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高一必修语文教学设计1
一、指导诵读
1、要给学生示范,无论如何教师自己首先要敢于张开嘴,无论能否做到最好,但自己一定要“躬亲”,偶尔的使用名家录音是有必要的,但大多数时间要自己来,和学生一起成长。
我要求自己90%以上的课文由自己范读。
2、要给学生时间,特别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因为是高一,再加上大多数同学来自农村,我在课堂上要花去二十分钟的时间给诵读,我称之为铺垫,上来就让他们谈感受,分析意象,有点空中楼阁的感觉。
3、方法要灵活多样,要给予指导。
在朗诵《雨巷》前,要让学生先理解它的感情基调,我采用了比较的方法。江涛有一首改编自戴望舒诗歌的歌曲《雨巷》,我找来放给学生听,他们一下子全明白了,歌曲比较欢快,而原诗是忧伤而低沉的。
二、内容赏析:
在问题设计上,我采用一竿子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直接触及诗歌最本质的问题。
1、作者所要传达的他自己的心愿就是作品中的一句诗: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2、作者为何希望――逢着一个姑娘?也就是说诗人的希望为什么与“姑娘”意象组合?
明确:从《诗经》开始,相思、求索主题就与“伊人”意象联系在一起了。“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都是用来表现爱而生思,思而不得的思想情绪和精神状态的。
一般的诗人,在理想和抱负都破灭的情况下,总要追问一些原因,向社会,向祖先,向苍天。追问不到答案时,最后向女性求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离骚》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李白《长相思》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水龙吟》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诗词中的姑娘从抽象的“窈窕淑女”“伊人”到具体的“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有了很大的发展。
3、为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丁香姑娘”是《雨巷》的核心意象,为什么是丁香呢,而不是其它呢?
国色天香的牡丹不好吗?不胜凉风的娇羞的水莲花不好吗?一支春带雨梨花不好吗?春雨江南的杏花也很美呀,为什么非得丁香呢?
丁香,夏季开花,枝顶着花,细小的十字小白花或紫花或黄花,一簇一簇的。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似衣襟上的盘花扣,这就是“丁香结”。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与“愁”相结,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开结春梢。
――杜牧《代人寄远》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王雱《秋波媚》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贺铸《石州慢》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
――蔡伸《柳梢春》
每个人都有许多烦心的事、忧愁的事和感伤的事,一件完了又有一件,人生的问题是解不完的,愁更是永远解不完的。丁香年年结,结是解不完的,结是解不开的。“丁香结”负载着解不完、解不开的愁,已经很久远了!
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4、如何理解诗中我的形象?
诗中有一个反复的句子,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可以看出诗中的“我”如姑娘一样苦闷、彷徨、惆怅。
波德莱尔《恶之花》第四章“一个世纪病的新患者”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中,欧洲资产阶级文学中出现了一群面目各异却声气相通的著名主人公,他们是歌德的维特、拜伦的曼弗雷德,等等……他们都是顽强的个人主义者,都深深地患上了世纪病:忧郁,孤独,无聊,高傲,悲观,叛逆。这些著名的主人公提供了不同的疗治心病的办法,或自杀,或浪游,或离群索居,或躲进象牙塔,或栖息温柔乡。
诗人翁加雷蒂的《怀旧》对此作了详尽的描写:
那时
天色即将破晓
春天将临
路上行人稀少
巴黎
笼罩着
惨雾愁云
在桥的
一个角落里
我对一位
苗条的姑娘的
无止境的沉默
陷入沉思
我们
同病相怜
我们失魂落魄
呆在一起
5、诗中还有另外三个意象――油纸伞、篱墙和雨巷,其中最重要的意象是为雨巷。
雨巷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这里的雨不是暴风雨,也不是雷阵雨吗。这是江南梅雨天的小雨,连绵不绝的,无穷无尽的,丝丝缕缕的,迷迷蒙蒙的。“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细雨迷蒙,无限伤感。
而小巷狭窄破旧,阴暗潮湿,青砖灰瓦青石路面,色调阴冷。这是一条空巷,而且残破。有“颓圮的篱墙”。这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迷蒙的细雨笼着狭窄破旧的小巷,再加上让人怀旧的具有隐蔽和遮挡作用的油纸伞,颓圮的篱墙,这几个意象构成了一个阴冷迷蒙破败空寂的背景,给人的心理体验是冷漠、凄清、又惆怅。
在这里雨巷和篱墙、油纸伞一起为丁香姑娘的出场营造了一个非常朦胧而凄美的背景。
诗歌《蒹葭》中苍苍的蒹葭,结霜的白露为在水一方的伊人的出现营造了一个朦胧迷离的氛围,这里衬托的背景和“雨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丁香姑娘是真实还是虚幻的?
甲方:丁香一样的姑娘并不是真的存在于现实社会,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里,因为作者在诗中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因此,丁香姑娘只是一个虚构的角色,她被用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感,她是一个线索,是诗中的灵魂人物,是一种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所以作者说“希望”。
乙方:丁香姑娘是存在的,是因为本诗包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没有这个人是不会有那么细腻的描写和那么深的感情的!
总之诗歌反映的是“我”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现时这种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这种心态,正是希望破灭后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而陷于惶惑迷惘心境的真实反映。
四、拓展深化
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最孤独苦痛的时候,你的倾诉对象也许只是一个和你一样的完全陌生的姑娘,那一瞬间的相遇与想像开启了你情感的闸门。
与一位陌生人在街头在雨巷在……擦肩而过。这种迷惘这种渴望在他们的心中灼烧,在他们的笔下结晶着,千百年来无限地囤积着。与波德莱尔《给一位过路的女子》一诗比较阅读,看看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喧闹的街巷在我的周围叫喊。
颀长苗条,一身丧服,庄重忧愁,
一个女人走过,她那奢华的手
提起又摆动衣衫的彩色花边。
轻盈而高贵,一双腿宛若雕刻。
我紧张如迷途的人,在她眼中,
那暗淡的、孕育着风暴的天空
啜饮迷人的温情,销魂的快乐。
电光一闪……复归于黑暗!——美人已去,
你的目光一瞥突然使我复活,
难道我从此只能会你于来世?
远远地走了!晚了!也许是永诀!
我不知你何往,你不知我何去,
啊我可能爱上你,啊你该知悉!
《雨巷》高一必修语文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课件播放朗诵)
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灯片)
何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幻灯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尝不可(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诗意朦胧、含蓄(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象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五)想象·探究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提问:(分析环境特征)“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书:
象 与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业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选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写一首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的现代诗。
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课件播放歌曲)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初步尝试诗歌写作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这三个目的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加进相关的学习内容。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雨巷》高一必修语文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 理解意象,通过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 把握本课思想内容,在课堂上背熟一部分课文
3. 体会文中“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朦胧诗的特点
2.把握作者情感
3.丁香姑娘的含义
4.真正做到课堂背诵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课文,感知本文的意境美,含蓄美
2.启发法:通过图画进行引导启发
3.探讨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导入):采用幽默回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中导入新课──前些天我们学校有人把一首古诗给改了,这首诗的名字叫“春晓”。“春晓”被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大家知道后两句吗?(洒下敌敌畏,不知死多少)《学生笑──调动气氛》
上星期又有一位同学把一首现代诗给改了,大家知道是哪一首诗吗?(学生沉默或答错),大家都不知道?恩,这让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样我就知道这首诗不是我们班上的同学改的,这首诗改的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我给大家念几句,看看你们能不能想到是那首诗被改:你站在**楼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蚊子装饰了你的床帐,你装饰了蚊子的梦。(**根据自己学校教学楼的名字自行修改)
(引导学生回忆起“断章”)断章是一首朦胧诗,朦胧诗是一种追求朦胧意境,注重暗示,注重象征,善于用意向表达意境的立意多元化的诗,而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板书),大家喜欢“断章”这首诗吗?(……)那大家喜欢朦胧诗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应的回答)
喜欢的同学要注意了,因为今天我给你们讲的课就是一首极为经典的朦胧诗,不喜欢的同学更要注意了,因为我相信你们听完这堂课后就会喜欢上朦胧诗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文,请大声告诉我,今天我们要上的课叫什么?(雨巷,在黑板上写出“雨巷”)
(二)朗读
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意象”,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意象是指具有某种意义的实物(指着板书强调),大家不要找错了。》
(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
(三)作家介绍,写作背景
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对于这么出名的诗,有谁能够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作者跟写作背景呢?(明确: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汇总,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汇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适当板书)
(四)找意象(6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
(五)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
(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
这时候的“我”,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
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
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
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的是“追求与幻灭,希望与失望的双重情调”,“含蓄的暗示出作者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感”。
(六)分析意象
刚才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了这首诗,现在我们要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6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二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给大家分析了三个意象,大家现在应该知道如何理解朦胧与明确并存了吧(知道)。那剩下的三个就当作家庭作业,同学们带回去好好思考,下节课我来提问。
(七)引导背诵
请同学们找出上半部分诗中的动词(撑,彷徨,逢,结着,是有……)
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遍这首诗(……)现在合上课本,看黑板试着回忆:
动词(撑,彷徨,希望逢,结着,是有……)
撑着什么东西(油纸伞),撑着油纸伞干嘛?(独自彷徨)彷徨在哪?(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诗人仅仅在彷徨吗,不(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姑娘是怎么样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先写颜色,再写芬芳,最后写忧愁?《举个例子:有人在1000米外拿着999朵玫瑰向你走来,因为太远,模糊,你看不清楚到底前方是什么。这时映入你脑海的先是一团红(颜色),等到看清是玫瑰时,大家就会闻到玫瑰扑鼻的香(味道──芬芳)那时大家会不会想:“这么多玫瑰是送给谁?给我的吗?”(内心──忧愁)》
这个姑娘在干吗(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哪(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作业:1.分析剩下的三个意象
2.完成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放“雨巷”的朗读带
(二) 分析意象
1. 篱墙。明确:一堵墙。
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 丁香。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
3. 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三)诗歌的押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诗中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四) 课堂练习:解读课后习题。
(五) 复习全文
(六) 作业:把剩下的练习完成。
2.预习下一节课
推荐文章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8:07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3:47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0:39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雨巷教案汇总7篇2023-08-17 21:14:46
再别康桥教案及诗歌朗诵2023-08-17 21:54:14
雨巷教学设计汇编十五篇)2023-08-26 11:12:08
雨巷教案汇总八篇2023-08-10 17:08:49
雨巷教案汇总7篇2023-08-17 21:14:46
再别康桥教案及诗歌朗诵2023-08-17 21:54:14
雨巷教学设计汇编十五篇)2023-08-26 11:12:08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