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劝学》中理解有争议的而意义
《劝学》是一篇传统的中学语文教材,关于它的译文可以说比比皆是,要给学生讲解此文,自然不会是太难的事情。然而,若对照原文直译,文中的几个而却可能让你处境尴尬。人们对下面的几个而一直有着不同的理解: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对于上列句中的而字,人们的理解是有差异的。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君子只要多方面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自己的言行,那么就智慧高明,而且行动没有过错了。
《教师教学用书》认为第一个而表递进,第二个而表并列;《中学语文备课全书》则认为第一个而表并列,第二个而表递进。其他书说法不尽相同,以这两个观点为代表。
笔者认为,博学和日参省乎己是递进关系,它们有先后关系,不能前后互换。因此,其中的而,应该作而且理解。而知明和行无过既不是递进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因为,它们若作递进看,给人的感觉则是:知明的人再前进一步才能行无过。若作并列看,知明和行无过就应该可以互换,但此处明显不能互换。此处的而应是表因果关系,而当理解为因而。全句可翻译为:道德品行好的人广泛地学习,而且每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因而行为也就没有过错了。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来向远处展望,(但后来才知道)比不上登上高处眺望看到的东西多。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高一语文跟我学》译文为:我曾经踮起脚来向远处望,但不如登到高处看得远呢。
比较这三个译文,各家对而的理解还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如果问它的意义和用法,可能就会有表修饰和表承接两种说法。那么,到底怎样理解?
笔者认为,此而宜作表修饰的`连词理解。因为跂和望虽然是两个动作,但是它们是可以同时发生的,前一个是后一个的方式、形态。如果作承接理解,那么,跂的时候就还没有望,望的时候也就不一定跂了。这样和原文意思就有了出入。
3、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登到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其他参考书的译文同它没有大的出入。但是如果要解释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同样要碰到与上一句相同的问题:它是表承接还是表修饰?
笔者认为,此而宜作表承接理解。因为登高和招是两个动作,它们有先后之分,登高的时候不一定招,招的时候,已经登高。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教师教学用书》译文为:雕刻一下就放下,即使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学语文备课全书》译文为:动一下刀子就放下,哪怕是朽木也刻不断;只要坚持刻下去,哪怕最硬的金子和石头,最终也会雕刻成功的。
其他参考书的译文大致相同,在单独解释个别词语时,差不多都是把而作为就来理解的。但人们在翻译时,总会觉得不连贯,所以常在句中添加一些词语将上下文联系起来。而笔者认为,如果将句中的两个而都作就字理解,全句并不通顺。可不可以将而理解为如果呢?
就全句而言,该句应该是由两个假设关系构成的并列复句。译文为:如果雕刻一下就放弃,那么朽木都不可刻断;如果坚持雕刻不放弃,那么金子和石头也可以雕刻(出艺术品)。这样翻译,比起上面的译文是不是更简洁明?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对它们的思考,在此提出,希大家不吝赐教。
推荐文章
安徽高考排名7385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34:54
考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要多少分贵州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9:30:14
福建高考排名399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26:54
考三峡大学科技学院要多少分内蒙古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9:24:01
广西高考排名1897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9:19:12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9 09:14:08
劝学荀子2023-08-21 00:30:01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2023-08-18 05:14:53
高一劝学荀子朗诵2023-08-25 22:21:28
高中荀子劝学原文朗诵2023-08-21 17:17:29
劝学荀子2023-08-21 00:30:01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学设计2023-08-18 05:14:53
高一劝学荀子朗诵2023-08-25 22:21:28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