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余秋雨《道士塔》赏析三篇

时间:2023-08-19 14:35:06 文/张东东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余秋雨《道士塔》赏析3篇

  若爱,请深爱,如弃,请彻底,不要暧昧,伤人伤己。——余秋雨

  余秋雨《道士塔》赏析(一)

  “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成了一个民族心底一种彩色的梦幻,一种圣洁的沉淀,一种永久的向往。”(余秋雨《莫高窟》)在这里,最美的文字与“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融为一体,点燃了一个民族的激情。毋庸赘言,大凡飞天的后代无不神往于那千年的辉煌。追溯到东晋(公元336年),我们看到乐樽和尚的身影,正是他的虔诚和灵性,开始了莫高千年生命的孕育。那北魏的奔放豪迈,隋代的畅快柔美,唐代的瑰丽豪华,五代的温煦沉着,大宋的拘谨雅丽,元代的沉默冷清,在历史的长河里绽放、沉淀,拓延、生生不息。然而,这所的激情都在20世纪初的那场浩劫中变得苍白和苦涩了。

  我们无法越过那个黑暗、屈辱而冷漠承德时代,就如走近莫高窟,就不得不面对那座丑陋而荒凉的道士塔一样。不管记忆中的敦煌多么绚烂多彩,富丽堂皇,都终究无法填满那空阔的藏经洞,无法洗去千佛洞中的惨白,无法抚平天边古老民族滴血的伤痕。而它——道士塔,却还如古迹一般完好地戳在那儿。我恨不得将这塔推翻,掘倒,猛挥血泪之鞭,鞭笞那早已腐臭的无知躯壳。是的,王圆簏,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这样“目光呆滞,畏畏缩缩”的身影,在20世纪初的中国本来随处可见,不同的是,偏偏他走了狗屎运,“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历史的车辙就这样脱轨了。你还希望怎样呢?将洞窟刷白,将“婀娜的体态”换成“天师和灵宫”,对于一个老农,对于一个道士来讲,不都是顺理成章的事吗?他只是在尽个人的本分而已,况且,中国的平民向来都是最务实最本分的。如果要怪,也只能怪上天太“眷顾”这个卑微的人了,让他发现了藏经洞。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年代,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处财源,王圆簏小农式的精明萌动了,就像“一颗纽扣换一篮青菜”,难以计数的瑰宝流失了,有人嘲笑他的荒诞,有人怒视他的卖国,固然不错,但是,我们忘了一个前提,那就是王圆簏根本不懂这些经卷的价值,更何谈“文物”“文化”“爱国”!他的可笑行径给莫高窟层层累聚的生命划了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但也是这场文化浩劫中“错步上前的小丑”!那么,鞭惩那早已干枯的躯壳,也只是徒增伤痛和疲惫而已。何妨放任思绪更远些,你会发现王圆簏的周围,还有无数个王圆簏、张圆簏,但是谁有了这样千载难逢之机,都不会错过这“小丑”的角色。

  20世纪的天空啊,那样阴沉昏暗,令人窒息。一个民族在这种缺氧状态下瘫痪了,沉默了。把持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张扬过,跋扈过,却怎么也不料想这最后的接力棒送错了对象,偌大个满清王朝竟找不出一个象样的子孙来承继祖业,他们最多称得上过“寄生虫”,骄傲自大,恃强凌弱,对了,还生得一身媚骨,学会了将祖宗的产业拱手让人,这一点可是让其先人望尘莫及的。(当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的时代病)“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满清政府以自己的方式苟延残喘着。很难相信,这样的子孙会有什么文化意识,民族深情。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这些敦煌瑰宝,如果当时被完好地送到北京城,将会像当年的'圆明园一样尸骸无存,而这将是另一场触目惊心的民族悲剧。总之,除非它像古楼兰一样神秘消失,否则在劫难逃!

  车声辘辘,那是外国学者们凯旋的歌声,手执擎天利剑,我也只肯狠狠地怒视其远去的背影,决不阻拦。也许我能一时救下几件稀世珍宝,却终究救不下整个敦煌文化,在那个阴沉昏暗衰亡没落的时空下,他终将成为历史的殉葬品。

  无无法想象归国后的斯坦因们大邀其功时的姿态,但我确定,无论他们怎样地修饰,或干脆更加露骨地说:“这就是从中国掠夺来的敦煌文物”,“中国”“敦煌”这几个字却是他们永远也抹杀不掉的,只要有这些残存的文物在,这几个字就会被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记起,敦煌文化就不会消亡。当年,日本学者滕枝晃曾怎样狂妄地断言:“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外。”而今,他不得不承认:“敦煌在中国,敦煌学也在中国!”

  我们将欣喜地看到,敦煌的飞天们在重振羽翼,而这,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新的转机!

  余秋雨《道士塔》赏析(二)

  《道士塔》和《莫高窟》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前者提示了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之悲剧,那么,后者则是对这一灿烂文化的赞叹和歌颂。两篇文章归结到一个主题: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这种文明是如此博大而辉煌,又是如此命运多舛。它历尽沧桑,迄今仍然生生不息。两篇文章是作者对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反思,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道士塔》全文四个部分。作者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示了近代中国由于愚昧和落后而带来的一场不可避免的悲剧。作者有“道士塔”作题目,寓意深刻。这座道士塔既是民族耻辱的象征,又是近代中国文明衰弱的标志。它是曾经发生过的、我们必须正视的历史。

  第一部分记叙了外国冒险家疯狂地掠夺和俞劫数以万计的敦煌文物。作者的感情表面上是平静的,但平静中已涌动着无法遏目的悲愤。

  第二部分点出敦煌文物被毁被盗的原因之一:愚昧和无知。劈头就是一段议论,悲愤之情跃然纸上。接着叙述王道士破坏敦煌文物的罪恶行径,无奈中兼有揶揄。最后一个自然段,是作者悲痛之情的迸发,这是一种出于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的神圣之情。

  第三部分揭示了造成敦煌国宝大量流失的根本原因:旧中国的落后和腐败。作者用凿凿有据的事实告诉人们:我们必须正视这场中国近代史上的浩劫和悲剧,唯有正视历史,才能反思。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作者的悲愤、无奈之情。

  第四部分写这场悲剧的终结。历史已翻过新的一页。大量的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止是民族的屈辱,也给专家们研究华夏文明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是,中华民族毕竟站起来了,令人欣慰的是:敦煌的辉煌仍然在中国,敦煌学仍然在中国。比之前三部分,这一部分虽然简短,但作者的思想感情又是复杂的,压抑、悲痛和自豪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道士塔”作为民族文明的耻辱和衰败的象征虽然成为历史,但它足以警策每一个中国人:决不能重蹈覆辙。

  余秋雨《道士塔》赏析(三)

  敦煌莫高窟前面有一条党河,河的对岸有一片稀疏的塔林,那是僧人或道士的墓塔,其中一座比它身后的众多墓塔更高大,位置也最显著,外来的游客第一眼就不会错过。塔背后刻有墓志铭,近前一看,原来是敦煌文书的发现者王道士——王圆?的墓塔。现在王道士也有了不大不小的名气,因为他发现了敦煌文书,这一重大的发现后来轰动了世界。但他的名气更多来自于他将这些珍贵文书中的大部分而且是精品卖给了外国探险家,当然这是个恶名。

  王道士的墓志铭是弟子撰写的,因此多有溢美之词,但其中也不乏客观的记述。根据这篇墓志铭,王道士因为饥荒离开家乡湖北麻城流浪,一路上历经磨难,遂即有了出家的想法,在酒泉出家当了道士;随后他又流浪到了敦煌,在参观莫高窟后,感叹这里就是西方的极乐世界,于是修建了太清宫在此定居。此时的莫高窟已经荒废了700年,许多洞窟被流沙掩埋,建筑更是残破不堪。虽然是一名道士,但王道士对佛教同样热诚,他决定化缘募捐修复。在生命余下的30多年中,他将各个洞窟中的流沙清理、补葺,修复残破的塑像和壁画,改建了三层楼、古汉桥、五层佛楼等建筑,可以说,我们今天见到的莫高窟基本上就是王道士修复的面貌。修复莫高窟是王道士的毕生事业,为此总共花费了他20多万两白银。作为曾经一贫如洗的流浪汉,这些白银几乎都是依靠他的勤勉、热诚一点一滴募捐来的。我在这里之所以用“几乎”一词,是因为修复莫高窟的资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交易。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东坡突围 余秋雨相关介绍

2.余秋雨《千年一叹》读后感

3.余秋雨散文《南方的毁灭》

4.余秋雨爱情经典语录

5.余秋雨散文《贝壳未碎》

6.余秋雨作品《文化陌生人》

7.余秋雨作品《笛声何处》简介

8.余秋雨散文特点解析

9.余秋雨《戏剧需要激情》阅读练习及答案

推荐文章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8:07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3:47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0:39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余秋雨的作文2023-08-23 08:37:31

余秋雨笔下的人物鉴赏2023-08-16 23:17:29

行者无疆读后感三篇2023-08-23 01:43:19

余秋雨都江堰读后感2023-08-23 08:53:02

余秋雨的作文2023-08-23 08:37:31

余秋雨笔下的人物鉴赏2023-08-16 23:17:29

行者无疆读后感三篇2023-08-23 01:43:19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