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鱼我所欲也读后有感
记得革命先烈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也有为发展生命而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这里的“发展生命”应指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义”。为了“义”,可以舍弃“生”,“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革命前辈多如此,当代英烈也是层出不穷,商丘的张环礼、李学生就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然而,“取”“舍”之间的关系,不仅仅存在于“生”和“义”中,更多的却表现在我们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一边是住高楼大厦、吃山珍海味;一边是住茅屋吃糠菜,到底是取前者还是取后者?革命烈士方志敏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国家的革命事业,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栗和菜根;不稀罕柔软的钢丝床,却宁愿住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这是正确对待生活享受的一个典型。现在不是也有许多“仁人志士”实践着吗?看看“二零零四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吧!他们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符,决不是偶然的。
成为千古美谈的诸葛亮娶妻和令人心酸的普希金择美悲剧,也都向我们说明了怎样正确处理“取”、“舍”关系。诸葛亮不在乎一个人的美丑,而注重人的.内心。因此他娶了一个外貌丑陋而很有才华的女子为妻,在他运筹帷幄时起了很大作用。相反,普希金却娶了一个外貌漂亮而内心异常空虚甚至肮脏的女人,以致使普希金这个伟大的诗人在情敌的枪口下饮恨而死。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应该懂得,在内心美与外表美不可兼得的时候,就一定要舍“表”取“里”。
取、舍之间也表现在金钱上。《齐人攫金》讲齐国的一个“好金者”有一天到市场去,发现一个人在卖金子,就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金子就跑。自然,他很快被抓住了。人们问他怎麽敢在青天白日、众目睽睽之下公然抢金子呢?这位“好金者”回答说:我抢金子的时候,眼睛只看到金子,没看到人。在这个故事中,就有着深刻的取、舍关系。由此我想到现实生活中,不是也有少数人像“齐人攫金”那样,贪腐收人贿赂、投机诈骗、走si贩毒,而不顾党纪国法及人民的利益吗?相比之下,在这场经济领域的斗争中更多的还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党员干部,他们不愧是“在金钱面前孰取孰舍”这道题的最佳答卷者。 为什麽有如此截然不同的“取”、“舍”呢?我想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不同。如果我们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麽就一定能够解答这道人生考题。( 注:张环礼,商丘市宁陵县人因救落水司机而死;李学生,商丘市睢阳区人,在苏州打工期间救落水儿童而死。)
篇二:鱼我所欲也读后有感
因为我所执着的道义比生命更加重要,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但是,因为失去道义比死亡更加令我憎恶,所以,即使有灭顶之灾,我也从不躲避。即,“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然后,为了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又从反面申述了该观点:如果人们所执着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无论卑劣与否,又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东西没有比死亡更甚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死亡之祸的办法,还有什么不可以借来一用呢?而这一切对于一个“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贤者来说,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
讲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舍生取义”乃是贤者之举,似乎与普通百姓没有多大关联。然而,作者却不这样认为。在孟子看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因此,在第二段中,作者运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讲述了当你将“一箪食,一豆羹”, “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的例子,这是普通百姓的“羞恶之心”,也是他们对“义”的坚持。这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之时,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而普通百姓能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可见“义”是切实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的。
但是,为何现实生活中,当灾祸发生之时,一般的市井小民却趋利避害,践踏道义,唯有贤德之人才会坚守大义,宁死不屈呢?
孟子在第三段中作出了解释: “万钟不辨礼义”本不应受之,可有的人却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之”而接受了它。在孟子看来,“此之谓失其本心”。然而,对于像孟子这样的贤者来说,从前宁可“身死”都不接受的“万钟”,今天怎能为了“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之”而接受呢?因此,坚守礼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这话说的是“仁义礼智”这四种品德是天生的,是人人皆有的。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从这种观点推衍出来的。 然而,贤者和愚者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贤者“求之”,所以“得之”,于是也就“能勿丧耳”,愚者“舍之”,于是“失之”,也就不再具备这种“仁义礼智”的美德了。
回到文中,结尾一句,精辟简要,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此之谓失其本心。”这“本心”就是“我固有之”的“羞恶之心”,就是“义”,就是“善”的本性。
通过对整片文章的赏析,我从全文流畅严密的正反论证,生动形象的引譬设喻,气势恢弘的排比铺陈中读懂了,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义”字本就是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但是当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时,大多数人不是不想做,而是做不到。比如汶川地震中,那个因为抛下学生,独自逃跑而一夜名声狼藉的“范跑跑”,他不是没有向善之心,只是面对生死存亡,他丧失了自己的“本心”罢了。
因此,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有的甚至是性命攸关的决定,孟子就是要用这篇文章来告诫我们,要明辨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而成为一个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小人!
附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推荐文章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8:07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3:47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0:39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鱼我所欲也中考集锦2023-08-18 02:06:38
揠苗助长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2023-08-16 03:52:29
读艰难的归程有感2023-08-23 11:31:56
负荆请罪课文读后感700字2023-08-12 07:42:23
鱼我所欲也中考集锦2023-08-18 02:06:38
鱼我所欲也翻译 孟郊2023-08-25 05:51:27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和翻译2023-08-17 23:56:59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