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解题
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我们来交流一下。
2、解释题意。
3、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著名的诗人多似繁星。孟浩然和李白就是其中杰出的两位。
你能不能背你所学过的一些李白和孟浩然诗句给大家听听。生背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回顾以学知识,激发他们对李白和孟浩然的敬佩之情,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下文的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送别他朋友孟浩然,还写了一首诗。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齐读。
师简单介绍“文包诗”这种体裁:本课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故事是诗歌的扩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对照,情景同现。
(文包诗是小学语文课本中不常见的一种体裁,在这里结合课文对此作一介绍)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画出本课生字词,并熟读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
脍炙人口 饯行 伫立 凝视 暂时 孤帆 唯见
(3)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投影出示生字词,指名读词语
(2)理解词语。
通过刚才自学,你弄懂了哪些词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不懂,提出来交流一下。(不懂的联系上下文理解)
(3)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一些句子的朗读。
如:1、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送行。
二、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的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
四、我们虽然/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如还有一些句子的朗读,在读的过程中随机指导。
(不适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三、总结、过渡。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生字词,朗读了课文。生字,我们不仅要会读,也要做到正确书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写这些生字。
四、用钢笔描红,临写生字。(课后习题)
1、 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思考:在写每个生字时,应注意些什么?
每一个生字生先说,教师进行总结,范写。
如:孟:上下结构,“子”、“皿”形扁,并且“子”、“皿”中的二横一样长。
饯:左窄右宽,左边“饣”的横钩不宜长,竖钩的竖稍长,右边的二横稍短并略向上翘,撇画要放开,落笔在竖提的交界处。
酒: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五笔是竖弯不是竖,第六笔不连左右,最后一横既连左又连右。
饮:左部与“饯”的左部一样,右部第三笔撇要对准上面两笔相连处起笔,竖撇,撇到竖提交界处。
暂:上下结构,“车”和“斤”要紧凑,“车”的末笔是提。下面的“日”稍扁。
帆:左部窄瘦,中间一竖直,右部的“凡”的撇为竖撇。
脍:左窄右宽,左边的二横连左不连右,右边的“人”的撇、捺要放开。
炙:撇和横撇稍平,下面“火”的点略低,撇略高。
孤:左窄右宽,左边的末笔是提不是横,右边的第一个撇是平撇,第二个是竖撇,竖提的竖要稍长,捺要竖一点,成一弧度捺下来。
2、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
(认认真真读好书,端端正正写好字,是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课后也有这样的练习,所以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当然学生不可能观察得那么仔细,教师可和学生共同去完成。
这些生字的出现可用多媒体出示,这样就更形象、生动了。)
五、布置作业。(课外)
体会人物感情,练读课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学写生字。
2、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读熟课文。
2、教师: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古诗,导入新课
1、你们学过李白的那些诗歌呢?比比看,哪个小朋友背得最多最好?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看到题目,你想提什么问?
生:黄鹤楼在那里?
生:烟花三月是什么时候?
生:碧空会有尽头吗?
3、师:很好,今天我们一边欣赏,一边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主读诗,把字音读正确。
2、检查读,赛读。
3、学生交流读后感悟。
4、自由读全诗,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三、自主感悟,探究诗意
1、导语。
2、个性化阅读,感悟诗意。
3、合作交流,加深理解。
4、总结:
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的地方,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具有诗意和浪漫色彩。
四、读中品析,再现意境
1、过渡。
2、学生读诗,渗透学法。
3、利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体会送别情。
4、看课文插图,表演体验送别情。
5、解决疑难:
⑴ 故人:
老朋友。
⑵ 西辞:
告别后向东而去(扬州)。
⑶ 烟花三月:
春天烟笼春花。绚丽无比。
⑷ 孤帆远影:
一片孤帆消失在远方。
碧空尽:
在天边消失了。
惟见:
只见。
天际流:
天边流。
⑸ 抽生理解诗意。
6、小结:
正所谓相见时难别亦难,好朋友一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让我们一起来读!
五、配乐朗读,升华情感
1、过渡:
真正了解了诗歌以后,就要把自己当作诗人去读诗,再现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2、学生练读全诗,小组赛读:
总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一起去送送孟浩然吧。
六、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1、交流送别诗,体会送别情。
2、选择个性化作业:
⑴ 画一画: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场景。
⑵ 演一演:
李白和孟浩然送别的情景。
【板书】
下 (去)
(西) 黄鹤楼──扬州 (东)
(湖北省)
【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古诗《游园不值》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理解应怜小扣烟花尽唯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三)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赞美春天及与友惜别的情感。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
(1)学生学习《江畔独步寻花》的标示方法,轻声读古诗,用铅笔划出符号标示。教师将《游园不值》一诗抄在黑板上。
(2)请2~3名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朗读古诗,师生一起进行评议。教师将正确的标示画在黑板上。
(3)对照黑板上的标示,学生朗读古诗,同桌间相互评议。
(4)请2~3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评议。
(5)有感情地齐读古诗,体会诗句意思。
2.逐句讨论学习,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游园不值》也是一首描写春天景物的诗,但描写的角度和内容与《江畔独步寻花》一诗不尽相同,我们来看看诗人叶绍翁是怎样描写春天的。
(2)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逐字逐句理解诗句意思。讨论后推荐五名学生上前讲解字、词、句的意思,其他学生边听边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题目游园不值
(园:指私人花园。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学生对游字的解释一般会解释为游玩游览等,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确定游的意思是到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b.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的意思。
这句诗学生解释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定字、词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怎样解释这句诗比较恰当。学生很容易按字面解释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印上青苔,这样的解释学生也会觉得不通,进而错解成大概爱惜木底鞋下的横梁,怕鞋染上印上青苔。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指导学生联系下句诗来学习。小扣柴扉久不开较易理解,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能顺利地解释成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根据第一句诗你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学生讨论找出恰当的解释。根据诗句意思明确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
通过以上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请1~2名学生将两句诗的解释说一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c.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意思。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春色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景色)
d.理解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一枝红杏伸出了墙外)
这两句诗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一枝满园,关出。诗人虽然没能进入花园,但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好像看到了满园的春色,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
e.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诗人本想去游园赏春,但主人不在,他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杏花便想到了春色满园。体会体会诗人的心情有哪些变化,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诗人没有遇到主人心情有些失望、扫兴,但看到红杏想到满园的春色不禁高兴起来。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的情感)
(板书:(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同样是描写春天景色,《江畔独步寻花》中盛开的鲜花、起舞的戏蝶、歌唱的娇莺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色图;而《游园不值》中那枝怒放的红杏使我们想到了满园盎然的春色。诗人描写春天的内容和角度不同,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趣。
(4)背诵《游园不值》。
(二)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出示黄鹤楼的投影片,这是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的一座古楼,因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而得名黄鹤楼。黄鹤楼坐落在长江边,因其神奇的传说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而著名。大诗人李白曾在此送别他的好朋友诗人孟浩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体会诗句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情感。
(1)运用在《江畔独步寻花》和《游园不值》两首诗中学到的朗读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自读,同桌互读。教师在黑板上抄写诗句。
(2)请2~3名学生朗读,师生评议。
(3)有感情地齐读,体会诗句意思和诗人情感。
3.对照课文注释进行自学,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学生对照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句意思,没有注释的字、词。
要求学生会解释尽唯天际的意思。
(2)同桌之间互相解释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请学生上前边指黑板上的诗句边逐字逐词逐句地解释。其他学生听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作适当点拨。
a.解释诗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地名。送:送别。之:去,往。广陵:扬州。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去扬州)
b.理解故人西辞黄鹤楼的意思。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西辞:辞别。因为黄鹤楼在扬州的西边,所以说西辞。老朋友在黄鹤楼上和我辞别了。)
西在诗中只是表明两地方位。
c.理解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意思。
(烟花:艳丽的春景。下:顺流直下。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而下去扬州)结合书中插图让学生体会烟花的景色。
(百花盛开,草木葱茏,草长莺飞,春光明媚,碧空万里,鸟语花香)下字学生能理解为去到,但对顺流直下的意思可能理解不到。教师可指导学生由西辞而知扬州在黄鹤楼之东,长江水也是向东流,所以孟浩然坐船是顺流而下。如此美景,诗人多希望与老朋友携手赏春呀,但是面对的却是分别,你能体会到诗人此刻的心情吗?
(依依不舍,惋惜)
诗人是如何将他复杂的心情表达出来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后两句诗。
d.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思。
(孤帆:单独的一条船。远影:远远的影子。碧空:晴朗的天空。尽:消失了,没有了。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板书:消失了,没有了)
e.理解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思。
(唯:只。见:看见。天际:天边。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板书:只天边)
(4)诗人送别老朋友,友人乘舟而去,诗人登高远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结合插图,想象一下这幅画面,体会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
(载着老朋友的船渐渐远去,消失在水天一线处,滔滔的长江水奔流不息,流向天边。诗人久久不肯离去,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也能体会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板书:依依惜别)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既感受到了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的艳丽春色,又感受到了孤帆远影、水流天际的壮阔画面,也体会到了诗人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珍重友情的情感。诗人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作业 。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三首》并背诵。
2.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5
教学设想:
由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想象画面来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其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二、过程与方法
1、揭示主题:用一首《送别》的音乐,创造学习氛围。
2、品味诗意:师生合作,用朗读,想象情景绘画等方式来梳理诗意体会情感。
3、拓展延伸:由送别诗拓展到其他类型的诗歌,激发学生探讨诗歌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祖国诗歌产生热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明白“人间最美是真情”的真谛。
2、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及突破:
1、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突破: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通过想象画面,反复诵读,绘画编故事等方式去感悟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送别》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播放主题音乐《送别》。
2、让学生说一说听后的感受。
3、揭示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介绍背景材料
4、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5、读题寻找题中给我们的信息
⑴人物:孟浩然、李白
⑵事件: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
⑶地点:黄鹤楼
6、介绍黄鹤楼、广陵(课件展示)
7、讨论评说:李白与孟浩然的关系
先让学生根据课前了解到的情况分别说说李白和孟浩然,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一旁指引和补充,告诉学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并且他成名在先,当时的李白只是个新秀。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8、师:李白在黄鹤楼为好友孟浩然送行,他的心情如何呢?请大家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学生自由读诗)
9、指名学生读。
10、评解学生的读法,然后范读,再听艺术家是怎样读的(多媒体)
11、结合读的语感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是否都明白读的意思呢? (同学分组讨论一下)
12、收集讨论信息、让每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情况
13、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讲评古诗 重点强调:故人、西辞、烟花、下、尽、唯等,使孩子们理解上述字词的意思和妙处。
14、凝炼成篇:以情感为基础,以景象为衬托,以想象为翅膀,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本篇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和生动。
15、师:请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根据学生回答,拣精炼的板书:情深意长、等
四、朗读诗歌,指导背诵。
16、带着理解的目光,反复读一读本篇,进一步用“心”体会诗的意境“美”
17、多媒体播放男、女的不同音色的读法,体会:柔情的相送、豪放相送的不同韵致。
18、尝试背诵,要求情感溢于言表
19、配乐背诵 (在朗朗的诵读声中,迎来下课)
五、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物: 孟浩然、李白
事件: 李白送孟浩然去广陵、目光送、心相随、清深意长
地点: 黄鹤楼
时间: 三月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6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
一、缓解学生紧张气氛 烘托课堂氛围
同学们,与往常相比,我们的教师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班长闫兴回答说:“今天我们这节课来了几位听课老师,那作为班长,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欢迎听课老师呢?班长闫兴带领大家鼓起掌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上完体育课和做了课间操,同学们累吗?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送别》(师唱)有的同学随同老师一起唱,唱完之后,同学交流感受,有的同学说出与亲人分别时伤心、难受……进而导入新课,今天老师与大家来共同学习一首送别诗,并板书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解诗题、说诗人
1、解诗题:
通过思考,能说出送别的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物是李白的好友孟浩然,到广陵去。
2、说诗人:
学生预习,知道本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介绍诗人李白:唐代诗人,我们学过他的诗有《早发白帝城》、《赠汪伦》。老师补充:黄鹤楼坐落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
四、品读诗句,走入诗的境界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点名学生读,让学生找出在第一二句诗中,提到了那些地名?学生回答:黄鹤楼和扬州。教师板画黄鹤楼、长江水、扬州。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学生能够说出“西辞”的含义: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在黄鹤楼分别了,由黄鹤楼向东乘着小船经过长江到扬州去。
⑶ 抓住“烟花三月”展开现象:
老师让同学们说出“烟花三月的扬州”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学生说出:繁花似锦,草木茂盛、漂亮、美丽……教师借机向导,在这繁花似锦的三月里,李白有心情去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吗?学生回答:没有。教师:那我们带着何种心情、用什么语调来读这两句诗呢?
⑷ 学生试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教师:接下来我们看看三四句诗,点名读,让学生找出用得较好的词语。
学生:孤帆、远影、唯见、长江、天际流
⑵ 孤帆、尽:
① 品“孤帆:
教师:在那浩瀚的长江水面上,真的就是一个小船吗?
学生:不是。
教师:那为什么李白这样说呢?
学生1:因为只有一只小船载着孟浩然溪流而下。
学生2:因为只能看见一只小船。
教师:在烟花三月的'日子里,李白没有心情观看其它风景,他伫立江边,只能看见好友孟浩然的小船,说明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友情是非常深厚的,他舍不得离开孟浩然。
② 思“尽”:
教师:那第三句中的“尽”指的尽什么,我认为它有一个没有“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孟浩然的影子。
教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吗?
学生:是孟浩然载着小船的影子消失了,不见了。
教师:那什么没有“尽”呢?
学生:是李白与孟号然的情感。
教师板书:情永在
⑶ 欣赏第四句诗:
教师:这个时候,诗人李白还能看见什么呢?
学生:一江春水。
教师:那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学生:里面还有与好友依依不舍的感情。
⑷ 换位思考、切身感受:
教师:假如你现在是李白,说一说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1:难受。
学生2:舍不得离开。
⑸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⑹ 对全诗划分节奏,进行朗读。
五、精确概括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
学生:重视友情,朋友的友谊不能忘……
教师板书:珍惜友情
六、教师总结
在人世间,有很多情,有一旦与他人结交就产生的友情,有你每日来到学校,要好好学习,报答父母的恩情、亲情;有同学们成家之后,就产生的爱情,无论哪种情感,我们都要好好珍惜!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李白和孟浩然依依惜别之情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通过拓展学习其他的送别诗,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教学重点】
1、准确理解诗意,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难点】
1、体会“西辞”“烟花”的意思。
2、体会诗中情,读出诗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理解诗题。
1、师: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首李白的送别诗吗?生答《赠汪伦》。(在音乐声中吟诵《赠汪伦》)
2、师:自古重离别,记载流传下来的作品,可以说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们,去感受其中美好的真情。让我们来看这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学生理解诗题:
①师:这个诗题用现在的话怎么说呢?(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
关键字:“之”的意思是去、往;
②谁?(李白)介绍孟浩然《赠孟浩然》。
③题目为我们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介绍黄鹤楼(图片)
④再读诗题
二、通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把诗歌读正确,多读几次,读出正确的节奏来。
2.指名初读课文,师生合作读。
3、自学诗句。
4、同桌交流。
5.全班交流。
【预设】
1、理解“西辞”。
因为黄鹤楼在西边,然后人在东边,孟浩然要离开黄鹤楼到广陵,西辞的意思就是离开黄鹤楼到广陵
“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其实诗句里面已经告诉我们了。
既然是之广陵,又说是下扬州,看样子这个广陵就是……
2、理解“烟花”。(理解烟花的古今异义。)
师:哦,离开了西边的黄鹤楼道别了。没错,此时的孟浩然就要沿长江自西向东顺流而下。所以诗中还说道烟花三月下扬州。说到烟花,我们现在在非常重要的日子里,还经常放,见过吗?
生:见过,那是烟花爆竹,这里是指“花太多,太繁茂了。”
师:我们从注释当中也看到了。花太多,太繁茂了。此时的长江两岸,那正是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盛开,春意盎然,使我们感到千里莺啼绿映红。(播放课件)
师:就在这烟花三月的美好季节,可是好友孟浩然却要离开诗人远去扬州,这怎么不令人惆怅呢?来,带着你的惆怅读一读这两句!
生读
师:烟花三月的美景,李白此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四、品读古诗,感悟情感。
(一)通过“孤帆远影碧空尽”体会离情
1、师:故人,老朋友走了,谁都会感到不舍。诗歌最美的在于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大家再认真读读,看看诗的后两句都描写了哪些景物?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孤帆 碧空
长江
3、“孤帆”也就是——(孤单单的一条小船)
4、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有没有产生什么疑问呢?(孩子们,古时的长江可以说是“千帆驶过”,可是在李白的眼中,却只有那一艘船,孤帆远影,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师:他的眼中,他的心中,只有——孟浩然(板书:目光送 )是啊,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有孟浩然。此时此刻,诗人看不到烟花三月美如画,看到的只有这——;看不到长江上来来往往的船,看到的只有那——,他的心都跟着——(板书:心相随 )
6、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孤帆”,从这个“孤“字,你读出了什么?
7、这小小的一个“孤”字,把诗人的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再来读
(二)通过“唯见长江天际流”,理解深情。
1、师:那孤帆远影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可李白却仍然久久地伫立着,伫立着,谁能读一读最后一句话?(指名读)
2、李白可能在想什么?(再也没有人与我……再也没有人……再也……)
师:从孤帆离开,由近到远李白在看,远到消失,李白在看,后来一直在看,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3、补充:李白与孟浩然分别后的第二年写的《江下行》。
4、指名读全诗
5、齐读全诗
(三)朗读指导
1、师:诗虽没有一个字直接写情,可我们在字里行间却分明看到了诗人的这颗心,感受到了这份情。自古离别多伤悲,“孤帆远影碧空尽,”而不尽的却是这浓浓的离愁,李白吟诵到,女生读——
师: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别中。这滚滚涌动的是诗人的情意,带着这深深的情意,李白吟诵到,男生读——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对朋友之间的友情是多么感人啊!让我们再用情地读读诗歌吧!(配乐朗诵)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
六、拓展,了解古人送别的方式
1、自古多情伤离别,送别时刻以诗相赠,寄以深深的情意,让我们走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折杨柳》(留与“柳”谐音“)
2、每首以什么样的方式送别。
3、积累:背诵抄写
4、总结: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深情厚谊。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七、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碧空 长江
孤帆
目光送,心相随
依依惜别
情深意长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背诵古诗大比拼
1、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师说诗题,学生背诗。
3、师说诗句,学生说诗题和作者。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它堪称是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学生初读诗题。
二、【新授】
1、读懂诗题。
A、出示生词卡片“孟浩然”“广陵”,谁来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
B、题目共有10个字,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重读哪个词,读出自己的感受。
C、介绍写作背景,带着自己各自的的感受再读诗题。(教师板书:读懂诗题)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款待了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之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再读读课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读明诗句。
A、读通诗句。
出示朗读的阶梯等次表,请学生自己对照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认为自己读到第三阶梯的水平了,就可停下。
指名朗读,请学生相互评价。
古人读诗讲究节奏感,现在我们一起合作来读读古诗,好吗?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
好,现在换过来,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接读后三个字,听明白了吗?——读
真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整首的诗,老师只读诗题和作者,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四三节奏读整首诗,听明白了吗?——读
B、理解诗意。
诗读得这么好,诗句的意思能读懂吗?读懂古诗有个好助手,就是书上的注释,借助注释,我们就可以读懂古诗。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结合书上的注释,把自己读懂的句子说给其他同学听;不懂的句子互相讨论。
C、指名回答,教师相机指导。(教师板书:读明诗意)
3、品悟诗情。
A、出示课文插图,请结合图画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相机用ppt出示课件:(说话练习)
B、引读:
那离别的惆怅啊,全都凝结在那了李白那目驻神驰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无尽的不舍啊,全都凝聚在了那渐行渐远的孤帆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那深厚的情谊,那样真挚的情感啊,全都托付给了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中,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板书:品悟诗情)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教师板书:品悟诗情)
同学们,离情别愁是每个人固有的情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离别。所以,古今中外,写离别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老师从中选出了几篇,我们一起来看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是的,孩子们,一样是送别,却因送别的时间、送别的人等各种各样的因素,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怀。这节课,我们通过“读懂诗题——读明诗句——品悟诗情”这样的方法读懂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们也可以尝试着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去品读王勃的、高适的或者是其他诗人的离情别愁。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诗题——读诗句——悟诗情”,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推荐文章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和宿迁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9 08:41:46
考上海电力大学要多少分海南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8:37:10
江苏高考排名1091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31:59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2024-06-09 08:27:13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23:58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8:21:0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诗意2023-08-22 22:12:08
红楼梦33到36集观后感2023-08-15 13:40:40
高一以红楼梦为主题的读后感2023-08-26 21:10:25
红楼梦的读书心得(十五篇)2023-08-24 04:30:28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诗意2023-08-22 22:12:08
红楼梦33到36集观后感2023-08-15 13:40:40
高一以红楼梦为主题的读后感2023-08-26 21:10:25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