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讲解鉴赏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成名之作。他虽然只存下六首诗,但是王之涣这六首诗中间,有两首诗都非常有名。《登鹳雀楼》就是他传世的六篇作品中间,最有名的两首之一。
这首诗原名竟然是《登楼》?
这首诗是一首五绝,只有二十个字。我们先看一下诗题:《登鹳雀楼》,如果把“鹳雀”去掉,它就是“登楼”,而其实这个诗的原名就叫《登楼》。“鹳雀”两个字是宋人后来把它加上去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鹳雀”,是鸟雀的“雀”,其实还有一种版本是喜鹊的“鹊”。鹳雀楼在今天山西永济县,这个楼已经没有了——元代初年毁于战火。其实这个楼的修建,是南北朝的北周时期修建的。当时修建它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军事筑楼,历经隋唐与宋到元代初年在战火中间被毁掉了,一共存在了大约七百多年的时间。鹳雀楼虽然是一个军事筑楼,但是后来它的军事功能淡化了,却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人写登鹳雀楼的诗,其中写得最好的就是王之涣的这一首。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一首的四句,二十个字,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何它会这么有名。我们先看首句:“白日依山尽”,这个首句,它写了两个意象:一个是“白日”,即落日,“依山尽”是一轮落日傍着远处的山冉冉下沉,一直到最后全部沉落在地平线下面,这是写落日的晚景。这是首句。王之涣写诗、写景有一个特点,他所写的景都是大手笔的景。换句话说,王之涣写的这个景色是非常开阔的,他不是写那种局部的小景,比如写一个虾,写一朵花,写一片草。王之涣的景色描写非常好。这种写法也非常适合他作为一个边塞诗人,写那个边塞景色的时候所用的习惯,这是首句。
次句“黄河入海流”,鹳雀楼有一个特点,它的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它的下面是滚滚而去的黄河水。所以,可以看到黄河,但是至于入海,那肯定是看不到的。在山西——咱们且不说永济——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如何能看到黄河入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句跟次句的两句写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了。首句的“白日依山尽”是实景,次句的“黄河入海流”是虚景,这个景色的描写是虚实结合来写的。“入海”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而“白日依山”是所见之景,一实一虚、虚实结合,但是虚实结合仅仅是它的局部特色。并不是全诗的特色,仅就写景而言这两句是很有特色的,一实一虚。
后两句名气更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穷”字是我们理解这首诗非常关键的一个字。这里要区分“穷”的古义和今义:“穷”的今义是没钱,但是“穷”的古义不是没钱的意思,“穷”的古义是尽,我们今天说的“穷”,古人不用“穷”表达,而用“贫”,古人的“贫”相当于今天的“穷”,古人的“穷”相当于今天的“尽”。所以“欲穷千里目”就是想让我们的眼看得更远,能够看到千里之遥的地方,那就需要在鹳雀楼上再登一层。鹳雀楼一共三层,我们根据最后一句来看,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原本所处的大概是比较低的楼层。他觉得想要看得更远,那么就需要登得更高,你才能看得更远。因而才有了后两句——非常有名的哲理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将全诗的格调大大提升了。这首诗之所以有名,其实并不在前两句的写景,这首诗的名气,完全在于后两句的说理。所以我们今天去欣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实最重要的应当看到这首诗它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从《诗经》开始就有了哲理诗,但中国古代的哲理诗并不是很发达。我们在哲学思辨方面和西方的一些民族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虽然我们的先秦诸子中,有一些思想家,他的思辨能力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就诗歌中的哲理诗而言,整个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哲理诗的成就不高。而这首诗应当是中国古代哲理诗中非常有名的一首。但依我个人而言,它仍然不是中国哲理诗中最高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哲理诗大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篇并不讲哲理的,但是它其中有一句两句讲的是哲理,这样的诗也叫哲理诗。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很有名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整个这首诗并不是讲哲理的,但后两句讲了哲理,这是中国哲理诗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就是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这个诗就是一首比较完整的哲理诗了。它前面两句写景,后面两句说理,写景是为说理服务的,全诗的重心不在写景,重在说理,这是中国哲理诗的第二个境界。最高的一个境界、最好的一个境界不是这种形式,而是通篇看起来没有说理,实际上是在说理。比如王昌龄的《闺怨》诗,它表面上看起来是写一个闺中少妇的怨情,但实际上是一首非常高明的哲理诗。他讲的是目标和过程的关系问题。这首诗还只直接把哲理说出来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在王昌龄的《闺怨》中,全诗没有一句说理,但是全诗就把过程跟目标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那才是真正的最高层次的哲理诗。所以谈到这里,实际上我们从诗的内容分析讲到了这首诗的特点。
我觉得这首诗它其中最好的一点就是写景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它前面的两句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大手笔、大写意的手法写了一个阔大的边塞景、写了一个非常辽阔的一个画面,如果这个镜头今天用摄影来拍的话,它一定要用广角镜头才能把这么一个宏大的画面收入自己的镜头之中。但这两句并不是诗人的主旨所在、并不是诗人落笔的重心里所在,诗人的重心在后两句的说理,他明讲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这才是这首诗要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道理。
这是作者王之涣在坎坷的人生中悟出来的一个人生道理,他将其写到了诗中,成就了这一首边塞诗。因为边塞诗写景、抒情的比比皆是,用边塞诗来说理,而且把景色和哲理能够融合得这么巧妙、能够融合得这么样没有缝隙——完全是无缝对接,这是非常罕见的。这就是王之涣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但是我们在理解上,还应当再加深一步。从表面上看他讲登高方能望远,但是他隐含了另一层意思:只有登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这层意思我们要简单说两句。第一层是为第二层做铺垫的,第一层说你只有登高,你才能望远,第二层说你登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这个更高就是一个平台。如果你站在全局的平台上,如果你站在国家层面的平台上,如果你站在世界格局的层面上,如果你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大趋势的层面上去看问题,那么你会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当你处理眼前的问题的时候,你才会处理得更符合全局,所以这首诗的价值恰恰就在它的说理部分。
这首诗的作者到底是谁?
最后一点,我想谈谈这首诗的作者。这首诗的作者其实是个大问题。关于这首诗的作者问题,并不是我们的教材出了问题。而是记录这首诗的许多文献在记录中出了问题。这首诗的作者,我们一开始就讲了,我们今天欣赏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明确地说明它的作者是王之涣。然而其实这个作者王之涣,是很有问题的一个事情。我举一部书为例——这部书现在尚有流传——这部书叫《国秀集》。这个《国秀集》中收录了这首诗,但是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本子有两点不同:第一,它的末句不是“更上一层楼”,而是“更上一重楼”,“一层”和“一重”是一个区别。第二,它的作者不是王之涣,是朱斌。即是说唐玄宗天宝三年大学士芮挺章编《国秀集》的时候,明确地记载它的作者是朱斌,那就带来一个问题,究竟它的作者是朱斌还是王之涣。而芮挺章编的《国秀集》是唐人编的唐诗集,也就是当代人编的当代诗歌集,所以按照一般的常理来说,可靠性比较强。之后宋人做了大量的唐诗整理工作,这里我们举两条文献来谈一下。一是宋代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光,他写有一部书叫《温公续诗话》。其中记录了“白日依山尽”这首诗,而且说明了它的作者是王之美,这出现了第三个作者。第二个我们需要知道的文献,是宋代一个著名的文人科学家沈括所写的《梦溪笔谈》。他在《梦溪笔谈》中,他提到了这首诗,还说这首诗的作者叫王文涣。王文涣跟王之涣就有点意思了,我估计大概用毛笔去写“文”和“之”的时候,可能由于写作和传抄过程中会出现一点错误,王文涣和王之涣还比较接近。
另外,宋人又一个出问题的地方,是在宋太宗时期编的三大书中:第一部是《文苑英华》,第二部就是《太平广记》,还有第三部书是《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和这篇作品无观。和这篇作品有关的是《文苑英华》,在《文苑英华》记录这首诗的时候,明确地记录“白日依山尽”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可见,把这首诗的作者定为王之涣的始作俑者是宋人编的《文苑英华》。《国秀集》的编纂是天宝三年,到《文苑英华》的编纂年限中间相差了四百多年。对于我们来说,是相信当代的唐人,还是相信四百六十年后的宋人?毫无疑问,我们应当相信《国秀集》的唐人。
而造成我们今天认为《登鹳雀楼》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其实影响最大的是清人。清人沈德潜编的《唐诗别裁集》定这个“白日依山尽”这首诗是王之涣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另一个是流传更广的一个清人名为孙洙所编的一部《唐诗三百首》,它里面把《登鹳雀楼》的作者也定为王之涣。由于有《唐诗别裁集》,又有《唐诗三百首》都说是唐代的王之涣,所以这首诗就名正言顺地归入了王之涣的名下了。
现在我们可以比较负责任地说,《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这首名作不是王之涣的,它的作者应当是朱斌。可惜朱斌在那个时代去世太早,尚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法,朱斌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他的作品被王之涣冒名顶替了许多年,它成就了王之涣却毁掉了朱斌。到今天,我们应当为朱斌正名,这样王之涣仍然不失为一个伟大的边塞诗人,同时我们也应当给朱斌一席之地。
推荐文章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33:56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30:34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2:43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19:32
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介绍2023-08-10 15:25:59
关于王之涣的边塞诗2023-08-17 19:57:20
凉州词王之涣写的古诗2023-08-16 17:53:34
在唐朝诗人王之涣2023-08-12 12:56:50
诗人王之涣及其代表作介绍2023-08-10 15:25:59
关于王之涣的边塞诗2023-08-17 19:57:20
凉州词王之涣写的古诗2023-08-16 17:53:3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