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绍】
余秋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曾任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院长、荣誉院长,国际知名的学者和作家。其文化散文集,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的中国大陆最畅销书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台湾、香港等地也有很大影响。现任香港浸会大学人文奠基教授、香港凤凰卫视首席文化顾问、澳科大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作品简介】
《千年一叹》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图书,是余秋雨先生的力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一本日记。在千年之交的时候,余秋雨先生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队跋涉四万公里,这本书完全记录了四万公里行程中的经历。在书中作者以感伤、厚重而平实,却不失优美的语言,记录了伊斯兰文明、两河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等文明的衰落,并探讨了衰落的根本原因,在对比中又逐渐找到了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的原因。另有作品名、和作家笔名千年一叹。
【书评】
《千年一叹》提供给我们的是对于那些古老文明的直接肉眼观察——也许仅仅是走车观花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也许不如统计数字的客观和全面,但就其揭露一个文明,一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而言,有时也可以更为入木三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余秋雨先生的眼光还是挺深邃的。
我们早就知道,那些和中国同辈,或者比中国更古老的文明,都混得不好。但到底不好到什么程度,说实话,我们都不太知道。我们中国人关心和了解得多一些的,都是这几百年的热闹,即西方现代文明。余秋雨先生替我们去看了,告诉我们他看到了什么。他告诉我们的故事非常生动,我认为编是编不出来的。
只剩下麻木等死了
我从余秋雨先生的故事中看到的最清楚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那些古老文明都濒死了,它们绝无康复的希望,现在仅仅是躺在床上等死而已,留给后代儿孙的只是一个卑贱、凄惨、麻木(这倒不是一件坏事,麻木了就不痛苦了,既然没救了,麻木就比痛苦好)如虫豸般的生活。让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几段精彩的记述和评论。
“密密麻麻的人群的基本构成情况大概是:三成摆摊,一成乞讨,六成闲站着。让人感到拥挤的,首先是这六成闲站着的人,哪里出了点小事就往哪里涌,使人口的重量因运动而夯得更加密实;其次是摆摊的人,完全不讲秩序,就像一个书架倒地,猛一看增加了十倍的书。”
“不管哪种文明,等到黑压压的人赤着脚、光着身子奔涌过来,什么都不是了。”
但最可怕的还不是人多和赤贫,最可怕的是你完全看不到任何改变现状的意愿,看不到任何协同的有序,人们甚至不再抱怨了,不再骂街了,人们就把闲站着等死当作生活的必然。仅就这一点说,我们中国确实还没有到这个地步。这一个半世纪以来,我们的文明从高度辉煌跌到了近现代的惨状,但我们中国人还在奋斗,还在力图改变现状,至少还在骂,还在抱怨。余秋雨先生说:“对于贫困我并不孤陋寡闻,中国西北和西南最贫困的地区我也曾一再深入。但那种贫困,至少有辛勤的身影、奋斗的意图、管理的痕迹、救助的信号,但这一切在这里很难发现。因此,惊人的并不是贫困本身。”
我认为印度是没希望的。中国有些人很看好印度(如果是想鞭策中国自己,那意愿是好的),也有人说印度有两亿中产阶级等等。我不太相信印度有两亿中产阶级这种说法,如果真有,那恰恰说明情况更糟:你有两亿中产阶级,还解决不了身边的这些如此无法忍受的问题,那可真是病入膏肓了。当然,印度是个核大国,折腾起来还是够别人喝一壶的,但也仅此而已。印度还有个不错的软件业。可这救得了印度吗?软件业能救几个印度人?会写软件、英语好,移民到美国?这么多年移了还不到一百万,能移走五千万吗?不,这些都救不了印度。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也救不了印度。这也是个躺在床上等死的文明,什么也救不了它了。除了极少数几个人,自己能在西方国家当个有钱的贱民。其他那些古老文明也是大致如此。
可别以为我是在这里幸灾乐祸、沾沾自喜,不,恰恰相反,我是从印度文明和其他古老文明的濒死状况看到中国文明如果走到这一步的可怕。我们中国今天还没有到这一步,但这一步只是很小的一步,如果我们的文明不能迈出向前的一大步,那是很容易退后这一小步的。而只要退后这一小步,那就是一个绝不可逆的、万劫不复的地狱。那时,我们就只能祈求上苍赶紧让我们麻木了。在我们的文明还没有落入深渊之前,赶紧迈出向前的一大步吧!
独裁者的罪恶和美英的凶残
另外我想说说的是余秋雨先生在书中提到的伊拉克的状况。伊拉克的统治者显然是世界上最糟糕的统治者,这一点余秋雨先生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感受得到。在我看来这一点也是十分明显的:既不愿战,也不能战,又何不早降,免得本国生灵涂炭。可它偏不,就在那里耗着,自己却还在那里花天酒地。而它的人民居然也就允许它这么耗着,既不愤怒,也不抱怨,真是人贱不若草木啊!
另一方面,美国和英国的残酷令人发指。难道你们不知道你们“惩罚”的都是那些无辜的妇女和孩子吗?有能耐你们用巡航导弹把独裁者一弹毙了,为何把这么多无辜的妇女和孩子活活困死,却动不到独裁者的一根毫毛?人道在哪?良知在哪?怜悯在哪?从这里我更认识到了一个民族绝不能指望另一个民族的人道、良知和怜悯,只有自己救自己。只可惜我们的许多知识分子认识不到这一点,总是指望“文明的”西方人的人道、良知和怜悯。
关于文明的论述只能是为关于现实的思想做包装
《千年一叹》对于实况的记述十分有价值,但余秋雨先生对于文明兴衰的一些评论我却认为不具备太多的价值。按余秋雨先生说,其他古老文明都无一例外的衰落了,而中华文明还没有败亡,其原因在于其他文明往往搞军事远征,杀的昏天黑地,中华文明则是和平自守。但这里有个太明显、太让人挥之不去的反例,那就是西方的近现代文明。西方的近现代文明可没有少军事远征,它远征得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文明都厉害得多,到头来是把其他文明消灭了,把人家种族都灭绝了,并没有看到余秋雨先生说的那种“两败俱伤”,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我想,像文明这么大的东西,实际上是什么都有,很难下一个论断的。你要找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有的是;但别忘了,别人要找尚武有利、崇文不利的例子也有的是。中国文人总是找到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无非是他们自己不喜尚武,并非尚武真的'一定会断送一个文明。再举一例,余秋雨先生讲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认为原因在于佛教是一种智者的文明,难见容于周围的群氓,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出于余秋雨先生这样一个中国文人的自身处境、自身情感的结论。我记得曾读过一本英国人写的《印度佛教史》,那个英国人认为佛教在印度的败亡恰恰是在于它太缺乏尚武精神,因而在伊斯兰的武力面前,无法以它的教义组织起反抗,而印度教在这一点上比佛教强,因此印度人抛弃了佛教,而印度教却在印度生存了下来。还有另外一个例子是80年代的“三百年殖民地论”。据说中国要是当它个三百年殖民地就好了,就富了,就发达了,就自由了,就文明了。论者确实也能找到不少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大学生们,小知识分子们,一个个激动得咩咩乱叫,恨不能当场把时钟拨回去,去请三百年前的西洋人来中国殖民。然而,他们就没想想印第安人被灭了种的例子,也没想想余秋雨先生这一路所见所闻的例子。
所以,我认为,所谓文明的教训,往往是论者先定观点的产物。自己先把结论定了,然后找些历史上的例子去证明。由于文明往往有极为广阔的实践和空间尺度,对于任何先定的结论,这种例子都是永远找得到的。扯远古文明的教训,无非是为自己对于现实的观点做包装而已。对于远古文明的总结往往是扯淡,比较实在的是对于现状的描述和理解,这是我在80年代“文化热”以来,一直持有的一个观点。我对于余秋雨先生的这本书,也是这么看。当然,中国人非常喜欢总结“历史的教训”,审美趣味也是喜欢沉醉于远古,借古喻今是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手段,人们(包括我自己)不会弃置不用的,只是我们看别人用时,千万别被他们的“博大精深”蒙住。
推荐文章
黑龙江高考排名1849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8:07
江苏高考排名473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3:47
吉林高考排名2662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50:39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余秋雨的散文魅力2023-08-27 08:09:01
余光中海棠纹身原文品读2023-08-14 04:04:14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2023-08-11 01:50:44
余秋雨一生中最大的勇敢都来自母亲阅读答案2023-08-22 07:29:49
余秋雨的散文魅力2023-08-27 08:09:01
余光中海棠纹身原文品读2023-08-14 04:04:14
余秋雨的千年一叹2023-08-11 01:50:4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