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范文(通用六篇)

时间:2023-08-19 10:22:51 文/莉落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1

  桃花作为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一个象征物,自古就代表着祥瑞,如有家中老人过生日,要送上寿桃;《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代表着女子出嫁后定能生活幸福美满。

  “桃花”作为一个美好的意象,同样代表着美好的桃花源。但桃花源难寻,难寻就在于它的美好。生活中你不知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有一天找一件东西,很急,但找不到,只好放弃寻找另寻办法;可又往往是在之后的某一天,或许是一次打扫,无意的,就找到它了。

  所以说吧,“美”这种东西,刻意去寻,是寻不到的,它是一瞬的东西,要是能将它记录,便是“永恒”;要是像文中的渔人一样错过,就很难再寻到了。

  因此,就有了相机这种东西啦、“随时记录灵感”这种言论啦。美可以保存了,但最初那种怦然心动又没有了,即便成为所谓永恒,又多少有点意难平的感觉。“美”到底是个抽象的主观概念,战争年代的人说和平是美,坠入爱河的人说爱人是美,欣赏画作的人说画作是美……

  而且,渔人眼中美丽的桃花源,也许桃源人并不能确切地感受到呢?

  美所代表的,是能成所谓“永恒”的瞬间,而美本身则不是。和平也许是假象,爱人也许会老去,画作也许会掉色,时光也许会抹去一切,但我们一直在寻找美。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2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后,我的灵魂会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那个人间仙境。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有的只是快乐和谐的生活。我经常幻想着那样的人间仙境。

  但这仅仅是幻想,当回过神来,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因为现实中的世界距离那个有山有水的地方相差甚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明白了关爱森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带着弟弟到室外散步,我们沿着荷花塘走过,微风拂面,淡淡的荷叶清香中夹着柏油的气味,原本令我心旷神怡的舒适感一扫而光。这时我想到这附近的一片竹林,如果它还存在,那么还可以闻到竹叶的清香呢。可是,现在大部分的气味都被尘土的气息所代替了。当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排放的气体严重污染了环境,还有各种车辆排放的尾气,使原本就污染严重的环境雪上加霜,想起这些,心里一阵遗憾。

  夜幕如期降临,我和弟弟沿着原路返回,弟弟突然停止了脚步,我问他:“你怎么不走了呢,天快黑了。”他指着一只打转的鸟儿说:“姐姐你看,是小鸟,好可爱呀,也在做游戏吗?”我说:“可能是吧。”他想了一会儿,看着我说:“怎么只有一只呢,其他小鸟呢?它是不是找不到妈妈,找不到家了?晚上会害怕吗?”面对他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愣了一下,不知如何作答。观望四周,这里原本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来为了造路、建房,竹林变成了柏油路与居民区,或许这只鸟儿正如我弟弟所说的那样失去了家园,无家可归了。

  晚上,我躺在床上,弟弟的问题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失去了家园的何止是这一只小鸟呢,有多少小动物无家可归,有多少动物濒临灭绝或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这都是人类所赐。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3

  傍晚,烦于功课,沿着湖边走,天阴,路上人多冗杂,吵闹声不绝于耳,不愿与之同行,回头,看路边杂草间有一隐秘小径,人甚是稀少,欣然前去。

  小径在小山坡上,所以显得蜿蜒起伏,两旁杂草渐无,全是绿草地,青翠欲滴,鲜嫩柔软,似乎从未被人践踏,整整齐齐地长在一起,中间夹杂着无名野花,五彩斑斓,薄如蝉翼。不知走多远,忽遇一片小的森林,再回头,依稀的人影也难看见。森林中,繁多高大的树木,却不显黑暗,有阳光透过细碎的树叶洒进来,光晕围绕在周身。又前行几十步,树木忽而变得矮小,周围豁然开朗,脚下仍是小径,却整洁不少,澄澈天空下,连绵山峦,似裙摆摇曳,裙角勾了便是串串漫着白雪的山峰,忽高忽低。雪顶阳光,斑斓色彩,云蒸霞蔚,翻云覆雨。雪线以下林木苍翠、青葱挺拔、郁郁葱葱,似无数绅士。山脚青草无际,伸向远方,深深浅浅。湖泊溪流,荡漾雪峰的影,百年老树,树荫洒半湖。红瓦尖顶小屋,炊烟袅袅,妇人裹围裙,精心熬制梅子酱,男人骑马归来,孩子在草坪上打闹,老人安坐在门前摇椅里。

  顺着路走下去,是片小镇。镇上极为热闹,却不惹厌烦,一排小摊,果酱甜腻飘香,也有自家烤好色泽金黄的饼干。不断有路边买卖的妇女朝我挥手,眉眼带笑。有一群孩子,好奇围过来,黑发黑眼,衣着朴素。问他们从哪里来,互相笑着眨眨眼,不语,却引我去他们的家。妇人端上茶水点心款待,告诉我这里只有他们一个小镇,自出生直至死亡,没人想过离开这里,所以大家就像一个大家庭一般。这里有我所羡慕的慢生活,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悠闲,孩子不用被学习压力所逼迫,大人没有生活的负担,连老人的疾病也少有,家庭美满,人们脸上荡漾的无忧满足的笑容。我念起那个忙乱的世界,对这些无比向往。屋后有他们的果园,有孩子蹦跳着去摘,提着一篮诱人的果实,分给所有人。午后,小镇陷入短暂的平静,暖洋洋的太阳让人心生困意,家里的老人回房睡午觉,母亲收拾厨房,父亲卧在椅子上看书,孩子召集了一大帮孩子,穿梭在小镇的各个地方。晚上,大家又聚在一起,分享着家庭趣事,或读上一段书,有时也一起坐在门前,指着幽蓝天空中的一片繁星。

  停留在这里的几天,我跟着孩子们在这个小地方跑来跑去,他们没有羁绊,总是很快乐;有时帮着妇人准备晚餐,她们永远挂着和善的笑容,似乎没有脾气;大家一起聚餐,想玩就玩,想睡就睡,日复一日,连那一片片的雪山都显单调了。后来决定离开,善良的妇人握着我的手,说,不留在这里吗?我们很喜欢你。想想,甚至有些怀念外面的时光,它虽然并不完美,可是却很真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吵闹、冲突、矛盾时不时会发生;所有人都有所想,马不停蹄地向前奔波,偶尔停下来,感叹自己辜负了身边的美好,消停几时,又要前行,这便是,生活。人,本身就是在摸爬滚打中长大,消遣悠闲固然惬意,可物以稀为贵,要真正只剩下它了,思想停滞,毫无斗志,就算不觉乏味,那这样的生活也毫无意义。我望向妇人毫无波澜的眼眸,笑了笑,婉拒了,生活还在继续,怎能滞留原地?也许站在这里的,只有这样的一个她,也许在这里,也有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人。

  我顺着原路返回,又进了那一片森林,出来时天色已暗,回望那里,已经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的了。

  后来有一次再去,小径上人多了些,穿过森林,仅看一湖面,仍有许多的人,熙熙攘攘,笑笑,从此不再来。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4

  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在心里叹道:哎,世上竟有人可以描绘出如此美好的小世界。

  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兵祸连年的东晋末年,他看到人民生活困苦,百姓流离失所,处处一片哀戚,心中的良心促使他哀民不幸,从而对那时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因此,在他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寡国小民、民风淳朴、宁静安乐、风景优美的小世界。

  文章第一段写了渔人遇见桃花林,描写了桃花林“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美丽景色,暗示渔人即将到往一个美丽的去处。

  文章第二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看到宁静喜乐的景象。写老人幼童“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男女往来种作,村内鸡犬相闻,一片和乐融融之景。渔人生活在东晋末年的现实社会,亦是看到民生疾苦,自己也是穷困潦倒,如今看到眼前一片和平景象,不知心内作何感想?

  第三段写村中人与世隔绝已久,“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又写村内人“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见村内人的热情好客,友善温情。村内人若想到放渔人离开桃花源,很可能会给桃花源内的人带来灾难,但是他们只是提醒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村里人也可能和乐已久,心地纯善,料不到世外人心险恶,故而纵虎归山。

  第四段写渔人背弃诺言,“处处志之”,将自己所见桃花源说与太守听。这真是可恶极了。但是时代如此,或有内里详情,渔人何辜!

  结尾写品德高尚的南阳人士刘子骥寻桃花源,“未果,寻病终”。自他以后,桃花源再无人问津了。即使是现在,世人虽然不知道桃花源如何去,也心向往之。

  中国现在是个和平的国家,但是社会上仍然会发生让人咬牙切齿的恶事,尤其现在校园欺凌、社会欺凌事件时有耳闻,自杀者不可数之。法律也心有余力不足,而道德又不足以约束良心已经被蒙蔽的人。这种时刻,就更加向往民风淳朴、宁静喜乐的桃花源啊!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5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创造了一个“世外桃源”。桃花源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是一个自由的理想化的世界。陶翁理想中的桃源世界诞生于公元421年,也就是他辞去县令归隐(42019年)后的第2019年。桃花源里的此情此景也许就是陶渊明归隐生活的写照。其实,桃花源是当时人们逃避现实社会的“避难所”。

  诗人把它描绘成一个自由而理想化的王国,形成了与现实社会并存的,又相对立的'与世隔绝的理想乐园。这不能不说这是陶渊明的伟大创举,诗人描绘出人类理想社会的雏形。它有点类似于英国作家莫尔笔下的“乌托邦”(莫尔的《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写于1515—1516出使欧洲时期),但要比“乌托邦”早一千多年。以作家的年龄比,陶渊明是莫尔的爷爷的爷爷了,所以,可以说陶渊明是人类理想王国的鼻祖。“世外桃源”至今已流传了一千五百八十多年,仍然令现在许多人向往不已。这样的艺术效果和社会作用,是陶翁当时创作时做梦也想不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往往会大大地超越作家当时创作意图),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文学本身!这究意为何呢?经过反复思考,本人感悟有三:

  第一、人的本性就是向往平等自由,追求和谐快乐的幸福生活。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之所在!人是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第二、在人类社会里,只要有私欲的存在,就始终存在剥削、压迫、侵略、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等等背离人性的行为。因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就在所难免。“强者为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亡者不逃则死!俗话说:俺惹不起,躲得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躲到那里去呢?!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第三、桃花源是一种意境,是一种理想,是一个美梦,是一个精神乐园。未必要苦苦寻求!只要心中有“佛”,与世无争,天下为公,乐在其中!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难免有现实和理想的冲突,当你对现实感到无奈的时候,就会想跳出这个圈子,寻求自己的理想王国。这也许就是桃花源流芳千古而不朽的魅力之所在。我想,在共产主义实现之前,桃花源也许永远是正直而失落者的追求目标!

  桃花源记读书心得6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世外桃源”这个故事吧。这个故事出自《桃花源记》这篇课文。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因为古时候人们多战乱,没有安定的生活,作者就想象出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生活。没有战乱。贫困,有的只是幸福,快乐。作者通过想象,把“桃花源”这个地方的景致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几处写的非常好。

  第一处: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从这句中可看出这里的人已经很久没有出去了,见到除了桃花源以外的人非常惊奇。从这里还可以看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里的人不愿出去呢?如果说是因为战乱的话,那他们早就出去了,因为战争是不会一直停在一个地方的。

  所以说,他们留在这里,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地方仿佛人间仙境,树木茂盛,芳草清香,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居住。再加之这个地方又极少知道,所以他们决定留在这里,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家园。

  第二处: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段话让我们心生猜忌:渔人不是去壹次了吗?他应该还记得路的,假如他真的忘了,可是他也做了记号呀!再看下面一段内容: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后来又有人去找了桃花源,可始终没有找到,这是为什么呢?

  不过,这篇课文真的写的不错。把这个桃花源写的亦真亦假,作者的这个结尾倒是提醒了我们,若我们也想有这样一个真正的桃花源,就应该保护环境,不准滥砍滥伐,共同建造一个属于我们的桃花源。

推荐文章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2:43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19:32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6:44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2:12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08:03

桃花源记教案三篇2023-08-19 12:07:34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精选六篇)2023-08-16 14:31:40

实用的桃花源记教案四篇2023-08-11 17:56:55

桃花源记教案三篇2023-08-22 14:50:59

桃花源记教案三篇2023-08-19 12:07:34

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精选六篇)2023-08-16 14:31:40

实用的桃花源记教案四篇2023-08-11 17:56:55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