的节凑和柔和的旋律,采用的韵脚是“柔、羞、愁”。美的内容和美的形式高度统一。

  九、布置作业:课外读徐志摩诗

《再别康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感悟徐志摩诗歌轻巧华丽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

  3、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徐志摩诗歌轻巧华丽的语言,整齐的章法,和谐柔美的音韵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艺术感染

  难点: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

  胡适曾经说:

  “志摩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

  —— 爱,自由,美”。

  出示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

  出示自学提纲

  1、结合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

  通过提问、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形式解决问题。

  1、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

  2、合作解决学生自主发现的问题。

  3、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重、难点。

  新诗的格律化

  音乐美 建筑美 绘画美

  诗中描写了哪些极具美感的意象?你最喜欢哪一意象,请把这一意象所在的诗节描述一下。

  云彩 金柳 青荇 (拜伦)潭 星辉

  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色彩绚丽,多为动态,给人流动的感觉(荡漾 招摇 揉碎)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

  读下列历代离别名句,想想本诗构思特点。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

  阅读“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场娜拉

推荐文章

安徽高考排名1455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1:01:35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8:07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3:47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0:39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模板锦集六篇2023-08-16 21:56:52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2023-08-19 14:52:43

观潮课文的优秀读后感(通用12篇)2023-08-17 15:15:34

月亮不再明亮读后感范文400字2023-08-19 10:15:03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模板锦集六篇2023-08-16 21:56:52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模板七篇2023-08-15 03:26:07

关于再别康桥教案集合九篇2023-08-27 06:30:09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