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时间:2023-08-23 08:57:54 文/张东东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梅光羲居士《心经》浅译

  《心经》可以指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佛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著作,因其字数最少、含义最深、传奇最多、影响最大,所以古往今来无数艺术家都倾注极大精力和虔诚之心,把《心经》创作成为异彩纷呈的艺术品。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观自在者,是菩萨之名。

  般若波罗密多者,乃法门之名也。

  般若波罗密多是梵语,若直译之,般若此云智慧也。

  波罗密多者,此云到彼岸。盖以众生迷而不觉,日在苦趣者,谓之为此岸。诸佛依智慧,以修行、觉悟正道、离脱苦趣者,名为彼岸也。

  深即深浅之深,行即修行也。

  照见五蕴皆空者,五蕴者,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为五蕴。

  色蕴者,一切万物,凡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觉,以及意之所思想者,皆色蕴也。

  受蕴者,能领纳一切苦境乐境及不苦不乐境者是也。

  想蕴者,即种种思想是也。

  行蕴者,念念迁流者是也。

  识蕴者,能了别者是也。例如耳之闻声,初时只闻其铿然之声,乃即了别是声,是为耳识。用时流入意地,又了别而知其为钟声,是为意识。此能了别者,即名为识也。

  此了别之念又连续不断,即名此为行。

  又闻可爱之声,则身心快乐。闻可恶之声,则身心烦恼者,则是受蕴而已。

  又识有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之别,此只就五六易晓者浅释之耳。实则七八都被赅摄。凡此五蕴,一切皆空。

  凡夫不明般若道理,妄想执著,以为实有。菩萨以深般若照之,见其当体全空也。

  【度一切苦厄。】

  不知般若道理,妄想五蕴是实,故造业受苦。

  既明般若道理,便无妄念。无妄念故,便不造业。既不造业,自不受苦。此所以能度一切苦厄也。

  【舍利子。】

  此佛弟子之名也。此人智慧第一。观自在菩萨因其为众请问,故特呼其名而告之云。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此乃说明五蕴皆空之理由也。

  问曰,一切众生,今皆确见色等五蕴都是实有,何得言菩萨见空耶。

  答曰:众生所执著之色蕴,本来空无也。

  众生所见有者,譬如有眼病者,忽于空中见种种亭台楼阁,以及种种草木鸟兽,虽是明明看见,然其本体本来无有,不过但是眼花所妄现耳。

  现在吾人耳目所遇,身心所接,一切万事万物,皆是如此。虽是宛然现有,究其本体,莫不全空,皆是一切妄心之所妄现,犹如梦境。既皆妄想所现,是故其体全空。是故应知此色与空,一而无二也。

  色空不二,是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空既不异,是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

  故知此色本来自空,非是菩萨强观使空也。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受也者,领纳苦乐等境之谓也。

  然过去之受,已销归于无有。例如昔年旧事,今日回首已渺如云烟,乐固不可复得,苦亦不可复得矣。举凡喜怒哀乐,毁誉恩仇,事遇境迁,都如梦境,此过去之受空也。

  未来之受者,事尚未来,自无所有。例如明日天气,或雨或晴,晴有热受,雨有凉受,事尚未至,今焉能觉,此未来之受空也。

  现在之受,虽是有喜可喜,有忧可忧,然人生犹驹过际,俯仰之间,便成往事。细为剖析,岂唯转瞬经年,转瞬经月,深思谛观,刹那刹那,曾无暂停,停者既无,在云何有,此现在之受空也。

  想谓思想,行谓迁流,识谓了别,此三者亦莫不过去已灭,未来未至,现在不住,三世皆不可得,但凡夫妄见,妄以为有耳。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五蕴若不空者,则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今此五蕴全空,无有一法可得,更何有于生灭垢净增减也哉。

  生灭等云者,全是众生妄识计度耳。譬如有眼病者,忽于灯光见有圆影,五色重迭,或生或灭,或垢或净,或增或减。然自无病者观之,实一无所有也。既一无所有,更有何生灭垢净增减之足云哉。一切众生妄念之病亦复如是。于无生无灭之中,妄见妄念,种种生灭,炽然而兴。

  大智之士,知其当体全空,如梦如幻。是故得亦梦之得耳。失亦梦中之失耳。富贵亦梦中之富贵,贫贱也梦中之贫贱。去来进止,行住坐卧,无非梦中。何喜怒哀乐毁誉恩仇之可言哉。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此接上文言之,谓本无五蕴也。

  【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此十二者,名为十二入,亦即是五蕴也。惟就众生根器,改换言之耳。

  所谓眼者,即人身之眼,此为人所共知。耳鼻舌身亦复如是。所谓意者,即受想行识四蕴是也。

  所谓色声香味触者,即眼耳鼻舌身所对之外尘是也。在眼根所对者名色,又名色尘。在耳名声,又名声尘。在鼻名香,又名香尘。在舌名味,又名味尘。在身名触,又名触尘。

  凡此五尘,乃与五根相对者也。法尘则是与意根相对者也。今且就易知者言之,即色声香味触五尘所谢落之影子是也。例如去年曾与一友人分别,今日颇念此友人。此时心中所念之友人,盖即法尘是也。何以故,因即是去年所留之影子故。又如今日预定欲于明日启程遄返故乡耶,此时心中所思之故乡,亦即是法尘。何以故,因即是往时所曾住过故乡,留有影子在心中故也。既使心中想一生平所未闻未见之事,或未闻未见之地,然细为分析之,亦无非各方面之归影耳。

  以上十二种名目,除意根之外,凡有十一种。此十一种者,皆即上文五蕴中之色蕴也。上文将此十一种合为一名,此处则将上文之一名,演为十一名也。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此即十八界也。略言之,则云乃至意识界也。若详言之,则应云无眼界,无耳界,无鼻界,无舌界,无身界,无意界,无色界,无声界,无香界,无味界,无触界,无法界,无眼识界,无耳识界,无鼻识界,无舌识界,无身识界,无意识界也。

  眼耳鼻舌身意谓之六根。色声香味触法,谓之六尘。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谓之六识。共为十八,故谓之十八界也。

  眼耳鼻舌身五根,上文已明。

  意根者,即上文十二入中之意也。今则演之为意根,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之七种名也。

  所谓眼识者,谓依于眼根,而能了别色尘。此能了别色尘者,即眼识也。

  耳识者,谓依于耳根,而能了别声尘。此能了别声尘者,即耳识也。

  鼻识者,谓依于鼻根,而能了别香尘。此能了别香尘者,即鼻识也。

  舌识者,谓依于舌根,而能了别味尘。此能了别味尘者,即舌识也。

  身识者,谓依于身根,而能了别触尘。此能了别触尘者,即身识也。

  意识者,谓依于意根,而能了别法尘。此能了别法尘者,即意识也。

  上来所说之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皆是就妄念所现之妄境,方便言之,假立此种种名字耳。

  实则一切皆是妄念所现,一切皆如空花。花虽宛然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既全空,更有何五蕴十二入十八界之可言哉,皆梦境耳,皆假名耳。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上所言者,五蕴十二入十八界,皆名为凡夫法。今此所言,直至下文之无智亦无得为止,则皆圣人法也。

  此假名为十二因缘,亦名十二支。即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者是也。

  一曰无明者,谓违背道理,妄有执着也。

  二曰行者,谓因有妄执,造作诸业也。

  此二支乃过去世所作之因也。

  三曰识者,谓因既有前之二支,遂有脱胎之识。盖过去世中,幻形方谢,神识即驰,复讬母胎也。

  四曰名色者,从脱胎后,复具受想行识等名,及形质之色也。

  五曰六入者,既有名色,胎中遂具六根,遂有入尘之用也。

  六曰触者,既有六入,出胎便与六尘相接触也。

  七曰受者,既有接触,便有苦乐等之领受也。

  此五支乃现在所受之果也。

  八曰爱者,心既领受,便贪爱种种美妙事物也。

  九曰取者,谓对于所爱之境贪求不息,而生取着心也。

  十曰有者,谓因有爱有取,遂造种种之因,将来必有种种之报,故曰有也。

  此三支乃现在所作之因也。

  十一曰生者,即造种种之因,则来生复于四生六道之中受生也。

  十二曰老死等者,谓既已有生,则自必有老死等事,具足忧悲苦恼矣。此二支乃来世当受之果也。

  此十二因缘,众生迷而不悟,是以三世轮回,无有休息。

  缘觉乘人,观此道理,依之而修,遂得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于是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灭。此十二因缘无论何处,只需一处灭,则一切皆灭矣。譬如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等等是也。此缘觉修行之法门也。

  若在大乘菩萨,则知一切皆是梦幻。举凡十二因缘,一切名目,一切境界,举体全空,一无所有。故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也。

  【无苦集灭道。】

  苦集灭道,名为四谛。

  苦者,即世间一切苦事也。

  若就人道言之,约举之有八苦。八苦者,一曰生苦,二若老苦,三曰病苦,四曰死苦,五曰爱离别苦,六曰怨憎会苦,七曰求不得苦,八曰五阴盛苦。

  所谓生苦者,有五种。

  一者受胎,谓识讬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者种子,谓识讬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臓之下,热臓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软,如被物刺。

  五者种类,谓人品有富贵贫贱,相貌有残缺好丑。

  是五者,皆生苦也。

  老苦者,有二种。

  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赢少,动止不安。

  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

  是二种者,皆老苦也。

  病苦者有二种。

  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若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

  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

  是二种者,皆病苦也。

  死苦者,有二种。

  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

  是二种者,皆死苦也。

  爱别离苦者,谓常所亲爱之人,远离分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也。

  怨憎会苦者,谓常所冤仇憎恨之人,本欲远之,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也。

  求不得苦者,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也。

  五阴盛苦者,五阴者,即五蕴。谓五蕴炽盛,众苦聚集,故名苦也。

  此外五道众生,亦皆有种种苦事。

  集者,即谓一切可以招引苦果之种种恶因是也。

  灭者,谓一切苦恼永灭也。

  道者,谓一切圣道,修之即能灭除苦恼者是也。

  声闻乘人,厌一切苦事,断一切苦因,欣羡烦恼灭尽之可乐,修一切道行以求之,此皆声闻乘人所观之境。

  大乘菩萨则照了此境,当体全空,故皆云无也。

  【无智亦无得。】

  智者,即能观能照之智。得者,即所观所照之理也。

  非但无前诸法,即此能观能照之智,亦复全空。

  非但能观能照之智全空,即此所观所照之理,亦不可得。

  故云无智亦无得也。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一切万法,既当体全空,大乘菩萨依此修行,初用功时,则依此道理,念念观照一切万事万物,知其当体无有,如幻如化如梦。虽是宛然现有,而体长自空。

  久久观照,熏习纯熟,便能对境无心,妄念不起。

  妄念不起,则自心无挂碍。

  心无挂碍,则自无有恐怖。

  无有恐怖,则颠倒梦想自然远离。

  妄想都尽,一念不生,是名究竟涅槃矣。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非但菩萨依此而修,即三世诸佛,亦莫不皆依此般若而得最高无上之正觉。

  由此而观,故知般若之法,能趋生死烦恼之魔,能破生死长夜之暗。一切法门,无有高于此者。般若为一切法门之母。依此能生一切无量功德。其他之法门,再无有能与此相等者。故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也。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佛法有显说密说之两法,上文所说者,皆显说般若也。此段之咒,则密说般若也。

  佛之密咒,不可强为意解,但宜依法诵持。其收功之速,有不可思议者也。

推荐文章

广西高考排名831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5:15

内蒙古高考排名117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41:13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33:56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30:34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心经的人生智慧:无上法门2023-08-13 05:39:3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释经题2023-08-10 20:13:17

心经:心经与玄奘法师的传奇因缘2023-08-22 05:35:38

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体现的人生境界论2023-08-18 00:21:37

心经的人生智慧:无上法门2023-08-13 05:39:33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句解 释经题2023-08-10 20:13:17

心经:心经与玄奘法师的传奇因缘2023-08-22 05:35:38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