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学实录以及反思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有关教学实录以及反思,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一、导入
师:人生的路啊,总是告别一程,再走一程。比方我们,告别了小学、初中,走进了高中。同学们,你是否还记得,当你跟同学、老师和你的母校分别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留恋
学生:依依不舍
……
老师:是啊,当时针终于转到了转身的那一刻,当包裹终于搭上了我们的肩头,那一刻,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分别!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离别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老师:同学们,当你读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学生:“康桥”是个怎样的地方?
学生:为什么“再”次离开康桥?第一次是怎么离开的?
学生:徐志摩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学生:诗人和“康桥”有怎样的关系?
老师:同学们很爱思考!咱们现在就来解决其中一部分问题,有的问题咱们赏读课文时解决。
显示投影:
投影1:剑桥大学图片
老师:康桥即现在的剑桥,诗人曾在此留学。
投影2:徐志摩像
投影3:徐志摩简介
找一学生读:
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临行时,诗人留给康桥一首诗——《康桥,再会吧》,以倾诉惜别之情。
1928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心潮澎湃,在归国途中,用饱蘸感情的笔墨写下了《再别康桥》。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时年35岁。
投影4:名人评价:
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 —— 朱自清
志摩走了,我们这个世界里被他带走了不少云彩。 ——胡适
三、通读诗歌,整体感知。
老师: 现在,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来自性灵最暖处的诗,一起聆听源自心底的灵魂音乐吧!
一读:学生自由朗读
二读:找一学生朗读
老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呢?(找学生评价该同学的朗读)
学生:她读得非常好!声音有起伏,节奏有快有慢。
学生:她读得很轻柔,非常有感情。
老师(走到刚才朗读同学的身边):同学们都说你读得好,老师也认为你读得很棒。你能否告诉我们你朗读时注意了什么?
学生:我认为这首诗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所以读得时候声音要轻柔一些。语速要慢一些,这样才能把诗人的深情读出来。
老师:你分析得非常好,这首诗表达的感情主要就是留恋与不舍。大家看,诗人的感情在诗歌里有起伏吗?你认为诗人情绪最高涨的是在哪一节?
学生:第五节,“寻梦”一节。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诗歌的情感脉络:
入”梦”前:对美景的喜爱与留恋
“梦”中:欢快与沉醉
出“梦”:情绪失落、沉默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注意停顿(节与节,句与句,字词之间),读出层次感;
在充分理解诗人情感的基础上,注意语速缓急得当、抑扬顿挫,读出整首诗里情感的起伏。
三读:全班齐读。
四、初步体味
(一)感受优美画面
老师:同学们,康桥的美表现在很多地方:古老典雅的欧式建筑群,浓厚的学术氛围、人文氛围,热闹的车水马龙等等,我们来看作者却重点写了康桥哪里的美?
学生:自然景物的美
老师:直接写康桥自然景物美的集中在哪几个小节?
学生:2、3、4节。
老师:作者重点选了哪些自然景物写在诗歌里呢?(让学生在课本上标志下来)
学生:云彩、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潭……
老师:依据诗歌内容,选择其中你所喜欢景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语言做画笔,把康桥优美的景物画下来。
学生:夕阳很大很红,静静地照着这一片景物,象给万物蒙上了一层金黄的光纱。清澈的康河,河里的鱼快乐地游来游去;岸边的一株碧柳,在夕阳的'晕染下,象一位美丽羞涩的新娘,让人看了,爱恋不舍。
老师点评:你的想象力很丰富。是啊,这么清澈的河里,怎么会没有鱼呢?这位同学的“绘画”,很是注意了光与影的处理。
学生:我的画是这样处理的——远处,夕阳斜照,整幅画以夕阳做背景。近处,有清澈的河,有娇媚如新娘的柳,轻风吹来,柳枝摆动着她那柔软的腰肢。还有一泓潭,在夕阳光照下,象是融了一潭的彩虹,闪闪烁烁,非常好看。
老师点评:多么让人陶醉的画面呀!这位同学不仅注意了远景和近景的搭配,而且画面还有动感。
全班齐读,一起感受诗歌里优美的画面。
(二)了解意象,品味语言
老师:刚才我们做了一回画家,现在我们再来做一回小小评论家。你认为2、3、4节里哪句诗或哪个词最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理由。或者也可以提出你不理解的诗句。
学生:老师,我不理解第四节的那句“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老师:你很有眼光嘛!是呀,这可是个反常句,是清泉,却说“不是清泉”;不是虹,却说“是天上虹”,同学们,你怎么理解呢?
学生:潭水清澈,在夕阳金黄光线的映照下,光亮闪烁,所以看起来象虹。
学生:这是个比喻句,诗人通过比喻来表达潭水的美。
老师点拨:大家看下面,还提到了“彩虹”,怎么说来着?
学生: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老师:你认为这里的“彩虹似的梦”该怎样理解呢?诗人到异国去求学,青春激扬的诗人,会有怎样的“梦”呢?
学生:这里的梦应该是指诗人留学时期的美好生活。
学生:诗人的抱负和理想。
学生:在康桥的一切美好的回忆。
老师:所以,我们来看,诗人在这里看潭,是带着自己感情的眼光去看的,正如第二节里诗人看柳一样,那不是柳,那是什么?
学生:新娘!
老师:对呀!诗人对康桥的一草一木总是别样的深情。诗人对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结呢?
投影
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样蜜甜的机会了……
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徐志摩
师:康桥,是给予诗人智慧和自由情怀的地方,是诗人获取青春生命乳汁的地方啊!同学们,当诗人带着感情,情绪去看景物,景物也就浸染上了诗人的情绪色彩,这样的景物在诗歌里,也就有了另一个名字——“意象”。(板书)当我们读到诗歌里出现的意象时,一定要留心它所承载的情感!比如:
投影: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学生齐读两句屏幕上的诗句。
老师:此所谓“情因景而生,景因情更美”! 比如你儿时的玩具,即使破旧了,你也会非常珍惜,那不是玩具,那是?
学生:那是童年的快乐。
学生:那是幸福美好的童年。
老师:当你身上穿着妈妈为你亲手织的毛衣,总是感到那么温暖,那不是毛衣,那是?
学生:那是妈妈的爱!
学生:那是妈妈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老师:齐读2、3、4节,体味诗歌的意象之美。
师:作者在这样美好的“梦”里漫溯,是怎样的心情呢?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的情绪?
生:“放歌”。
师:能否把“放歌”换成“唱歌”?
学生:不能。“放歌”有“纵情高歌”的意思,但“唱歌”则没有这个意思。
学生:“放歌”能看出诗人身心愉悦,很陶醉,很纵情恣意的快乐!
老师:怎么读“放歌”呢?怎么把这种陶醉快乐表达出来呢?
找2名同学读这两句
老师:语气轻快、上扬,语速稍快,饱蘸感情,情绪激昂;
动作可以帮助人们来表达感情,读“放歌”时加什么动作好呢?
(学生很兴奋)边读边加动作。
学生齐读本节
老师:我来读一下这一节,大家看我是怎么处理“放歌”的重音的。
师读,重音轻读法。(学生鼓掌)
让学生比较两种读法,“放歌”二字可以重读,也可以轻读,都能把音节突出出来,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酣畅淋漓表达放歌心情的读法即可。
五、深化主题
老师:诗人“放歌”了吗?
学生:没有,“但我不能放歌”
老师:为什么“不能放歌”?齐读第5小节。
学生:诗人不想打破母校的宁静,想悄悄地离开。
学生:诗人从梦里回到现实,有些感伤,想默默地离开。
老师提示:
“此时无声胜有声”。无言是最伤感最眷恋的离别。
投影: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雨霖铃》(柳永)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苏轼)
此时,任何音乐都不能表达诗人的眷恋,悄悄是作者心中最美的音乐。
同学们,理解了此处的沉默,开头结尾“轻轻的”“悄悄的”,我们是否就可以读懂了呢?
学生自由朗读开头结尾
老师:同学们,这是一个情的世界啊,这是一首爱的歌。当诗人心头荡漾着新娘的倩影,当诗人在刻骨铭心的回忆中漫溯,当诗人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诗人满怀的深情啊,就流淌成了这首心底的灵魂音乐。下面,请同学们合上课本,让小提琴的旋律,悠扬着我们的思绪,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徐志摩那纯美的“康桥”世界吧。
(播放小提琴曲)老师诵读。(学生鼓掌)
下课。
【点评】
范佳华老师执教的《再别康桥》是一节朴实而又灵动的语文课。课堂的组织流程从整体感知到品味鉴赏再到主题探究,环节清晰,取舍有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现了诗歌教学的根本:理解意象、把握情感、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它没有时下公开课常见的作秀表演和追求热闹的情景,而是认认真真地按照语文教学的规律来教学,上出了语文的本色,朴素、平实。作者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对问题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理解文本、把握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了巧妙的“对接”和融合,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生态。
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和发扬的。
一、借助意象把握情感,依据诗歌文本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诗歌鉴赏教学存在很多误区:或是“以读代赏”,浅薄处理;或是“以练代赏”,功利至上;或是把诗歌当成小说或政治课来上,没有把诗歌当诗歌讲,学生们不能从中体会到文学的美感,也体会不到到语言的艺术。这一方面显现出教师对中学诗歌鉴赏教学应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对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片面化,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教师自身诗歌教学方面的专业缺失,对诗歌文体特点把握不准和文本解读能力的缺失。
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情感和意象是鉴赏诗歌的主要方法。意象是经过诗人精心选择为表达诗人心中的情感服务的,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分析诗中意象入手,方能深入而全面(其他如知人论世、形式技巧等也大多围绕意象与情感展开)。
范老师的这节课,将把握意象和意象特点作为切入文本的重点,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别康桥》中的意象如“云彩”“金柳”“新娘”“波光”“水草”“星辉”“夏虫”“笙箫”等,意蕴丰富,内含感情,值得我们认真地去揣摩。课堂实录中所展示的对“新娘”“虹”“梦”等意象的把握分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上出了诗歌的味道。
二、注重诵读和诵读指导
诵读是使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体味语言的途径,也是读者与文本情感交融的途径,特别是对于音乐性较强的诗歌。通过诵读,可以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的陶冶和审美的愉悦。范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反复诵读”既是她设定的教学目标,也是引导学生感知诗歌、体味诗情、欣赏诗歌美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整体感知阶段还是升华探究阶段,朗读、诵读就达十几次之多。可以说“读”是这节课的一个很大的亮点。
更为可贵的是,诵读不是平面的读,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或为感知,或为体会,或为揣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尽量通过读来体现,课堂随着读而推进。在此基础上,范老师还注重诵读的指导,除了常规的读准字音、停顿、层次的要求之外,更上升到了审美的层面,如对“荡漾”和“放歌”两处的诵读指导(“重音轻读),启动了学生把握诗的情感表达的钥匙,增加了相关的审美体验。在诵读的方法上,有自由读、展示读、齐读、带着动作读、配乐读、师范读、背诵等,整堂课书声琅琅,诗意荡漾,充分体现出了语文的味道。
三、重视语言教学
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来揣摩语言背后的情思和意蕴,引导学生体会“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内在“美丽”,体现语言(言语)教学的本质,这是语文的“专责”。真正的语文课不是教“写了什么”,而是教“怎么写的”,有什么文化意蕴?为什么要用这个词不用那个词?为什么要用这句话不用那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表达而不那样表达?范老师的课堂牢牢把握了语言教学,是真正的语文课。比如,她用“换词”法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和情感:能否把“放歌”换成“唱歌”?再如:能否把“新娘”换成“少女”?其实,《再别康桥》中值得品味的语言远不止这一处,如:“招摇”与“飘摇”、“招手”与“挥一挥衣袖”等。
四、课堂达到了预设和生成的良好统一
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是教师规划教学的重要前提,问题预设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展开,影响着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问题预设检验着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也检验着教师的教学理念。范老师在这节课中预设的几个问题,既紧紧围绕诗歌特点,又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引导学生去读书,如:作者重点选取了那些景物(意象),这些景物(意象)的特点是什么,组成了怎样的画面?
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范老师这节课中,生成的环节依然精彩。如有的学生提出对“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句不理解时,教师巧妙地引入“正如我们穿着妈妈亲手为我们编织的毛衣,当我们去看毛衣时,那不是毛衣,那是妈妈的爱和牵挂……”通过唤醒学生对母爱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不仅理解了这个反常句子的含义,还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了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连通了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的心灵的“对话”。
当然,这节课也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对诗歌的首尾回环结构的了解、对“云彩”这一意象的了解等都是学习这一课不应回避的,虽然事实上老师可以有所取舍。另外,这节课引用了一些古典诗歌来说明意象和主题,丰富了课堂的内涵。如果再点得透一点,可能会更好,如:徐志摩所选意象与古典诗歌意象的比较,“送别”主题如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与本诗的情意相通等。
推荐文章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33:56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30:34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徐志摩 再别康桥有感2023-08-21 07:41:55
徐志摩的诗诗诗选2023-08-19 11:53:37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2023-08-15 23:02:03
徐志摩的诗集锦2023-08-10 16:12:13
徐志摩 再别康桥有感2023-08-21 07:41:55
徐志摩的诗诗诗选2023-08-19 11:53:37
再别康桥教学简案2023-08-15 23:02:03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