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王逢原(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释:
①王逢原:王令,广陵(今江苏扬州)人。他与王安石为文字交,王安石对他十分赏识,揄扬不已。王令卒于嘉祐四年秋,年仅二十八岁。葬于常州。此诗是王令去世一周年时王安石在汴京所写。
②纷披:杂乱貌。③妙质:能够互相切磋的知心伙伴。《庄子》载匠石与郢人配合神契,挥斧可砍去郢人鼻端上如蝇翼大小的白垩,对方一动也不动。后来宋元君再让他表演,匠石说自己技艺还在,但“臣之质死久矣”。质,砧板,转指作用的对象。
⑵蓬蒿:指墓地上的野草。纷披:散乱的样子。
⑶妙质:优秀的资质。平世:旧指清平之世,这里指当世。
⑷湓水: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城下。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⑸陈迹:旧事。随手:随着,紧接着。
题目(一):
(1)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3分)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3分)
(3)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试作简要概括。(4分)
参考答案
(1)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3)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题目(二):
1.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句中“想”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分析(5分)
2.请欣赏颈联“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诗人选用秋天富有特征的景物,如冢上的秋风,野外的蒿草,来衬托自己的哀思,生动形象,哀切感人(或:以哀景衬哀情)。(2分)想,看似“遥想”,实为怅望和思念。一个“想”字,既表示悼念,又说明自己在远方,不能亲自去祭祀坟墓,有以诗代祭的意思。(3分)
2.这两句虚实结合,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修辞写出对往事的回忆。(2分)二人相聚谈书饮酒是实事,但写诗时偏不用实写,一味夸张,渗透着豪情逸兴,气魄宏壮,语语精炼。(2分)出句用“南堕”“当”写出山势,对句用“东来”“入”形容水流与饮酒的豪情,运用比拟手法,把自然景物与人的性格融合成一体。一方面展现了二人当年的友情至深,另一方面表达了王安石对故友的深切思念。(2分)
创作背景
中外都有不少才高而命短的诗人,北宋诗人王令(字逢原)就是其中之一。他以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才华闻名于世,而人们所以知道他的名字,是与王安石的揄扬分不开的。王安石于至和二年(1054年)由舒州通判被召入京,路过高邮,王令赋《南山之田》诗谒见王安石,王安石大异其才,遂成莫逆之交,并将妻妹嫁给王令,为他四处传播声誉,使这位年轻诗人的作品得以广为流传。然而,嘉祐四年(1059年)秋,王令仅以二十八岁的青春年华而逝世,这令王安石痛心疾首,黯然神伤。第二年秋天,便写下了这三首悼念故友之作。
赏析
《思王逢原三首》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悼念故友王令之作,其中以第二首最为著名。此诗通篇以第二人称的口气来表达,如对故友倾诉衷肠,因而凄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写景,有议论,有回忆,有感叹,运用了想象、使事、对比等手段,体现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诗技艺。
《礼记·檀弓》上说:“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宿草就是隔年的草,意指一年以后对于已去世的朋友不必再哀伤哭泣了。“宿草”,后世便成为专指友人丧逝的用语,这里蓬蒿泛指野草,句意正是由《礼记》脱胎而来,暗喻故友虽去世一年,而他犹不能忘情。当时王安石身在汴京而王令之墓则在千里之外的常州,然而凭着诗人沉挚的感情与驰骋的想象,在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幅凄怆悲凉的画面。哀痛之情也于景中流露而出,于是从坟地写到了长眠地下的人。
“妙质”二字,后世注释的版本往往解释为“美妙的品德、卓越的才能”云云,其实不然。根据原诗第一首的尾联:“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这里是用《庄子》中匠石“运斤成风”的典故,这里的“质”指箭靶,用以比喻投契的知己。因而“妙质不为平世得”一句是说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逢原。据当时记载,王逢原为人兀傲不羁,不愿结交俗恶献谀之徒,甚至在门上写道:“纷纷闾巷士,看我复何为?来即令我烦,去即我不思。”可见他清高孤傲的性格,其不为世人所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微言”是用了《汉书·艺文志》中“仲尼没而微言绝”的话,意指精辟深刻的思想言论。这句说只有深深了解死者的人才明白他的微言,言外之意,他才是唯一理解王令的人,因而引出下联的回忆。这两句用典熨贴精确而又不影响词意畅达,并通过典故的运用,给原来枯燥板滞的议论注入了活力和丰富的意蕴,可见王安石铺排典故的娴熟技巧,陈师道怀黄鲁直的诗中说:“妙质不为平世用,高怀犹有故人知”,即从此联化出。这两句对怀才不遇,知音者稀的感慨,关合王令与诗人自己,虽是为诗人王令叹息,也包含着他对自身的感喟。
颈联是追忆当年与王令一起读书饮酒的豪情逸兴。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点江东刑狱,按临鄱阳,王令六月中便去鄱阳与王安石聚会,诗句就是写这次会晤:庐山向南倾侧,犹如自天而降,对着他们的书案;湓水滔滔东来,像是流入了他们的酒杯。这两句以雄伟的气魄、丰富的.想象、精炼的字句成为王安石诗中的名联。庐山如堕、湓水东来,已是雄奇绝伦,并以“当”与“入”两个动词作绾带,遂将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事的叙述融为一体,且气势阔大,令人可以想见他们当日豪迈的气概和诚笃的友谊,庐山、湓水便是他们的见证。这种昂扬的格调,宏阔的意境与前文凄凉悲慨的调子适成鲜明对照,而诗人正是以这种强烈的对照,表达了不可压抑的悲愁,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尾联无限的今昔之感。
诗人沉痛地慨叹道:一切往事都随你的离世烟消云散,昔日的欢会已一去不返。全诗便在深沉的悲哀中戛然而止。
这首诗所以成为王安石的名作,就在于其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意,无论是对故友的深切思念,还是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或是对天不怜才的悲愤,都是出于肺腑的至情。这正说明王安石不仅是一个铁腕宰相,同时又是一个富于感情的诗人。此诗通篇以第二人称的口气来表达,如对故友倾诉衷肠,因而凄恻感人。短短八句中,有写景,有议论,有回忆,有感叹,运用了想象、使事、对比等手段,总之,体现了王安石高超的律诗技艺,所以有人以此诗为他七律的压卷之作,也是不无道理的。
《思王逢原三首·其二》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推荐文章
广西高考排名1345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30:34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2:43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19:32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6:44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2:12
描写梅花的古诗王安石2023-08-23 00:03:06
王安石梅花注释及赏析2023-08-17 11:52:38
偏食王安石历史故事2023-08-24 01:33:22
有关王安石梅花的古诗2023-08-24 20:24:44
描写梅花的古诗王安石2023-08-23 00:03:06
王安石梅花注释及赏析2023-08-17 11:52:38
偏食王安石历史故事2023-08-24 01:33:22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