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
2.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及写作意图
3.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4.准确、流利地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语言简练生动、通俗流畅,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朗读,首先要读得清楚,即句读分明,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本文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还应注意读出对称感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2.品读法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步品味,通过想像、描绘、分析、推理的活动,让学生含英咀华,探幽揽胜,着眼于学生想像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和分析概括能力、鉴赏能力的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作者,读熟课文,串译全文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七年级时学过的《饮酒》这首诗歌吗?(生齐背诗歌)那还记得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吗?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诗歌展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师介绍作者
陶渊明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诗人相传陶渊明在40多岁时在朋友的劝告和帮助下,曾第二次担任彭泽县令,在他上任81天时,刚好郡里的一个督邮下来视察工作,这个督邮是一个极度贪婪的家伙,他经常以视察作为借口,要下面的县令给他送礼,如果有谁不送或者送的不够的话,他就会栽赃陷害这个县令有属下对陶渊明建议要他“束带迎之”,也就是要穿戴的整整齐齐的,准备一份厚礼去参见这个督邮没想到陶渊明一听居然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说完就挂冠而去,辞职回家了,从此以后,他再没有出来做官,一边读书,一边耕作,过着清贫的日子人们都感慨于陶渊明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清高精神,尤其是后世的知识分子,更是将这种精神奉为道德行为的楷模,成为千古佳话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今天让我们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意在读通课文,培养语感
(此处提出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朱熹语)
2、请生朗读,要求咬准字音、停顿恰当(读完后由同学做适当评价)
生字词
豁(huò)然开朗 屋舍俨(yǎn)然 阡(qi&129;n陌 交通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y&129;o)还家
诣(yì)太守 刘子骥(j&140;)
3、生与同桌互读,互相作评价
4、全班齐读
三、诵读课文
1、播放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感染氛围
2、指导朗读,自由试读
要求:a、读准字音,停顿分明,不读破句
b、带着感情,声音洪亮,读出韵律
具体是:a、第一段平缓语气,第二段读出探险及释然惊讶语气,第三段读出热情和惊叹的语气第四、五段读出感慨语气
3、请班上朗读课文好的同学有感情的读
四、布置作业
尝试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
二、疏通课文
1、结合课下注释和词典,请同学们试着翻译课文,并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教师巡视
2、 请同学找出难译的语句,寻问优秀同学作答
3、教师出示同学们未提到的字词,引导学生掌握词语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等,但不宜细讲有些词语应尽可能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及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加深理解
4、 请同学逐句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1)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味道)新鲜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连词,不管(连词)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今义:缘故,缘分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2)同义词、近义词
(1)具、威、皆、悉、并:(都) (2)言、语、云、道、认、经:(说)
(3)要、延:(邀请) (4)穷、尽:(完结)
(5)若、如:(如果) (6)未、无:(没有)
(7)及、诣:(到)
(3)一词多义
舍 便舍船(shě) 动词,舍弃,丢弃 寻 寻向所志 寻找
屋舍俨然(shè) 名词,房屋,房舍 寻病终 不久
志 处处志之 做标记 向 寻向所志 以前
寻向所志 标记 眈眈相向 对着
中 晋太元中 名词,年间 其 各复延至其家 代词,他(们),即村中人
中无杂树 名词,中间 得其船 代词,他的,即渔人的
村中闻有此人 名词,里面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代词,他,即渔人
得 便得一山 动词,看见(到),遇到 出 皆出酒食 动词,拿出,摆出
得其船 动词,找到,寻到 既出,得其船 动词,出来,出去
为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介词,给,对,向
捕鱼为业 以……为……,译作“把……当作……”
(4)通假字
1、⑴具答之⑵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详细,详尽)
2、便要还家(“要”通“邀”:请,邀请)
3、处处志之(“志”通“志”:做记号,做标记)
(5) 判断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二、把握内容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准确把握叙事线索和故事情节五分钟请同学们复述故事
温馨提示: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2、思考: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几句话试着概括一下
示例1:讲述一个渔人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的故事
示例2:一个渔人捕鱼时无意间闯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受到了桃花源村民的热情款待出了桃花源后,想带其他人重新去寻找桃花源,却再也找不着了
三、理清情节
1、本文以“桃源”为线索来行文,故事曲折,每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用几个字来概括吗?
(逢)桃源——(访)桃源——(离)桃源——(寻)桃源
2、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比如:美、乐、奇等)
四、布置作业
1、初步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分步品味,想像桃源理想世界的奇特之处;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发表对其理想的评价;总结收束全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学生齐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1、想像桃源之“美”
(1)指名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
(2)提问: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 美,你看 ”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
请再次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桃源外部美和内部美的句子,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口头描绘桃源的环境美
示例: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这里的土地美,你看,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这里的屋舍美,你看,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这里的田池美,你看,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这里的桑竹美,你看,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里的阡陌美,你看,它们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
2、理解桃源之“乐”
提问: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
学生明确:男女、老幼、渔人
提问: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看
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
示例(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
(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和平安定的生活
(3)老人(黄发)“怡然自乐”,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
(4)小孩(垂髫)“怡然自乐”,乐在和平安乐,无忧无虑
(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乐在桃源中人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教师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
3.评读桃源之“奇”
提问: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 奇,那是因为 ”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还可以有其它理解
4.全班齐读课文,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三、探讨主题
1、桃花源美在风景秀丽,美在民风淳朴,美在生活幸福,美在平等自由不过,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东晋时代,这么美的地方真的存在吗?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那作者为什么要写呢?
A、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
B、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C、陶渊明生活在战乱频繁的环境中,因而想象出了他心中的理想的社会,这既是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又反映出人民大众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当时的社地,这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2、有人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积极追求美好生活,也有人说他是消极逃避现实,你是怎么评价的?
四、课文总结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不知将欣喜为何如?
在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定能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在学生齐背课文中结束课文学习)
五、指导背诵
(指名读背诵的方,,后指导背诵)
缘溪行→逢桃花林→林尽水源→山有小口→舍船从口入→豁然开朗→见渔人→自云先世→问今是何世→停数日,辞去→既出→及郡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南阳→未果 →无问
六、布置作业
1.找出课文中描写桃林景象的句子,请用一段文字描绘出渔人所看到的那片桃林200字左右力求写出环境静与动的结合,不同层次的景物的色彩
2.桃花源里的人见到渔人时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渔人回到郡里时会怎样跟太守回报?如果你是桃花源里的人,听了渔人的描述之后你想不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篇课文有这么大的想象空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着写写看,小说、戏剧等都行,这也是对文本的一种理解,一种再创造。
推荐文章
山东高考排名14239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7:30
广东高考排名3363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22:43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19:32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6:44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2:12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08:03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2023-08-13 04:16:08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2023-08-19 10:57:10
桃花源记译文以及注释2023-08-12 14:36:35
桃花源记名师教学设计2023-08-11 02:28:35
初中文言文桃花源记知识点2023-08-13 04:16:08
桃花源记文言文翻译2023-08-19 10:57:10
桃花源记译文以及注释2023-08-12 14:36:35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