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杜甫的诗加赏析

时间:2023-08-23 21:58:13 文/刘莉莉老师 文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篇一:杜甫的诗加赏析

  杜甫咏怀诗鉴赏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甫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所在的思考,对于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

  中国古代的咏怀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个类型是淑世情怀,第二类是超世情调,第三类是游世情趣,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杜甫的咏怀诗的特点。

  杜甫拥有一颗高尚伟大的心灵,在道德与人格方面都有伟大的建树,光明正大,磊磊落落,堪称楷模之人。杜甫的咏怀诗向往和谐的君臣关系,他的咏怀诗透露着儒家和谐的君臣关系,一种和谐理念在杜甫咏怀诗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

  杜甫诗集中咏怀诗数量甚大,标明为咏怀、遣怀、遣兴、述怀、遣忧、解忧的诗作就有数十首之多,其它以兴、忆、有感、漫成等为题的作品亦属于咏怀一类。杜甫的咏怀诗是在中唐时期战乱的特殊背景之下创作的,它既继承了古代咏怀诗抒写心迹情怀的表现传统,又在关怀天下苍生苦难和国家盛衰休戚的内容与情感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表达了诗人期盼安宁和平,期盼社会和谐的深切愿望,其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

  阮籍的《咏怀诗》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对于咏怀诗的发展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真正把咏怀诗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是杜甫的咏怀诗,杜甫的咏怀诗保持了忧生之嗟的作风。

  杜甫的《咏怀古迹》组诗是杜甫的咏怀诗的代表作借以咏怀古迹来事发自己的胸怀,《咏怀古迹之三》一句“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在抒发昭君的命运时,同时也抒发自己对命运的感慨之情。杜甫怀着一颗悲天悯人的伟大胸怀,他的咏怀诗也透露着对天下苍生的同情与关怀,杜甫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咏怀诗同样是伟大的,杜甫的咏怀诗是一部史诗,是一部咏怀人生的慷慨之歌。

  杜甫一生,济世之志甚高,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杜甫的一生也显示了中国古代相当多的文人的壮志难酬的可悲人生,这是那个时代相当多的诗人无法摆脱的厄运,只能怀着一颗苍老之心看待一切。

  杜甫的诗深刻的反应了那个巨变时期政治事件与尖锐的社会矛盾,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强烈的政治性、现实性,杜甫的咏怀诗始终直面现实,对各种祸国殃民着痛加诛伐,讽喻时事,真是再现了权贵、军阀之专横与人民之苦难,如《兵车行》、《丽人行》、《岁晏行》。

  我觉得杜甫的咏怀诗好多都秉承了太史公以来的史家精神,她的咏怀诗肩负起社会责任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利用笔记录那个时代。所以他的咏怀诗见证了许多的历史事件与社会情况,包场了动乱之苦,他的咏怀诗咏的是对历史的感叹,咏的是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咏的是对自己身世命运的感慨,咏的是对美好君主的向往。所以杜甫的咏怀诗表现的是多方面的,杜诗就是一副展现当时历史事件的画卷。“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与“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北征》)这句诗就是展现的是杜甫对于唐太宗以及尧舜等贤君的称赞。

  杜甫的咏怀诗又有写自己生活之艰辛或漂泊江湖之艰难,也是有很强的代表性。例如《羌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这些作品同样也渗透着诚挚的忧国忧民之情,深刻的反映了现实。《饮中八仙歌》,《观公孙大娘弟子剑器行》补史之缺。

  杜甫的咏怀诗是我们的民族史诗,它见证了一个时代,是我们的永远的骄傲。

  篇二:杜甫的诗加赏析

  《乡愁》《就是那一只蟋蟀》对比赏析

  江苏教育学院金荷华

  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的主题,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几乎俯拾皆是。例如“日暮 乡关何是处,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环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等等。古今文化乡愁大多是民族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在知识分子身上的一种折射,这种民族文化心理正是我国当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人文滋养。因此语文新课程标准教科书特别重视编选此类文本内容,余光中的《乡愁》和流沙河的《就是那一只蟋蟀》都是抒发文化乡愁的现代诗歌力作(以下简称《乡愁》、《蟋蟀》),堪称乡愁诗中的姊妹篇,被编入多种版本语文教科书。[1]二者有许多相同点,首先主题相同,都是描写乡愁,倾诉离情,表达盼望台湾与大陆骨肉不再分离的强烈愿望;其次体裁相同,都是现代抒情诗歌,结构形式和语言运用都比较宽松自由。但二的不同点更多,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

  一、乡愁的载体不同

  也就是说二者诗抒情的方式各有不同。《乡愁》的载体是诗人生命年轮中几个富有代表性的印记,是人生长河中的几个片断:童年,青年,中年,晚年;《蟋蟀》是把乡愁置放于中华民族广袤的文化背景幕布上,采用与友人面对面的方式来倾诉、吟咏。

  余光中的大陆、台湾及欧美的读书讲学的丰富生活阅历,深厚的中华文化积淀及中西学养,无不折射出一个文化大家的风范和从容气度。他曾经说:“我当年离开内地,‘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 /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乃此生最大的伤痛。幸好那一年我已经21岁,故土的记忆,文化的濡染已经深长,所以日后的欧风美雨都不能夺走我的汉魂唐魄。我在诗文中所以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无非是努力为自己招魂。”[2]《乡愁》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四个画面勾勒出诗人的生命成长过程,展示了一生的漂泊不定,及其在漂泊不定中乡愁的不同内涵,在反映人世沧桑的同时,把个人、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可谓思绪悠悠,离愁悠悠,感慨怅惘绵绵幽幽。流沙河与余光中的经历不同,他生于大陆长于大陆,对文学的钟爱与追求使他有幸与余光中成为诗友。该首诗的创作,虽然也同样因为诗人对世事沧桑的敏感、忧患,但最直接的因素还是余光中的中华精髓、文化乡愁对他的濡染。该诗小

  序云:台湾诗人Y先生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该诗抒发的乡思乡情,不像《乡愁》那样沉郁,而是极其流畅舒缓,雄浑自然,更多的是表达诗人一种坚定的民族信念。

  二、.结构形式不同

  《乡愁》用“在这头”“在那头”、“在里头”“在外头”,构成重章叠句的复沓式结构, 全诗大体押韵,且一韵到底;每段行数、句数、字数都相等,较为整齐。《蟋蟀》也大体押韵,一韵到底;虽然每段的诗句行数不一,但是由于兴象众多,境象广远,大量相同的句式,构成反复和排比,朗读时有酣畅淋漓之效果。

  三、意境意蕴不同

  《乡愁》中用几个修饰语分别来形容诗中的几个意象, 通过“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以及“??在这头”、“??在那头”的对比处理,创造了少小离家别、成年夫妻别、中年生死别、晚年故乡别的生动画面,抒发了沉郁缠绵、悠远深长的离愁之情和故国之思。

  邮票本来就不大,“小小”似乎多余,用它来形容邮票,意在说明诗人童年时代求学在外,恋家之心太切,想家之情过重,一封短短的家书怎么能取代孩子对家庭温暖的眷恋呢!所以童年时代的诗人面对家书内容,就只能眼巴巴的发呆,似乎母亲就在眼前,伸手可及,却难以扑到母亲的怀抱。邮票之微小,衬托出母爱之博大。“窄窄”用来形容船票也颇有寓意。长大后诗人成家了,乡愁中最刻骨铭心的体验就是对爱妻的深深思念。一张窄窄的船票给亲人带来多少欢乐和幸福,又带去几多期盼和离愁!读到此段,让人顿生柳永笔下的“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惆怅。惟其夫妻恩爱似江海宽广,每次相聚才会觉得时间太短太短。“窄窄”的船票哪里载得下夫妻的恩爱和离愁!“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那种“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的情境如在读者眼前。人到中年,操劳一生的母亲永远地去了,留给儿女的只有故乡的一抔土。就是这样一座“矮矮”的坟墓,薄薄的黄土,却如无形的厚墙高壁,阴阳两相隔绝。慈母的牵挂,儿女的喜忧,尽管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诉。这种残酷的生离死别,怎一个愁字了得!  诗人晚年在台湾教书,写作,讲学;应该说人生、事业均收获颇丰,但是诗人总是有漂泊他乡的浓重的孤独感,他在诗文中“呼喊着狂吼着黄河长江”,就是“努力为自己招魂”。然而,就是那不起眼的甚至给人些许美感的“一湾”“浅浅的”海峡,竟然使诗人思乡之情漫长悠远,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地理概念上的浅浅,反衬出台湾与大陆政治、经济、文化阻隔的深重。不妨听听诗人在《听听那冷雨》中的倾诉吧,“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

  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面对这样的心灵道白,你眼前会出现伫立在台湾海峡一端遥望故乡的老者,其形容恰如雕塑一般。《蟋蟀》把乡愁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吟咏,诗中意象众多,内蕴深刻,组合也具巧妙。主要体现在兴象、境象和喻象的创造上。兴象是艺术作品中没有明显的人为痕迹的意象,其构成似 乎是纯粹客观的物象,往往没有明显的象征、比喻的意味,单个兴象的存在与否 似乎也无关紧要,但由很多单个兴象组成的兴象群,就具有深层的意蕴。境象,即通常所说的意境,是由基础层次上的意象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它比基础性的意象在时空上更具有突破性,有强烈的宇宙感、历史感、人生感。喻象,即通过比喻、象征的方式构置的意象,它是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艺术技巧,将客观物象按照心灵重组或变形,让客观物象成为心灵的载体而创造出来的,比喻和象征性的意象因其具有巨大的暗示性而为艺术家所喜爱。  诗中的兴象主要集中在第2、3、4、5段中。第2段中的诗经、古诗、木兰辞、姜夔词构成第一个兴象群,这是从历史发展纵向铺排展开的;第3段中的驿道、烽台、天井、战场构成第二个兴象群,这是从地点转换横向铺排展开的;第4段中的月饼、桂花、石榴果、残荷、雁南飞、草垛构成第三个兴象群,这是按照童年、中年的生活片断铺排展开的;第5段中的台北巷子、四川乡村、露珠、萤火、鹧鸪构成第四个兴象群,这是按海峡两岸的空间来展开的。四个兴象群中,第一、二相互呼应,第三、四相互照应。诗中的境象:2、3、4、5诗段中众多兴象,组成了四大兴象群,这就构成了全诗的四大境象。透过这四大境象,读者可以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民族沧桑的历史,广阔的河山,可爱的家园,以及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的情愫。这些兴象群,从时间、空间、人物角度相互对应,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由客体呈现到主体呈现,由民族的宏观到个人的微观,再到民族的宏观的抒情脉络;充分表明从古至今,我们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共同的文化积淀使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中国人,有着相同的心理和情感。这种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应,使诗人将个体的情感投射到民族的文化背景上,从而使个人的情感得到放大、升华,这就使该首乡愁诗已经大大超越了古代文人墨客得意、失意时的思乡之作的境界。这也正是现代文化乡愁作品更容易引起当代读者共鸣的共性特征。诗中的喻象:就是贯穿全诗的蟋蟀。蟋蟀又称促织,是普通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小昆虫,但是诗歌中的蟋蟀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昆虫了。由该诗小序可知,在两位诗人心目中,蟋蟀已不再受时间、空间、政治等因素的限制,它在两位诗友之间、诗人与读者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蟋蟀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共同见证,是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感情象征。尽管这种感情有时是沉重甚至惨烈的,但却是不可磨灭的,是任何力量也隔绝不了的。

  四、用典不同

  《乡愁》从严格意义上说几乎没有用典,只有塑造“夫妻别”意境时用的“窄窄的船票”,赏析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以及柳永《八声甘州》中“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等诗句,因为在写离愁别绪方面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

  《蟋蟀》中的意象多到组成四个大的意象群,因而其意象涉及典故和化用前人诗句的现象较多。如第2段中涉及典故:1.诗经《七月》第5章中涉及到蟋蟀的诗句是:“五月斯蟲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的是古代生民在岁寒时节的劳作情形。2.“蟋蟀在堂”是诗经中《蟋蟀》每章的首句,该诗是一篇岁暮述怀而又乐不忘忧的诗。3.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中有诗句“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这是一篇写失意之士对世态炎凉怨愤的诗。4.《木兰诗》中有诗句“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其中“唧唧”一说为拟声词,用蟋蟀叫声,以动衬托静,突出木兰深夜心事重重、不能平静的状貌。5.姜夔的《齐乐天》是一首咏蟋蟀的词,该词着重写思妇、行人、骚客听了蟋蟀凄凉的叫声后的感受和情怀,如“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又如第5段中的鹧鸪:又名山鹧鸪,啼声凄厉悲惨,其叫声似云“行不得也哥哥”,也是古诗词中经常用以表达哀怨离愁的意象。如辛弃疾的“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强烈地抒发了作者不能南归的悲愤之情。该诗中用“变成鸟/是鹧鸪/啼叫在乡愁者的心窝”,和以上众多有特殊意蕴的意象组合使用,将历史与现实贯穿起来,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增强了乡愁的历史纵深感和厚重感。

  《蟋蟀》中另一种情况,算不上严格意义的用典,就是有关意向在前人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如第4章中的“故园飞黄叶”、“野塘剩残荷”:前者可联想到范仲淹词《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诗句;后者可联想到李商隐《宿络氏亭寄怀崔雍崔兖》中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还有“雁南飞”,也是常见于古诗词曲的意象,如王实甫《西厢记》中崔莺莺唱词:“碧云天,黄花地,秋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意象加以想象和联想,将有助于意象的积和语感的培养。

  五、风格基调不同

  《乡愁》遣词用字比较平实自然,意象明朗清新。《蟋蟀》由于通篇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全诗四大境象都由蟋蟀这个喻象统领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篇使用反复、排比

  的修辞手法,每段都由“就是那一只蟋蟀”发端,经过“在??唱过”、“在??唱歌”的铺陈排比,将所有的意象都聚会到“蟋蟀”这个象征体上,纵横古今,循环往复,从而形成一种内在的节奏,发展到最后形成高潮。最后以“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作结,总结性地揭示了蟋蟀歌唱的深刻寓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心灵相通,台湾与大陆统一将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如果说《乡愁》如一曲苏州评弹,委婉缠绵地向你倾诉着他生命中曾经历的少小离家别、成年夫妻别、母子生死别和晚年故乡别的遭遇,唱出了人世沧桑的多种况味和当下最强烈的心灵企盼,感情沉郁厚重;那么《蟋蟀》则更像一曲沿着远古高高低低的山涧奔腾不息的泉水之歌,通过古今蟋蟀的声声不绝,唱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同根,血脉相连,时空距离终究隔不断心灵融合的真理,全诗的感情基调厚重而更兼自信和乐观。

  杜甫的诗加赏析篇三:

  杜甫唐五言律诗:《月夜》原文: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参考注释:

  ①闺中:内室,这里指妾。

  ②解:懂得。

  ③清辉:月光。

  ④双照:互相照见。

  杜甫唐五言律诗:《月夜》赏析:

  公元七五五年,安禄山勾结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第二年六月九日潼关失守,十三日唐玄宗仓皇逃到了四川。七月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在投奔唐肃宗路上被叛军抓住,因为官小,看他破衣啰唆,就把他撵出了军营。回到住处以后,看到城中破堪的样子,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强烈地思念妻儿,写下了这首名作。

  诗人望月想念家中的妻子,充满了深情也满怀忧虑与辛酸。这无尽的思念与盼望能双照泪干的愿望正揭示了离乱带给人们的痛苦。这首诗描写形象,情深意切。

推荐文章

辽宁440分历史能上什么大学,2024年能上哪些大学2024-06-09 08:27:13

山西高考排名705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23:58

考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广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2024-06-09 08:21:04

西南财经大学在福建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9 08:18:02

湖北高考排名17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9 08:14:59

浙江树人学院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2024-06-09 08:11:44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2023-08-23 04:57:33

杜甫的求职信范文2023-08-15 06:43:10

望岳后一句意思2023-08-20 07:19:27

杜甫诗歌的忧患意识体现在哪里2023-08-19 07:44:41

杜甫登高翻译的美学追求2023-08-23 04:57:33

杜甫的求职信范文2023-08-15 06:43:10

望岳后一句意思2023-08-20 07:19:27

醉翁亭记主旨句2023-08-15 10:16:05

醉翁亭记读后感(四篇)2023-08-18 08:17:21

醉翁亭记教案范文集合十篇2023-08-15 23:17:38

最新文章

热门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