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1
一、说教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3节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过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直接经验,也已具备了一些相应的三角形知识和技能,这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说,他们对于新鲜的知识充满着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有意注意正在发展。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有关的知识,对三角形的内角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过程,提升自身动手操作及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学生很难建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也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理的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明确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创设情境,直观演示,观察,猜测,操作,思考,总结等方法,把学生带进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和探索活动,体现出开放性思维和多元思维并存的思维方式,教学生初步学会自主梳理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他们亲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多媒体课件播放有关三角形内角和情境视频:在图形的王国中,有一天,三角形家族里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爆发了一场激烈的争吵。钝角三角形说“我的钝角大,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的内角和大”。锐角三角形也不示弱“你虽然有一个钝角,可是其它两个角都很小,而我的三个角都不是很小,所以我的内角和比你大”。直角三角形说“别争了,我们的内角和是一样大的,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根据视频中三角形的对话,顺势引出题目——三角形的内角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快速的进入学习高潮。
(二)新课探究
接下里是新课探究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画几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然后同桌互相量一量,算一算,三角形3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通过测量,学生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如何进行验证你的结论呢?接下来我会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给予指导,讨论过后,请同学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论学生回答的全面与否,都给予积极的评价,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后做出判断,进行补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引导学生采用剪拼的方法进行验证,先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拼成一个平角。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进入巩固提高环节。本环节我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层次分明的练习题组。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巩固新知,训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2
教学内容:西师版--年级上(下)册--页
执教者:---
教学课时: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掌握----------。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方法,体验----------。情感态度:通过感受--------,培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找出重要的知识点)
2、难点:(结合学生的学情,分析本节课哪些知识学生比较难掌握)
3、关键:(结合实际,找出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实物、多媒体、一些数学图形
2、学具准备:实物、数学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或谈话引入或情景引入)
1、小朋友,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内容,今天我再考考大家,看看有多棒。(生说后引入新课)
2、老师昨天遇到一个难题,想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怎么解决,今天我想叫大家帮老师一个忙,你们愿意吗?(愿意)生说后老师引入新课。
3、出示主题情景图引入。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学生小组交流。
(3)、反馈信息:
生1:我觉得------------------。
生2:我认为------------------。
生3:我是这样想的---------------。
(4)、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同学们表现的太好了。刚才我们通过--方法,了解到------------,那老师觉得----样更好一些。所以我们在做任何事,只要你认真想认真做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一道练习题。
(1)、学生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指明学生答(学生举手回答)。
(3)、师生共同讨论。
(4)、完成练习题。
2、出示第二道练习题。
(1)、学生齐读题目。
(2)、学生独立完成。
(3)、个别展示。
(4)、集体订正。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
设计思路:
克和千克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学时 ,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通过猜、掂、比、称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让学生在估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估测结果,在课前调查与课后实践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
教具准备:
1.一架天平;2、电脑,多媒体课件;3、将全班分成6个小组,每组准备一台盘秤,6个2分硬币,一些苹果,一些鸡蛋,2袋盐,6个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学过程:
一、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
1.教师拿一包糖和一包盐,让学生肉眼观察并判断哪个重。
2.让学生亲自动手掂一掂判断哪个重。
3.启发学生说出要知道糖和盐的准确重量有两种办法:一是用秤称,二是看包装袋上净含量。
4.让学生汇报课前调查多种物品净含量情况。
5.揭示并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认识秤: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课件展示并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秤。
3.介绍盘秤的使用办法。
4.让学生称出一个苹果和一本数学课本的重量,初步学会认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苹果和1千克的盐。
2.提出问题,使学生知道因为苹果的大小不一样,因此每组称得的1千克的苹果的个数也不一样,而1千克的盐都是2袋的道理。
3.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让学生互抱对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问题,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比较轻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盘秤称不出来,引出天平。
2.课件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称的物品。
3.教师拿天平演示称2分硬币的方法。
4.让学生每人把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5.让学生通过掂、比、称, 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为后面的巩固练习提供丰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1.谈话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课件,巩固练习,强化学生对“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课堂练习。
1.我会连。(西瓜、方便面、 驼鸟蛋、2分硬币的重量)
2.我会判断。
3.找错误。
七、游戏:
1.老师发给每组一样物品,让他们在组内先估测该物品重量,再统一意见,然后实际称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测与实测的误差。
2.老师总结估测的方法是要找一个参照物。
八、布置作业,延深课外。
1.让学生称出1千克鸡蛋。
2.让学生提出问题:1000克鸡蛋大约多少个,500克(1斤)鸡蛋大约多少个。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4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自然数。
2.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3. 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自然数,及自然数的一些含义。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数的6种含义。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图编题。
出示图片、学生编题
小结:自然数0、1、2、3、4、5 等,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
二、揭示课题
认识自然
三、新课探索
(一)探究一:自然数
1.数苹果,看个数。
(1)出示:1个苹果。
提问: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回答:1个苹果。
(板书:1)
(2)逐步的一个一个添加苹果。
提问:现在有多少只苹果?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成:1、2、3、4、5
提问:这里的1、2、3、4、5表示什么?
回答:苹果的个数。
(板书:表示个数)
2. 找名次,看序数。
(1)出示:刘翔110米栏比赛后的领奖的情景
提问:谁得了冠军?冠军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回答:第1名。
(板书:1)
提问:那亚军和季军又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2、3)
(2)提问:这里的1、2、3表示什么?
回答:表示比赛的名次。
小结:比赛的名次是一种有序的排列。1、2、3也可以表示这样的序数
板书:表示序数
3.小结:像1、2、3这些用来表示计数编序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它们被称为自然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深入地了解自然数。
(出示课题:自然数)
4.认识自然数。
(1)提问:谁能说说看你在平时生活中的哪些情况下可以用自然数表示?
(2)学生举例回答
(3)小结:所以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做自然数。
(二)探究二:自然数所表示的6种含义
1.自学。
2.交流反馈。
学生逐步归纳自然数的6种含义。
3.小结。
①表示序数——如第3个。
②表示个数——如3个。
③表示代码——如:邮政编码中的3,3号运动员等。
④表示量数——如:“多长?多大?多重?”。
⑤表示计算结果——如:2+1=3。
⑥表示重复计算的次数——如:2重复加3次:2+2+2=3×2=6 2重复乘3次:2×2×2=23=8 ㈢
探究三:“0”的认识
1.提问:“0”是自然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1)学生介绍说理。
(2)小结:从历看,国内外数学界对于0是不是自然数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0是自然数,另一种认为0不是自然数。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材一直规定自然数不包括0。目前,国外的数学界大部分都规定0是自然数。为了方便于国际交流,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3100-3102-93)《量和单位》(11-2.9)第311页,规定自然数包括0。所以在近几年进行的中小学数学教材修订中,教材研究编写人员根据上述国家标准进行了修改。即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1、2、3、4、5、6、叫自然数,简单说就是大于等于零的整数。
(4)板书:0是自然数。
2.提问:有比“0”更小的自然数吗?
(1)回答:“0”是最小的自然数。
(2)提问:的自然数会是几?
(3)回答:没有的自然数。
(4)板书: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3.小结。
0是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0加1得1,1加1得2 ,2加1得3,这样继续下去可以得到任意一个自然数。而从自然数的排列顺序可知,后面一个自然数比前面一个自然数多1。因此,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合并而成,所以1是自然数的单位。0可以看成是由0个1组成的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如果把任意一个自然数用字母n表示,那接在这个自然数后面的一个自然数可以表示成“n+1”。
板书: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四、课内练习
1. 找出下面哪些是自然数。
18 100.01 0 10000000 -9
2.判断。
(1)从1开始的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 )
(2)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都是自然数。( )
(3)没有的自然数,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 )
(4)接在自然数18后面的自然数只有1 个。( )
(5)在4.2和8.5之间有4个数。( )
3. 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数可以表示为(a —1),那么另外两个自然数可以表示为( )和( )。
五、本课小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自然数有哪些深入地了解呢?
1.0是自然数。
2.每个自然数都只有一个自然数接在它的后面。自然数n的后一个自然数是“n+1”。
3.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的自然数。
六、课后作业
找找身边的自然数,说一说它所表示的含义。
2021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教案模板5
教学内容:课本第14页 练习二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完整地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进行正确熟练的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运算
教学用具:幻灯
教学过程:
一、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16-50÷25+8×2 116-(50÷25+8)×2
[116-950÷25+80]×2 (116-50)÷[(25+8)×2]
要求:
1、让学生划出运算顺序,同桌批改。
2、选择其中的两题进行计算。
3、反馈讲评
小结:运算顺序不同,计算的结果就完全不同,因此在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运算顺序。
二、根据要求添括号 改变式题的运算顺序。
30+120÷15-5×2
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
要求改变运算顺序:
1、-——÷——×——+
2、-——×——÷——+
3、÷——+——×——-
4、-——÷——+——×
5、+——÷——-——×
在反馈讲评时,着让学生说说添括号时的思考过程。
三、在○里填上适当的数,然后列成综合算式
27+12 40×6
÷13 282-
50- 168÷
+26
讲评:你在列综合算式时有什么好方法?
四、应用题
1、文具三生产一种彩笔,60盒可以装720支,照这样计算,500盒可以装多少支?
60盒——720支 你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500盒——? 支
讲评时 着重让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
改问题:3000支彩笔要装多少盒?
五、提高性练习
计算24点
课堂作业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中考状元方法锦囊有哪些2023-08-18 20:49:2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优秀作文初三800字五篇2023-08-15 09:27:47
面试个人求职简历表五篇2023-08-25 16:07:13
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例文2023-08-18 22:14:21
一年级数学上册电子教案例文2023-08-18 22:14:2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下册范文2023-08-15 22:58:17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2023-08-12 01:45:44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8-12 05:23:58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8-25 18:57:41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文案2023-08-22 19:2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