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抒情散文
又是一年端午,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
端午抒情散文:端午飘香
有一种习俗,灵魂处生长,任岁月迁移,依然不改当初的模样,那是儿时的记忆,最温暖的时光。阵阵糯米香,艾叶插门廊,粽叶飘香,传承着中华五千年的风尚。
——题记
轻拈光阴的命脉,淡出绚丽的色彩,在盛夏的焦灼中静待,待一朵夏花,热烈的开,开到茶靡,开到绝败,仍不愿离开,执意演绎一场足够自我的精彩。雨水灌溉,突卷而来,来不及躲避,来不及感慨,目瞪口呆,任其肆意的豪迈,深情的告白。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一首儿歌,脍炙人口,记忆的河床,打开缺口。记得,小时候,过端午,总是那么开心,那么快乐,小小的身影,跟前跟后,蹦蹦跳跳,忙忙碌碌,泡粽叶,腌咸肉,各种馅料,准备的稳稳妥妥,碧绿的粽叶,在母亲的手掌,弯成形形色色,八角六角,各有特色,糯米的香味,在特大的锅里蒸煮,不断考验你,是否经得起诱惑。椭圆形的鸭蛋,令人记忆深刻,黄乎乎的蛋黄,是高邮的特色,用七彩的丝线,编织网兜,放入鸭蛋,挂在胸前,晃晃悠悠,那份满足,那份骄傲,任谁也带不走。还有手脚系上的彩线,说是为了驱邪避佑。
长大后,一到端午,就想起那个时候,想起母亲灵巧的手,电话里的问候,是真真切切的等候,包好的粽子,裹进的是母亲对我们浓浓的牵挂与不舍。时光的刀刃,快得没有理由,一年一年,一月一月,流年辗转,容颜篆改,青丝染成了白发,母亲的年华已溜走,那份无私的关爱,一直伴着我,留在胸口,温温热热。
端午的由来,有着许许多多,抱石投江的屈原,忠贞之士伍之胥,东汉之女曹娥,都在民间流传着不朽的传说。端午的谚语,更是种类繁多,“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轻轻读来,是那么的朗朗上口。
如今的端午,有些许忙碌,速成的粽子,在超市里成为了宠物,生活的节奏,好似快得,有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端午,喜欢可以放假的时候,可以丢下繁忙的工作,离开网络,只在节日的氛围里,感受亲情的脉络,陪着年迈的父母,聊一聊,左邻右舍,谁对谁错。
端午,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是一种情怀,厚重而坚固。
端午抒情散文:永远的端午
地里的麦子熟了,伴随着布谷鸟熟悉的叫声,端午节翩然而至。
童年记忆中的端午节是从黄河故道的那个小村落开始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懵懂的我对端午节的印记就是一碗煮熟的红白夹杂的鸡蛋。早晨起来,母亲端出用蒿草水煮熟的鸡蛋,或红或白的蛋皮,衬着淡淡的草绿,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我挑出最大最硬的一个,就上街找发小。发小们聚齐了,一场不期而至的较量便开始了。大家先把各人的鸡蛋放在地上,比比谁的个头大;然后,相互间轻轻一碰,看看谁的鸡蛋硬。碰破的,就吃掉。没碰破的,继续比,直至最后,也一样吃掉。大概因为我家在村头,鸡在外散养的缘故,好几次,我的红皮鸡蛋总是最后的王者。这便成了我童年时代端午节极快乐的回忆。
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是在上了小学以后。学校设在大队院里,两口教室,50多个学生,一至三年级一口,四五年级一口。两位老师都是本村人。男老师姓王,人到中年,极为严厉,学生非常怕他;女老师姓李,刚刚高中毕业,因为没能保送上大学,就成了我们的代课老师。上了学,才知道端午节有那么感人的故事和诱人的习俗,知道了二千多年前那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知道了端午节吃棕子和鸭蛋、插艾草,知道了端午节在南方还有赛龙舟的习俗……于是,端午节在童年生活中变得明朗而丰富起来。以后的端午节虽然将鸡蛋换上了鸭蛋,但真正吃上棕子却是回到现在的老家,才变成了现实。
读懂端午节,是在读了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之后。那位怀才不遇、嫉恶如仇,吟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远走他乡的楚国屈大夫;那位慨叹“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特立独行的天问诗人;那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伏清白以死直兮”的文人屈子;那位定格在华夏文明史上、光彩照人的龙的传人……是他,让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读了他,才懂了魏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断然之举;读了他,才懂了唐代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悲天长叹;读了他,才懂了元代文天祥引颈就义、彪炳青史的豪情壮志;读了他,才懂了明代于谦粉身碎骨、青白为人的冰心一片;读了他,才懂了清代林则徐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的销烟壮举;读了他,才懂了民国时期被誉为“谦谦君子”的朱自清先生宁愿饿死也不食美国救济粮的铮铮傲骨……徜徉在这个棕子飘香、艾草浸情、鸭蛋诱人、龙舟飞舞的节日里,我仿佛看到那位宽袍短须、仰望天空、对月长吟的天问诗人,正以心怀黎民的'浩然之气行走于历史的天空中,书写着华夏千年文明的永恒。
流连端午节,始于数年前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尘埃落定之后。2005年11月25日,当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作为有着数千年炯炯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在反思西洋节大行其是的背后,我们是否要拷问自己的灵魂:我们失掉的,难道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话语权?记得前几年,在一节初中语文课——汪曾祺的散文《端午的鸭蛋》上,当年轻的教师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时,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我们也一时哑然。
大师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代表着民族文化的制高点。一个没有大师的民族,难以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跻身世界民族强林。改革开放的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亟待民族精英和学术大师的脱颖而出。深度透视时下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中国知识分子阶层,无论是世纪之初让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汗颜的“钱学森之问”,还是近年来广为社会关注的学术造假现象,试问:作为优秀民族文化的端午节,根在何处,魂归何方?
永远的端午,拷问着每一个火黄子孙的灵魂。
端午抒情散文:端午时节忆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赛龙舟、饮黄酒……中国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纪念这个传统节日。但直到现在,对于端午节的起源民间有着不同说法:楚人纪念屈原,越人纪念勾践,吴人纪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说。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流放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闻讯楚都被攻陷后,悲愤交加,自沉汨罗江。沿岸百姓纷纷引舟抢救,并抛洒食物防止鱼虾伤了屈原的遗体。此后每年的这一天,当地群众都要举行这样的活动,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从此,划龙舟、包粽子成为端午习俗的主要内容,这一习俗也逐渐被人称为端午节的来由。
满怀爱国主义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执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精神及忧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时空、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伟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执著追求人生的永恒、价值、理想的时候,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兴衰。然而,屈原的下场却是个悲剧。假如忧国忧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如此强大,看到中国人民正在为奥运加油,看到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屈原还有时间去投江吗?
今天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身为中国人,我们既继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追求真理的光荣传统,我们又与四川的小朋友们共同地流着泪,分担着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今天的我们更懂得了珍惜,爱老师、爱家人、爱身边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我们切身体会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意义。今天,我们赞美屈原的爱国主义,弘扬屈原精神,但我们不会忧虑,因为我们相信明天的中国将会更加强大、更加繁荣富强!
推荐文章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34:54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9:30:14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26:54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9:24:01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19:12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9 09:14:08
哲理散文300字2023-08-14 05:38:38
六一儿童节策划案2023-08-11 22:05:55
美术小组活动策划2023-08-17 16:43:40
机电系学院大学生活动策划范文2023-08-22 02:17:28
哲理散文300字2023-08-14 05:38:38
毕淑敏母爱散文2023-08-22 06:32:32
有关端午节的小散文2023-08-27 14:27:51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