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蜀道难》教案四篇

时间:2023-08-25 04:40:34 文/马振华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蜀道难》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

  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

  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分析。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1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

  2、乐府古题常识。

  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析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

  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

  (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即事成篇,别无寓意”,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主旨的争议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所了解,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

  【设计意图】古典诗歌解读应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由教师引导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体会诗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理字句,析词解句是诗歌解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跃性地选取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注重发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究”,三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诗的方法。

  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

  【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

  七、课后作业

  1、《行路难》(其一)与《蜀道难》写作时间接近,请结合你对这两首诗写作目的的理解,对比分析这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情感状态。

  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的写作重点和思想感情各有何不同。

《蜀道难》教案 篇2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捫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千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蜀道难》教案 篇3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 朗读法。

  2、 点拨法。

  3、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 多媒体影音。

  【教学过程】

  一、请您欣赏

  PPT展示画面,引入本文教学(PPT展示)

  二、写作年代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初诗人在长安之时。《唐摭言》第七卷中有如下记载:“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书的作者王定保是唐末进士,活了八十多岁,一生只有此作,其说当有根据。

  研究者认为李白十六岁创作《蜀道难》 东方网03年9月3日消息:四川平武县学者曾维益经过十多年研究发现,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成名作《蜀道难》的时间是在其20岁之前,而且该诗作于古江油关(今平武县南坝镇)。

  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象,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感情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和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皮日休说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三、经典评论(PPT展示)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千古一诗人—-----杜荀鹤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余光中《寻李白》)

  四、走进新课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注意其读音及停顿。

  2、释题:

  “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3、听读全诗 注意读音(PPT展示,播放录音)

  噫吁戏(yī xū xī) 鱼凫(yú fú) 猿猱(náo)

  (mén)参(shēn)历井膺(yīng) 巉(chán)岩

  飞湍(tuān)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峥嵘(zhēngróng) 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 咨嗟(zījiē)

  五、讨论分析(学生听名家范读,再次朗读并思考)

  1: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险要,想杀人惨景——叹蜀道的高峻、艰险、可畏。

  2: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一个感叹句,也是贯穿全诗的主旨句。它奠定了全诗的抒情基调,含有丰富的咏叹意味。它在诗中先后出现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之要。诗人的思想、情感尽在“三叹”之中。

  3: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高峻?(PPT展示)

  4:诗作是如何表现蜀道的险?

   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

  “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使人闻声失色,渲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蜀道之难。

   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5:诗歌对蜀道之要是如何表现的?

  剑阁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要 所守 化为狼与豺

  杀人如麻

  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突出剑阁的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别人都说此段有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的意图,“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这样理解可能有些道理,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但我以为如果诗人真有此意的话他绝对不会如此小气,所以我认为诗人的重点就是为了表现蜀道之难的。

  六、能力提升

  1: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

  2: 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PPT展示)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作用?

  开头一句,领起全文,叹蜀道之高,为全文奠定雄放的感情基调。

  中间一句,叹蜀道 之险,强调主旋律,把诗歌推向高峰。

  结尾一句,叹蜀中之要,照应题目、开头,给人强烈的感叹。

  七、全诗总结(PPT展示)

《蜀道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练有感情地诵读至背诵整首诗;积累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2.能力目标:能掌握一定的诵读方法;通过范读、诵读、说读,能感知李白雄浑、豪放的诗风;通过品读、精读等品评赏鉴,把握诗歌意境和掌握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目标:通过不同的&ldqu;读&rdqu;,知人论&ldqu;诗&rdqu;,准确把握诗人风格、情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旷达。

  【教学重难点】

  【重点】重诵读,品味太白诗风;重鉴赏,探究&ldqu;蜀道&rdqu;文韵。

  【难点】诗歌内容鉴赏的深度和诗歌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说读、品读、精读法、点拨法。

  2.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3.多媒体影音

  【教学设想】

  &ldqu;读&rdqu;为主,贯穿全文;&ldqu;奇&rdqu;字破,探究文本;&ldqu;法&rdqu;提升,归结课文。

  读:用&ldqu;听读、范读、诵读&rdqu;指导学生朗读,待学生初步掌握诗歌内容后,展开&ldqu;说读、精读、品读&rdqu;,深入品评赏鉴典型诗句,进而感受诗歌意蕴。

  奇:探究诗歌如何体现&ldqu;奇&rdqu;字的,抓住&ldqu;奇景、奇语、奇调、奇情&rdqu;分四个方面探究&ldqu;奇&rdqu;。

  法:即重要知识点清单。用微型讲座给文本中的诗歌鉴赏技巧进行知识归类。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重温最&ldqu;美&rdqu;古诗词‐‐唤醒心中诗意(温故)

  悠悠古风韵,浓浓一世情。

  听歌曲《读唐诗》或《诗仙李白》(二选一),从歌词中寻找、温故化用的诗句。回忆背诵熟知的诗句。

  《诗仙李白》歌词:

  直挂云帆,长风破浪,笑吟两岸青山,早发白帝城,暮登黄鹤楼。

  春风得意把酒尽欢,持一卷诗书漫步云端。仰天长叹轻吟蜀道难,行遍江南春又踏塞北雪。举杯邀明月,诗章万古传。

  导入:李白,是中国诗坛上最为辉煌的一座雕像。&ldqu;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rdqu;他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五彩缤纷的山水诗中始终闪烁着奇异的灵光。他眼里的黄河,是&ldqu;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rdqu;;他眼里的长江,是&ldqu;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rdqu;;他眼里的庐山瀑布,是&ldqu;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rdqu;;他眼里的天姥山,是&ldqu;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rdqu;。就是这样的一位诗仙,当朋友要离开时,也动情的送出一句:&ldqu;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rdqu;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诗仙,再一次浸润我们渴求美的心灵,一起神游乐府诗《蜀道难》。

  二.沐浴最&ldqu;古&rdqu;太白风‐‐追随诗仙神游(读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1.读文勾其要,风格在我心,旋律了于胸。

  【明确】李白诗风:雄浑、豪放 本诗主旋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教师朗读指导。以主旋律和第一段为例。(分组、分角色、抽人读。)

  3.炼读蜀道难中的&ldqu;难&rdqu;字。问绕文本解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明确】一字三词

  蜀道难就难在&ldqu;险&rdqu;字:高险(蜀道来历)、惊险(景物凄清)、凶险(剑阁险要)。

  三.走进最&ldqu;奇&rdqu;蜀山水‐‐探究蜀道文韵(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围绕&ldqu;奇&rdqu;字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文本。探诗歌主旨、景情关系、鉴赏技巧。

  (一)让学生说出并简要鉴赏喜欢的句子。精读意蕴深厚句。

  (二)可从四个方面探究:

  1.主旋律之&ldqu;奇&rdqu; (奇调)

  2.诗风之&ldqu;奇&rdqu; (奇语)

  3.写景之&ldqu;奇&rdqu; (奇景)

  4.情感之&ldqu;奇&rdqu; (奇情)

  (三)水到渠成:

  1.&ldqu;奇景奇语发奇调,千古奇诗耐思量。&rdqu;

  2.诗歌鉴赏:抓&ldqu;景情&rdqu;关系,懂一些技巧。

  四.点睛最&ldqu;实&rdqu;微讲座‐‐聚合文本精髓(归法)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聚合提升,知识清单。此环节开设微型讲座,对诗歌鉴赏技巧进行知识归类。

  微型讲座1:警句‐‐让诗文生辉(主旨句、哲理句等)

  微型讲座2:修辞‐‐令描写耀眼(反问、反复、夸张等)

  微型讲座3:用典‐‐以传情达意(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子规哀啼等传说、神话)

  微型讲座4:意象‐‐载诗人情思(子规、猿猱等)

  五.悟出最&ldqu;深&rdqu;小智慧‐‐激起心灵共鸣(思得)

  诗文千古事,观感在我心。

  小组展示:

  1.一句话点评学此诗所得。 2.在草稿纸上写出熟知的两句诗(除主旋律外)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品鉴李白其他诗文或观看《唐之韵》。

  六.结束语

  于齐声朗读中结束全文。

  伴奏音乐:歌曲《诗仙李白》或歌曲《蜀道难》

  结束语:&ldqu;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rdqu;李白以浪漫的笔触、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蜀道上的重重艰险,讲述了蜀道开凿的历史故事。这诗让历史险奇秦蜀道闻名天下,这诗让李白赢得谪仙人的美誉。

  感谢山水激发了灵感,感谢盛唐孕育了李白,感谢李白笔墨晕染情丝,激活了我们的赏美之心,感谢同学们激活了今天的课堂。

推荐文章

桂林旅游学院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10:19:32

河南高考排名2954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6:44

安徽高考排名210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12:12

山西高考排名7837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10:08:03

考佳木斯职业学院要多少分黑龙江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10:03:41

河北高考排名1314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58:53

精选蜀道难教案三篇2023-08-27 00:16:17

蜀道难教案(通用十五篇)2023-08-15 04:40:18

蜀道难教案集锦六篇2023-08-12 21:28:24

蜀道难教案模板锦集八篇2023-08-25 00:00:34

精选蜀道难教案三篇2023-08-27 00:16:17

蜀道难教案(通用十五篇)2023-08-15 04:40:18

蜀道难教案集锦六篇2023-08-12 21:28:24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