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网

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

时间:2023-08-24 16:36:40 文/李盛老师 数学学文网www.xuewenya.com

2021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深刻性。

3、通过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观察比较,归纳整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集中注意

1、学生根据教师的指示做动作。如:举起右手,指指眼睛,点点嘴巴2、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

2、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学习,好吗?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部分器官,用动手、动眼、动口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二、运动感官,学习新课

1、动动你的眼睛,找一找(第1题)

(1)、把差是6地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小组合作完成。

(2)、找一找,这些算式的非列有什么规律?根据规律,你能很快找到差是7、8、9的算式吗?说一说。

2、动动你的嘴巴,说说写写(第2题)

(1)看图,明确题意:一图四式。

(2)学生同位两个互相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3)根据图意和问题列算式解答,写在书上。

(4)订正答案。

3、动动你的手,算算写写(第2题)

(1)明确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对算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提出表扬)。

5、动动你的脑子,想想算算

A:第4题

(1)明确题意:根据图写算式。

(2)学生自己尝试读题,并提出数学问题。

(3)列算式解答,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B:第5题:

(1)明确要求:先算出得数,再仔细观察竖着每一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联系。

(2)学生书写得数。

(3)订正答案。

(4)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C:第6题:小松鼠采松果。

(1)故事形式引出:有一天,松鼠妈妈对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说:孩子,你们已经长大了,要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们就去森林里采些松果来吧!小松鼠愉快地答应了。过了一会儿,两只小松鼠回来了,松鼠妈妈看到孩子这么能干,高兴极了。一个劲儿夸奖他们,说:你们真能干,一共采了12个松果。松鼠弟弟说:哥哥猜得多,我只采了5个。亲爱的小朋友,你知道松鼠哥哥采了多少个吗?

(2)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说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口头列算式解答。

(4)写在书上。

D:第7题:旅游公司汽车出租情况。

(1)看统计表,明确要求的是还剩多少辆?

(2)学生根据题意自己解答。

(3)订正答案,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各感觉的主动参与,将所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活动中。)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有关十几减几的内容,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2021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2

教学目标

(一)了解并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掌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准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厘米

教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面积单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1.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提问:体积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师:如果把刚才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再请学生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老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2)教师:(指黑板板书)这些是常用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行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出示例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问题改写成如下形式:(板书)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讨论边试算。然后归纳,老师板书:

因为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个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1000×0.54=540,填 540。

(2)出示例4:(投影片) 3 400厘米3, 96厘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改写成算式:3400厘米3=( )分米3

96厘米3=( )分米3

教师:审题时首先要注意什么?试说出这两道小题的解答过程和算理。

学生试算,讨论后,归纳并板书:

因为1000分米3为 1米3,3400分米3中包含有多少个1000分米3,就有几个米3,列式:3 400÷1000=3.4,填 3.4。

(第2题同上理) 96÷1000=0.096填 0.096。

教师:请对比例3,例4,说一说这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老师再小结并板书:

(例3下面)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例4下面)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想一想,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有什么相同处与不同处?(换算的方法相同,但进率不同。)

(3)-试解下面几题:

①2米380分米3=( )米3;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可作提示:哪部分需要转化?没转化的部分如何办?学生口答后

再板书:2+80÷1000=2+0.08=2.08,填2.08。

②5.34分米3=( )分米3( )厘米3;

教师:哪部分可以直接填?哪部分需要转化?(板书)1000×0.34=340,填5和340。

③3.09米3=( )米3( )分米3。

请学生直接说出列式和结果。

老师:从上面三道题的解答中,你们有什么体会?(复名数与单名数的互化,除了要注意是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化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化外,还要注意审清题中哪一部分需要转化。)

书面练习:(请4位同学写投影片,集体订正)课本P38做一做和补充题。

出示例5:(投影) 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2米、宽1.5米、厚0.01米。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请同学们自己解答。老师巡视中可抽选一名先算出立方米,再化为立方分米,和一名直接算出立方分米的同学去板书。集体订正时由同学自己确定哪种算法较好。

(三)巩固反馈

口答填空,说出计算过程。(投影片)

0.5米3=500厘米3( ) 2.6分米3=2米3 60厘米3( )

(四)课堂总结

1.体积单位的进率。

2.体积单位的转化方法。在学生总结基础上,将例3,例4后归纳的方法汇集成一个,并板书出来:

板书设计

2021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3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2021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4

教学目标

1. 通过购物活动,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混合运算教学。

本节课可以分成五部分:一是创设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紧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三是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掌握有乘法和加法的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并尝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这里要注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四是自我参与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练习,巩固应用;五是课外购物,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地处大庆市中心区,学生生活在城市,经常接触购物活动。本校是第一批国家级课改实验校,在计算教学方面重视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学习,学生养成了记数学日记的好习惯,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解决本节课的问题。由于部分家长提前让学生接受了两步题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探索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寒假生活结束了,你的寒假是怎么过的?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师:你准备好学习用品了吗?有一个文具超市刚刚开业,想去看看吗?

(反思学生在现实、有趣的情境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提高学习兴趣,更主动地进行探索。书中原来的情境是小熊购物(食品),也联系学生的实际,但购买文具的情境与学生实际联系更紧密些,那么学生的主动性也就会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这个超市有日记本、橡皮、橡皮泥、笔、格尺。

生:我还知识了这些文具的价格分别是

师:你想买什么?你能算出一共要付多少钱吗?是怎么算的?

(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指名说一说。)

师:小明也来买文具,可是他遇到问题了,你们愿意帮助他解决吗?

出示问题:买3本 和1枝 ,该付多少钱?

(反思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我努力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

(三)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 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板书学生的不同算式,并让学生分别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1:35=15(元),15+4=19(元);

生2:35=15(元),4+15=19(元);

生3:35+4=19(元);

生4:4+35=19(元);

生5:5+5+5+4=19(元);

)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学生思考,并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意思,是怎么想的。其他学生分别对每种列式进行讨论,体会35+4是把35=15(元)与15+4=19(元)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用来计算总钱数的。)

(反思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对于学生不是很陌生,有很多学生能直接列出综合算式。这样,将学生的不同算式列出来,结合情境大家一起讨论算式的合理性,对于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与分步算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将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是很有帮助的。)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5+4,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5是15元,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所以得数是19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5得15,然后加4,可我忘了用谁加4了,怎么办呢?

生:最好是先把15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5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5+4

=15+4

=19(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反思以前,在教学脱式计算时,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我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4+35

(学生先独立在本子上计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相互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同;接着,全班交流。)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4+35

=4+15

=19(元)4+35

=15+4

=19(元)4+35

=75

=35(元)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生1: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4加3等于7,7再乘5就等于35。

生2:第三种不对,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算过了,得数应是19,而不能再是别的数了。

师:这样,我们举手表决一下。

(通过表决,只有生1还坚持认为第三种是正确的。)

师:只有生1与你们的意见不一样,并不能说明他是错的。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这时,生1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改变。)

师:你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很好。你和其他同学再分别想一想,你们先算出的分别是什么呢?

(学生小组内讨论,商量说服生1的办法。)

生5:我们用35先算出的是3本日记本的价钱,再加上一枝笔的价钱4元,正好就是19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这时,学生都异口同声地问生1,你先算的4+3是什么呀?生1想了想,笑了说:我的算法错了,应该先算35,先算出日记本的钱数,才能算出总钱数。)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生:是正确的,因为这也是先算的35,也就是日记本的钱数,只不过15与4换了位置,得数也是不变的。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在你们的合作下,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老师为你们高兴!

(反思以前,先乘后加这个新知识,都是老师告诉学生的。从学生的回答能看出,有的家长已经提前告诉学生,这样的算式就应该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这样很简单,也很省时。学生接受了这个新知识,再遇到这样的算式时,就按这个顺序来计算了。在我听过的同样内容的一堂课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临下课前,一名学生还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可不可以先加后乘呢?能看出,学生并不是很明白为什么要先乘后加,而不是先加后乘。我认为,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比较,去发现,去揭示,对不同的算法进行评判、反思,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法则规定的合理性。想说服对立同学,让他改变自己的观点,就需要寻找有力的证据,其实就是先乘后加的依据。在争执中,思维进行碰撞,不但得出了正确结果,而且学生对新知理解得比较透彻、记忆牢固。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将得到发展。)

(评析教学要做有心人。教师真实、具体、深入地反思,为改进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也为进一步开展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四)自我参与,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帮助小明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文具,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在本子上进行计算。

(学生自由选择购物,列式计算,并交流。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几名学生的算式,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购买了哪些文具以及是怎样列式计算的。)

(反思学生在自主的参与中,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的理解,并灵活运用,解决购物中的问题。)

(五)课外购物,实践延伸

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生1:学习了新知识――脱式计算。

生2:知道了有乘法、也有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生3:我已经能在购物时自己付款了。

师:以后去文具超市购买文具时,你们可要自己计算、自己付款了。

(反思将数学活动延伸到课外,让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养成留意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的习惯,提高做数学的能力。从学生交上来的数学日记中能看出,他们对实践活动特别感兴趣,而且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着做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

案例点评

本节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生活中引入数学问题,再应用到生活中,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价值性、有效性。教学设计注重动静结合,在开放的同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教学效果很理想。

编者点评

不少教师有着这样的疑问,在看似平淡的计算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其实,参与并不仅仅是操作、活动等外在表现,更是思维的投入。从这节课中,我们确实看到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特别是他们之间想法的碰撞。而这正是教师为学生营造了充分探索、表达、讨论、反思机会的缘故。

也许,我们总要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一个能用数学方式思考和表达的人。这节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尝试。

2021全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有多少张贴画教案5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十六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推荐文章

河南高考排名1955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22:13

吉林外国语大学和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17:15

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黑龙江高考历年录戎数线(2024届参考)2024-06-08 12:13:44

甘肃高考排名5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10:50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和天津城建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2024-06-08 12:07:58

江西高考排名7151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2024-06-08 12:05:17

我和谁过一天四年级作文10篇大全2023-08-22 22:28:39

长沙初中数学考点2023-08-14 13:42:12

同步练习册数学三年级2023-08-25 05:07:27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启动仪式观后感及感悟最新2023-08-21 17:45:01

同步练习册数学三年级2023-08-25 05:07:27

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2023-08-15 23:57:01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案模板2023-08-21 01:55:24

新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模板2023-08-12 05:23:58

最新一年级数学跷跷板教案模板2023-08-25 18:57:41

二年级下册数学统计教案文案2023-08-22 19:25:47

最新文章