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安乐居》中的文化意蕴
汪曾祺《安乐居》主要写的是什么?《安乐居》中的文化意蕴是什么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挨着安乐林。”这句话中存在着两个空间地点,一个是安乐居,一个是安乐林。空间感知中包括三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很显然这句话中体现的是视觉,看到的东西。这两个空间又有着对立的关系,小饭馆是封闭起来的空间。可看作是内部的空间,它可以是一个幽闭之所,而安乐林是一片小林子,是敞开的,开放的。可以看作一种外部的空间,象征自由,它们作为空间都是静态空间,是一个行动的地点,之后事件就在这空间内发生。这两个空间是挨着的,是相邻的。那么,是谁在看呢,应该是一种视觉行为。叙述人处于回顾中的“看”,一开始就进入回忆,而且在回顾中首先想到的是整体的空间结构,表现出了整体性,安乐林似乎与安乐居合成为一个整体。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那么小饭馆为何会挨着一片树林呢,可见这个小饭馆并不挨着市中心,不处在繁华地带,而可能在郊区,比较偏僻的地方,在这偏僻的地方有小饭馆,带有悠闲之意,小林子本身就带有远离城市的喧嚣、嘈杂,而在这里能够体会到些许宁静、舒心的感觉,似乎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过着世外桃源、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这种回忆是过去一个视觉行为。但是作为一个行为,却又置于回忆的现在,将主要的空间地点放在首句提出,那么之后的回忆中的前后连置的故事或者成分就可以进入,可以直接言说,回忆本来应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点,但在首句中并没有提到时间,时间属于缺失状态,空间的提出表明了之后的事件发生的地点,并且与题目有所照应,开头点题。用安乐居来命名,似乎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作者采用的是讲述的方式,在第一句中,采用的是非艺术的讲述,而不是显示,安乐的意思应是舒心,悠闲,舒适的意思,可以形容生活状态,也可形容人的心情、心境,在这里连续重复了两个安乐,加强了这种世外桃源的效果,使读者受到很强的冲击效果。安乐居是一家小饭馆,这又与消费文化联系起来,之后具体写到了这些消费符码。这与现在,后现代或物质时代,所有一切都商品化,有很强烈的对比,日常生活的意义已在于其消费性和个体欲望的满足性,在现代社会,对商品物质方面的需求,已不是人们消费的目的和动机了。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社会价值判断的标准从实体转为符号,而人们也开始了符号性的消费,于此相比,反衬出了安乐居的闲适、恬淡的生活,人们没有追求太多精神上的消费,没有涉及复杂的社会人生。
“当中种了两棵丁香花,一颗白丁香,一棵紫丁香,这就是仅有的观察植物了。”丁香,花色淡雅、芳香,与杨树搭配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带有乡土感、风俗画的感觉,有树有花颜色丰富,也算是个小公园了。这句的写法与鲁迅的《秋夜》第一句很相似,“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表达出来的较多的是忧郁的寂寞的感情,而本文作者表达出的更多的是一种悠游闲适的生活,生活的乐趣融入其中,而且在这里也用到了颜色的修饰,增强了色彩感。后面写的是人物行为活动,他们在安乐林中挂鸟,来这里聊天,这么小的一个林子成了他们悠闲谈天的地方,突出了这里的意境美,从植物到动物,这段描写的是自然中的事物,更加显示出了世外桃源的感觉,这块地方不需要太大,人们很容易满足,现在随着物质商品化,经济市场化,像这样一块宝地已不再存在了,作者在写的时候,可能也含着淡淡的忧郁,文章要写的是安乐居,但在开头描写的是安乐林,在文章开始前插入一段风景描写,作为背景来阐释,给全文也奠定了一个悠闲自在的抒情基调。
叙述者是喜爱安乐林的,而这样一个小林子,却有那么大的名声。引导着周围的环境,可见它确实有一定的历史,有一定的地位。并且在人们心目中也是很重要的。也许这一片简单的小林子并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一个环境或一个场所。它更多的是带有象征符码的意义,象征着人们精神的家园,精神的栖息地。而林子的小与名声的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它小,但是人们却是离不开它。
“安乐居已经没有了。房子翻盖过了。现在那儿是一个什么贸易中心。”叙述者的回忆已经结束,回到了当下,充满无限的感伤。其实在文本后半部分那三个闯入者的到来就已经预示着商品文化的侵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碰撞。“房子翻盖过了。”这表示着对传统文化传统气息的一种解构,传统文明面临着解体。贸易中心代表着商品的物质文化,后现代终于取代了传统,商品文化占据了一切,人们悠然闲适的栖身之地没有了,这也意味着过去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也结束了,这是何等的凄凉悲痛,叙述者却通过平淡的笔调将其平静的描述出来,更加剧了悲凉之感,安乐居已经没有了,而安乐林却没有提到。那么安乐林会发生变化吗,这里是一个缺失,让人们去想象、猜测,也是留给我们一片净土,让我们去思考对精神家园的安置。在第一段提到安乐居出现,在最后一段安乐居消失,首尾呼应。再看题目安乐居,隐含着对消失自身的思考,安乐居或许只是一个向往,一个精神家园,使心灵得到安宁、和谐,而如今安乐居不在了,喧嚣的一切都充斥着生活,现在生活或许满足了,物质生活提高了,但心灵再难回到悠然的生活中去,也许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吧。安乐居不只是真实的安乐居,同时也是每个人心灵的安乐居,精神的栖息地。
拓展:
汪曾祺简介
汪曾祺(1920——1997)当代著名作家,江苏高邮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散文,戏剧方面也有建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他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小说代表作有《邂逅集》《受戒》《大淖记事》等
散文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作品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这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散文代表作有《蒲桥集》等。
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
1920年03月05日生于江南水乡高邮。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
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
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
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
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
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
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
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
推荐文章
湘南学院在陕西高考招生计划人数专业代码(2024参考)2024-06-09 10:37:41
保定学院和滁州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33:56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30:34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2:43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19:32
汪曾祺散文 花园 原文欣赏2023-08-27 01:00:28
汪曾祺经典散文原文欣赏2023-08-15 16:35:25
汪曾祺旅途(八首)2023-08-19 17:05:33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课后题及答案2023-08-24 04:44:07
汪曾祺散文 花园 原文欣赏2023-08-27 01:00:28
汪曾祺经典散文原文欣赏2023-08-15 16:35:25
汪曾祺旅途(八首)2023-08-19 17:05:33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