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时间:2023-08-11 13:52:15 文/刘莉莉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意是什么呢,大家想知道的话就来阅读了解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注释译文

  【译文】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着天边奔流。

  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可以说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象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再说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呢?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乃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呢?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给人的感觉决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固然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何尝不是烟花之地呢?“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象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用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用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古诗涵盖面宽,意蕴深远,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送元二之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情别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与祝福,使人不难想到这对好友频频祝酒、殷殷话别的情景。

  选编这两首诗的意图,一是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二是让学生继续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三、学情分析

  通过古诗吟诵活动的开展,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品味理解能力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学习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这样有一定深度的诗文可以将学生的古诗品读能力有一个阶段性的提高。

  四、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

  七、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阅读了解古代送别诗相关内容。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八、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镇街意见

  个人意见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阳关三叠》名曲,欣赏送别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送别诗,或联系实际,说说自己与亲友分别时的感受。

  2、通过回忆《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点评:未成曲调先有情,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铺陈了一种调子,使学生很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来。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内容。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名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关系。

  (4)教师相机出示长江简图,明确诗中涉及的地名的地理位置。

  点评:古诗的写作年代距学生较远,长江简图的出示,不但有助于明确地理位置,更有助于理解“西辞”等词句内容。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读诗意,质疑梳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简图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三、赏析佳句,入境悟情。

  1、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的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遐想。

  (3)师生共同在美好的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那令人神往的美景。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沿途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莺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点评:“烟花三月”的理解是这首诗的一个重点,由学生生活体验入手,层层深入,使学生对其内涵有了广度和深度的认识。

  (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朗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啊!

  2、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孤”等词体会李白目送帆影远去时间之长,对好友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

  (5)师激情引读。

  点评:师生互动,情感交融,把悟情推向高潮。

  (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导朗读后两句。及时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配乐朗读)。

  点评: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读中悟情,读中悟美。

  3、师生互动背诵读。

  五、学习第二首诗。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对经,感诗情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安西、阳光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尽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思考其规律性。

  六、总体回顾,归纳升华。

  1、与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

  2、归纳总结全诗。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

  七、复习巩固,背诵古诗。

  1、老师叙述诗句意思,学生默写相关词语和诗句。

  2、检查指正。

  3、在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背诵已学的两首古诗。

  八、探索规律,交流其他送别诗。

  1、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能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吗?

  2、师生交流,赏析两首诗的语言和内在的情感之美。

  (语文凝练优美,意境深远。如:“孤帆”、“碧空尽”、“柳色新”、“更尽”等。)

  (情感真挚深厚,感动今人。如:“远影已碧空尽,仍不肯离去;已喝了很多酒了,还要更尽一杯。无限深情尽在不言中。)

  3、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诗儿有无数。下面请同学们把你课下搜集到的送别诗读给大家听。

  4、学生读《别董大》等诗。(注意送别诗与其他诗的区别)

  点评: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九、小组合作,读诗悟情。

  1、反复诵读搜集到的诗句,读准、读通、读顺。

  2、互相比较,寻找其异同点。

  3、提出问题,进行研讨。

  4、小组汇报,师生交流。

  十、拓展思路,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文写一写呢?

  2、练笔。

  3、交流。

  点评:情感迁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十一、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2、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搜集(如边塞诗)一类诗歌,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目送 酒送

  情深意长

  点评:板书设计突出重点,突出情感,突出两首诗之间的联系与对比。

  问题探讨:

  1、小学中年级阶段学习古诗文,应该挖掘到何种深度?

  2、教师应如何引导,才能让学生更好地领悟到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

推荐文章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08:41:46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8:37:10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31:59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2024-06-09 08:27:13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23:58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8:21:04

扩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00字2023-08-12 05:55:22

黄鹤楼送孟浩然古诗2023-08-19 03:01:3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朗诵2023-08-12 08:50:4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写作文2023-08-10 19:30:45

扩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00字2023-08-12 05:55:22

黄鹤楼送孟浩然古诗2023-08-19 03:01:3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朗诵2023-08-12 08:50:45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